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東憲
HSIEH TONG-HSIEN
論文名稱: 影響平凸版底紋印刷品質因素之分析
Factors Affecting Printing Quality of Background Images On Dry-Offset Presses
指導教授: 吳紹起
Wu, Shao-Chi
王貴川
Wang, Kuei-Ch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9
中文關鍵詞: 平凸版印刷底紋實驗設計
英文關鍵詞: Dry-Offset Printing, Background Images, Design of Experime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平凸版底紋印刷圖像主要是由不同形狀或大小的點、精密細線條及色塊所構成,其防止彩色掃瞄影印圖紋,可以有效遏阻一般電腦掃瞄列印對安全文件的偽造複製。根據美國凹版印刷局長Ferguson指出:大約有50%以上的美鈔偽造案例,都是利用彩色掃瞄、複印機等設備來複製的。所以在2003年即將發行的新版美鈔中,特新增有八色平凸版底紋圖案,以強化鈔券的防偽效能。惟平凸版底紋印刷過程尚無建立標準模式來控制色彩品質的穩定性,作業人員多以主觀經驗作判斷比較。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希望透過實驗,針對平凸版底紋印刷過程中造成網點擴大及細線條線幅粗化的因素進行探討,並發展出一套控制網點擴大和線幅粗化的模式,以增進印刷品質的穩定性,俾提供有價證券印刷業者參考。本研究採23多因子設計<共3個因子,每個因子均有2個水準>,探討平凸版底紋印刷時,印刷速度、觸版輥與印版滾筒間的壓力以及吃墨輥供墨量等三個因子對滿版濃度、印刷對比、網點擴大及線幅粗化等的影響。23多因子分析可得8種不同的處理組合,實驗順序係由Minitab統計軟體之隨機選取決定;使色樣濃度達標準規範下之每組各印製100份印樣,並將印樣分別從1至100予以編號,從中選取偶數號印樣分別進行測量;亦即每個處理組合需分別測量50份印樣。每份印樣分別以X-Rite418濃度計來測量滿版濃度、印刷對比、25%、50%及75%網點面積;以PAKA 100放大鏡來測量水平暨垂直方向20μm、40μm及80μm等線幅粗化情形。經統計分析與討論,本研究之重要結果與發現:1.吃墨輥之供墨量和觸版輥與印版滾筒間的壓力等兩因子的主效應,以及印刷速度和觸版輥與印版滾筒間的壓力之交互作用,幾乎對所有的依變項均有非常顯著的影響。2.研究發現當印刷速度為6,000st/hr、吃墨輥之供墨量在15mm、觸版輥與印版滾筒間的壓力為3.5mm時,可得最大的印刷對比值、以及最好的網點擴大及線幅粗化控制,是平凸版底紋印刷的最佳操作模式。3. 當印刷速度為7,000st/hr,吃墨輥之供墨量為22mm,觸版輥與印版輥筒之間的壓力為3.5mm時,可得到滿版濃度的最大值。

    The background images of Dry-Offset printing were mostly composed of different sizes and shapes of dots, micro lines and color patches. Defensible copy pattern of background images would be prevented from the anti forgery of color scan and photocopy from security documents. According to Ferguson’s reported:Over 50% of forged notes cases of the U.S. currency were made from color scan and photocopy. The U.S. government had decided to increase eight colors background images of Dry-Offset Printing into the new banknotes in the 2003 New U.S. dollars publishing plan for reinforcing its securities functions. However, the background images of Dry-Offset presses never had the manipulative standard model being established for controlling the printing quality. The press operators usually make quality judgment based upon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s, even though this kind of operation method will be affecting the printing quality maintenances.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Dot Gain(DG) and Lines Enlarge(LE) two factors affecting printing quality, to develop a model for controlling the printing process conditions of the Dot gain and Lines enlarge, to create a stable controlling procedure for printing quality,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curity documents printer. This study used a 23 factorials design(3 factors, each at only 2 levels), which presented the effect of Speed, Ink Flow, and Pressure on the response of Solid Ink Density(SID), Print Contrast(PC), DG, and LE etc. The 23 factorials design had eight treatments combination. The full model experiments order were randomized, and decided by Minitab software. Each treatment printed 100 proofing sheets on a properly terms of printed and selected even number sheets from proofing sheets to be measured. Using X-Rite 418 and PAKA 100 magnifying glass instruments to measured dependent variables of the study. By way of analyzed factorials, discussed, and results indicated that:1. Two main effect of Ink Flow and Pressure, and Speed & Pressure interaction almost had signified effects with regarding to every dependent variables. 2. The best printing operator model was when Speed=6,000 st/hr, Ink Flow=15mm, and Pressure=3.5mm. DG and LE had a better control, and PC would appear the max value. 3. It had a max value of SID when Speed=6,000 st/hr, Ink Flow=15mm, and Pressure=3.5mm.

