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唐嘉蓮
論文名稱: 余嘉錫之文獻學研究
A Study on Yu Jia-Xi's Literature
指導教授: 陳廖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余嘉錫文獻學目錄學校讎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07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余嘉錫治學由《四庫提要》啟徑,積五十餘年之考辨,完成《四庫提要辨證》一書,並於一九四八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多數學者只關注到余嘉錫在目錄學上之貢獻,忽略余嘉錫在校讎學領域的成就,其實余嘉錫在清末民初文獻學上有其歷史定位。因此,本論文從目錄學與校讎學領域探究余嘉錫文獻學之貢獻。
    本論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步驟,並界定本論文中,文獻學之範圍,及前人對余嘉錫之文獻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論述余嘉錫的生平、交游與著述,余嘉錫生平部分,分為幼承庭訓,提要啟徑;少年中舉,北京樹人;提要辨證,榮膺院士;辨證完成,樸學垂名等。交游方面分成師承、友人與門弟子,而余嘉錫之著作有《四庫提要辨證》、《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余嘉錫論學雜著》和《世說新語箋疏》等。
    第三章論述余嘉錫的治學方法與特色,余嘉錫學問淵博、蓄積深厚,乃因其嚴謹不苟的治學方法,進而影響他在文獻學上的成就,本章即論述其治學方法與特色。
    第四章論述余嘉錫之目錄學,余嘉錫探究了目錄學與學術史的關係,繼承並發揚目錄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核心,形成自己的一套目錄學理論,在目錄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章深入探究余嘉錫的目錄學特色及貢獻。
    第五章論述余嘉錫之校讎學,余嘉錫在校讎學上有極大成就,不僅完成《四庫提要辨證》,又有鑑於學者易因不明各時代之文體及通例,對古籍產生輕率的考辨,於是撰寫《古書通例》,將漢、魏以上的古書舉出一般通例,詳加說明。因此,本章論述余嘉錫的校讎學特色及貢獻。
    第六章指出余嘉錫文獻學的影響與評價,目錄學上體現「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得出「目錄者學術之史」的結論,形成自成體系的目錄學理論。校讎學上,以知人論世為考辨核心,更以治經史的方法治小說,將乾嘉考據學方法發揮到極至的地步。本章即論述余嘉錫的校讎學特色及貢獻。
    第七章為結論,根據前述各章的論述,總結對余嘉錫文獻學研究的成果。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4 一、單篇論文 5 二、學位論文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研究步驟 13 第二章 余嘉錫之生平、交游與著述 17 第一節 余嘉錫之生平 17 一、幼承庭訓,提要啟徑 17 二、少年中舉,北京樹人 19 三、提要辨證,榮膺院士 21 四、辨證完成,樸學垂名 23 第二節 余嘉錫之交游 24 一、師承 25 二、友人 27 三、門弟子 37 第三節 余嘉錫之著述 42 一、《四庫提要辨證》 43 二、《目錄學發微》 44 三、《古書通例》 45 四、《余嘉錫論學雜著》 47 五、《世說新語箋疏》 48 第三章 余嘉錫之治學方法與特色 51 第一節 余嘉錫之治學方法 51 一、勤寫眉批 51 二、善讀目錄 53 三、審覈群書 54 四、科學考辨 55 第二節 余嘉錫之治學特色 58 一、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58 二、闕疑不妄,實事求是 60 三、讀已見書,明理致用 63 四、窮源竟委,公允議論 65 五、知人論世,砥礪名節 68 第四章 余嘉錫文獻學之目錄學 73 第一節 余嘉錫目錄學概述 73 一、目錄學的意義 73 二、目錄學的源流 79 三、目錄學的功用 82 四、目錄書的體制 87 五、目錄類例沿革 96 第二節 余嘉錫之目錄學特色 99 一、書目類型的畫分成一家之言 99 二、目錄體制重視篇目、敘錄、小序及板本序跋 100 三、類例理論是對古代圖書分類史的總結 100 第三節 余嘉錫之目錄學貢獻 101 一、著成目錄學理論專著 101 二、提出「目錄之學,實兼學術之史」觀點 102 三、肯定目錄學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102 第五章 余嘉錫文獻學之校讎學 103 第一節 余嘉錫之校讎學概述 103 一、校讎定義 103 二、校讎方法 105 三、校讎態度 113 第二節 余嘉錫之校讎學特色 117 一、善用目錄學理論進行校讎 117 二、《四庫提要辨證》注重知人論世,砥礪名節 119 三、《四庫提要辨證》考覈翔實,補漏正誤 120 第三節 余嘉錫之校讎學貢獻 122 一、深究古書體例,以為校讎之資 122 二、《四庫提要辨證》為校讎學鉅著 124 三、開創以史考據小說之先 125 第六章 余嘉錫文獻學之影響與評價 129 第一節 余嘉錫文獻學之影響 129 一、目錄學方面 129 二、校讎學方面 130 第二節 余嘉錫文獻學之評價 133 一、目錄學方面 133 二、校讎學方面 135 第七章 結論 141 參考書目 145

    壹、余嘉錫著述要目
    一、專著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2003年。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余嘉錫:《余嘉錫論學雜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余嘉錫:《古書通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二、論文
    余嘉錫:〈聚樂堂藝文目錄考〉,《圖書館學季刊》,第2卷第3期,1928年6月。
    余嘉錫:〈目錄要籍解題〉,《北平圖書館月刊》,第4卷第2期,1930年1月。
    余嘉錫:〈古籍解題〉,《師大國學叢刊》,第1卷第1期,1930年11月。
    余嘉錫:〈北周毀佛主謀者衛元嵩〉,《輔仁學誌》,第2卷第2期,1931年9月。
    余嘉錫:〈晉辟雍碑考證〉,《輔仁學誌》,第3卷第1期,1932年1月。
    余嘉錫:〈水滸傳宋江平方臘考〉,《清華周刊》,第37卷第9、10期,1932年5月。
    余嘉錫:〈書冊制度補考〉,《文獻特刊》,1935年10月。
    余嘉錫:〈牟子理惑論檢討〉,《燕京學報》,1936年第20期。
    余嘉錫:〈小說家出於稗官說〉,《輔仁學誌》,第6卷第1、2期,1937年6月。
    余嘉錫:〈論校勘學之起源〉,天津《益世報》,人文周刊,1937年第3期。
    余嘉錫:〈寒食散考〉,《輔仁學誌》,第7卷第1、2期,1938年12月。
    余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輔仁學誌》,第8卷第2期,1939年12月。
    余嘉錫:〈漢武伐大宛為改良馬政考〉,《輔仁學誌》,第9卷第1期,1940年6月。
    余嘉錫:〈駁蕭敬孚記皇甫持正集舊鈔本〉,《圖書季刊》,新第2卷第2期,1940年6月。
    余嘉錫:〈殷芸小說輯證〉,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42年。
    余嘉錫:〈疑年錄稽疑〉,《輔仁學誌》,第10卷第1、2期,1942年12月。
    余嘉錫:〈楊家將故事考信錄〉,《輔仁學誌》,第13卷第1、2期,1945年12月。
