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文瀚 Huang, Wen-Han |
---|---|
論文名稱: |
宜蘭仰山書院文人及其制藝研究 The Literati Group of Yang Shan Academy and Its Stereotyped Writing Research |
指導教授: |
許俊雅
Hsu, Chun-Ya |
口試委員: | 田啟文 林淑慧 翁聖峯 陳惠齡 許俊雅 |
口試日期: | 2021/07/12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3 |
中文關鍵詞: | 仰山書院 、八股文 、課試 、科舉 、楊士芳 、李望洋 、呂桂芬 、鸞書 、鸞堂 |
研究方法: | 調查研究 、 歷史研究法 、 內容分析法 、 田野調查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1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4 下載:1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曾通過109年度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計畫」,由仰山書院與師徒為出發點,逐一介紹宜蘭在地學子的作品,舉凡八股文、詩賦、散文等,由晚清至日本時代,探討其人活動對文學產生的影響,並剖析仰山書院文人群體的貢獻,架構出宜蘭地區科舉文學的研究。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步驟、文獻分析等。在特殊貢獻方面,發現楊士芳會試同年齒錄、介紹李望洋萬人衣與誥命聖旨、蒐羅蘭地八股文與士人履歷書,以及採用日人編輯〈宜蘭移住民史〉,新增相關的史料,補充前人未及之處。
第二章「仰山書院與師徒」,查考仰山書院的顛末沿革,瞭解其營運方式、經費來源、開銷支出,以及歷來地方長官對於它的增建,書院山長對於教育的推動,並探討該院畢業學生的發展。
第三章「仰山書院八股文教育」,根據宜蘭縣史館典藏的清代課卷,研究仰山書院的課試內容,就其學生學歷、師長教學、研習科目、寫作策略以及獎勵方法等項,進行實證探究,逐一展開分析。
第四章「從噶瑪蘭城至紫禁城─蘭士考試取仕之路」,介紹蘭境唯一的進士楊士芳生平與作品,分析其齒錄,如何突破三代務農的窮苦背景;解析其八股文,如何發憤讀書考上進士。楊士芳雖未如其所願當上官職,最終返鄉擔任仰山書院山長,循循善誘,提攜後進。與其不同的是,從小一起讀書的同窗李望洋,雖三次未考中會試,憑藉著大挑一等候補甘肅試用知縣,勇於前往回亂戰區,在試用期滿後當上正印官,旋受到左宗棠的賞識而快速升官,一十三年後以河州知州實任官銜返回宜蘭。
第五章「文人型鄉紳的崛起」,仰山書院的讀書人大多未仕進,他們留在故鄉共謀善舉,攜手合作,舉凡創建孔廟、勸捐廟宇、造橋鋪路、水利設施、書院私塾等,創造諸多的地方貢獻。
第六章「儒學教育的轉化─鸞堂與鸞書」,全臺鸞堂在清末至日初時期盛行,諸多信息顯示,其源頭皆指向宜蘭。鸞堂可視為傳統書院漢文教育的延續,鸞書也帶有科舉文體轉化的痕跡,進而釐清全臺第一本鸞書的歸屬,以及鸞賦何以出現與消亡的情形。
第七章「仰山書院文人抗日行為之辨正」,過去研究多視楊士芳、李望洋等人,以碧霞宮作為秘密基地,塑造其不事二主的忠貞形象;也將鸞堂戒煙不合作運動,歸至喚醒堂楊士芳,吹響抗日反攻的號角;更有甚者,不惜偽造史料與增刪作品,如碧霞宮建廟榜文與〈開生路論〉,力求洗白。然而,在檔案、報紙資料公開的時代,過去想掩蓋的歷史黑幕已然揭去,上述種種抗日的情事,純屬後人安排情節,天馬行空想像而來,與歷史上的楊士芳、李望洋等仰山書院士人的真實事蹟是大相逕庭的。
第八章「結論」,闡述本論文的總結與研究價值。
以上,宜蘭仰山書院的文人活動,大致分為「科舉時代」與「後科舉時代」二類,依循清代噶瑪蘭廳設治至日本接收宜蘭城的順時序列,來規劃章節內容,本研究架構也就具有了編年性。
一、古籍文獻 (依年代排行)
李望洋,《隴西李氏祖譜.李河州自敘家言》,宜蘭:出版社不詳,1890年。
野口勝一,《風俗畫報(臨時增刊)‧臺灣土匪掃壤圖繪》總第115 號,(東京)東陽堂1896 年5月25 日版。
岡恂,《明治三十一年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898年。
岡恂,《明治三十二年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899年。
岡恂,《明治三十三年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900年。
兒玉源太郎,《慶饗老典錄》第一冊,出版社不詳,1899年。
宜蘭公學校,《明治33年1月宜蘭公學校職員履歷書綴》,宜蘭:出版不詳,1900年。
兒玉源太郎,《揚文會策議》,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1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教育志稿》(臺北:臺灣總督府,1902年。
杉山靖憲編著,《臺灣名勝舊蹟誌》,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
連雅堂,《人文薈萃》,臺北:遠藤寫真館,1921年。
陳镦厚,《觀潮齋詩集》,出版地不詳,1930年5月。
田大熊、陳鐓厚編,《太古巢聯集》,臺北:無聊齋,1937年。
西川滿,《臺灣文學集》,東京:大阪屋號書店,1942年。
