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憲聰 |
---|---|
論文名稱: |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雪梅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服務學習 、國民中學教師 |
英文關鍵詞: | service learning,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7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旨在以國民中學教師觀點瞭解高雄市國民中學推動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意涵認知」、「實施情況」、「成效認知」三層面,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中教師在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各層面之差異。
本研究以高雄市國民中學之教師為研究母群體,以分層叢集抽樣選取研究對象,共計發出600份問卷,經回收並篩選後共有 567 份有效問卷。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結果,歸納出以下之結論:
一、高雄市國中教師服務學習相關經驗描述性統計結果:求學時期有參與服務學
習過的教師人數比例較少,比例為35.6%,沒有參加過服務學習相關研習時
數的教師的人數比例最高佔73.3%,無志工經驗的人數比例較多佔56.0%,
66.1%的多數老師已經有實際的服務學習帶領經驗。
二、高雄市國民中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屬平均值以上,其中以「成效認知」層面
為最高。
三、不同職務之高雄市國中教師在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意涵認知」、「實施情
況」、「成效認知」三層面有所不同。整體而言,專任教師較好,導師較差。
四、不同年資之高雄市國中教師在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意涵認知」、「實施情
況」、「成效認知」三層面有所不同 。整體而言,年資「5年以下」表現較好,
「6-10年」較差。
五、不同服務學習相關經驗之高雄市國中教師在服務學習實施現況之「意涵認
知」、「實施情況」、「成效認知」三層面部分有所不同。整體而言,求學時期
有服務學習經驗者,有參與研習,有志工經驗,有帶領過服務學習皆較無經
驗者表現較佳。
六、不同學校規模的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其在服務學習之「意涵認知」、「實
施情況」、「成效認知」三層面有所不同。整體而言,學校規模大之教師其表
現較佳。
七、不同學校區域的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其在服務學習之「意涵認知」、
「成效認知」二層面有所不同。整體而言,原高雄市教師表現較原高雄縣教
師佳。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viewpoi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on promot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rvice learning.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current status of service learning are" Cognitive implications", "Implementation", and "Cognition". The study also aims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differences in service learning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 survey research design was applied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To obtain the desired samples, the researcher adopted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The researcher received a total of 600 questionnaires,and 567 were valid. The major findings are listed as the following:
1.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on service learning experience.
2.The current status of servic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is above average,and the"Cognition" perspective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perspectives
3.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learning.
4.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nioritie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learning.
5.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ervice learning experience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learning.
6.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various school size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learning.
7.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school distric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Cognitive implications" and "Cognition" perspectives of service learning.
Keywords: service learning,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王育群(2002)。服務學習導讀。行政院青輔會第四處年度計畫討論會。取自
http://vounteer.nyc.gov.tw。
王順美、梁明煌(2008)。環境服務學習案例初探-花蓮女中根與芽社團活動個
案研究。環境教育研究,5(2),131-168。
王雅菁(2002)。高中公民科服務學習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苓如(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品德教育的知覺與實施情形(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白文正(2006)。台北市扶輪社員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4)。服務學習融入中小學課程之研究。行政院青年
輔導委員會委託國立嘉義大學輔導系執行研究。台北市:青輔會。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九十四年度推動青年志工計畫-鼓勵中等學校
及民間團體推動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補助要點。臺北。
江聖文(2010)。運用志工服務社推動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慈濟大學,花蓮縣。
朱美珍(2005)。93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與服務學習現況調查。行政院青輔
會,台北。
卓淑瑛(2009)。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臺中縣光
德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六(1997)。服務學習。公民訓育學報,6,43-60。
沈六(1999)。美國的服務學習。訓育研究,38(4),91-103。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月娟(2008)。北部某技術學院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昭瑩(2009)。運動志工認真休閒與服務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
阮雋潔(2009)。大學新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明隆、凃金堂 (2007)。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三版)。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芝儀(2003)。服務學習融入中小學課程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研究
成果報告。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芝儀(2004)。服務學習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