    余嘉錫:〈謝承後漢書傳本之有無〉,《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6年第5期。
    余嘉錫:〈洪亮吉之地理學〉,《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6年第7期。
    余嘉錫:〈水滸傳之俗語〉,《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6年第9期。
    余嘉錫:〈楚辭釋文考〉,上海《大公報》文史周刊,1946年第4期。
    余嘉錫:〈荀子性惡篇「偽」字解〉,《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6年第18期。
    余嘉錫:〈張籍之里貫及其病眼之時間〉,《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7年第53期。
    余嘉錫:〈太史公書亡篇考〉,《輔仁學誌》,第15卷第1、2期,1947年12月。
    余嘉錫:〈釋傖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冊,1948年12月。
    三、序跋
    余嘉錫:〈新續古名家雜劇跋〉,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28年12月。
    余嘉錫:〈書儀顧堂題跋後〉,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29年4月。
    余嘉錫:〈王西莊先生窺園圖記卷子跋〉,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32年6月。
    余嘉錫:〈跋施愚山試鴻博後家書〉,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33年11月。
    余嘉錫:〈漢池陽令張君殘碑跋〉,《輔仁學誌》,第4卷第2期,1934年6月。
    余嘉錫:〈巴陵方氏藏書志序〉,《北平圖書館館刊》,第8卷第6期,1934年12月。
    余嘉錫:〈跋王石臞父子手稿〉,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35年5月。
    余嘉錫:〈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序〉,見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
    余嘉錫:〈書章實齋遺書後〉,《圖書季刊》,第2卷第3期,1940年9月。
    余嘉錫:〈述也園舊藏古今雜劇序〉,收入於《余嘉錫論學雜著》,1940年12月。
    余嘉錫:〈跋李文公集〉,上海《大公報》文史周刊,1946年第4期。
    余嘉錫:〈書晉書桓玄傳後〉,上海《大公報》文史周刊,1946年第6期。
    余嘉錫:〈黃顧遺書序〉,《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7年第22期。
    余嘉錫:〈跋舊抄本中興館閣錄〉,《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7年第26期。
    余嘉錫:〈藏園群書題記序〉,《經世日報》讀書周刊,1947年第35期。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序〉,《四庫提要辨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1月。
    貳、古籍部分(依四部分類,再依時代排序)
    一、經部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55年。
    〔漢〕孔安國,〔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55年。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55年。
    〔宋〕朱熹:《四書集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0年。
    〔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焦循:《孟子正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二、史部
    〔漢〕劉向,嚴可均校輯:《別錄》,《書目三編》,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漢〕劉向、劉歆,〔清〕姚振宗輯錄、鄧駿捷校補:《七略別錄佚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漢〕司馬遷,〔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東漢〕班固,〔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劉宋〕范曄,〔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後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唐〕魏徵:《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0年。
    〔唐〕釋智昇:《開元釋教錄》,《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王溥:《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唐〕劉知幾,〔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宋〕鄭樵:《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胡應麟,王嵐、陳曉嵐點校:《經籍會通》,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點校本,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文史通義》,臺北:頂淵文化事業出版,2002年。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校讎通義》,臺北:頂淵文化事業出版,2002年。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清〕張之洞:《輶軒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張之洞,〔清〕范希曾補正,蒙文通校點:《書目答問補正》,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清〕葉德輝:《藏書十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清〕葉德輝,耿素麗點校:《書林清話》,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2009年。
    三、子部
    〔戰國〕荀子,熊公哲註譯:《荀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漢〕應劭,王利器注:《風俗通義校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清〕朱一新:《無邪堂答問》,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四、集部