    目 錄 致謝 I 摘要 Ⅱ 目錄 Ⅳ 表次 Ⅵ 圖次 Ⅷ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問題 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4 第六節 研究假設 5 第七節 研究假定 7 第八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九節 名詞界定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平版印刷 11 第二節 平凸版印刷 13 第三節 彈性樹脂平凸版的製版 18 第四節 彈性凸版印刷適性 23 第五節 影響印刷色彩變異的因素 32 第六節 印刷作業色彩控制 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實驗設計 46 第二節 實驗儀器 50 第三節 實驗版面規劃 55 第四節 研究抽樣 57 第五節 實驗流程 58 第六節 統計分析方法 59 第七節 實驗信效度分析 6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66 第二節 實驗結果之敘述性統計 71 第三節 假設檢定與多因子分析 75 第四節 因子實驗高低階處理組合之分析 143 第五節 總結 14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之整合 155 第二節 過去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163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66 附錄A:實驗版面測量區域放大圖 169 附錄B:平凸版底紋印刷實驗過程 170 附錄C:實驗儀器信度檢測 171 附錄D:實驗儀器效度檢測 177 參考文獻 180 表 次 表2-1:彈性樹脂平凸版(NYLOPRINT)種類 21 表2-2:不同硬度橡皮布襯墊的特性比較 38 表2-3:一般平版印刷50%網點擴大平均值 43 表2-4:非塗佈紙網點擴大標準值 43 表2-5:GRACoL建議之滿版濃度 44 表2-6:GRACoL建議之印刷對比值 45 表3-1:本實驗研究使用的23多因子設計 48 表3-2:實驗變項整理表 49 表3-3:實驗過程變項之條件與控制 49 表3-4:曝光複製參數表 51 表3-5:UGRA導表的細微線規格 52 表3-6:實驗資料登錄表 59 表3-7:三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流程 61 表3-8:23因子設計各組合效應計算的代數符號表 62 表3-9:實驗儀器信效度分析之數據表格 63 表3-10:實驗信效度分析結果彙整 64 表4-1:實驗之敘述性統計結果彙整 73 表4-2:實驗資料統計彙整表 75 表4-3:滿版濃度之變異數分析 76 表4-4:滿版濃度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77 表4-5:印刷對比之變異數分析 82 表4-6:印刷對比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83 表4-7:25%網點擴大之變異數分析 89 表4-8:25%網點擴大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90 表4-9:50%網點擴大之變異數分析 95 表4-10:50%網點擴大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96 表4-11:75%網點擴大之變異數分析 102 表4-12:75%網點擴大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03 表4-13:水平20μm線幅粗化之變異數分析 108 表4-14:垂直20μm線幅粗化之變異數分析 109 表4-15:水平20μm線幅粗化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10 表4-16:垂直20μm線幅粗化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15 表4-17:水平40μm線幅粗化之變異數分析 117 表4-18:垂直40μm線幅粗化之變異數分析 120 表4-19:水平40μm線幅粗化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21 表4-20:垂直40μm線幅粗化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26 表4-21:水平80μm線幅粗化之變異數分析 132 表4-22:垂直80μm線幅粗化之變異數分析 132 表4-23:水平80μm線幅粗化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33 表4-24:垂直80μm線幅粗化之多因子效應分析表 138 表4-25:因子高低水準組合估計值之比較 143 表4-26:滿版濃度和印刷對比的檢定結果 146 表4-27:25%、50%、75%網點擴大值的檢定結果 148 表4-28:20μm、40μm及80μm線幅粗化值的檢定結果 150 表5-1:研究假設之檢定結果 157 表5-2:底紋印刷品質因素的分析結果 161 表5-3:底紋印刷細線幅粗化值因素的分析結果 161 表5-4:一般平版印刷滿版濃度值規格與本研究結果之比較 164 表5-5:一般平版印刷對比值規格與本研究結果之比較 164 表5-6:一般平版印刷網點擴大值規格與本研究結果之比較 165 表5-7:20μm、40μm、80μm線幅平均粗化率比較表 166 圖 次 圖1-1:研究架構圖 4 圖2-1:平面、平凹及平凸印版印墨附著情形比較圖 11 圖2-2:平版印刷的基本原理 12 圖2-3:平凸版印刷的傳墨系統 15 圖2-4:感光樹脂層的光聚合硬化情形 20 圖2-5:版狀感光樹脂版製版作業 