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尤明芳 Yu, Ming-Fang |
---|---|
論文名稱: |
少年事件處理法中親職教育輔導與家庭教育法之關係研究--跨領域合作可行性 Parenting courses and the Family Education Act in the Juvenile Justice Act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the feasi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
指導教授: |
陳玉娟
Chen, Yu-Chuan |
口試委員: |
陳玉娟
Chen, Yu-Chuan 徐筱菁 Hsu, Chiao-Ching 林信志 Lin, Hsin-Chih |
口試日期: | 2024/05/2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教育領導與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Program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3 |
中文關鍵詞: | 少年事件處理法 、家庭教育法 、親職教育輔導 、跨領域合作 |
英文關鍵詞: | Juvenile Justice Act, Family Education Act, Parenting courses,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
研究方法: | 調查研究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806 |
論文種類: |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
相關次數: | 點閱:262 下載: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少年事件處理法》是以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調整其成長環境、矯治其性格為立法意旨,乃專為處理少年非行及曝險行為而立法,是為事件發生後之處理與補救,考察如何健全家庭功能、增進家人關係以防止少年非行或曝險行為的發生,正符合《家庭教育法》的立法意旨;而《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4條有親職教育輔導的規定,究竟在法院端的實施現況如何,有無困境或者尋求跨領域合作的機會,經過文獻整理後,研究者認為家庭教育是為《少年事件處理法》的護國神山,這二部法律有跨領域合作的空間,但是相關合作的文獻資料甚為缺乏,在行政輔導先行,司法後盾支應的理念架構下,值得教育界與少年司法界之關注與研究。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針對親職教育輔導在實務上的運作,瞭解相關的專業人員認知及作法,探求不同專業跨領域合作的可行性,最後,針對執行親職教育輔導的專業人員及行政機關提供相關的建議,期待有助於我國少年事件處理關於親職教育輔導之發展。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可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執行的可能性是影響法院裁定親職教育輔導的重要因素。
二、與《少年事件處理法》最相關的家庭教育項目為親職教育、情緒教育。
三、接受家庭教育服務的最佳時機點為任何時間、越早越好。
四、關於親職教育輔導跨領域合作的法源依據為《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五、運用跨院際少年事件政策協商平台會議,取得共識,作為修法合作的依據。
The Juvenile Justice Act is based on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to safeguard the sou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 juveniles, to adjust their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o rectify their character. It i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risk-exposure behavior. I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for the aftermath of an incident Treatment and remediation, examining how to healthy family functioning and enhanc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t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or risky behaviors are in line with the legislative intent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Law; and Article 84 of the Juvenile Justice Act states parenting courses, What is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parenting courses provisions in the courts? Are there any difficulties or opportunities to seek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 After sorting out th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er believes that the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sacred mountain of national protection for juvenile justice Act. There is room for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the two laws, but there is a paucity of literature on related cooperation. Under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first, judicial back-up support, it deserves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education and juvenile justice circles. This study adopt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es of professionals regarding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parenting courses,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rofessions. Finally, it aims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enting courses Professionals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provide relevant suggestions,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ing courses in juvenile justice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shown as follows:
1.The possibility of enforce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court's decision on parenting courses.
2.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jects most relevant to the juvenile justice method are parental education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3. The best time to receive family education services is any time, the earlier the better.
4. The legal basis for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parenting courses is the Implementation Act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5. Use inter-Yuan juvenile justice policy consultation platform meetings to achieve consensus and use it as the basis for law revision cooperation.