洪繻,《瀛海偕亡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所發行,1959年。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連橫,《臺灣詩乘》,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劉寧顏編,《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6年。
洪繻,《寄鶴齋選集》,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種村保三郎著、譚繼山譯,《臺灣小史》,臺北市:武陵出版社,1991年。
李漁,《閑情偶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李望洋,《西行吟草》,臺灣:龍文出版社,1992年。
吳德功,《觀光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李逢時,《泰階詩稿》,臺灣:龍文出版社,2001年。
全臺詩編輯小組,《全臺詩》,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桃園:華夏書坊影印臺灣總督府大正(1916)刊本),2009年。
吳敬梓;李漢秋輯校,《儒林外史彙校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戶部纂輯,《光緒朝捐納則例》,光緒20年刻本,臺北市:文海出版社,2014年。
波越重之,《臺北州理蕃誌–舊宜蘭廳》,宜蘭:宜蘭縣史館,2014年。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年。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誌》,新北市:大家出版社,2017年。
二、善書史料 (依成書時間排序)
宜蘭醒世堂,《善錄金篇》,宜蘭:醒世堂編,初版1891年。
澎湖樂善堂,《覺悟選新》,澎湖:樂善堂編,初版1892年。
頭城喚醒堂,《渡世慈帆》,宜蘭:喚醒堂編,初版1896年。
新竹宣化堂,《濟世仙舟》,新竹:宣化堂編,初版1899年。
新竹宣化堂,《啟蒙寶訓》,新竹:宣化堂編,初版1900年。
三芝智成堂,《節義寶鑑》,臺北:智成堂編,初版1900年。
淡水行忠堂,《醒世詩》, 臺北:行忠堂編,初版1900年。
淡水行忠堂,《刪增忠孝集》,臺北:行忠堂編,初版1900年。
淡水行忠堂,《儒不道錄》,臺北:行忠堂編,初版1902年。
宜蘭鑑民堂,《龍鳳圖全集》,宜蘭:鑑民堂編,初版1905年。
桃園省躬堂,《茫海指南》, 桃園:省躬堂編,初版1923年。
楊明機,《聖佛救度真經》,彰化:贊修宮編,初版1937年。
三芝智成堂、臺北贊修行宮,《六合皈元》,臺北:智成堂編,初版1955年。
淡水行忠堂,《醒世全書》,臺北:行忠堂編,再版1984年。
三、近人著作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出版社,1996年。
王見川、李世偉,《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臺北:博揚文化,2000年。
王學新,《日據時期宜蘭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宜蘭文獻》,宜蘭:宜蘭文獻委員會,1965年。
林文龍,《彰化書院與科舉》,臺中:晨星出版社,2012年。
林正芳,《宜蘭的日本時代》,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2006年。
林永根,《鸞門暨臺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臺中:聖德雜誌社,1985年。
林萬榮,《宜蘭鄉賢列傳》,宜蘭:宜蘭縣政府民政局,1976年。
施懿琳,《全臺詩》,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年。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馬鏞,《清代鄉會試同年齒錄研究》,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
許俊雅,《全臺賦影像集》(上)(下),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陳文添、謝鴻嶷、林品桐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一輯,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出版,1992年。
陳長城,《林拱辰先生詩文集》,臺北:玉豐出版社,1977年。
陳家煌,《李望洋集》,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年。
黃文瀚,〈宜蘭碧霞宮建廟源起〉,《宜蘭研究第12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2018年。
楊晉平,《喚醒堂文物展》,宜蘭:頭城鎮喚醒堂發行,2011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年。
盧世標,《宜蘭縣志》,宜蘭:宜蘭文獻委員會,1969年。