吳坤良(2006)。社教志工的參與動機、服務學習、參與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
報,40(1), 35-54。
吳昌期、曾慧媚(2003):服務學習的理念與做法。師友月刊,430,21-25。
吳宗立(1997)。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秀媛(2002)。職前教師專業「服務-學習」課程綱要設計之初探(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吳香質(2005)。服務學習對低自我概念學生復原力建構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曉宣(2007)。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何軒盛(2004)。建構高中「服務-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至善(2003)。服務學習方案成功的因素。載於林勝義(主編),中等學校服
務學習實用手冊(26-27頁)。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志穎(2005)。杜威的社會論教育理念之探討。南大學報,39(1),41-62。
林秀珍(2001)。「教育即生活」抑「生活即教育」─杜威觀點的詮釋。教育研
究集刊,47。
林振春(1996)。從社區與學校互動談如何落實學校社區化。教師天地,86,
11-15。
林振春(2000)。開放學習的理念與社區服務學習的實踐。社教雙月刊,97,
42-45。
林振春(2001)。服務學習教育指導手冊。教育部,台北市。
林勝義(2002)。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台北市。
林勝義(2004)。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與拐管理者。台北市:
五南。
林勝義 (2006)。適合志願服務使用的方法與技巧。社區發展季刊,115,
208-219。
林靜嫻(2006)。國民中學推動環境服務學習歷程與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參與2005
年我的家鄉寶貝社區生態服務學習計畫中的六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林慧貞(2006)。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開南大學通識研究集,10,
171-192。
林銘雄(2005)。服務學習方案規劃之研究—以輔仁大學服務學習課程推動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萬怡(2005)。臺北縣正德國中服務學習課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
江大學,臺北縣。
周富美(2002)。Kolb’s 經驗學習理論之介紹─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啟示。致
理學報,16。
洪維佳(2010)。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模式分析與公民意識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洪櫻純(2004)。老人靈性健康之開展與模式探詢(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紀岳錡(2012)。從教師觀點探討反思教育帶領歷程之研究-以靜宜大學大一服
務學習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高廣孚(198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高淑玲(2005)。台北縣立國民中學社區服務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私立淡江大學,台北市。
高慶賢(2002)。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北市高中、職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慈濟大學,花蓮縣。
徐明、楊昌裕、葉祥洵(2008)。服務學習的歷史發展與教育功能。載於黃玉(主
編),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57-77)。臺北:洪
葉。
徐明、邱筱琪(2008)。服務學習方案的實施與夥伴關係。載於黃玉(主編),
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87-105)。臺北:洪葉。
孫台鼎、胡憶蓓(2005)。靜宜大學大一新生服務學習課程實施成效初探。「品
格教育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東海大學。
教育部 (201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服務學習手冊。臺北。
張雪梅(2003)。學生事務是個專業工作嗎?當前大學學生事務工作提昇的策略
與展望。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3,38-54。臺北:東吳大學。
張雪梅(2002)。學校為什麼要推動服務學習。學生輔導,81,1-11。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民杰(2004)。服務學習應用於培育職前教師成效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
畫(NSC93-2413-H-031-002-)。臺北:東吳大學。
張舒安(2012)。藝術服務學習方案發展之研究─以花東青少年藝術創作營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陳如山(1998)。另一種思考-新典範學習。教育研究資訊,6(1),1-19。
陳永男(2010)。青少年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彰化縣○○營區青少年生
態解說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秀英(2005)。天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服務學習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素蘭(2002)。專業服務學習對職前教師學習成果之影響—以淡江大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陳坤虎、雷庚玲、吳英璋(2005)。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
索之發展差異。中華心理學刊,47(3),249-268。
陳誼潔(2008)。臺北縣服務學習績優學校課程設計與推動問題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溫惠(2009)。青少年工作價值觀、組織氣氛與服務學習之相關研究-以金車教育基金會青少年志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瑜芳(2007)。大手攜小手、讓愛跟著走:服務學習融入綜合活動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泓霖(2009)。師資生參與服務學習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國立台北藝術
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藝術大學,台北市。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台北市。
莊貴珍(2004)。台北縣一所國中服務學習之個案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馮筱媛(2012)。服務學習課程評鑑之研究—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資生為例(已
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藝術大學,台北市。
曾慧媚(2002)。臺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毓志(2014)。國小志工服務學習能力之評估-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
彭本琪、吳淑萍、趙翠雲、鍾秋玉、吳和生(2005):服務學習融入高等教育經
驗分享與探討。學生事務,44,1期,18-34頁。
彭敏松(2005)。成人參與學校志願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佳琪(2008)。淡江大學學生參與不同類型服務學習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通訊,
12(3),20-41。
黃玉(2002)。從服務中學習-服務學習的理論與實施。「學校與社區活動教育」
發表之論文,東吳大學。
黃政傑 (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姿滿(2004)。應用服務學習方案協助國中學生自我與社會發展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
黃建順(2010)。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執行現況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楊翔喻 (2007)。國中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經驗探討-以臺北市南門國中小太陽
服務社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慈濟大學花蓮市。
