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佩樺
論文名稱: 《西遊記》中的五行研究
指導教授: 林保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西遊記》五行《西遊記》五行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西遊記》之主旨歷來都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的,然而,無論如何,書中雜揉著五行的思想卻是不爭的事實。而整個西遊故事即環繞著取經四聖及龍馬而開展,分別是孫悟空、豬豬八戒、唐三藏、沙僧與龍馬,故以西行「諸聖」與五行之關係為研究重點,歸納諸聖之五行之屬。書中除諸聖外,由妖魔及釋厄者所構成之考驗諸聖的八十一難亦為此書之重點。《西遊記》八十一難占全書相當大的比重,出現了相當多的人物,在諸聖、造難者與釋厄者之間,也產生了五行相生相剋之關係,故除概述八十一難之內容外,也將針對其中的主要人物進行五行的歸類,以詮釋五行之「分」「合」概念在《西遊記》一書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一、研究動機 02 二、研究目的 03 第二節 文獻探討 03 一、專書論著 04 二、單篇論文 05 (一)、《西遊記》相關 (二)、《西遊記》與三教合一相關 (三)、五行相關 (四)、《西遊記》之五行相關 三、學位論文 0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進路 11 一、研究範圍 11 二、研究進路 11 第二章 從「三教合一」論《西遊記》之旨──心 14 第一節 《西遊記》之「多心」 14 一、「心」之重要性 14 二、以修「心」始,以修「心」終 15 三、「心」之呈現 17 (一)、人物方面 (二)、情節方面 第二節 《西遊記》是一部「多心經」 18 一、《多心經》之重要性 18 二、三家對「心」之看法 20 (一)、儒家立場 1.求其放心 2.誠意正心 (二)、佛教立場 (三)、道教立場 三、「心」是溝通三教主旨的一條路徑 26 (一)、三教合一 (二)、心性修養 第三節 「三教合一」下的《西遊記》 30 一、道教內丹學 31 (一)、概說 (二)、南、北宗 1.南宗 2.北宗 二、在《西遊記》中的呈現 35 (一)、內丹修練 (二)、五行生剋 第三章 《西遊記》中的五行 38 第一節 五行的歷史發展及其特色 38 一、歷史發展 39 (一)、先秦 1.《尚書》 2.《管子》 3.《荀子》 4.《五德終始說》 (二)、漢代 1.《春秋繁露》 2.《太平經》 (三)、漢代以後 1.《孔子家語》 2.《提謂經》 二、五行的特色 48 (一)、生剋關係 (二)、與各領域之聯結 1.五臟 2.五方 3.五色 4.季節 5.十二地支 6.十二生肖 第二節 《西遊記》中的五行 56 一、金木水火土 56 二、星宿名 59 三、唐僧師徒一行人 59 第三節 各家的論述 60 一、明代 60 (一)、陳元之〈西遊記序〉 (二)、謝肇淛《五雜組》 二、清代 61 (一)、汪象旭、黃周星評《西遊證道書》 (二)、劉一明《西遊原旨》 三、近代 63 (一)、四聖配四行 (二)、三聖配五行 (三)、四聖配五行 (四)、五聖配五行 第四章 《西遊記》中的五行運用 71 第一節 四聖與五行 71 一、孫悟空 72 (一)、金 (二)、火 二、豬八戒 75 三、沙悟淨 77 四、唐三藏 79 第二節 八十一難與五行 81 一、五行運作下的情節 82 (一)、取經隊伍之間 (二)、取經隊伍與仙佛 (三)、取經隊伍與妖魔 (四)、取經隊伍與凡人 (五)、妖魔與凡人 二、造難者來歷、身分及其五行 83 (一)、與仙佛有關 (二)、與凡人有關 第三節 妖魔、災劫與五行 87 一、妖魔造難目的 87 (一)、偷盜搶劫者 1.盜錦襴袈裟 2.搶行李 3.偷舍利子佛寶 4.劫兵器 (二)、衝著唐僧者 1.吃肉 2.求陽 3.吟詠 4.失信 (三)、未主動衝突者 二、妖魔來歷及其五行 93 (一)、天上型 1.佛教世界 2.道教世界 (二)、地上型 第五章 結論 97 一、研究遭遇困境 97 二、研究過程收穫 98 三、研究發展可能 98 附錄 100 參考文獻 119

    一、古籍文獻:
    1.《西遊記》,《古本小說集成》第4輯第67~70冊20卷100回世德堂刊四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2.明‧吳承恩原著,徐少知校,周中明,朱彤注,《西遊記校注》,臺北市:里仁書局,2004年。
    3.明‧謝肇淛撰,傅成校點,《五雜俎》十六卷,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4.清‧汪象旭,黃太鴻著,《西遊證道書》一百回,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5.清‧陳士斌評,《西遊真詮》一百回,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6.清‧張書紳撰,《新說西遊記》一百回,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7.清‧劉一明解,《西遊原旨》二十四卷一百回,清嘉慶24年重刊本。
    二、專書論著:按作者之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1.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2002年。
    2.朱一玄、劉毓忱編,《西遊記資料匯編》,許昌市:中州書畫社,1983年。
    3.周芬伶,《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4.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中篇》,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年。