賴子清,《臺灣詩醇》,臺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四、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世慶,〈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第37卷第4期,1986年,頁111-152。
王見川,〈李望洋與新民堂─兼論宜蘭早期的鸞堂〉,《宜蘭文獻》,第15期,1995年,頁1-14。
王見川,〈略論清末日據初期宜蘭的鸞堂〉,《宜蘭文獻雜誌》,第23期,1996年,頁46-74。
王見川,〈關於碧霞宮──兼答林靜怡之質疑〉,《宜蘭文獻雜誌》,第27期,1997年,頁75-94。
何幸真、羅皓星、陳無邪、徐柏涵、游翠卉,〈日治以來宜蘭碧霞宮在地關係的變遷〉,《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7期,2014年,頁30-33。
吳宗明,〈「時時捧筆扶、處處造金篇」-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臺灣文獻》,第66卷第4期,2015年,頁45-95。
宋光宇,〈書房、書院與鸞堂─試探清末和日據時代臺灣的宗教演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8卷第3期,1998年,頁373-395。
李世偉,〈日據時期鸞堂的儒家教化 〉,《臺北文獻》,第124期,1998年,頁59-79。
車今花,〈山長的出身與嶽麓書院的千年發展〉,《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2期,2014年,頁127-130。
卓克華,〈宜蘭碧霞宮史蹟研究〉,《史聯雜誌》,第35期,1999年,頁37-58。
林開世,〈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第1卷第2期,2003年,頁1-38。
林靜怡,〈再探宜蘭道教寺廟碧霞宮建廟源起〉,《宜蘭文獻雜誌》,第27期,1997年,頁59-74。
侯美珍,〈《儒林外史》周進閱范進時文卷的敘述意涵〉,《國文學報》,第44期,2008年,頁155-185。
侯美珍,〈明清科舉取士「重首場」現象的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23期,2005年,頁323-368。
徐麗霞,〈李望洋《西行吟草》的鄉愁書寫〉,《中國語文》,第593期,2006年,頁115-130。
徐麗霞,〈宜蘭舉人李望洋與臺北縣中和市的糾葛〉,《中國語文》,第591期,2006年,頁103-114。
高志彬,〈李望洋研究的課題與文獻〉,《宜蘭文獻雜誌》,第12期,1994年,頁2-9。
張德南,〈學界山斗鄭用鑑〉,《臺北文獻》直字93期,1990年,頁136-137。
許惠玟,〈李逢時生平交遊及其《泰階詩稿》初探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8期,2007年,頁139-180。
陳長城,〈介紹宜蘭仰山書院暨岳武穆王廟碧霞宮〉,《臺北文獻》,第35期,1976年,頁157-161。
陳家煌,〈晚清臺灣人李望洋宦遊甘肅的處境及心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58期,2014年,頁49-89。
陳漢光,〈李望洋先生文獻選輯〉,《臺灣文獻》,第17卷第4期,1966年,頁133-144。
游適宏,〈洪棄生八股文詮題立意試析〉,《輔仁國文學報》,第46期,2018年,頁105-142。
游適宏,〈從海東書院課藝概觀晚清臺灣童生八股文教育〉,《北市大語文學報》,第20期,2019年,頁69-92。
黃明理,〈八股文的表格化整理—以歸有光的四書文為例〉,《政大中文學報》,第11期,2009年,頁91-126。
劉振維,〈宜蘭仰山書院之始末及其基本精神〉,《漢學研究》,第22卷第1期,2004年,頁253-280。
鄭志明,〈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臺北文獻》,第68期,1984年,頁79-130。
鄭喜夫,〈李靜齋先生年譜初稿〉,《臺灣文獻》,第28卷第2期,1977年,頁95-108。
盧世標,〈李望洋之事略〉,《宜蘭文獻》,第2卷第1期,1965年,頁18-20。
簡宗梧,〈臺灣登鸞降筆賦初探─以《全臺賦》及其影像集為範圍〉,《長庚人文社會學報》,2010年,頁275-302。
羅詩雲,〈番人、雨水、桃花源──初探清代宜蘭地區古典詩歌特色〉,《國文天地》,第283期,2008年,頁70-76。
龏顯宗,〈李望洋遊宦西北〉,《鄉城生活雜誌》,第44期,1998年,頁37-42。
龔鵬程,〈儒學與儒教,文廟與武廟〉,《儒學文化研究》,第5期,2005年,頁95-118。
五、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吳姿燕,《《全臺詩》社會關懷詩作研究—明鄭時期至清領時期》,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林蔚穎,《蘭陽先賢李望洋(1829-1901)及其西行吟草》,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林麗鳳,《詩說噶瑪蘭,說噶瑪蘭詩─清代宜蘭地區古典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
