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世芳
Chen, Shih-Fang
論文名稱: 從學習認知負荷探討技術型高中學生對於專業英文詞彙能力線上測評系統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Acceptance of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the Online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System
指導教授: 戴建耘
Dai, Jiann-Yun
張明文
Chang, Ming-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線上測驗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大賽測評系統認知負荷理論
英文關鍵詞: Web Based Tests,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Cognitive Load Theor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56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8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研究之目的主要是探討技術型高中學生使用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大賽測評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也希望同時能藉由實驗的結果來檢驗認知負荷理論對技術型高中學生使用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大賽測評系統成效影響的解釋及預測。
    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下列三點:
    一、探討參與專業英文詞彙能力測評系統之技術型高中學生的認知負荷情形。
    二、探討參與專業英文詞彙能力測評系統之技術型高中學生的學業成就之影響。
    三、探討參與專業英文詞彙能力測評系統之技術型高中學生的學習成就與認知負荷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雙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及待答問題以及文獻探討深入本研究之架構,然後針對桃園市大興高中電機科87名學生進行實驗。最後,再依據本研究之實驗後之結果,提出研究結論與研究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cceptance of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test toward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tudents, and also hope that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test 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 for the students to use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To explore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and
    Listening evaluation and its academic achievement.
    2.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changes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impact.
    3.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of students’ loading and cognition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Quotient Credential .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mental study method wa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two-way ANOVA.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to be answered questions and literature discussion to explore the study structure, and then we have 87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axing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as the experiment objects to conduct the test. As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we provide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線上測驗的意義、內涵及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專業英文詞彙能力大賽推動之概況 15 第三節 認知負荷理論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41 第二節 認知負荷分析 42 第三節 差異性分析 43 第四節 回歸分析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49 第二節 建議 50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51 貳、 英文部分 54 附錄 壹、 認知負荷量表 57

    壹、中文部份
    王韻淑(2007)。桃園縣國小教師使用線上測驗系統的國際計算機綜合能力認證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易陞(2006)。電腦線上測驗輔助學習成效-以「丙級電腦軟體應用」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昭誼(2005)。應用三層次線上測驗探究國小學童「奇妙的水」相關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校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書芬、李志平、郭梅珍(2014)。探討線上測驗系統輔助教學對專科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高雄海洋科大學報 , 28, 199 - 213。
    何榮桂(1990)。電腦教學系統中的測驗設計。中等教育,41(2),29-34。
    何榮桂、郭再興(1997)。網路化適性測驗系統。第六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186-196。
    林明達(1998)。全球資訊網線上測驗系統之設計與製作。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雙月刊,58,2-11。
    林義益(2002)。遠距測驗中階層式迷思概念診斷方法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翠雲(2012)。從Web2.0數位工具的創新應用看華語教學設計之重要:以僑務委員會華文網路種子師資班之應用為例。數位學習科技期刊,4(4),1-24。
    林金山(2017)。從紙筆測驗談中小學自然科學素養評量的問題與省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3),67-70。
    岳修平、梁朝雲(2015)。綜整學生、教師與教學情境考量的遠距教學預測模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2(1),33-57
    周雅釧、黃志勝、施淑娟、郭伯臣(2009)。結合線上診斷評量系統之適性補救教學研究。網際網路技術學刊,10(4),419-425。
    胡秋帆、岳修平、張玨(2012)。從資訊融入教學探討高等教育教師工作壓力。數位學習科技期刊,4(1),63-84。
    洪榮昭、陳明洲(1999)。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吳文鐘(1997)。WebCAT*-一個多伺服器的電腦輔助測驗系統。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宋曜廷(2000)。先前知識、文章結構和多媒體呈現對文章學習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施青妙(2004)。「學習的建構本質」:應用知識路徑網路分析於計算機概論重補修教學。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
    翁正雄(2003),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之建置及其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統計測驗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國勛(2004)。運用雙層次線上測驗診斷師院生「動物生殖」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嘉壽(2003)。一個具回饋效果的線上評量系統之設計與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陳英豪、吳裕益(1995)。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國男(2004)。E化網路評量系統-以國小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為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豐(2007)。台灣學位電腦化測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217-248。