楊昌裕(2002)。服務學習中反思活動的實施。學生輔導,81,1-13。
楊舒婷(2009)。大學生公民態度與技能學習成效探討:以北區某科技大學服務
學習課程實施之綜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詹棟樑(1995)。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
溫貴琳(1999)。公共服務教育-建國中學經驗談。訓育研究,38(3),37-38。
溫貴琳(2002)。漫談服務學習—從美國看臺灣。學生輔導,81,40-47。
廖倚萱(2003)。環境服務學習方案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關渡青少
年保育解說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臺北市。
潘依玲(2005)。彰化縣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服務學習的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對
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若蘭(2009)。實踐關懷與多元文化的體驗—大專學生參與課程融入服務學習
之經驗。通識教育與多元文化學報,1,1-27。
劉正鳴(2002)。服務學習與課程的融合的實施。學生輔導,81,32-39。
劉慶仁(2000)。服務學習與教育改革。教師天地,104,16-21。
劉雅君(2007)。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香梅(2001)。服務學習座談會實錄。社教雙月刊,103,7-18。
歐慧敏(2003)。反思教學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15,103-114。
鄭俊傑(2014)。高中職學生參與暑期服務學習方案之學習經驗與成長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鍾啟泉(2005)。現代課程論(新版)。台北市:高等教育。
顏珮如(1999)。新加坡的國民教育計畫。比較教育,46,104-117。
嚴秋蓮(2005)。中等學校實施服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兩所中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
蘇文彬(1999)。服務教育與青年志願服務─以長榮管理學院為例。訓育研究,38(3),31-36。
蘇明宏(2011)。宜蘭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
蘇雅君(2002)。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龔淑芬(2002)。「服務-學習」在湖山。學生輔導,81,18-25。
二、西文部分
Antonio, A. L., Astin, H. S., &; Cress, C. M. (2000). Community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 A look at the nation’s faculty.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3 (4),
373-398.
Brookfield, S. (1983). Adult learner: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ersity Press.
Chisholm, L. A. (2004). Service-Learning: A new pedagogy for school, universities, students, communities, nations and the world. Paper data at the 3rd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Chrislip, D. D., & Larson, C. E. (1994). 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osta‚A. L. & Kallick, B. (2000). Habits of mind: Assessing and reporting on gabits of mind.Alexan–dria. VA: ASCD.
Cooper, D. D. (1998). Reading, writing, and reflection. in Rhoads, R.A.& Howard , J. P. (Eds.) Academic service learning:A pedagogy of action and reflec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Dotterer, A. M., McHale, S. M., & Crouter, A. C. (2007). Implications of
out-of-school activities for school engagement in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Journal Youth Adolescence, 36, 391-401.
Dukenfield‚M.‚ & Wright‚J. (1995). Pocket guide to service learning.SC:National.
Eyler, J., &; Giles, D. E.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Fertman, C.I., White, G. P., & White, L.J.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Jacoby‚ B., & others.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udith ,B.R. (2002). 20 Ways for Teenagers to help other people by volunteering.
T.H.E. Journal, 30 (2), 40.
Kolb, D. A. (1984). “The Proces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38.
Moser, J. M.& Rogers, G. E. (2005). The power of linking service to learning.
Tech Directions, 64 (7), 18-21.
Montebllo A.R., & Buzzotta, V.R. (1993). ”Work Teams That Work.”,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63, 18-21.
O’Meara, K. A. (2003). Reframing incentives and rewards for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nd academic outreach.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Outreach and Engagement, 8 (2), 201-220.
Pink, D. H. (2006). 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Berkley Pub Group. America.
Sigmon , R .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 In R . Sigmon & others (Eds), The Journey to S ervice-Learning . Washington , D . C . :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
Sheffield, E. C. (2005). Service in Service-Learning Education: the Need for
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High School Journal, 89 (1), 46-53.Fertman, C. I.,
Sugarman, L. (1985). Kolb’s model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Touchstone for trainers, students, counselors, and cli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4(4), 264-268.
Wade, R. C.(1997). Reflection. In R. C. Wade(Ed.),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pp. 94-112).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Waterman, A.(Eds.) (1997). 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itmer, J. T., & Anderson , C. S. (1994). How to establish a high school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Alexandria, Virgin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hite, G. P., & White, L. J.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Columbus, OH: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