洪素香,《清代臺灣儒學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翁琳潔,《李望洋及其文學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游建興,《清代噶瑪蘭地區的漢人文學發展》,私立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楊敏慧,《《全臺詩》友誼詩作研究—明鄭時期至清領時期》,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賴貞羽,《李逢時及其詩歌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謝美秀,《李望洋其人及其《西行吟草》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鍾宜芬,《日據時期(1895─1945)宜蘭地區地景詩作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7年。
六、報紙 (依刊登時間排序)
〈續錄全臺清賦請獎名單〉,《申報》,光緒16(1890)年12月11日。
〈各直轄學校の近況〉,《臺灣新報》,明治30(1897)年1月8日,第300版。
〈相得益彰〉,《臺灣新報》,明治30(1897)年1月9日,第1版。
〈宜蘭監獄〉,《臺灣新報》,明治30(1897)年2月25日,第2版。
〈上國觀光〉,《臺灣新報》,明治30(1897)年3月10日,第1版。
〈開生路論〉,《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0(1897)年10月27日,第1版。
〈國語頻興〉,《臺灣新報》,明治30(1897)年11月10日,第1版。
〈宜蘭扈從日錄(七) 士人紳士の歡迎會〉,《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1(1898)年9月28日,第4版。
〈英才輩出〉,《臺灣新報》,明治30(1897)年12月2日,第1版。
〈臺中饗老說),《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2(1899)年,3月10日,第3版。
〈饗老紀略〉,《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2(1899)年,4月15日,第3版。
〈慶饗老典詩文序〉,《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2(1899)年5月13日,第3版。
〈臺秀錄 縉紳紀實 其三〉,《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1(1898)年9月18日,第5版。
〈宜蘭慶天長節祝詞〉,《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2(1899)年11月17日,第4版。
〈揚文會期〉,《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1月14日,第5版。
〈揚文會式〉,《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3月16日,第3版。
〈揚文謝辭續前號〉,《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3月18日,第6版。
〈嚮性可知〉,《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4月20日,第3版。
〈饗老延期〉,《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10月30日,第3版。
〈發轅日期〉,《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11月8日,第3版。
〈祝丈地成 承前〉,《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1900)年12月15日,版2。
〈官冊最近之調查(北京)〉,《申報》,光緒32(1906)年10月11日,第4版。
〈牟尼一串〉,《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1(1908)年1月9日,第1版。
〈編輯日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3(1910)年5月12日,第7版。
〈追悼芝山巖六氏先生〉,《臺灣日日新報》,大正2(1913)年3月8日,第6版。
〈領臺時宜蘭瑣記〉,《臺灣日日新報》,大正4(1915)年6月17日,第61版。
〈新年言志〉,《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3(1924)年1月15日,第6版。
〈三十年前宜蘭廳正門〉,《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1925)年6月17日,第21版。
〈進士第雅集〉,《詩報》,昭和13(1935)年10月1日,第114號。
〈臺灣通志稿本題記〉,《大公報》,民國26(1937)年4月30日,版13。
〈詩壇〉,《風月報南方詩集》,昭和13(1938)年9月1日,第18版。
〈建築聖廟 熱誠義捐 子孫貴顯〉,《崇聖道德報》,第14期,昭和15(1940)。
七、檔案 (依登錄時間排序)
「米倉取調ニ付宜蘭支廳長報告」(1895年01月01日),〈明治二十八年十五年保存第八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493015。
「蕃人會見宜蘭支廳報告」(1895-11-29),〈明治二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二十四卷殖產〉,《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35013。
