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淼
Wang, Miao
論文名稱: 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執行現狀及問題之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ssues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China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口試委員: 楊志顯
Yang, Chih-hsien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程瑞福
Chen, Jui-Fu
口試日期: 2023/12/1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中國大陸青少年體質健康學校體育
英文關鍵詞: China's mainland, Juvenile, Physical health,, School sports
研究方法: 次級資料分析生活史訪談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82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4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中國大陸學校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問題及現狀、相關因素和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研究採用綜合性方法,包括文獻回顧、統計分析,採深度訪談訪6名教師,團體焦點訪談45名學生,以全面了解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和根本原因。青少年體質健康水準關乎國家的整體發展,影響國家經濟、社會國際地位的建立,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因此,發布了許多關於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政策法,令希冀夠使國民體質得到根本有效的提升。政府加強對學校和家庭的支援和指導,提供相應的培訓和資源,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推動體質健康教育。建立體育資源共用和交流的機制,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運動和體育參與機會。
    研究結論如下:
    1.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影響著國家社會的經濟、地位及發展驅動力,對於人類社會發展尤為重要。
    2.青少年體體質健康促進的效果不佳,存在諸多問題,關鍵的在於學生的意識習慣建立,學生則受教師、家庭、社會等因素影響,其中教師角色最為關鍵其不可忽視。
    3.學校體育是開展學生促進工作的基本途徑,起到內外連結的作用,過程中關注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師屬性,使其作用的到應用,從而促進學生體質,連結多方資源,共同發展,達到建立終身思想的生活目標。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related factors and impacts of promoting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in Chinese school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and root causes of adolescents, this study adopted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6 teachers and 45 studen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 government has strengthened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schools and families, and provided corresponding train-ing and resources to help them effectively promote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sharing and exchanging sports resources, and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nd sport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students affects the econom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riving force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whic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2. The effect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is not goo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key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consciousness Xi,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teachers, family, society and other factors, among which the role of teachers is the most critical and cannot be ig-nored.
    3.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way to carry out student promotion work, play the rol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s, pay attention to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attrib-utes of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so as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connect multi-ple resources, common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lifelong thoughts.

    第壹章 緒論 1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學生體質健康政策發展歷程及脈絡 8 一、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之學習與探索 9 二、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之穩定與融合 10 三、台灣學生體適能發展之比對探究 15 第二節 學生體質健康與學校體育的關係 17 一、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與學校體育 18 二、北京地區推動青少年體質健康之策略 21 第三節 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現狀與意義 26 一、學校體育發展現狀與問題 26 二、學校體育對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內涵 29 第四節 本章總結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39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整理 4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6 第一節 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意義 46 第二節 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執行現狀及問題 58 第三節 新制度背景下學生體質健康未來發展趨勢 6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5 附錄 92 附錄1 研究對象(教師)參與研究及訪談知情同意書 92 附錄2 參與研究及訪談知情同意書(回執單) 93 附錄3 研究對象(學生)參與研究及訪談家長知情同意書 94 附錄4 參與研究及訪談知情同意書(回執單) 95 附錄5 研究工具:訪談大綱(研究對象:體育教師) 96 附錄6 研究工具:訪談大綱(研究對象:體育教師兼任組長) 97 附錄 7 研究工具:訪談大綱(研究對象:學生) 99 附錄8 訪談逐字稿(學生團體)G 100 附錄9 訪談逐字稿(教師)T 105

    2012-2022年學校體育十年文件匯總(2022)。體育教學(09),13-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2013)。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取自:https://www.sport.gov.cn/gdnps/content.jsp?id=56739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2020)。《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傳遞改革強音。取自:https://www.sport.gov.cn/n315/n331/n405/c963952/content.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教育部關於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通知。取自:http://www.moe.gov.cn/s78/A17/twys_left/moe_938/moe_792/s3273/201407/t2014070_171692.html?eqid=ec44e3d0001800c1000000056427759f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1)。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取自: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取自: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812/t20181229_365360.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取自: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005/t20100531_88539.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20)。體育總局教育部關於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取自: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44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取自: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2-10/29/content_5309.htm?ivk_sa=1024320u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 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取自: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中國人大網(202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取自: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6/ad515e98ae274e44b1cd2c02687db07f.sht ml

