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游宜群 Yu, I-Chun |
---|---|
論文名稱: |
水墨韻律視覺化形式之探討 Tangled And Free Expression |
指導教授: |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3 |
中文關鍵詞: | 韻律 、視覺 、形式 |
英文關鍵詞: | meter, visual sensation, for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4 下載:3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的論述重點,為水墨韻律視覺形式之探討,以西方繪畫理論與中國繪畫理論為基礎,進而影響自我創作之歷程,作更深入的陳述和解析,全文內容重點說明如下: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經由此階段性的研究,所得到於不同以往的創作信念,加以闡述。可分四點,一為「書畫共體」:藉由中西繪畫理論,尋其相似之論點做比較;二為「筆、墨、彩合一」:整理筆、墨、彩之相關理論與創作之關係;三為「形式之優勢」:引述西方繪畫之形式理論予以運用於水墨畫形式之革新;四為「平面繪畫視覺化」:將視覺理論帶到中國水墨之創作上,得其新意。而這四點,將作為自我未來創作的重要依據。
創作之思維
陳述自身對水墨創作的思維方向,創作約略可分三方面,一是題材選定,為題材的選擇和創作的動機;二是作畫動機,為自我對創作的態度,及對作品的要求;三是技法追求,以心靈的觸動為基點,選用合適的的技法表現作品。
創作之歷程
就研究的階段,與創作歷程的關係,透過作畫心得的解說,相互驗證。可分成四個階段:
一、摸索期:由人體素描切入,先試圖瞭解基本人體構造,從中學習人 體組構所有的可能性。
二、試驗期:為自身與模特兒交談互動與即時所播放之音樂所感受的過程,所得到的感受,時而從中獲得創作感知的學習階段。
三、融合期:嘗試將水墨質材之特有的韻緻發揮,希望將其特色與創作者當時的感受交流,由客觀的質材所能做出的可能性,到創作者將感知整體呈現於平面上所造成的影響,驥望漸漸進入創作的核心,進而得到探討的主體意識。
四、發展期:累積了先前的經驗過程,所探討出的主體意識進行發展與運用的動作。由即時的參與畫室中動態人體之律動與音樂氣氛的感染力中,盡情發揮,釋放感受力與情感,結合平面繪畫空間的安排,與質材特有的屬性作系列之發展與探討,希望不斷積累繪畫的經驗。
五、歸結期:將繪畫經驗所積累之心得落實於作品的展現中,並對筆、墨、色彩交互運用後所產生的關係,作更多研究,並將畫面的營造趨向視覺化效果之追求並希望引發回響與討論。
Based on western paining and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the essay will be discussed the form of water ink’s meter. Further, I will go on to talk about how it affects the process of self-creation. Meanwhile, the discussion will be stated and defined deeply. The outline of whole content is as following explanation.
Theory and documen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is phase can have a totally different creative belief, which could be stated as four main points.
First one is put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ll together to seek the similar point and compare i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ing theory. Second is to merge pencraft﹑ink and color into one unit. In the part, I will orga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creative works related to pencraft﹑ink and color. The third one is the priority of form. It is the revolution that quoted formal theory of western paining, carry it out in water ink paining form.
Finally, visualize the plane painting. The visualization theory will be performed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producing a band new prospect. The above four will be the vital guidelines for my creative works in the future.
Progress of creating
Combining the research phase with progress of creation, narrate an idea learned from painting to test and verify mutually. Above all, I conclude four phases to explain.
1.Phase one is groping time. Tr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human structure from the figure drawing, and then learn all possibility of human construction.
2.Phase two is testing and verifying time. It is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feeling from talk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models while music is playing. This is the learning phase I can usually obtain creative perception from it.
3.The third phase is merging time. By elaborating the particular lingering charm of ink in expectation of exchanging its characteristic and people’s sensation when they created something. From the possibility of what subjective material can make to the effect when person who creates brings the whole perception into a flat. In the hope of gradually fit in the core of creative works and explore their main conscious.
4.The forth is developing time. Probing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 and the movement it used to ground on the accumulating past experience. By means of participating while immediately into the temperament of human body and music atmosphere in artist’s studio can relief your feeling ability and emotion. Associate these movements with the space arrangement of faced paintings. With a set of development and discussion in particular attribute of material, then accumulate painting experiences constantly
5.The last one is attributing time. Bring accumulated painting experience into the display of creative works. Thus , do more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 while using pencraft﹑ink and color reciprocally. Further, seek the visualization effect of picture and attract response and discussion.