    〔梁〕昭明太子編,〔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5年。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錢大昕,呂友仁校點:《潛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臺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
    〔清〕顧廣圻:《思適齋集》,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參、今人學術論著
    一、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序)
    文史哲編輯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王叔岷:《斠讎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年。
    王欣夫述:《文獻學講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白壽彝:《史學概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匡亞民:《孔子評傳》,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朱劍心:《金石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牟潤孫:《海遺叢稿(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余慶蓉、王晉卿:《中國目錄學思想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吳相湘:《民國百人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年。
    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杜松柏:《國學治學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洪湛侯:《文獻學》,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徐一士:《一士類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年。
    徐蜀編:《兩漢書訂補文獻彙編:二十四史訂補》,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4年。
    高尚榘:《文獻學專題史略》,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崔富章:《四庫提要補正》,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0年。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張舜徽:《訒庵學術講論集》,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張舜徽:《舊學輯存》,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張傳峰:《《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陳垣:《通鑑胡注表微》,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陳智超編注:《陳垣來往書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陳新會:《史諱舉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陳曉華:《四庫總目學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喬好勤:《中國目錄學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臺北:大通書局,1971年。
    楊樹達:《積微居詩文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陳垣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楊樹達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鍾肇鵬編:《古籍叢殘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羅江文:《中國古典文獻學綱要》,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二、期刊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柳詒徵:〈柯劭忞〉,《國史館館刊》,第1卷第2期,1948年3月,頁89-92。
    李國良:〈懷恩師余季豫先生〉,《藝文誌》,第124期,1976年1月,頁21-22。
    胡楚生:〈胡玉縉和余嘉錫――兩位傑出的目錄學家〉,《書和人》,第381期,1980年1月12日,頁1-4。
    陳樂素:〈歷史學家陳垣〉,《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1期,頁72。
    韓繼章:〈余嘉錫目錄學思想初探〉,《圖書館》,1982年第4期,頁26-33。
    喬好勤:〈關於中國古典目錄學的幾個問題〉,《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2期,頁84-90。
    李櫻:〈余嘉錫及其目錄學思想〉,《圖書館研究》,1983年第3期,頁114-118。
    趙璞珊:〈陳垣先生和近代醫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6期,頁21-30。
    錢亞新:〈余嘉錫與目錄學〉,《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85年第1期,頁34-36。
    王恢:〈柯劭忞傳〉,《國史館館刊》,1987年第3期,頁172-173。
    廖璠:〈余嘉錫目錄學思想研究〉,《圖書情報知識》,1991年第2期,頁48。
    廖璠:〈目錄者學術之史也――余嘉錫對章學誠目錄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河南圖書館學刊》,1992年第1期,頁40-43。
    郭預衡:〈回憶余嘉錫師「杜門卻掃」時〉,《史學史研究》,1992年第3期,頁5。
    廖璠:〈余嘉錫目錄學思想研究―─目錄者學術之史也〉,《圖書館論壇》,1995年第2期,頁16-17。
    余淑宜:〈余嘉錫讀書〉,《語文建設》,1995年第3期,頁36-37。
    周祖謨、余淑宜:〈余嘉錫先生學行憶往〉,《中國文化》,第13期,1996年6月,頁239。
    蕭希明:〈論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四川圖書館學報》,1998年第1期,頁62-70。
    廖璠:〈余嘉錫及其《四庫提要辨證》〉,《山東圖書館季刊》,1999年第2期,頁56-58。
    滕蘭花、周藝:〈余嘉錫目錄學思想初探〉,《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頁174-177。
    周積明:〈「四庫學」:歷史與思考〉,《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頁50-62。