    陳穩燦(2013) 。設計與建置基於微型課程的國中線上學習系統。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張桂綺(2004)。線上測驗代理人系統之設計與實作。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書展(2006)。影響南部某財團法人醫院護理人員對專業能力進階線上測驗滿意度之調查。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張迺貞、周天(2015)。運用Kirkpatrick模式評估資訊法律課程在數位學習環境之學習成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2 ( 4), 417-450
    翁嘉鴻(2001)。以認知負荷觀點探討聽覺物件之媒體呈現方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密桃(2003)。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對教學的提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1,29- 51。
    陳彙芳(1999)。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之實驗室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桃園。
    陳明秀、蔡仕廷、張基成(2016)。嚴肅遊戲之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對於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小五年級碳足跡課程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4),1-32。
    孫瑋廷(2010)。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線上適性測驗系統開發之研究—以教育測驗與教學評量學習概念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學位論文。
    郭寂莉(2004)。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概念電腦化測驗編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198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黃朝恭(2000)。國民小學國語科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建置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克文(1996)。認知負荷與個人特質及學習成就聯。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巧琪(2004)。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提示。教育研究月刊,61, 77-83。
    黃柏勳(2004)。認知上的瓶項-認知負荷理論。教育研究月刊,55,71-77。
    曾賢豪(2003)。基因演算法應用於電腦輔助測驗系統試題配置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游景勝(2006)。發展一個線上測驗輔助學習系統:以高職計算機概論課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華(2011)。線上測驗中學習者行為模式之探討。台灣日語教育學報,16,26 - 43
    葉錦興(2005)。金融證照考試輔導平臺之建立:以投資學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子傑(2012)。Web為基的河海考試網路線上測驗系統之研究。船舶科技,40,43 - 60。
    楊亨利、應鳴雄(2006)。線上測驗系統的評分機制及回饋方式對測驗成績、評分效力、測驗系統滿意度之影響研究。資訊管理展望,8(2),1-23。
    劉亞平(1998)。教育改革的關心程度問卷與線上測驗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威德、廖年淼、林君紅(2015)。數位學伴補救教學學習成效評估模式之建構-學童學習動機整合觀點。教育研究學報,49(2),65-94。
    歷年參賽學校(2017)。2016專業英日文詞彙與聽力能力大賽【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2016glad/。
    鄭顯銘(2006)。電腦化測驗中回饋訊息對受試者作答反應之影響。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鄭紹龍(2002)。應用雙層次線上測驗評量國小學童「地層」相關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慧英(2003)。測驗與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貳、英文部分
    Bennett, R. E., Goodman, M., Hessinger,J.,Kahn,H., & Ligget, J. (1999). Using multimedia in large-scale computer-based testing programme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5, 283-294.
    Burnken, R., Plass, J. L., & Leutner, D. (2003). Direct measurement of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8(1), 53-61.
    Bugbee, A. C. (1992). Examination On Demand: Findings In Ten Years of Testing By Computer1982-1911.Edina, MN: TROLearning.
    Mark , D. R. (1997) .The next genera tion of computerized tests:implications for testing of advances i n multimedia,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and language processing.AEDS Journal ( 19 : 2 - 3 ) ,81-108 .
    Marshall, G. and Zack, J(1999). Using multimedia in large- scale computer-based testing progmme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5,283-294.
    McCormack, C. &Jones , D. (1998).Build inga We b -based Education Syste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Mehrens, Irvin J.Lehmann (1984).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New 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c1984.
    Fishbein M and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ark N., Roman R., S. Lee, & J. E. Chung(2009) .User acceptancenext term of a digital library syst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application of the previous ter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9( 3 ) , 196-209.
    Paas, F. G. W. (1992).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attaining transfer of problem-solving skillin statistics:A cognitive load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 429-434.
    Paas, F. G. W., & Van, Merrienboer J. J. G. (1994). Variability of worked examples
    and transfer of geometrical problem solving:A Cognitive load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6, 122-133.
    Paas, F., Renkle, A., & Sweller, J.(2003).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cent developm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8(1), 1-4.
    Reutzel,D.R. & Cooter,R.B.,Jr. (1996). Teachiingchildren to read. Boston:Allyn and Bacon.
    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2000) .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 Merrill,c2000.
    Sweller, J., Van Merrienboer, J. J. G. & Paas, F. G. W. C. (1998 ).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0(3), 251-285.
    Y. K. C. Patrick (1996)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ptance of CASE by system developers , Information & Management.30, 269-280.
    Y. Yuehand J. Chingand L. Jian(2011).The Effect of Online English Proficiency Practice Tests on Low-Proficiency EFL Learners' Achievement,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cience and Technology, 49, 169-19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