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姜明華
論文名稱: 台灣傳統婦女的宿命與人文反思
指導教授: 蘇憲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6
中文關鍵詞: 傳統婦女宿命人文女性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0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戰後十幾二十年,台灣社會還在一片困頓的環境中復甦。當時,大多數人還在困苦中掙扎,所以我們只要一提起童年往事,總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因為困頓的生長環境,更能讓人提早對生命產生自覺性的領悟。過去的那段日子,雖然物質生活困難,但精神生活卻十分的充實。當時的社會民風純樸,家族中有濃厚的親情,彼此之間永遠情願奉獻自己的力量為家人,尤以傳統的台灣婦女為甚。我的祖母及母親就是這一類的人,她們影響我的個性極深。這兩位婦女雖是文盲,但她們懂得忠孝節義的道理,勤儉持家,溫婉謙卑,無怨無悔,實可寫下一生可歌可泣的生命樂章!我揣摹她們年輕時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辛苦及偉大,藉由繪畫來重現她們的過去,以及其時代的精神。
    本論文我所要探討的,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台灣傳統婦女所扮演的角色。女人生長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其結果往往差異甚大。傳統婦女的婚姻,在大人們做主下聽其命運的安排,猶如油麻菜籽般,落到哪長在哪,管她怎般地死活。另外,有些地方有纏足的惡習,女孩自小免不了要纏足,纏足的風行,說明中國女性地位的低落,沒有自我獨立人格的一種事實,它是一部中國婦女血淚史!所謂「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的說法,真是道盡女性的無知與無奈。纏足並非只是一個有形的女性悲哀,其實它背後所代表著各種父權社會階級權威,對女性的一種限制與壓迫。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有血有淚的史詩,至今仍被代代傳頌。台灣傳統婦女這個角色,在二十年前就被普遍的重視,或為文學,或為電影的素材。而今母親的那一代、我自己和下一代,正好自農業時代演變至電子時代的過程,其間不到五十年,快速變遷,生活環境也全然不同,造成了現代人的迷思。在電腦螢幕上雖然有天然的田園景色,蟲鳴鳥唱,卻無法取代真實的故鄉山崗上的遠眺,迎著海風的夕照沙灘,踽踽而行的村婦,深情款款。僅以彩筆來宣洩筆者內心中深處的感動。
    這樣的矛盾與迷思,追根究底,就是冰冷的科技,支配著我們日常生活,而符合人性化的需求,被一再的忽略。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人文的思想,從舊有的傳統中,汲取生命的價值,把人性的光輝和美德,重新思索,去蕪存菁,創造新一代人類的幸福。

    壹、緒論 一、前言 1 二、創作研究的動機 3 三、創作研究之範圍 4 (一)創作內容的範圍 (二)表現形式的範圍 6 貳、創作思想與理論基礎 8 一、創作理念 二、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 (一)我國人文主義的思想 (二)西洋人文主義的思想 9 (三)人文關懷的體認 (四)懷鄉寫實的風潮 11 (五)後現代主義 12 參、創作主題之背景條件與元素 14 一、中原文化的背景 二、西洋文化的背景 三、具象繪畫的必要性 17 四、三O、四O年代台灣人民生活與老祖母的見證 肆、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19 一、創作內容 (一)傳統婦女生活圖像 (二)傳統婦女的生活空間 1. 房舍建築 20 2. 田園 3. 海濱 21 4. 山川、池陂 (三)傳統婦女所使用的器具、器皿與服飾 22 二、創作形式 23 (一)灰調子 (二)寫生哲學 (三)傳統風格與民俗色彩 24 (四)戲與人生 25 三、創作技法與媒材 26 (一)技法 1. 平塗法 2. 肌理 3. 薄塗與厚塗 27 4. 寫生與想像 (二)媒材 伍、作品解說 28 一、 秋姑 28 二、 宿命之一 29 三、 上山 30 四、 潮音 31 五、 宿命之二 32 六、 鮮鮮河水 33 七、 寒夜漫漫 33 八、 願望 34 九、 阿彩妹 35 十、 銀妹 36 十一、燈妹 37 十二、黎明時刻 38 十三、僅留片段的回憶 39 十四、冬日 40 十五、宿命之三 41 十六、姑嫂們 41 十七、嚮往 42 十八、繡花鞋 43 陸、結論 45 註 釋 參考文獻

    夏學理等著(2002年)。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聯合文學211期(2000年)。生命告白。
    Isabella Ascoli主編,王麟進譯(1992年)。巨匠/夏卡爾錦繡出版社
    凌嵩郎著(民1993年)。
    洪縑德著(1997年)。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楊智文化事業出版
    裘學賢著。人文主義哲學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Jean Baker Miller著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顧效齡合譯(1997年)。女性新心理學。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出版
    謝東山主編(2002年)。台灣當代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沈以正著。中國繪畫史。台北市,
    蘇憲法著(2003年)。視象與心象創作理念。台北市,世華藝術中心
    陳培桂著(1963)。重勘本
    劉文潭著(2002)。現代美學。台北市,商務出版
    鍾理和著(1955)。
    張佩瑜著(2000年)。傳統婦女之生命週期與生活空間建構以澎湖地區為例台灣師大地理系地29屆碩士論文
    六堆文教基金會(2000年)。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屏東縣,
    葉石濤序(1990年)。李喬集。台北市,台北前衛出版。
    網路下載(戀戀台灣情第六十七集)
    廖輝英著(1990年)。女性出頭一片天。台北市,九歌出版
    朱陳耀(2003年)。客家飲食文化「器物之美」。桃園市,桃園縣文物協會
    余德慧(1990年)。中國女人的生涯觀。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李霖燦著(1984年)。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龐均著(1999年)。繪畫寫生哲學論。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陸蓉之(2003年)。「破」後現代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顧燕翎、楊美惠等著(1999年)。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市,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
    Betty Friedan貝蒂.傅瑞丹著.李令儀譯(2000年)。覺醒與挑戰。台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