研究生: |
廖玉芳 |
---|---|
論文名稱: |
凝視身體─女性身體的變貌與潛藏意義 |
指導教授: | 陳淑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3 |
中文關鍵詞: | 女性主義 、凝視 、身體 、性別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45 下載:1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書寫的方向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理論的建構─「身體」自古以來便被賦予了諸多的意義與象徵,本文試圖從西方哲學、社會學、生物學的角度去探討身體的存在性問題,與身體的政治權力關係,並分析「觀看身體」的方式,以探討女性身體主體性的問題;且就藝術史中身體的呈現、觀看方式企圖歸納出女性身體的被表現形式,與女性身體所承受的壓迫與箝制。西方七O年代興起的女性主義藝術,可視為一種女性自覺的開始,當時的女性藝術家以身體作為撼動男性藝術霸權的工具,讓長久隱身於歷史之後的女性有了希望的出口。而藉由理論的探究與分析,除釐清以往對身體的迷思外,亦藉由整個理論的建構,重新定位女性及女性身體的地位。
第二個部分為個人的創作想法的剖析,作品為創作者想法最直接的呈現,而作品內容形式的演變亦真實紀錄著創作者內心想法的轉換,從作品中反向思考推演出個人的創作動機與企圖,並在回溯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個人的創作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回歸作品本身,針對此一階段作品,分析創作的意圖與作品內涵,藉由「長刺」的身體,試圖賦予女性身體新的意義,也藉由這樣「長刺」的身體表現形式,試圖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創作方向。結論則是對身體探討的一個總結,亦是自己對個人創作的一個完成,然而這個階段的完成,並不代表著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中文部分:
一、圖書:
王受之,《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
何政廣,《歐美近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68(1999)。
何恭上,《裸之美》。台北市:藝術圖書,2000。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後現代美學與生活》。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1996。
李小江,《女人:一個悠遠美麗的傳說》。台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1992。
呂清夫,《後現代的造形思考》。台北市:傑出文化出版,1996。
何春蕤編,《酷兒:理論與政治》專號。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性/別研究室,1998。
林芳玫,《色情研究》。台北市:女書文化,1999。
林芳玫等作,《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2000。
林珮淳主編,《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市:女書文化,1998。
梁濃剛,《快感與兩性差別-後現代主義文化理論的一些側面》。台北市:遠流,1994。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0。
陸蓉之,《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
陸蓉之,《破後現代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3。
張小虹,《性別越界》。台北市:聯合文學,1995。
黃光男、趙惠玲、賴瑛瑛合著,《婦女與藝術》。台北市:教育部,1995。
馮作民,《西洋繪畫史》。台北市:藝術圖書,1999。
廖雯,《不再有好女孩了:美國女性藝術家談錄》。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市:立緒,1990。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1996。
顧燕翎、鄭至慧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市:女書文化,1999。
游惠貞編,《女性與影像-女性電影的多角度閱讀》。台北市:遠流出版,1994。
二、期刊、論文:
石瑞仁,<正面看待與期盼「女性藝術」>,藝術家,第198期,1991年11月,頁266-267。
向元淑,<幻化.蛻變─孕婦身體心像與圖像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3年。
李宜玲,<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89學年度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寧,<凝視.寓言─女性主體意象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3年。
李顯立,<差異與觀影快感:談英美女性主義電影研究>,收錄在游惠貞編《女性與影像:女性電影的多角度閱讀》,台北:遠流,1994年。
吳瑪俐,<從女性集結到新美學的建立>,藝術家,第198期,1991年11月,頁288-294。
吳瑪俐,<七O年代美國女性藝術及教育的回顧與反省>,藝術家,第198期,1991年11月,頁276-283。
邱麗珍,<女性雜誌中美容美體論述的解構>,89學年度台灣師大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珮淳,<女性、藝術、社會─解構父權文化和女性藝術語彙>,藝術家,第266 期,1997年7月,頁155-158。