    5.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6.胡適,《西遊記考證》,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86年。
    7.清‧俞樾,《西遊記資料匯編》,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8.美‧浦安迪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9.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郝勤,《龍虎丹道──道教內丹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4》,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
    年。
    12.麥金太爾,《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北京市:當代中國出版社,1996年。
    13.張靜二,《《西遊記》人物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14.張錦池,《西遊記考論》,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15.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年。
    16.超然,《探源:《西遊記》探源》,北京市:民族出版社,2005年。
    17.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5年。
    18.趙聰,《中國四大小說之研究》,香港:友聯出版社,1964年。
    19.魯迅著,周錫山評註,《中國小說史略》,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
    20.鄭明娳,《西遊記探源》,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21.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市:作家出版社,1958年。
    22.劉筱紅,《神秘的五行》,南寧市:廣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3.劉蔭柏編,《西遊記研究資料》,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4.羅香林,《唐代文化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25.梁‧釋慧皎,《高僧傳》,北京市:中華書局,1992年。
    26.原典出處引用:按章節引用順序排列
    (1)朱元璋,《明太祖御製文集》卷11《三教論》。
    (2)朱棣,《孝順事實》卷1,永樂十八年內府刻本。
    (3)張履祥,《楊園先生全集》卷28《願學記》三。
    (4)《紫柏尊者全集》卷九。
    (5)王陽明,《傳習錄》,臺北市:柏室科技藝術出版,2006年。
    (6)濟陽子,〈金丹妙訣〉。
    (7)葛洪,《抱朴子‧內篇‧金丹》。
    (8)青華老人傳述,鶴臞子筆錄,《唱道真言》卷一,臺北市:真善美出版社,
    1969年。
    (9)《悟真篇》自序。
    (10)曾運乾,《尚書正讀》,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11)唐‧孔穎達《尚書正義》,北京市:中華書局,1987年。
    (12)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40年。
    (13)趙守正,《管子注譯》,南京市: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14)葉玉麟,《白話譯解荀子》,臺中市: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
    (15)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市:唐山書店,2007年。
    (16)喬清舉注釋,《鹽鐵論》,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0年。
    (17)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18)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卷8,臺北市:藝
    文印書館,1972年。
    (19)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後漢書集解》,臺北市:藝
    文印書館,1972年。
    (20)于吉,《太平經合校》,臺北市:鼎文書局,1979年。
    (21)楊朝明、宋立林主編,《孔子家語通解》,濟南市:齊魯書社,2009年。
    (22)任法融,《周易參同契釋義》,北京市:東方出版社,2009年。
    (23)吳如嵩,《孫子兵法十五講》,北京市:中華書局,2010年。
    (24)高誘,《淮南子注》,臺北市:世界書局,1965年。
    (25)漢‧蔡邕,《四部叢刊三編‧獨斷》第223冊。
    (26)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四部叢刊初編‧周禮》第14冊。
    (27)孫詒讓,《墨子閒詁》,臺北市:華正書局,1995年
    (28)漢‧劉熙,《四部叢刊初編‧釋名》第65冊。
    (29)唐‧孔穎達,《禮記正義》,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30)晉‧郭璞注,宋‧刑昺疏,《武英殿十三經注疏‧爾雅注疏》。
