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淑伶 CHEN,SHU-LING |
---|---|
論文名稱: |
從文字敘事到影像語言的轉化-- 為陳景容教授文字記錄馬賽克壁畫「醫身醫心,視病猶親」所進行的影像重現 From the phraseology to language of the Images-- Image documentary of Professor Chen Ching-jung’s mosaic artwork |
指導教授: | 吳祖銘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8 |
中文關鍵詞: | 轉化 、馬賽克鑲嵌藝術 、文字敘事 、影像語言 |
英文關鍵詞: | Transformation, Mosaic artwork, Literal narration, language of the Imag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7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數位化科技的來臨,使得許多人習慣用影像來記錄生活,影像化的資訊呈現方式逐漸取代過去的文字閱讀,同時也更容易讓人接受,用影像來儲存與傳遞知識成為一種新趨勢。對於藝術創作的欣賞,不再是侷限在平面的作品,而是將平面化為影像呈現,滿足視覺的感官享受。本研究以陳景容教授創作的馬賽克壁畫「醫身醫心,視病猶親」作為影像轉化的案例,完成一支以影像為導向的創作記錄,影片參考網址為:http://cjchen.gac.ntnu.edu.tw/web/mosaic/index.html。藉此探討從文字敘事到影像語言的轉化與實踐。
陳景容教授是國寶級的藝術大師,早年曾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求學,成為國內第一位壁畫碩士,承襲古羅馬馬賽克古典技法,是臺灣馬賽克鑲嵌藝術代表性創作家。
一九九八年,陳景容教授為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創作一幅「醫身醫心,視病猶親」的大型馬賽克嵌畫藝術,這是陳教授在國內第一幅大型壁畫作品,整個創作過程,陳教授以文字詳實記錄,事隔十多年,文字如今讀來,創作歷程依舊躍然紙上。
所謂「千里之路,始於初步」,「醫身醫心,視病猶親」既是陳教授第一幅大型壁畫作品,本研究以現代數位媒體,影像重現馬賽克壁畫創作過程,將文字敘事轉化為影像語言,以記錄報導模式製作一支影像紀錄片,讓觀者藉由影像能更了解作品背後的意義,透過傳播媒介的拓展,讓更多人分享藝術美學之芬芳。
This is about digital technologies era, people is more familiar using the digital device to record their daily life.Visual presentation replaced the text recording for new era, and people is easy to absorb the information of digital image, using the digital way to transform deliver the information become the new trend. For the art creation, is no longer limitation in plane surface, but more of images or three dimensional, to meet the excitement of visual senses.
From the past artists created discussion by writing,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the writing creative into the image creation.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Professor Chen Ching-Jung mosaic art "Treat the body、treat the heart" this image become the case stud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ext to an image. Video Reference Site is: http://cjchen.gac.ntnu.edu.tw/web/mosaic/index.html.
Professor Chen Ching-jung is a national treasure maestro, whom went to Japan in his early age, studied in 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becoming the first mural master, inherited to Roman mosaics of classical technique, which represented mosaic creative artistic in Taiwan.
Year 1998 Professor Chen Ching-jung created the mosaic art piece of "Treat the body、treat the heart"- Treating patients as parents, at Mennonite Christian Hospital in Hualien, this is the first and largest mosaic art professor Chen Ching-jung had created.
The whole creation had written record in text format included in the Chen Ching-jung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published " Chen Ching-jung mosaic paintings" although it was published ten years ago, but the creative is still vivid and colorful when you read it.
So-called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tep", "Treat the body、treat the heart"- Treating patients as parents, is professor Chan first creation of a large mural art.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modern digital media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and practice image transformation, allowing viewers to be able to have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age behind the work,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xp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arts, so more people can share the artistic aesthetics.
