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毅鳴
論文名稱: 唐君毅的修養工夫論──以「人生之路」為核心
指導教授: 林安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唐君毅工夫工夫論心性當代新儒學人生之體驗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4下載:1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先逐一疏解「人生之路」系列著作,由每一本著作擷取與修養工夫論有關的部分,分成數個主題探討。由第二章至第五章,筆者希望呈現出唐先生學問的原貌,如實描繪書中的思想。第六章則希望總結前面數章的討論,將唐先生豐富的工夫論思想,匯聚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俾使讀者對於唐先生的工夫論,有較為清楚而簡易的掌握。唐先生的修養工夫論,是以他對人性的了解為基礎。他對人性論的貢獻,則是結合西方哲學的理論(如康德),對道德意識做更精密的分析。且將傳統儒學較少注意的部分,如習氣、智慧等,加以充分展開。而他對人性陰暗面的省察,如罪惡、痛苦等,則是對比佛教與基督教的說法,試圖建立儒學自身的一套理論。因為傳統儒學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太少,宋明理學稍深入,但亦講得太簡單,未提升到理論的層次來處理。而唐先生在這方面的討論,也與生活世界的各種現象結合,如好名、好利、好色等,甚至討論到極權政治下統治者的心理。人生負面的省察,可說是唐先生對儒學工夫論最大的貢獻。

      唐先生工夫論的特色,是透過辯證以復歸生命的整全。且他在省察生命的陷溺時,非如宋明理學家直接回到超越的心體或道體,去處理一切問題。而是透過「即用顯體」的哲學方法,深入地體驗生命的各項病痛,並予以理論性的說明。真切地認識病痛,才能開啟治療的契機。唐先生所運用的辯證法,主要是縱向之辯證、橫向之辯證,及於具負價值之事物認識其正價值之意義之辯證。縱向之辯證的核心觀念,為體用之非一非異關係。橫向之辯證可分為主體內部各項因素的和合、主體與主體的和合、主體與客觀物的和合,以及主體與客觀環境的和合。形上與形下、人與我、心與物、心與境合為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即是唐先生之學的終極目標。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存有的連續」之特質,即天人、物我、人己皆通而為一也。

    第一章 導論 ………………………………………………………………… 01 第二章 《人生之體驗》之修養工夫論 …………………………………… 07 第一節 生活現象的省察 …………………………………………… 07 第二節 孤獨之感的克服 …………………………………………… 11 第三節 人生的旅行 ………………………………………………… 17 第三章 《道德自我之建立》之修養工夫論 ……………………………… 24 第一節 純粹的道德生活 …………………………………………… 24 第二節 罪惡與痛苦的超升 ………………………………………… 32 第三節 智慧與道德實踐 …………………………………………… 39 第四章 《心物與人生》之人性論與人生哲學 …………………………… 47 第一節 生命活動的兩個向度 ……………………………………… 47 第二節 由自覺心到認識活動 ……………………………………… 51 第三節 西方人生哲學的述評 ……………………………………… 56 第五章 《人生之體驗續編》與〈病裡乾坤〉之修養工夫論 …………… 62 第一節 《人生之體驗續編》一書簡述……………………………… 62 第二節 痛苦的價值意義……………………………………………… 70 第三節 死生之說與幽明之際………………………………………… 80 第六章 唐君毅修養工夫論之建構 ………………………………………… 89 第一節 對人性的理解………………………………………………… 89 第二節 透過辯證以復歸生命的整全………………………………… 94 第三節 求道歷程……………………………………………………… 100 第七章 結論 ………………………………………………………………… 104 參考書目 ………………………………………………………………………… 107