    (31)明‧張介賓,《類經圖翼》,臺北市:新文豐書局,1976年。
    (32)清‧劉一明,《金丹四百字解》,《道書十二種》上冊。
    (33)清‧鄧懷琨,《西遊闡微》,引見〈西遊演義枝譚〉。
    (34)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市:文友書局,1963年。
    (35)東漢‧班固,《四部叢刊初編‧白虎通德論》第431冊。
    (36)漢‧河上公章句,《四部叢刊初編‧老子道德經》第532冊。
    (37)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五冊,《大智度論》卷五。
    三、單篇論文:
    1.徐文珊,〈儒家和五行的關係〉,史學年報,1931年第3期,頁49-69。
    2.傅述先,〈《西遊記》中五聖的關係〉,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6年5月第9卷
    第5期,頁10-17。
    3.羅龍治,〈《西遊記》的寓言和戲謔性質〉,書評書目,1977年8月。
    4.劉起釪,〈〈洪範〉成書年代考〉,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第3期。
    5.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古史辨》第5卷下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6.鄭明娳,〈《西遊記》賞析──《西遊記》中三教混融〉,新文藝,1982年12月,
    頁98-101。
    7.張靜二,〈論「心經」與西遊故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985年5月,頁247-265。
    8.王德有,〈中國的五行學說〉,中國文化月刊,1989年11月,頁114-123。
    9.徐朔方,〈評全真教和小說《西遊記》〉,文學遺產,1993年第3期。
    10.胡化凱,〈五行配伍理論的科學價值初探〉,大自然探索,1994年第2期,頁
    116。
    11.陳國英,〈論《西遊》中唐僧師徒四人的不可缺一性〉,景德鎮高專學報,1994
    年第3期,頁71-73。
    12.劉蔭柏,〈發現佛經的內容被廣泛應用於《西遊記》的人物及情節中〉,《《西
    遊記》發微》,文津出版社,1995年,頁91-110。
    13.徐傳武,〈《西遊記》中的五行思想〉,《歷史月刊》,1996年8月,頁40-45。
    14.胡孚琛,〈道教內丹學揭秘〉,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頁87-99。
    15.胡化凱,〈簡論五行說的演變與發展〉,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5月第206期,
    頁14-29。
    16.王聖乙,〈四眾五行合三藏──談五行學說在《西遊記》中的體現〉,《遼寧教
    育學院學報》,1997年7月第14卷第4期,頁88-89。
    17.張乘健,〈略論《西遊記》與道教〉,河南大學學報,1997年11月第37卷第
    6期,頁29-32。
    18.劉直,〈漫談《西遊記》文筆的道教情趣〉,中國道教,1998年2月,頁33-37。
    19.黃建榮,〈試論十二生肖文化的哲學基礎──中華民族十二生肖探源之二〉,海
    南師院學報, 1998年第4期總第11卷第42期,頁76-80。
    20.苟波,〈試談《西遊記》的道教內涵〉,宗教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36-43。
    21.張廣慶,〈《西遊記》佛教文化闡釋〉,濟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頁
    26-29。
    22.潘順安,〈五行的起源及其在傳統文化中的意義〉,廣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
    年第4期,頁110-113。
    23.張錦池,〈道教文化與《西遊記》〉,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4月,頁68-69。
    24.臧振,〈略論五行思想的起源、演變與影響〉,陝西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
    報,1999年9月第16卷第3期,頁71-74。
    25.朱迪光,〈今本《西遊記》的「密諦」:佛耶道耶儒耶〉,衡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0年2月第21卷第1期,頁58-63。
    26.毛曉陽,〈《西遊記》與三教合流觀〉,遠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8月第
    18卷第4期,頁20-23。
    27.曹炳建,〈天界佛國的入世情懷──《西遊記》的儒家思想論略〉,運城高等專
    科學校學報,2000年10月第18卷第5期,頁31-37。
    28.王筠,〈《西遊記》八十一難結構剖析〉,遠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2
    月第19卷第1期,頁16-17。
    29.劉辰瑩,〈《西遊記》中三教地位辨析〉,華僑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頁
    83-90。
    30.李安綱,〈孫悟空的鬥戰〉,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
    31.陳寶良,〈明代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浙江學刊,2002年第2期,頁