22 圖2-6:Offset與Flexo各色版標準網屏角度之比較 24 圖2-7:網點擴大曲線圖 26 圖2-8:品質持續提昇(CQI)示意圖 34 圖2-9:戴明循環 35 圖3-1:一般製程或系統的模式 47 圖3-2:UGRA曬版曝光控制導表 51 圖3-3:細微線(micro-lines) 52 圖3-4:實驗版面規劃 56 圖3-5:本研究之實驗流程 58 圖3-6:三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流程 58 圖4-1:平凸版底紋印刷網點擴大盒狀圖 74 圖4-2:平凸版底紋印刷線幅粗化盒狀圖 74 圖4-3:滿版濃度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78 圖4-4:滿版濃度的主效應圖 79 圖4-5:滿版濃度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79 圖4-6:滿版濃度的立方圖 80 圖4-7:滿版濃度的殘差分析圖 81 圖4-8:印刷對比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84 圖4-9:印刷對比的主效應圖 85 圖4-10:印刷對比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86 圖4-11:印刷對比的立方圖 87 圖4-12:印刷對比的殘差分析圖 88 圖4-13:25%網點擴大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90 圖4-14:25%網點擴大的主效應圖 91 圖4-15:25%網點擴大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92 圖4-16:25%網點擴大的立方圖 93 圖4-17:25%網點擴大的殘差分析圖 94 圖4-18:50%網點擴大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97 圖4-19:50%網點擴大的主效應圖 98 圖4-20:50%網點擴大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99 圖4-21:50%網點擴大的立方圖 99 圖4-22:50%網點擴大的殘差分析圖 101 圖4-23:75%網點擴大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03 圖4-24:75%網點擴大的主效應圖 104 圖4-25:75%網點擴大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05 圖4-26:75%網點擴大的立方圖 106 圖4-27:75%網點擴大的殘差分析圖 107 圖4-28:水平2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10 圖4-29:水平20μm線幅粗化的主效應圖 111 圖4-30:水平2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12 圖4-31:水平20μm線幅粗化的立方圖 113 圖4-32:水平20μm線幅粗化的殘差分析圖 114 圖4-33:垂直2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15 圖4-34:垂直20μm線幅粗化的主效應圖 116 圖4-35:垂直2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16 圖4-36:垂直20μm線幅粗化的立方圖 117 圖4-37:垂直20μm線幅粗化的殘差分析圖 118 圖4-38:水平4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22 圖4-39:水平40μm線幅粗化的主效應圖 123 圖4-40:水平4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23 圖4-41:水平40μm線幅粗化的立方圖 124 圖4-42:水平40μm線幅粗化的殘差分析圖 125 圖4-43:垂直4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27 圖4-44:垂直40μm線幅粗化的主效應圖 128 圖4-45:垂直4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28 圖4-46:垂直40μm線幅粗化的立方圖 129 圖4-47:垂直40μm線幅粗化的殘差分析圖 130 圖4-48:水平8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34 圖4-49:水平80μm線幅粗化的主效應圖 135 圖4-50:水平8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35 圖4-51:水平80μm線幅粗化的立方圖 136 圖4-52:水平80μm線幅粗化的殘差分析圖 137 圖4-53:垂直8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效應柏拉圖 139 圖4-54:垂直80μm線幅粗化的主效應圖 140 圖4-55:垂直80μm線幅粗化的因子間交互作用圖 140 圖4-56:垂直80μm線幅粗化的立方圖 141 圖4-57:垂直80μm線幅粗化的殘差分析圖 142

    一、中文部分
    謝顒丞、吳玉如(民89),無水平版光碟印刷,台北:亞太圖書出版。
    陳靖雄(民85),歐洲各國鈔券設計之發展趨勢,中央印製廠研發會第九次研討會專輯,pp.1~6。
    彭明仁(民83),新台幣與七大工業國通用紙幣之比較暨其設計與防偽研究,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pp.22~26, 43。
    謝顒丞(民88),平版印刷印版上網點擴大之研究,台藝大:藝術學報第64期,pp.33~41。