林珮淳,<非女體的、非男性的女性主義藝術─瑪麗.凱莉的產後文件>,藝術家,第265 期,1996年3月,頁328-332。
高千惠,<另類春秋─女性藝術的當代研究空間>,藝術家,第328期,1992年9月,頁458-465。
莊伯和,<肉體觀照:官能美的媚趣>,雄獅美術,第174期,1985年8月,頁39-56。
陳淑芬,<舒展舒展女人的身體>,雄獅美術,第304期,1996年6月,頁96-100。
陳旻君,<透過「藝術」看女性圖像>,百齡高中學報,第2期,頁209-229。
黃文叡,<現代藝術中的「裸體情結」>,藝術家,第312期,1991年5月,頁170-179。
黃寶萍,<女性,藝術的悲情宿命>,藝術家,第273期,1998年2月,頁350-351。
郭菉猗,<壞女孩─九0年代的前衛女性藝術家>,藝術家,第300期,1990年5月,頁365-367。
游美惠,<性別意識&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5期,1991年5月,頁98-100。
游美惠,<性別政治>,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6期,1991年12月,頁93-95。
游美惠,<父權體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7期,1992年3月,頁111-113。
曾玉珊,<身體在畫面中的象徵意涵>,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2003年。
曾曬叔,〈女性主義觀點的美術史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第15期,1987年,頁81-121。
傅嘉琿,<袋子與子宮、管子與陽具:談女性藝術與女性意象>,雄獅美術,第253期,1992年3月。
傅嘉琿,<自我與身體的辯證過程─論侯淑姿女性主義之攝影作品>,山藝術,第90期,1997年8月,頁107-109。
傅嘉琿,<與朱蒂.芝加哥對話>,藝術家,第273期,1998年2月,頁352-356。
賈各.萊納特(Jacques Leenhardt)林志明譯,<身體與身份的曖昧關係>,現代美術,1990年8月,頁60-67。
薛懷琦,<1990年代吳天章作品中的女性寓意>,國立成功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劉永皓,<曖昧「性」─身分認同與假面遊戲>,藝術家,第306期,1996年3月,頁320-327。
劉奇俊,<四百年來西方傑出的女畫家>,藝術家,第190期,1991年3月,頁220-229。
劉昌漢,<女性情慾煉獄的牆裡牆外─由男性角度剖析女性藝術>,藝術家,第313期,2001年6月,頁440-445。
謝東山,<性別與權力─藝術的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藝術>,現代美術, 第65期,1996年6月,頁23-28。
謝東山,<情慾與權力─當代藝術新類型>,雄獅美術,第305期,1996年7月,頁66-70。
謝東山,<發現身體的世紀─「情慾與權力」展簡介>,雄獅美術,第306期, 1996年8月,頁77-81。
藝術家雜誌資料室,<西方女性藝術家專輯─四世紀的女性美術史>,藝術家,第190期,1991年3月,頁208-219。
鐘兆慧,<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身體表現─以女性觀點>,藝術家,第322期,1992年3月,頁266-275。
三、中文網頁參閱資料:
李宜玲,<性的屈從與主動:女星寫真集內容的符號學分析>,台灣社會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1999年11月。http://twstudy.ios.sinica.edu.tw/pages/seminar/sp/socialq/XIAO_PIN.htm(2004/4/17瀏覽)
吳金桃,<當代藝術中的裸體意象:崔西•艾明─或者該如何成為你自己模
特兒>,國科會西洋藝術史推動計畫專題講座研究成果發
http://www.ntnu.edu.tw/fna/arthistory/text/news/research%20achivement/news-chintao.htm(2003/6/8瀏覽)
周宜宏,<夢鄉的女人>,http://www.sumroc.org.tw/book/echo92-71.htm (2004/3/29瀏覽)
南帆,<身體的敘事>,http://culture.online.sh.cn/asp/list3.asp?id=280&writer='nanfan (2004/1/7瀏覽)
張淑麗,<性別與文化研究:回顧與前瞻>,《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http://www.feminist.sinica.edu.tw/2003semi/paper/1-4.doc(2004/3/23瀏覽)
傅嘉琿,<論女性主義的藝術與女性身體向度的再現─體相、面相、皮相、髮相>,http://issue.udn.com/CULTURE/VISIONS/d.htm (2003/11/22瀏覽)
廖瑞華,<身為女性主義者面對整型現象的自我反省>,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30-6.htm(2003/10/8瀏覽)
謝臥龍,<解讀凝視與偷窺下的性別關係>,http://www.nknu.edu.tw/~gender/vshieh/04/041.htm (2004/3/28瀏覽)
謝鴻均,<西洋藝術中的少女命運>,http://www.dadunet.webs.com.tw/talk/hsieh/006.htm(2003/7/20瀏覽)
Prof. Dr. Reinhard A. Steiner,<文藝復興時期女性裸像之興起(兼論女模特兒相關的問題)>, 國科會西洋藝術史推動計畫專題講座2001.3.7 http://www.ntnu.edu.tw/fna/arthistory/c_dissert_f.htm(2003/6/8瀏覽)
外文部分:
一、 圖書:
Alice Schwarze(1997),So sehe ich das!,羅麗君譯,《女性的屈辱與勳章:一個德國女性主義的觀點》。台北市:商務,1998。
Cindy Nemser Art Talk:Conversations with 15 Women Artists,徐洵蔚譯,《藝術對話─與十五位女性藝術家的訪談》。台北市:遠流,1998。
Griselda Pollock(1988)Vision and Difference,陳香君譯,《視線與差異》
台北市:遠流,2000。
Jennifer Harding,Sex Act:Practices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林秀麗譯,《性與身體的解構》。台北市:韋伯文化,2000。
Jo Anna Isaak(1991)Feminism and Contemporary Art,陳淑珍譯《女性笑聲的革命力量》。台北市:遠流,2000。
John O'Neill,Five Bodies:The Human Shape of Modern Society,張旭春譯《五種身體》。臺北市:弘智文化出版,2001。
John Berger(1972)Ways of Seeing,陳志梧譯,《看的方式》。台北:明文書局1991。
John Berger(1972)Ways of Seeing,戴行鉞譯,《藝術觀賞之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
Judy Chicago (1975) Through the Flower,陳宓娟譯,《穿越花朵》。台北:遠 流,1997。
Linda Nochlin(1989) Women,Art,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游惠貞譯《女性,藝術與權力》。台北,遠流,1995。
Lynda Nead (1992) The Female Nude,侯宜人譯,《女性裸體》。台北:遠流, 1995。
Marc Le Bot,Images du corps,湯皇珍譯《身體的意象》。台北市:遠流,1996。
Marilyn Yalom(1997)A History of the Breast,何穎怡譯,《乳房的歷史》。台北市:先覺出版,2000。
Norma Broude & Mary D. Garrard, eds. (1992) The Expanding Discourse:Feminism and Art History,陳香君、汪雅玲、余珊珊合譯,《女性主義與藝
術歷史:擴充論述》。台北:遠流,1998。
Pam Meecham. Julie Sheidon,Modern Art:A Critical Introduction,王秀滿譯,《現代藝術批判》。台北市:韋伯文化,2003。
Patricia Ticineto Clough (1994) Feminist Thought:Desire,Power,and Academic Discourse,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台北:巨
流,1998年。
Rosalind Miles,The Women’s History of the World,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台北市:麥田,1998。
Sarah Grogan(1959)Body Image,黎士鳴譯《身體意象》。台北市:弘智文化,2001。
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Le deuxi’eme sexe,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1999。
Vanessa Baird,The No-Nonsense Guide to Sexual Diversity,江明親譯,《性別多樣化》。台北市:書林,2003。
Whitney Chadwick (1990) Women, Art and Society,李美蓉譯,《女性,藝術 與社會》。台北:遠流,1995。
二、外文網頁:
ArtLex Art Dictionary http://www.artlex.com/ArtLex/f/feminism.html
Critique On dinner party by Judy Chicago
http://www.metacrawler.com/info.metac/dog/webresults.htm?&qkw=Critique+On+dinner+party+by+judy+chicago
&qcat=web&method=0&top=1&start=&nextid=&ver=6374
Erin Mahoney <The Problem of Feminism in Female Art>
http://jamaica.u.arizona.edu/ic/mcbride/ws200/theproblemoffeminisminfemaleart.html
FEMINISM IN ART http://www.bris.ac.uk/Depts/History/Sixties/Feminism/art.htm
Feminism and Chinese Art http://www.msu.edu/course/ha/491/feminism_and_chinese_art.htm
Linda Nochlin < Matisse and Picasso: a gentle rivalry.(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Texas)(Cover Story)>
http://www.findarticles.com/cf_dls/m0268/6_37/54050180/p1/article.jhtml
Judy Chicago http://artscenecal.com/ArticlesFile/Archive/Articles2001/Art
Women Artists in History http://www.wendy.com/women/artis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