三井秀樹 《電腦繪圖入門5-空間與動感的表現》蘇守政 譯 藝術家月刊 總號第158號 第27卷 第二期 1988.7.1
王伯敏 〈只要不從「零」開始-中國當代墨彩畫的現狀與發展〉 《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 台中 台灣省立美術館 1994.8
王伯敏 《中國繪畫史》 上海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2.12
王秀雄 《美術心理學 創作‧視覺與造形心理》 再版 臺北 設計家文化公司 1981.9
王效蘭 發行 《馬諦斯特展—彩筆飛舞空間》 民聲文化傳播公司 2002.11
伍蠡甫 《談藝錄》 台灣商務出版社 1970.9
安海姆 《藝術與視覺心裡學》李長俊譯 台北 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1982.9
朴先圭 《繪畫思想與造形理論》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9.11
李美蓉 《視覺藝術概論》台北 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1993.8
林書堯 《視覺藝術》 台北 維新書局 1967.10
林慶彰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台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0.9
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楊成寅譯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4.12
夏學叢書 《中國畫論類編》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5.5
袁金塔 〈試論水墨畫創作上的一些基礎問題〉 《現代水墨畫》 台北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8.5
馬塞爾•吉里《野獸派》 李松泰譯 台北 遠流 1992
康丁斯基 《抽象畫先驅》何政廣編譯 藝術圖書公司1970.2
康丁斯基 《點線面-繪畫元素分析論》吳瑪琍譯 藝術家出版社1985.6
康丁斯基 《藝術的精神性》吳瑪琍譯 藝術家出版社1985.6
傅抱石 《中國繪畫理論》台北 華正書局1984.3
黃光男 《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 復文圖書公司 1985.12
黃光男 發行 《傳統‧現代藝術生活》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四海電子彩色製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7.6
黃賓虹 《中國書畫論集》台北 華正書局1984.4
楊培中 發行 《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藝術大師世紀畫廊79 閣林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1.12
漢斯•澤德邁牙 《近代藝術革命》徐代德譯 三民書局 1971.3
漢斯•利希特 《達達-藝術和反藝術‧達達對二十世紀藝術的貢獻》吳瑪俐譯藝術家出版社1988.6
劉文潭 《藝術品味》台灣商務出版社 1982.6
劉其偉 《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 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1991.9
劉思量 《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 2002.4
劉海粟 《中國繪畫上的六法論》台北 齊雲出版有限公司 1976.1
鄭光明 《藝術科學與詮釋-藝術家的夢魘及其解決之道》
謝稚柳 《水墨畫》台北 華正書局1980.43
羅 丹 《羅丹藝術論》口述‧葛賽爾筆記 台北 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1981.5
羅那諾‧蓋勒哈 傑克琳‧查斯頓 《錯覺與視覺美術》 蘇茂生譯 台北 大陸書局 1975.1
羅慧明 《西洋近代繪畫研究》台北 輔仁大學理學院織品服裝系 華林印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9.8
(Art science &Interpretation- The refutation of Plato`s Incommensurability Thesis)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3.6
(英)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中國藝術史》 曾堉編譯 台北 南天書局 1985.10
Alferd H. Barr, Jr 《現代畫是什麼?》李渝 譯 台北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1.3
BATES LOWRY 《視覺經驗》杜若洲譯 台北 雄獅圖書有限公司 1976.6
Harold Rosenberg 《藝術品與包裝》錢正珠 謝東山 譯 台北 遠流1998
John Berger 《畢卡索的成敗》 連德誠 著 台北 遠流 1998
Lev Tolstoy 《藝術論》(Chto takoye iskusstvo?)耿濟之譯 蔣勳校定台北 遠流1990.12
西文論著
Visual Art Research , A Handbook / Elizabeth B. Pollard,1968,Greenwood Press,New York、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
論文著作
李憶含《人文的關懷---思源、古風、映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1999.6
梁震明《墨與黑的創作思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2000.6
許文政《中國神話系列創作自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2.6
陳坤德《形構與置換中的觀看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1.6
黃千蘭《現代水墨新發現---水墨與電腦的結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