    林啟昌(民85),印刷概論,台北:五洲出版,p.73。
    蕭耀輝(民75),平版印刷工學,台北:五洲出版社,pp.1~147。
    羅福林、李興才(民84),印刷工業概論下冊,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pp.267, 312。
    吳湘匡(民88),我國的防偽印刷技術(上),香港:印藝181期,[On-Line]:availiable,http://www.gaahk.org.hk/chi/cbullotn/cbf12101.htm。
    何錦隆(1999),談保密印刷,香港:印藝186期,[On-Line]:availiable,http://www.gaahk.org.hk/chi/cbullotn/cbf16001.htm。
    植村峻(1987),世界的銀行券,日本:印刷局朝陽會。
    林啟昌(民76),特殊印刷綜論,台北:五洲出版社,pp.100~109。
    中央印製廠員工教育推行委員會(民80),平凸版印刷機操作手冊,中央印製廠,p.57。
    吳松訓(民90),防止彩色影印線條與圖案之分析,中央印製廠研發會第二十七次研討會專輯,pp.1~20。
    喻家聲(民84),平凸版底紋採用樹脂版印刷可行性研究,中央印製廠研發會第六次研討會專輯,pp.1~15。
    齊成(民91),柔性版印刷的關鍵技術要點(一),香港:印刷資源月刊50期,pp.16~19。
    梁新宇(民91),柔版印刷技術問答(一),[On-line]. Available:http://www.cgan.com/science/special/softprint/printart177-1-1.htm。
    龍臣公司譯(民90),感光性樹脂版之原理與應用,[On-line]. Available:http://www.flexotech.com.tw/big5/web/Maindex.htm。
    黃秀臣譯(民84),富瑞凸版印刷之原理與實用,台北:龍臣股份有限公司。
    謝東憲(民90),彈性凸版印刷適性,印刷科技第十八卷第二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28~41。
    蔡和熙等譯(民85),桌面出版與彩色製作,台北:緯輝電子出版,p.64。
    蘇秉志(民75),油墨疊印的測量及其影響因素,印刷科技第六卷第2~4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82~88。
    謝顒丞(民91),實驗統計設計,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圖傳系碩士班授課內容。
    林啟昌(民77),印刷工廠生產與品質管理,台北:五洲出版社,pp.27~64。
    謝顒丞(民90),電腦直接製版-版材之特性分析,台北:亞太圖書版社,p144~167。
    鄭本山(民75),平版印刷之色彩控制,印刷科技第二卷第三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25~33。
    林叔欽譯(民75),能提高印刷品質的平版印刷機準備工作,台中:印刷出版社。pp.2~12。
    鍾漢清(民85),戴明修練Ⅰ,台北:華人戴明學院。p.42。
    羅福林、李興才(民84),印刷工業概論上冊,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p.64。
    沈淳茂(民77),印刷工廠的色彩管理,印刷科技第四卷第四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33~45。
    沈淳茂(民86),歐美印刷標準規格介紹,印刷科技第十四卷第二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14~22。
    江瑞章(民90),控制印版影像品質的工具,印刷科技第十七卷第一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38~39。
    謝顒丞(民90),電腦直接製版,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羅梅君(民81),平版輪轉印刷標準規格(上),印刷科技第八卷第四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52~62。
    喻家聲譯(民80),GATF張頁式彩色印刷測試導具的應用,印刷科技第八卷第二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53~63。
    李凌霄(民76),彩色複製的秘密(下),印刷科技第三卷第四期,台北:中央印製廠,pp.1~15。
    榮泰生(民89),企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立信編譯(民86),變異數分析,台北:華泰書局,pp.175~240。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民89),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皓政(民9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民90),SPSS FOR Windows(下冊):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台北:松崗電腦圖書,Ch13~ Ch14。
    沈明來(民91),試驗設計學,台北: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pp.79~261。
    張紹勳(民90),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
    黃俊英、林震岩(民83),SAS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書局。
