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政賢
論文名稱: 山水空靈意境表現之探究
指導教授: 孫家勤
Sun, Chia-Chin
王友俊
Wang, You-J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7
中文關鍵詞: 空靈虛無山水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7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提要
    山水畫發展至今,已經和原初創立時的那種精神相背馳,現代畫家為求風格的突顯,不惜拋棄傳統的精神內涵,盲目追求外在形式筆墨的視覺刺激,頓時揉、擦、印、潑、灑、噴....等種種技法,成為畫家追求之標的。好像不耍點技巧,就跟不上時代潮流。因此,當初面對自然山水的那份情感悸動,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將傳統的精神內涵認為是落伍而無價值,殊不知這種精神內涵是一種心靈的直觀體悟,也是主客觀的情感再現。既然是情感的感動,哪會有什麼新舊之分呢?如同現在面對故宮博物院中的三大名畫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及李唐「萬壑松風圖」一樣,感覺到一股雄偉的氣勢撲面而來,心靈感到震撼與感動,這就是藝術創作所追求的永恆的價值存在。
    在魏晉南北朝興起的山水畫就是根植於這種心靈的直觀感應,再透過玄學中各家的哲學思辨,將老莊「自然無為」的虛無精神,推向了極致,致使山水與道體相融合。靜觀山水如同體道,把山水畫作為一種道體的顯現。「道」是萬物生命的本質,是宇宙運行的規律。這種無色、無聲、無形的特質,唯有透過「虚靜」的心靈,才能洞悉生命之奧妙,體會生命之美,而「虛無」的體會,所呈現的心靈虛空,在山水畫形式的表現上,就是一種空靈之美。
    因此筆者試從魏晉玄學與山水畫的相互關係上,做進一步的分析與了解,尤其是玄學中的自然主義思潮。並從中國歷代畫家中,例舉北宋郭熙、南宋馬遠及明末清初龔賢三位不同風貌的作品,從基本的構圖、筆墨形式做分析,探索山水空靈意境下形式技法表現。最後,筆者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空靈意境是畫家直觀感應下的心靈體悟,是情感的表現與寄託,是山水的精神內涵,更是山水畫創作的原動力。
    二、空靈意境的精神根植於老莊的虛無思維,強調靜觀下,心靈呈現虛空澄靜的一種狀態。然並不否定自己的存在,而是精神的自我超越。
    三、虚靜精神是中國繪畫之靈魂,深植於中國歷代繪畫創作中,只是依作者主客觀的取向,在形式表現上做適當的調整與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風貌。主觀強,形式表現趨於象徵性的思維,而主、客觀並重,物我交融,才是直觀感應的空靈意象呈現。
    四、空靈意象是畫面所散發出的一股「大氣」,強調虛空的存在。而此氣勢的顯現,在形式上以「空間」的推移,追求「遠」的空化,將空間精神化,延伸思索達於無限想像。所以「遠」,是客觀具象通向主觀抽象思維的橋樑。
    五、追求自我風格的形式表現,惟有脫離舊有的程式符號,從基本的「寫生」做起,重新面對生命盎然的自然景物,才是踏實穩健的不二法門。

    目錄 ──────────────────── 緒論 ………………………………………………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研究範圍 ……………………………………… 3 研究方法 ……………………………………… 3 第二章 山水空靈意境的表現 …………………………… 5 第一節 山水畫與玄學 …………………………………… 5 第二節 山水空靈意境的思維 ……………………………10 第三節 山水空靈意境的風格探討…………………………14 第三章 個人創作理念之分析 ……………………………25 靜觀自得 ……………………………………25 虛實相應 ………………………………………28 遠的空化 ………………………………………31 渾厚華滋 ………………………………………34 第四章 創作內容與作品解析 …………………………37 作品(一) ………………………………………………40 作品(二) ………………………………………………43 作品(三) ……………………………………………46 作品(四) ………………………………………………49 作品(五) ………………………………………………52 作品(六) ………………………………………………55 作品(七) ………………………………………………58 作品(八) ………………………………………………61 第五章 結論 ………………………………………………64 參考書目 ……………………………………………………68

    參考書目

    1、上海書畫出版社編。《龔賢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
    2、張強著。《中國繪畫美學》,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
    3、方聞著。李維琨譯,《心印-中國書畫風格與結構分析研究》,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4、王先謙著。《莊子集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4年。
    5、呂澎著。《谿山清遠-兩宋時期山水畫的歷史與趣味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6、李ㄧ著。《中國古代美術批評史綱》,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3年。
    7、張晶著。《禪與唐宋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8、葉渭渠、唐月梅著。《物哀與幽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編。《水墨新紀元論文集-2002年水墨畫理論與創怍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2002年。
    10、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舨社,2001年。
    11、蔡昌吉、阮福信、彭立勛編著。《現代美術鑑賞》,台北:文京圖書,1999年。
    12、王永敬、李健鋒著。《古典與現代──黃賓虹論》,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1998年。
    13、王石城著。《中國歷代畫家大觀-清(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14、何懷碩著。《創作的狂狷》,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15、舒士俊著。《水墨的詩情 - 從傳統文人畫到現代水墨畫》,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
    16、葉子著。《黃賓虹山水畫藝術論》,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17、董欣賓,鄭奇著。《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
    18、劉道廣著。《中國古代藝術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顧炳星總編。《二十一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年。
    20、朱朴編。《林風眠》,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
    21、章尚正著。《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
    22、陳郁秀著。《音樂台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23、薄松年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馬遠》,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24、倪再沁著。《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25、王靖憲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龔賢》,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26、劉義慶著、曾侃侃註譯。《世說新語》,台北:大夏出版社,1993年。
    27、王克文著。《山水畫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28、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輯。《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論文集第二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29、曾昭旭著。《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出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出版,1993年。
    30、王慶生著。《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撞》,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
    31、倪再沁著。《宋代山水畫南渡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32、陳傳席著。《六朝畫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33、韓文心著。《一代高人王右丞》,台北:莊嚴出版社1991年。
    34、楊仁愷主編。《中國書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35、宗白華著。《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
    36、韓林德著。《石濤與畫語錄研究》,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1989年。
    37、高嶺梅編。《張大千畫》,台北:台北藝術圖畫公司,1988年。
    38、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39、曾祖蔭著。《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40、潘天壽著、葉尚青輯。《潘天壽論畫筆錄》,台北:丹青圖畫有限公司,1987年。
    41、沈鷳、陳履生編。《美術論集》第四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
    42、龔鵬程著。《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86年。
    43、宗白華著。《美學散步》,台北:世華文化社,1984年。
    44、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下卷,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45、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卷,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46、高居翰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47、余培林編撰。《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老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3年。
    48、王雲五編。《宣和畫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