壹、中文文獻
鄭郁蓁、杜宜諳﹙2024﹚。社工最常遭口語威脅 每3天就有1人遭身體傷害。工商時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320701232-431401
于宗梅﹙2013﹚。人工流產諮商機制與運作模式中諮商心理師於跨領域合作中的工作經驗與專業認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方德琳、鄭閔聲、蘇柏昀﹙2020﹚。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1/post/202010070006/
王明鉅﹙2016﹚。翻轉醫療。商周。
少年及家事廳﹙2019﹚。立法院三讀通過少年事件處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記者會/新聞稿。司法院,109年9月7日。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470-280185-c8335-1.html
司法院﹙2022﹚。地方法院少年調查保護官辦理事件終結情形—按年與機關別分。https://www.judicial.gov.tw/tw/lp-2266-1-xCat-10-3-60.html
立法院﹙1958﹚。院總第483號政府提案第426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立法院第1屆第21會期第11次會議。
立法院﹙1960﹚。院總第483號政府提案第426號之1。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立法院第1屆第25會期第1次會議。
立法院﹙1970﹚。審查少年事件處理法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59﹙90﹚,13-23。
立法院﹙1995﹚。審查少年事件處理法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4﹙63﹚,355-356。
立法院﹙2001﹚。審查少年事件處理法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90﹙31﹚,259-261。
江東亮﹙2017﹚。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區別:歷史觀點。臺灣衛誌,36﹙5﹚,423-426。
行政院﹙2021﹚。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https://topics.mohw.gov.tw/SS/cp-4515-62472-204.html
何明晃﹙2008﹚。虞犯在我國少年司法實務運作之檢討—以臺灣高雄少年法院所受理之經常逃學或逃家事件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4,137-155。
吳千卉﹙2010﹚。以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應用於跨領域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吳佩芸﹙2021﹚。以跨領域合作為目標之團隊形成遊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吳明玨、張雅淳、黃迺毓﹙2013﹚。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經驗與啟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5,1-24。
宋麗玉、施教裕﹙2009﹚。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洪葉文化。
李佳倫﹙2020﹚。探討健康專業人員之跨領域合作態度與能力:混合性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李茂生﹙2000﹚。少年犯罪的預防與矯治制度的批判-一個系統論的考察。臺大法學論叢,29﹙2﹚,79-96。
李茂生﹙2021﹚。少年事件處理法發展專題回顧: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臺大法學論叢,50,1609。
杜一聰﹙2014﹚。自我效能對創業競賽參賽績效之影響-以跨領域合作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遠東科技大學。
周淑卿、王俊斌﹙2020﹚。素養導向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從領域共備到跨域合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周麗端﹙2013﹚。中等學校的家政與家庭教育。中等教育,64﹙4﹚,6-13。
林如萍﹙2003﹚。我國家庭教育發展之展望—知識體系之建構。家政教育學報,5,121-154。
林宛君﹙2020﹚。中等學校師培生在 CLIL 教學法跨領域合作之個案研究-以生物實驗課程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林家興﹙2003﹚。強制親職教育輔導對象特質、種子教師培訓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
林穎謙﹙2009﹚。情境故事法對跨領域合作設計的影響-以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金雨農﹙2022﹚。校外培訓轉向家庭教育的隱憂。交流雜誌,185。https://www.sef.org.tw/article-1-129-13469
洪偉肯﹙2012﹚。創新策略:矛盾語意及跨領域合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孫元城﹙2015﹚。京劇跨領域合作表演之探討-以《埃及豔后與她的小丑們》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張俊彥﹙2019﹚。如何教導師資生跨領域教學。臺灣教育論壇。https://ce.ntue.edu.tw/uploads/root/1125.pdf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建成﹙2000﹚。家庭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AE%B6%E5%BA%AD%E6%95%99%E8%82%B2&search=%E5%AE%B6%E5%BA%AD%E6%95%99%E8%82%B2
教育部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教育部。
畢恆達﹙2021﹚。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小畢空間出版社。
許民忠﹙2010﹚。多元文化教育教學策略簡介。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4﹚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2&edm_no=4&content_no=107
郭重吉﹙2008﹚。簡介跨領域的研究與教育。研究與創新,7,5-6。
陳向明﹙2009﹚。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
陳志偉﹙2021﹚。我國家庭教育政策形成與執行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2﹚。可行性研究。教育百科。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8F%AF%E8%A1%8C%E6%80%A7%E7%A0%94%E7%A9%B6&search=%E5%8F%AF%E8%A1%8C%E6%80%A7%E7%A0%94%E7%A9%B6
陶在樸﹙2022﹚。系統思考—見樹又見林的實用決策分析模式。五南圖書。
曾冠球、江明修﹙2010﹚。跨機關合作中的政治與官僚辯證--「行政團隊」與「首長間信任建立」之意涵與困局。國家與社會,8,1-45。
曾華源、白倩如﹙2012﹚。團體動力、體驗學習與社會團體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40,5-18。
曾端真﹙2018﹚。學校與家庭教育。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https://ntpc.familyedu.moe.gov.tw/fileRename.aspx?uid=3385&fid=4193&kid=2&site_id=5