    中國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發展改革委辦公廳(2022)。關於提升學校體育課後服務水準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取自: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7/06/content_5699551.htm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北京市委辦公廳(2021)。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取自: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108/t20210818_2470436.html
    天眼新聞(2023)。以愛國衛生運動助力城市發展。取自: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479447/28daRWUunPMP5Bzma2PhY3gDc2X15obp-3DWvBRSXtAfSpt9oZr5_c-tbWCB8ZLh0ulFOaBhwKZs-ERvnlEb_nfCuUed

    中國國務院.(2007)。《關於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央七號文件)。[引用日期:2023年5月10日]。來源:HTTP://WWW.GOV.CN/ZWGK/2007-05/07/CONTENT_610444.HTM

    王水泉、方婷(2019)。體育課程的定位及研究方法——賈齊教授體育學術思索訪談錄。體育與科學40(6),6-13。

    王銘福(2022)。基於“雙減”政策背景下北京市海澱區小學學校體育途徑實施的調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首都體育學院。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車炯(2020)。論教育歷史研究法。現代商貿工業,(8),188-190。

    何東昌(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上)。海南出版社,2007,16,海南省。

    吳黎明(2019)。基於學校體育教育視野下的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現代職業教育(20),124-125。

    李沖、史曙生(n.d.)。青少年體質健康治理評估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李強(2021)。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青少年體育政策演進述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47(01)。

    李博(2017)。北京市順義區農村小學體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首都體育學院。

    李琳(2021)。冬奧會背景下學校冰雪體育文化的構建——以北京市中小學為例。冰雪體育創新研究,(15),37-38。

    季瀏、楊小芳(2021)。“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評價標準的探索性研究。體育科學,41(03)。

    郇昌店、張文鵬、陳紅等(2021)。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對象飄移及矯正思路。首都體育學院學報,33(1),111-116,北京市。

    郇昌店、楊濤(2023)。新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演進歷程、邏輯轉變和優化方向。成都體育學院學報,(01),104-110。

    孫雪微、譚裕林(2022)。新時代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現狀、困境及對策研究。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彙編——牆報交流(學校體育分會),477-479。

    徐磊、王慶軍、孟文濤(2021)。大數據時代學校體育場館服務全民健身智慧治理的內在訴求與路徑選擇。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5),73-82。

    高亞、郭含(2021)。習近平新時代學校體育思想內涵。2021中國體育史年會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史研究(1949-2019)”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92-93。

    張揚、etal(2021)。健康中國「背景下學校體育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當代體育科技,11(19),30–33。

    張曉亮、高曉峰(2022)。新課標「背景下學校體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西安體育學院學報,(06),635–640。

    盧淩濤(2020)。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政策網路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南理工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0)。學校體育衛生工作30年。髙等教育出版社,4。

    陳勝龍(2022)。基於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學校體育實踐路徑。體育教學(10),56-58。

    朱偉、趙璐(2017)。《中國大陸地區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舒宗禮(2023)。義務教育學校體育治理共同體構建的實踐與探索——以北京市為例。武漢體育學院學報,(02),84-90。

    熊曉正、鐘秉樞(2010)。新中國體育60年。北京體育學出版社,12(36),北京市。

    趙欣悅(2020)。學校體育仍是教育短板,專家:體育課地位依然有待提升。清風,(10),8-8。取自:http://218.75.62.243:9000/vpn/2/http/PFVXXZLPF3SYC7UJPAYGG55N/

    劉寧寧(2022)。學校體育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路徑探討。安徽教育科研(07),81-82。

    鄭雪蓮、劉冉、蘇清芳、費薇娜(2023)。體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體質健康路徑和策略研究。當代體育科技(02),113-116。

    魯娜、馬艷紅(2021)。體教融合視域下日本學校體育政策演變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啟示。瀋陽體育學院學報,40(3),40-47。

    狂曉讚、郭強、金燕等。中國靑少年體育健康促進的理論溯源與框架構建[J].體育科學,2014,34,(03):3-14。

    張曉亮,高曉峰.(2022).“新課標”背景下學校體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機遇、挑戰及應對策略。西安體育學院學報(06),635-640.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2.06.016.