    153-159。
    32.郭健,〈道教內丹學與中國文化關係析略〉,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1期,頁
    8-10。
    33.蘭拉成,〈豬八戒命名的宗教意蘊考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頁27-31。
    34.王文娟,〈五行與五色〉,美術觀察,2005年3月,頁81-100。
    35.徐復觀,〈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中國人性論史》,2005年。
    36.郭健,〈道教內丹學與《西遊記》作者研究〉,求索,2006年6月,頁223-226。
    37.王婉甄,〈《西遊原旨》中「妖魔」的內丹意涵〉,東華漢學,2006年9月第4
    期,頁147-169。
    38.郭健,〈經乃修行之總徑,佛配自己之元神──《西遊記》中的佛教現象透視〉,
    社會科學家,2007年1月第1期,頁22-25。
    39.呂素端,〈《西遊記》之敘事空間研究〉,淡江中文學報,2007年6月,頁123-150。
    40.隋國慶,〈《西遊記》與道教文化〉,中國宗教,2007年10月,頁45-47。
    41.吳光正〈《西遊記》〉的宗教敘事與孫悟空的三種身份〉,學術交流,2007年
    11月第11期,頁140-145。
    42.黃卉,〈《西遊記》的儒釋道文化解讀〉,名作欣賞,2007年12月,頁19-22。
    43.許嘉瑋,〈《西遊記》中的「秩序」問題探析──以取經路上五聖與遭逢群體之
    互動關係為切入點〉,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1月第25期,頁115-145。
    44.張平仁,〈《西遊記》五行思想評析〉,《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第1期總第
    91期,頁86-94。
    45.郭雪蓮,〈論《西遊記》心猿的哲學意蘊〉,《現代語文》,2009年8月。
    46.宋珂君,〈陰暗心理的象徵:《西遊記》中的妖魔及其佛教文化寓意〉,北京科
    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9月第19卷第3期,頁63-68。
    47.朱贇斌〈「三教合一」對《水滸傳》與《西遊記》中人物塑造的影響〉,現代
    語文,2010年3月,頁60-61。
    48.張玉梅〈《西遊記》的情節和線索〉,淮海工學院學報,2010年4月第8卷第
    4期,頁19-21。
    49.連振娟,〈《西遊記》與道教生命文化──以《西遊記》中的「洞穴」為視角〉,
    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12月,頁179-183。
    50.郝先利〈《西遊記》人物性格分析〉,華章,2010年第30期,頁49-50。
    51.李德強,〈論《西遊記》中的五行觀念〉,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55
    卷第6期,頁26-29。
    52.劉銘,〈再論《西遊記》中的佛與道〉,安徽文學,2011年第1期,頁137-138。
    53.余曉燕〈論《西遊記》形象之間的關係〉,景德鎮高專學報,2011年3月第
    26卷第1期,頁63-65。
    54.張蕾〈論《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人物性格〉,滄桑,2011年4月,頁117-119。
    55.田娜,〈淺談《西遊記》中的道教理想〉,北方文學,2011年5月刊,頁38。
    56.胡玉珍,〈《西遊記》的精怪及其能力與法寶武器之探討〉,航空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10卷第1期,頁187-200。
    57.申江,〈五行思維與《西遊記》〉,昆明學院學報,2011年第33卷第4期,頁
    48-53。
    58.吳培培,〈《西遊記》中追求自由的「妖魔」形象與天地自然〉,安徽文學,2013年第1期,頁21-22。
    四、學位論文:
    1.吳璧雍,《西遊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2.徐貞姬,《西遊記八十一難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3.吳振鵬,《陰陽五行之研究》,香港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4.王姵棻,《西遊記宇宙建構及人物探源》,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5.呂素端,《西遊記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胡玉珍,《西遊記中的精怪與神仙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郭健,《道教內丹學與西遊記》,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8.王婉甄,《西遊故事與內丹功法的轉換──以《西遊原旨》為例》,淡江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9.李建德,《宋代南方道教之思想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0.孫永龍,《陰陽五行與《太平經》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2012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