    方克立等
    1991 現代新儒學研究論集(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夫之
    1970 張子正蒙注。台北:廣文。
    王先謙
    1972 精校標點荀子集解。台北:廣文。
    弗蘭克 (Frankl, Victor E.)
    1996 黃宗仁譯。從存在主義到精神分析。台北:杏文。
    向鴻全
    1997 唐君毅先生道德觀之基礎。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熹
    1985 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江日新編
    1997 牟宗三哲學與唐君毅哲學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牟宗三
    1961 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
    1990 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
    佛洛姆 (Erich Fromm)
      1977 孟祥森譯。愛的藝術。台北:志文。
    吳有能
    2001 對比的視野──當代港臺哲學論衡。板橋:駱駝出版社。
    李杜
    1982 唐君毅先生的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李明輝
    1991 論所謂「儒家的泛道德主義」。刊於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頁179-245。台北:文津出版社。
    汪文聖
    2004 談心靈之開放與封閉──現象學觀點來看。刊於會診台灣心靈研討會會議手冊,頁60-65。永和:靈鷲山佛教教團。
    周群振等
    1991 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林安梧
    1984 知識與道德之辯證性結構:對朱子學的一些檢討。思與言22(4):321-333。
    1991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
    1996a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台北:幼獅。
    1996b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
    1996c 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台北:明文書局。
    1999 從「外王」到「內聖」: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後新儒學的新思考。刊於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91-610。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
    2002 再論儒家型的意義治療學──以唐君毅先生的《病裡乾坤》為例。鵝湖28(4):7-16。
    武東生
    1994 現代新儒家人生哲學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唐君毅
    1974 哲學概論(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4 哲學概論(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4 病裡乾坤。台北:鵝湖出版社。
    1985 道德自我之建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 人生之體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9 心物與人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0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3 人生之體驗續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唐端正
    1991 唐君毅年譜。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孫希旦
    1990 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徐復觀
    1963 馬浮「爾雅臺答問」序。台北:廣文。
    高亨
    1968 老子正詁。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張祥浩
    1994 唐君毅思想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莊耀嘉
    1982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台北:允晨。
    陳特
    1991 唐君毅先生的文化哲學與泛道德主義。刊於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頁247-264。台北:文津出版社。
    陳榮捷
    1992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陳德和編
    1997 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台北:文津出版社。
    陸九淵
    1979 象山先生全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陸達誠
    1992 馬賽爾。台北:東大。
    傅偉勳
    1993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正中書局。
    2004 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單波
    2001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學的精神空間。北京:人民出版社。
    景海峰
    2005 新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思想。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曾昭旭
    1980 論唐君毅先生的心性實踐及予我之感發。鵝湖23(8):2-6。
    1992 論牟宗三與唐君毅在當代新儒學上之互補地位。刊於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市:漢光文化。
    2003 從生命升沉的辯證歷程論儒道佛耶四教異同。刊於良心教與人文教。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程顥、程頤
    1983 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
    楊自平
    2003 從「道德理想主義」探討唐君毅、牟宗三「新外王」思想。刊於「第一屆青年儒學國際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ncu.edu.tw/~phi/confucian/conference/2003_July_Dec/yc_agenda.html。
    賈坤芳
    1980 道德、智慧與宗教之關係研究。慧炬193:23-29。
    路易絲‧弗蘭茲 (M.-L. von Franz)
    1999 龔卓軍譯。個體化過程。刊於人及其象徵。新店:立緒文化。
    廖俊裕
    1992 唐君毅的真實存在論──《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之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宗周
    1968 劉子全書。台北:華文。
    劉述先
    2000 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劉述先等
    1994 當代新儒家人物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劉國強
    1994 唐君毅的哲學方法。鵝湖20(1):35-39。
    鄭志明
    2002 從唐君毅的《病裡乾坤》談儒學醫療。鵝湖28(4):17-28。
    鄭順佳
    2002 郭偉聯譯。唐君毅與巴特:一個倫理學的比較。香港:三聯書店。
    賴賢宗
    2001 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家哲學新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韓強
    1992 現代新儒學心性理論評述。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
    羅義俊編
    1991 評新儒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