    王保進(民91),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pp.288~365。
    方克濤(民85),英文科技論文與會議簡報,全文書局。
    二、英文部分
    Southworth, Miles. (1998). Waterless Printing. Ink On Paper, pp.1~4。
    Michael Kieran(1994). Understanding Desktop Color, U.S:Peachpit Press。
    Jiang, K.S., (2002). HOLOGRAM TECKNOLOGY REPORT, FRANCE HOLOGRAM INDUSTRIES.
    Thomas Ferguson. (2002). Planning for New U. S. Currency, 2002 Sponsors。
    Frank J. Romano & Richard M. Romano(1998). ENCYCLOPEDIA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S, Graphic Arts Technical Foundation,. pp.313~318, 476。
    Mark Ritchie(2001). 4-C Printing:Controlling the Variable, FTA:http://www.flexography.org/flexo/0501/052001.cfm。
    Gary G.Field. (1988). COLOR AND ITS REPRODUCTION, U.S.A:Graphic Arts Technical Foundation. P114~115, p291~296。
    Flexo Quality Consortium. (April, 2001). Flexo Magazine (March, 2002):PLATE & PRINTABILITY, FTA:http://www.flexography.org/flexo/0401A/04A2001.cfm。
    Bob Cantu. (October, 2001). GRAPHICS POSTPRINT ON CHALLENGING SUBSTRATES, FTA:http://www.flexography.org/flexo/1001/102001.cfm。
    Southworth, Miles & Southworth, Donna. (1989).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Graphic Arts. New York:Graphic Arts Publishing Co. Ch.14-1~26。
    Bruno, M. H. (1986). Principles Of Color Proofing. Salem:GAMA Communications. pp.86~87。
    Hsieh, Yung-Cheng. (1997). Factors Affecting Dot Gain On Sheet-Fed Offset Presses. Visual Communications Journal. pp.39~49。
    Killeen, C. L. (1995). Dealing with Dot Gain, GATF World. 7(3), p.35。
    Kelvin Tritton. (1993). Colour control in lithography, Pira Interational. pp.218~222。
    Roger L. Williams, (1988). Paper & Ink Relationships, U.S.A.:Mennonite Press, Inc. Kansas. pp.129~130。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s in Commerical Offset Lithography (GRACoL). (1998 ed). Graphic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pp.S4-S5。
    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2000).,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U.S:Wadsworth Publishing Co.
    Koenig & Bauer AG. 1988, SUPER Simultan INSTRUCTION MANUAL, Giori-De-La-Rue。
    San Jose(1998). Print Publishing Guide:The Essential Resource for Print Publishing, U.S.A:Adobe System Inc。
    Montgomery, Douglas C., (1997). DESIGN AND EXPERIMENTS, U.S.A.:John Wiley & Sons, Inc. pp.290~314。
    A. Donald, J. Lucy Cheser & R. Asghar. (1996).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in Education (4th ed). U.S.A., p.262。
    http://www.basf-drucksystem.de/pb/nyloprint。
    http://www.flexography.org/flexo/0501/052001.cfm。
    http://www.swop.org/specifications3a.htm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