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育臻
WU, YU-ZHEN
論文名稱: 新竹縣大隘三鄉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
指導教授: 施添福
Shih, Tien-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1988
畢業學年度: 7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新竹縣大隘三鄉台灣聚落生活方式聚落變遷都市化工業化
英文關鍵詞: XIN-ZHU, DA-YI-SAN, TAIWA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1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討論新竹縣大隘三鄉(北埔、峨眉、寶山)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影響本區變
    遷最大的因素是民國50年代臺灣的都市化與工業化。全文的討論結果如下:
    大隘三鄉直到道光15年(1834),由淡水同知李嗣業召集閩粵兩股人組成金廣福墾號
    ,由姜秀鑾領導進行拓墾而形成聚落。日據時期後,本區即有人口移出的現象,主要
    是因為1930年後臺灣快速都市化的影響,移出區主要為樟腦產區。光復後,農業一度
    發達,本區人口增加,民國50年代,工業發達,農業沒落,本區人口快速流失,邊陲
    聚落的人口流向核心聚落,核心聚落的人口流向本區外的更大核心,以致呈現邊陲聚
    落不增不減的表貌。
    本區是典型農業區,清時以腦、籐之利吸引墾民,日據時主要產業為茶葉,光復後主
    以洋菇、茶和綠竹為主,工業不發達,以食品製造業為主,手加工深入每一家庭。購
    物圈分布,北埔鄉以北埔街為主,峨眉分別屬竹東、頭份,寶山以新竹為主,和交通
    路線關係密切。
    祭祀圈主要有北埔慈天宮中元普渡、新埔義民廟和各地平安戲,早期有整合人群的功
    能,現已趨於簡化或分解。
    本區通婚圈自30年代到70年代日益擴大,但仍以新竹、桃園、苗票三縣占大部分,和
    購物圈相當一致。
    三鄉中,北埔鄉較具社區性(community ),寶山鄉和峨眉鄉則否。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