游純彥﹙2011﹚。感化教育少年犯處遇之研究─犯罪社會學觀點的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黃國彥﹙2000﹚。文件分析法。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96%87%E4%BB%B6%E5%88%86%E6%9E%90%E6%B3%95&search=%E6%96%87%E4%BB%B6%E5%88%86%E6%9E%90%E6%B3%95
黃冠萍﹙2009﹚。跨領域合作式設計團隊之概念思考脈絡研究—以加入社會系成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黃迺毓﹙2016﹚。家庭教育導論。五南。
黃三原﹙2013﹚。國科會創新酒癮治療計畫:由認知功能,神經保護因子及腦部影像探討Memantine治療酒癮患者之臨床療效。三軍總醫院。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1JlbEZpbGUvNjM4OS8yMzY4Ny8wMDYwODM3XzQucGRm&n=5YWx55SoLnBkZg%3D%3D&icon=..pdf
萬育維﹙2016﹚。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修訂二版﹚。三民書局。
萬育維﹙2023﹚。社會福利概論。三民書局。
監察院﹙2024﹚。糾正案文﹙102教正0019﹚。https://www.cy.gov.tw/CyBsBox.aspx?CSN=2&n=134&_Query=0a9ed611-f7ac-43be-8abd-8da51da9cfa9
監察院﹙2024﹚ 。糾正案文﹙106教正0014﹚。
https://www.cy.gov.tw/CyBsBox.aspx?CSN=1&n=133&_Query=3871cca5-ac26-45dd-aa80-7d4108b2bad7
監察院﹙2024﹚。調查報告﹙108教調0055﹚。https://www.cy.gov.tw/CyBsBox.aspx?CSN=1&n=133&_Query=26e4138c-f503-48af-8133-3331bc738e66
趙文滔、謝政廷、謝曜任、梁淑娟、林淑卿、吳柄緯、呂伯杰﹙2022﹚。一起陪孩子找幸福:給專業助人者的系統合作完全手冊。張老師文化。
劉作揖﹙1993﹚。少年事件處理法。三民書局。
劉映竺﹙2018﹚。修復式司法促進者的跨領域合作與專業成長之路-以法律與諮商心理的跨領域合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劉勳國﹙2016﹚。人格特質對創業競賽成績與學習效果之影響 —以跨領域合作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遠東科技大學。
歐陽嘉﹙2008﹚。學習動機和社交能力對於學生在跨領域合作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與實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潘柏廷﹙2010﹚。藝術授權產業的跨領域合作與商品複製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蔡孟利﹙2014﹚。如何引導跨領域合作能力的學習。科學月刊,529,4-5。
蔡進雄﹙2018﹚。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新趨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114-118。
衛生福利部﹙2022﹚。社論:社會安全網--跨領域之心理衛生網絡合作與社區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77﹚。https://cdj.sfaa.gov.tw/Journal/Period?gno=12844
衛生福利部﹙2022﹚。跨領域合作 醫療新趨勢。衛福季刊﹙32﹚。https://www.mohwpaper.tw/adv3/maz32/ebook/ebook32.pdf
衛生福利部﹙2023﹚。中華民國110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https://dep.mohw.gov.tw/dos/lp-5103-113.html
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勞動部、內政部﹙2018﹚。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https://topics.mohw.gov.tw/SS/cp-4515-49398-204.html
鄧學仁﹙2021﹚。家事調解現制及實務運作:從涉及未成年事件中合作律師之重要。全國律師,25﹙8﹚,107-119。
鄭瑞隆﹙2009﹚。兒少福利體系對少年虞犯的因應與作為:從大法官解釋664號談起。社區發展季刊,128,49-59。
鄭閔聲﹙2020.10.07﹚。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1/post/202010070006/
賴允涵﹙2010﹚。以共同螢幕群組軟體支援跨領域合作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顏之推﹙2019﹚。新譯本顏氏家訓。新視野出版社。
羅凱揚、蘇宇暉﹙2022.1.19﹚。用系統觀解決問題。行銷資料科學。https://medium.com/marketingdatascience/%E7%94%A8%E7%B3%BB%E7%B5%B1%E8%A7%80%E8%A7%A3%E6%B1%BA%E5%95%8F%E9%A1%8C-a3714320b1a9
蘇芬蘭﹙2015﹚。以文化照顧情境案例融入跨領域合作教育之介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C.Otto Scharmer﹙2021﹚。U型理論精要推薦序一,一場心、意、念的對話生成未來的旅程﹙戴至中譯﹚。載於吳姿杏﹙編﹚,U型理論精要: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從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5-12頁﹚。經濟新潮社。﹙原著出版年:2017﹚
C.Otto Scharmer﹙2021﹚。U型理論精要: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從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戴至中譯,出版﹚。經濟新潮社。﹙原著出版年:2017﹚
Kenneth J.Gergen﹙2014﹚。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許婧譯,初版﹞。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9﹚
貳、英文文獻
Becker, Howard S.(2018).Outsiders: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Deviance. Free Press.
Gary Chapman (2015). The 5 Love Languages: The Secret to Love That Lasts.
Northfield Publishing.
Ludwig von Bertalanffy(2003).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Development,
Applications. Revised edition . George Braziller Inc.
Maslow, Abraham H.(201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Wilder Publications.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2015). 25 Years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Is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Children?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