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連文乾
論文名稱: 高中職尖端科技種子教師研習課程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Satisfaction in Attending the In-service Program of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 郭金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尖端科技教師在職進修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emerging technology,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1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參與國科會尖端科技種子教師培育計畫之教師對於研習課程中「行政與宣導」、「師資與教學」、「課程與教材情況」、「設備與設施」、「教師研習成效認知」的滿意度現況。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總計發出3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21份;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之驗證與交叉分析。歸納結論如下:
    1.尖端科技種子教師培育計畫在本研究的五個層面上,滿意度平均數在4.32~4.55,滿意度介於「滿意」與「非常滿意」之間,顯示參與研習教師對該研習計畫持高度肯定。
    2.針對不同研究變項考驗五個層面滿意度的差異,僅「行政與宣導」、「師資與教學」呈現出差異,其餘均未達顯著差異。
    3.本研究提出充實培育機構教學設備、針對不同研習計畫辦理成效評鑑、建立制度鼓勵教師進修、以及後續研究等建議,提供研習計畫承辦機構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t satisfaction situation of "the executive and propaganda", "teachers and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situation", "equipment and facility", “result cognition on teacher’s study” in all study courses, by discussing with the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who took part in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in-service training project which spooned b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is study collected data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a total of 3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recycling 21 valid ones.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we carried on confirmation and the cross-over analysis on the materials. 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 The average indexes of satisfaction in the five categories of the study are 4.32 to 4.55. They are between “satisfied” or “much satisfied”. Those mean that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in-service training project felt satisfied about the program.
    ● The results of test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five categories showed evidence about "the executive and propaganda" and "teachers and teaching", but the other 3 categories didn’t show evidence.
    ●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host institute of in-service project for reference, such as to fulfill the instructional facility,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variety institutes which host in-service teacher’s training project, to established mechanism to encourage teachers pursue in-service courses, to provide chance of participating the continuing research for teachers, etc..

    目次 謝誌……………………………………………………………………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總目錄…………………………………………………………………Ⅴ 表目錄…………………………………………………………………Ⅶ 圖目錄…………………………………………………………………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五節 名詞釋義…………………………………………………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研習的涵義……………………………………………16 第二節 教師課程專業知能、進修與研習…………………………18 第三節 課程評鑑……………………………………………………27 第四節 學習滿意度的探討…………………………………………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52 第四節 實施程序..…………………………………………………54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56 第四章 統計分析 第一節 國科會尖端科技種子教師背景變項現況分析……………57 第二節 國科會尖端科技種子教師培育計畫研習課程滿意度 現況分析………………………………………………………………61 第三節 不同背景的教師對尖端科技種子教師培育課程各層 面滿意度之比較………………………………………………………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56 第二節 建議……………………………………………………158 參考文獻……………………………………………………………161 附錄一 滿意度量表………………………………………………165 附錄二 國科會九十七年度「尖端科技種子教師培育計畫」研 習課程滿意度調查問………………………………………………168 附錄三 專家會議專家名單………………………………………17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國興(2002)。數位時代的學習方向。台中市:國立台中高工「知性早晨」-演講稿。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詢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隆盛(1999)。「科技」在「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中應和「自然」分行並立。生活科技教育,32,2-4。
    李隆盛(1999)。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跨越。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隆盛(2002)。教育人員的科技素養。生活科技教育,35,2-6。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周春美(1993)。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職業類科專業科目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英長(1996)。談教師的教學知識。國語日報,13 版。
    吳清山(2004)。提升教師素質之探究。教育研究。
    康自立(1988)。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評鑑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技職司。
    高強華(1997)。明日的教師與明日的學校。高中圖書館館訊,21,12-18。
    陳伯彰等(1994)。中等學校教師修習教育專業科目及其學分之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報告。
    陳舜芬、丁志仁、洪儷瑜(1996)。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教育部(1996)。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陳美玉(1999)。實現成為教師的夢想-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
      書苑。
    郭淑琳(2000)。台灣地區高職(中)工業類科學校教師第二專長進修、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陳金進(2001)。迎接新世紀挑戰自我。台中高工簡訊,2,1。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張春興(1973)。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黃政傑(1994)。課程評鑑(四刷)。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五刷)。台北:東華。
    張菀珍(2001)。從回流教育的觀點論技職教師在職進修的規劃重點。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5,42-46。
    雷國鼎(1976)。教育概論。臺北市:教育文物出版社。
    靳知勤(2000)。教師參與科學博物館短期環境教育專題研習的影響-三位國小自然科個案教師的比較研究。科學教育學刊,8(3), 287-316。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秀媛、呂錘卿(1995)。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歐用生 (1994) 。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教師成長與學習。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台北:稻鄉。
    潘慶輝(2000)。掌握統整教學主流、修練多元專精能力—談國小教育人員進修的方向與內容。教育資料與研究,34,33-36。
    賴世雄(1998)。英文閱讀測驗(第一冊)。台北市:常思藤出版社。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鍾任琴(1993)。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羅文基(1988)。科技的意義及其概念架構分析。中學工藝月刊,21,
      2-9。
    饒見維(1998)。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貳、英文部份
    Bayles, Michael D.(1989). Professional Ethics. California : Wadsworth Publishing.
    Benveniste,G.(1987).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olam, R.(1980).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change.Final report of CERI project on INSET Organizat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Paris.
    Dundin, M.J.(1987).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N.Y.:Pergamon press.
    Edelfelt, R.A. & Lawrence G. (1975). In-service education:Thestate of the art.Rethinking in-service education.R.A.Edefeltand Johnson,eds.(Washington D.C.:National EducationAssociation,5.)
    Good,C.V.(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New York:McGaw Hill.
    Madaus, G. F.; Scriven, M. S.; & Stufflebeam, D. L. (1983).Evaluation models. MA: Kluwer-Nijhoff Publishing.
    Orlich,D.C.(1989). Staff development:Enchancing human potential.Boston:Allyn and Bacon.
    Reynolds,M.(1989).Knowledge bas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 Oxford:Pergamon Press.
    Stoops,E.e t a l . (1967 ) . Elementary school dministration.N.Y.:Mcgraw Hill.
    Shulman 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1-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