    蕭啟慶:〈陳垣傳〉,《國史館館刊》,第29期,2000年12月,頁159-173。
    賀春燕:〈胡應麟編目志向平議―─余嘉錫《目錄學發微》補闕一則〉,《陝西當代圖書館(季刊)》,2002年第1期,頁1-3。
    趙元章、申少春:〈簡論余嘉錫的目錄學思想〉,《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頁135-136。
    謝偉濤:〈章學誠與余嘉錫目錄學思想比較研究〉,《圖書館》,2004年第3期,頁103-106。
    關國煊:〈周祖謨〉,《傳記文學》,第84卷第5期,2004年5月,頁144-152。
    郭金海:〈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的選舉〉,《自然科學史研究》,2006年第1期,頁33-49。
    陳東輝:〈20世紀上半葉「四庫學」研究綜述〉,《漢學研究通訊》,2006年第2期,頁29-30。
    譚焰:〈略述余嘉錫的目錄學研究〉,《圖書館學刊》,2006年第4期,頁107-109。
    張緒峰、王會傑:〈余嘉錫的目錄學成就〉,《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頁94-98。
    金人:〈陳垣與輔仁大學四翰林〉,《縱橫》,2006年第12期,頁58-59。
    孔慶傑、趙闖:〈余嘉錫與姚名達目錄學思想比較研究〉,《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7年第1期,頁109-112。
    余嘉錫:〈《漢書藝文志索隱》選刊稿(序、六藝)上〉,《中國經學》,第2輯,2007年5月,頁1-13。
    胡元玲:〈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探析〉,《書目季刊》,第35卷1期,2007年6月,頁13-21。
    張玉春、王禕:〈論余嘉錫對中國傳統目錄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暨南學報》,2007年第4期,頁140-144。
    潘勇:〈余嘉錫與張舜徽目錄學思想比較研究〉,《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7年第1期,頁127-128。
    余嘉錫:〈《漢書藝文志索隱》選刊稿(序、六藝)下〉,《中國經學》,第3輯,2008年4月,頁1-11。
    鄭國瑞:〈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義例〉,《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77期,2008年2月,頁42-66。
    陳曉華:〈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的考據學貢獻〉,《文獻季刊》,2008年第1期,頁157-164。
    劉亞男:〈《四庫提要辨證‧小學類序》淺析〉,《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學研究版)》,2008年第9期,頁65-66。
    吳立保:〈陳垣與輔仁大學辦學特色的形成〉,《教育評論》,2009年第4期,頁150。
    李巖、王紀坤、唐開:〈從《目錄學發微》探析余嘉錫目錄學思想的主體價值〉,《文化建設縱橫》,2009年第5期,頁136-138。
    楊劍橋:〈《四庫提要辨證》「小學類」商補〉,《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1卷第1期,2011年1月,頁133-138。
    陳曉華:〈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及其辨證思想〉,《史學史研究》,2011年第4期,頁106-113。
    王國強:〈《古書通例》評析〉,《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6期,2011年11月,頁123-126。
    高旭:〈曲盡其源流,以備學術之史―─余嘉錫目錄學思想探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4期,2012年8月,頁447-452。
    三、專書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胡楚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與《四庫提要辨證》〉,《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臺北:明文書局,1983年,頁140-167。
    王明澤:〈陳垣事迹著作編年〉,《紀念陳垣校長誕生110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頁454-528。
    何光岳:〈論敘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辨證‧經史部》〉,《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469-483。
    周祖謨:〈往事自述〉,《周祖謨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頁531-550。
    劉家和:〈一部目錄學名著及其啟示――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辨證》〉,《20世紀中國史學名著提要》,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233-235。
    四、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李丙鎬:《王國維之文獻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11月。
    滕蘭花:《余嘉錫文獻學思想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社會文化與旅遊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5月。
    劉正元:《余嘉錫的目錄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林良如:《邵晉涵之文獻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曉華:《四庫總目學史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4月。
    王音琇:《馬國翰文獻學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吳健誠:《張舜徽先生之文獻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趙威維:《周永年文獻學之研究》,臺北: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安學勇:《《四庫提要辨證》研究》,蘭州:蘭州大學中國史學史碩士論文,2011年5月。
    五、其他(依發表先後排序,再依姓氏筆畫排列)
    張爾田:〈清故學部左丞柯君墓誌銘〉,《清朝碑傳全集》,臺北:大化書局,1984年,頁4018。
    林辰:〈憶恩師余嘉錫先生〉,《學府紀聞》,臺北:南京出版社,1982年,頁148-151。
    傅試中:〈憶余季豫先生〉,《學府紀聞》,臺北:南京出版社,1982年,頁124-129。
    臺靜農:〈輔仁舊事〉,《學府紀聞》,臺北:南京出版社,1982年,頁165-17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