    杜霞霞(2023)。“雙減“政策背景下天津市西青區初中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策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天津體育學院).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TEMP&filename=1023632470.nh.
    龔宇華、杜建華(2019)。《中國體育發展報告》。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島內憲夫、張麓曾(1990)。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促進”的渥太華憲章[J].中國健康教育,1990,(05):35-37。

    嚴冰(2019)。激發小學生自主參與體育學習的教學策略。當代體育科技(22),95-96.。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2.095.

    肖羅(2019)。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興趣的策略探析。體育風尚,(08),151。

    王書奇、吳成霞(2021)。如何引導初中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教學。山東教育(50),47。

    劉德海、徐呈祥(2022)。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研究。青少年體育(06),41-42.

    丁小燕(2023)。青少年體質健康視角下學校體育教育現狀研究。體育風尚(05),113-115.

    韓浩(2015)。學生體育政策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現代化,6,24-26。

    劉偉忠(2007)。政策適用主體及其政策態度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2007(4):41。

    謝東偉、趙虎、張燾(2023)。國內外學校體育發展比較與分析——探究新時代中國學校體育發展趨勢。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7),30-33。doi:10.16227/j.cnki.tycs.2023.0370.v

    許振明(2008)。學生體適能政策推動與計畫執行之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108),30-36。doi:10.29937/PES.200810.0006

    方進隆、黃泰諭(2011)。我國學生體適能政策分析。中華體育季刊,25(3),451-461。https://doi.org/10.6223/qcpe.2503.201109.2007

    羅凱暘、吳明城、何健章、謝錦城、童淑琴(2015)。臺灣地區10~18歲青少年體適能世代趨勢-1997~2013。大專體育學刊,17(4),443-460。https://doi.org/10.5297/ser.1704.006
    陸炎、史曙生(2021)。家校共育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策略研究。教育視界(31),24-27。

    林國榮(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健康體適能與體育教學之推動及其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1109

    Douglas、J.D.(2011). Investigative social research. beverly Hills,(CA),SagePublications.1976.

    Denzin, N. K.(ed.),Lincoln, Y. S.(ed.)(2000).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Sage.

    Guba, E. G.(1981).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naturalistic inquiries.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29(2),75-91

    JANSSENI,KATZMARZYKPT,BOYCEWF,etal.Comparis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preva-lence in school-aged youth from 34 countr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dietary patterns [J].Obes Revi,2005,6(2):123.

    Hillman, C. H., Erickson, K. I., & Kramer, A. F. (2008). Be smart, exercise your heart: exercise effects on brain and cognition.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1), 58-65.

    Smith, R. E., & Smoll, F. L. (2002). Coaching behavior, game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ach: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petitive trait anxiety.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4(2), 148-162.

    Woods, A. (2017). The Impact of Team Sports on Leadership and Collaboration Skills in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2(3), 321-335.

    Chaput, J. P., Gray, C. E., Poitras, V. J., Carson, V., Gruber, R., Olds, T., ... & Tremblay, M. S. (2018).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indicator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youth.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43(4), 383-397.

    Kohl, H. W., & Cook, H. D. (2013). Educating the student body: Tak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o school.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Story, M., Kaphingst, K. M., Robinson-O'Brien, R., & Glanz, K. (2008). Creating healthy food and eating environments: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approaches.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29, 253-272.

    Fullan, M. (2011). Choosing the wrong drivers for whole system reform. Centre for Strategic Education Seminar Paper, 204, 1-27.

    Nutbeam, D. (2008).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health literac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7(12), 2072-207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