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先逐一疏解「人生之路」系列著作,由每一本著作擷取與修養工夫論有關的部分,分成數個主題探討。由第二章至第五章,筆者希望呈現出唐先生學問的原貌,如實描繪書中的思想。第六章則希望總結前面數章的討論,將唐先生豐富的工夫論思想,匯聚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俾使讀者對於唐先生的工夫論,有較為清楚而簡易的掌握。唐先生的修養工夫論,是以他對人性的了解為基礎。他對人性論的貢獻,則是結合西方哲學的理論(如康德),對道德意識做更精密的分析。且將傳統儒學較少注意的部分,如習氣、智慧等,加以充分展開。而他對人性陰暗面的省察,如罪惡、痛苦等,則是對比佛教與基督教的說法,試圖建立儒學自身的一套理論。因為傳統儒學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太少,宋明理學稍深入,但亦講得太簡單,未提升到理論的層次來處理。而唐先生在這方面的討論,也與生活世界的各種現象結合,如好名、好利、好色等,甚至討論到極權政治下統治者的心理。人生負面的省察,可說是唐先生對儒學工夫論最大的貢獻。
唐先生工夫論的特色,是透過辯證以復歸生命的整全。且他在省察生命的陷溺時,非如宋明理學家直接回到超越的心體或道體,去處理一切問題。而是透過「即用顯體」的哲學方法,深入地體驗生命的各項病痛,並予以理論性的說明。真切地認識病痛,才能開啟治療的契機。唐先生所運用的辯證法,主要是縱向之辯證、橫向之辯證,及於具負價值之事物認識其正價值之意義之辯證。縱向之辯證的核心觀念,為體用之非一非異關係。橫向之辯證可分為主體內部各項因素的和合、主體與主體的和合、主體與客觀物的和合,以及主體與客觀環境的和合。形上與形下、人與我、心與物、心與境合為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即是唐先生之學的終極目標。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存有的連續」之特質,即天人、物我、人己皆通而為一也。
方克立等
1991 現代新儒學研究論集(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夫之
1970 張子正蒙注。台北:廣文。
王先謙
1972 精校標點荀子集解。台北:廣文。
弗蘭克 (Frankl, Victor E.)
1996 黃宗仁譯。從存在主義到精神分析。台北:杏文。
向鴻全
1997 唐君毅先生道德觀之基礎。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熹
1985 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江日新編
1997 牟宗三哲學與唐君毅哲學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牟宗三
1961 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
1990 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
佛洛姆 (Erich Fromm)
1977 孟祥森譯。愛的藝術。台北:志文。
吳有能
2001 對比的視野──當代港臺哲學論衡。板橋:駱駝出版社。
李杜
1982 唐君毅先生的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李明輝
1991 論所謂「儒家的泛道德主義」。刊於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頁179-245。台北:文津出版社。
汪文聖
2004 談心靈之開放與封閉──現象學觀點來看。刊於會診台灣心靈研討會會議手冊,頁60-65。永和:靈鷲山佛教教團。
周群振等
1991 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林安梧
1984 知識與道德之辯證性結構:對朱子學的一些檢討。思與言22(4):321-333。
1991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
1996a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台北:幼獅。
1996b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1996c 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台北:明文書局。
1999 從「外王」到「內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後新儒學的新思考。刊於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91-610。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
2002 再論儒家型的意義治療學──以唐君毅先生的《病裡乾坤》為例。鵝湖28(4):7-16。
武東生
1994 現代新儒家人生哲學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唐君毅
1974 哲學概論(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4 哲學概論(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4 病裡乾坤。台北:鵝湖出版社。
1985 道德自我之建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 人生之體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 心物與人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0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3 人生之體驗續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唐端正
1991 唐君毅年譜。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孫希旦
1990 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徐復觀
1963 馬浮「爾雅臺答問」序。台北:廣文。
高亨
1968 老子正詁。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張祥浩
1994 唐君毅思想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莊耀嘉
1982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台北:允晨。
陳特
1991 唐君毅先生的文化哲學與泛道德主義。刊於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頁247-264。台北:文津出版社。
陳榮捷
1992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陳德和編
1997 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台北:文津出版社。
陸九淵
1979 象山先生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陸達誠
1992 馬賽爾。台北:東大。
傅偉勳
1993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
2004 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單波
2001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學的精神空間。北京:人民出版社。
景海峰
2005 新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思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曾昭旭
1980 論唐君毅先生的心性實踐及予我之感發。鵝湖23(8):2-6。
1992 論牟宗三與唐君毅在當代新儒學上之互補地位。刊於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市:漢光文化。
2003 從生命升沉的辯證歷程論儒道佛耶四教異同。刊於良心教與人文教。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程顥、程頤
1983 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
楊自平
2003 從「道德理想主義」探討唐君毅、牟宗三「新外王」思想。刊於「第一屆青年儒學國際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ncu.edu.tw/~phi/confucian/conference/2003_July_Dec/yc_agenda.html。
賈坤芳
1980 道德、智慧與宗教之關係研究。慧炬193:23-29。
路易絲‧弗蘭茲 (M.-L. von Franz)
1999 龔卓軍譯。個體化過程。刊於人及其象徵。新店:立緒文化。
廖俊裕
1992 唐君毅的真實存在論──《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宗周
1968 劉子全書。台北:華文。
劉述先
2000 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劉述先等
1994 當代新儒家人物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劉國強
1994 唐君毅的哲學方法。鵝湖20(1):35-39。
鄭志明
2002 從唐君毅的《病裡乾坤》談儒學醫療。鵝湖28(4):17-28。
鄭順佳
2002 郭偉聯譯。唐君毅與巴特:一個倫理學的比較。香港:三聯書店。
賴賢宗
2001 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家哲學新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韓強
1992 現代新儒學心性理論評述。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
羅義俊編
1991 評新儒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