中文文獻
大師的足跡網站-陳景容數位美術館。(2014年4月20日)。取自
http://cjchen.gac.ntnu.edu.tw/
文建會(2007)。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陳景容。臺北:天使美術館製作。
王亞維(譯)(1998)。製作紀錄片(原作者:Michael Rabiger)。臺北:遠流
出版社。
王慰慈(2003)。臺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 Bill Nichols 的六種模
式為研究基礎。廣播與電視,20,1-33。
王壽來(發行)(2011)。陳景容靜寂的內心世界。臺北市:財團法人陳景容藝術
文教基金會。
台灣名家美術(2010)。陳景容。臺北市:香柏樹文化科技。
呂寶麟(2008)。新媒體的經營戰略。臺北市:高寶書版。
李道明(2002)。什麼是紀錄片?。臺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聯合。臺北:
行政院文化 建設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出版。原載:聯合月刊,
52期,1985。
何道寬(譯)(2000)。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原作者:M.McLuhan 著)。北
京:商務印書館。
花蓮門諾醫院網站。(2014年4月5日)。取自
http://www.mch.org.tw/Docs/270/Default.aspx
吳祖銘(2013)。虛擬的世界.真實的場景-隨著大師的足跡追尋藝術的無涯。數
位傳奇。臺北。
孫式文(2012)。圖像設計與隱喻閱讀。新聞學研究,110,171-21。
許文龍(監製)。西洋藝術大師專輯【DVD影片】。臺南:奇美發展文化
姚瑞中(2003)。臺灣當代攝影新潮流。臺北:遠流出版。
陳柏安、林宜蓁、陳容萱(譯)(2006)。傳播理論(原作者:Em Griffin)。臺
北:五南文化。
陳清河(2008)。後電子媒介時代。臺北:三民。
陳清河(2005)。從科技流變論述電視與社會史觀的再對話。新聞學研究,84,
247-250。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原作者:Denis
Mcquail)。臺北:韋伯文化。
陳景容(2003)。靜寂與哀愁。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景容(2008)。陳景容馬賽克鑲嵌壁畫作品集。臺北市:財團法人陳景容藝術文
教基金會。
陳景容(2012)。我在音樂會的素描。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從全球發展看臺灣文創產業趨勢。(20131105)。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5/n2353005.htm
郭怡廷(2010)。運用主題式網路策展概念發展數位美術館展示內容-以陳景容藝
術網站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齡儀(2009)。數位時代之空間-時間敘事結構初探。資訊社會研究,16,135-
160。
黃漢荻(譯)(1997)。論攝影(原作者:Susan Sontag. On
Photography)。臺北:唐山出版。
葉依菁(2003)。從公共藝術探討人、作品、環境之互動關係-以臺北地區為例。
私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夏本寬治(製作人)、玉利祐助(編導)(2011)。日本當代藝術大師系列:會田
誠(紀錄片)。日本:日本佳映。
夏本寬治(製作人)、藤本謙二郎(編導)(2011)。日本當代藝術大師系列:森
山大道(紀錄片)。日本:日本佳映。
夏本寬治(製作人)、藤井康之(編導)(2011)。日本當代藝術大師系列:草間
彌生(紀錄片)。日本:日本佳映。
蔡琰、臧國仁(1999)。新聞敘事結構:再現故事的理論分析。新聞學研究,58,
1-28。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蔡念中、張宏源(編著)(2005)。匯流中的傳播媒介。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游宜樺(譯)(2012)。電影的魔力(原作者:Howard Suber)。臺北:早安財
經文化。
劉森堯(編著)(1991)。導演與電影。臺北:志文出版社。
廖祥雄(譯)(1994)。映像藝術(原作者:翟德爾)。臺北:志文出版社。
鄭貴今(2003)。木枝.籠爻的平埔族群紀錄片之詮釋風格與再現政治。臺南藝術
學院碩士論文,臺南。
趙雅麗(2003)。符號版圖的迷思:影像化趨勢下語言的未來發展。新聞學研究,
77,187-215。
俞建章、葉舒憲(1990)。語言與藝術。臺北:久大。
郭良文(2005)。新媒介的科技與社會互動。新聞學研究,85,183-189。
潘立銘(2012)。「蘭花賊」從小說到電影:論改編電影的互文性、作者論與製作
模式。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瓊 (2010)。從文本述說的時代到述說文本的時代。 張沖(編)。文本與視覺
的互動:英美文學電影改編的理論與應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黃光男、陳麗華、許應華與許清原(2008)。臺灣當代書畫家選介。臺北縣:國立
空中大學。
蔡鳳儀(編輯)(1996)。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臺北:皇冠叢書。
劉梓潔(2006)。父後七日。臺北市:寶瓶文化。
鍾蔚文(2011)。探索網路新聞敘事結構。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臺北。
國家文化資料部。美術類-陳景容。(2013年10月25日)。取自http://nrch.cca.gov.tw/ccahome/art/art_search_item_index.jsp
英文文獻
Bal, M. (1997).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Barnard, M. (1998). Art, design and visual cultur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Chatman,S.(1980). Story and discourse: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Cohan, S. and Shires, L. M. (1988). Telling Stor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 NY:
Rouledge.
Desmond, M. John. and Hawkes, Peter (2006). Adaptation:
Studying Film and Literature Boston:Mcgraw-Hill.
Dobson, Miriam (2008). The Soviet Union: A Documentary
History Vol. II: 1939-1991.University of Sheffield:
Oxford Journals Online
Kerckhove, D. D. (1995). The skin of culture: Investigating
the new electronic reality.Toronto: Somerville House.
Lievrouw, Leah. (2002). What is “new media” ? Retrieved May
5, 2002, from UCLA,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Web site:
http://polaris.gseis.ucla.edu/llievrou/HNMhome.html
Nichols, Bill (2001). Int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Seger ,Linda (1992). The art of Adaptation:Turning Fact and
Fiction into Film.New York:Henry Ho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