「宜蘭ニ於ケル取蘇教士外被害ノ件」(1896年02月28日),〈明治二十八年永久保存追加第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51010。
「宜蘭支廳管內土匪事件ニ關スル功勞者賞與金授與式執行報告」(1896年09月10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四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3004。
「宜蘭監獄署大赦令及減刑令執行概況」(1897年02月23日),〈明治三十年甲種永久保存第十五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35041。
「宜蘭地方法院廳舍及土地建物撰定」(1897-04-06),〈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十三卷土地家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77015。
「臺北縣陳慶勳外二百七十名ヘ紳章附與」(1897年04月21日),〈明治三十年甲種永久保存第六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26015。
「蔡國琳參事ニ任用」(1897年07月21日),〈明治三十年乙種永久保存進退追加第三卷甲〉,《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227014。
「三十年八月中宜蘭廳阿片特許鑑札下付明細書」(1897年10月01日),〈明治三十年十五年保存第十卷之二〉,《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526005。
「明治二十八年宜蘭賊徒蜂起ノ際盡力セシ受賞者請書(保存期限經過ニ付廢棄)」(1897年12月17日),〈明治三十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二十九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73006。
「義倉ニ關スル舊慣調查」(1898-02-02),〈明治三十二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九卷恩賞〉,《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377010。
「李及西外一名任宜蘭廳參事」(1899年08月22日),〈明治三十二年永久保存進退追加第十四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464020。
「碧霞宮建立許可宜蘭廳報告」(1899年09月01日),《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581032X001。
「臺灣發達ニ關スル沿革調查ノ件(各縣廳)(二冊ノ一)、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及ヒ臺中縣內務部長渡邊長謙申進ニ依リ本島發達ニ關スル沿革調查書差出方延期ノ件、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ヨリノ本島住民移住以來變遷ノ狀態其他調查報告ノ件、臺中縣知事木下周一本島開發ニ關スル縣內調查報告ノ件、明治三十五年本島發達ニ關スル沿革調查(宜蘭廳)」(1900年12月19日),〈明治三十五年永久保存追加第二十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781001。
「社寺廟宇ニシテ從來ヨリ官廟ニ屬スル分調查提出方ニ付各廳長ヘ照會ノ件」(1903-02-01),〈明治三十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二十二卷社寺〉,《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742002。
「宜蘭廳本城堡宜蘭街土名乾門在ル元仰山書院建物敷地及其附屬地並ニ土名巽門、在ル黌宮聖祀ノ建物敷地及其附屬地ノ國庫ノ業ト查定てうレレルモノノ無償下付方學租財團管理者後藤民政長官ノ上申ニ對シ無償下付ノ旨許可(指令第二○八四號)」(1904年03月02日),〈明治三十七年永久保存第四十四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971017。
八、網路資源(依檢索時間排序)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影像藏品資料,網址:http://ntuacis.digital.ntu.edu.tw/image/single.php?&ps_dataType=&ps_ethnic=&ps_content=&ps_photographer=&p=6&id=B402 檢索日期:2019年8月21日。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網址: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berkeley/ 檢索日期: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