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施妙焄
Shih Miao Hsun
論文名稱: 當代藝術雙年展之價值評估─以2008年台北雙年展及光州雙年展為例
The Evaluation of Value for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Cases studies of 2008 Taipei Biennial and Gwangju Biennial
指導教授: 楊永源
Yang, Yung-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3
中文關鍵詞: 雙年展全球化在地性政治性介入影像藝術語境文化價值經濟價值
英文關鍵詞: Biennial, Globalization, Localization, Political, Intervene, Imaging Art, Context, Cultural Values, Economic Valu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4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北雙年展係台灣民眾觀察台灣及全球當代視覺藝術風向的最簡易途徑,調查卻顯示,高達七成受訪之台北市民不知道台北雙年展的存在,這或許係因為理解當代藝術的方法與民眾以往藝術認知或經驗差異甚大,而造成排斥畏懼心態所致。
    有鑑於此,本研究期經由研究雙年展以建立理解當代藝術的基本判準,並試圖探討雙年展之門票收費合理性;換言之,即探討當代藝術雙年展的文化與經濟價值,並以2008年台北雙年展與光州雙年展為研究個案。
    本研究方法以深入專訪藝術界學者與專家為主,輔以觀眾及民眾問卷調查,綜合相關文獻發現,進行分析及探討藝術與策展執行層面相關問題,最後提出實際建議以作為台北雙年展未來辦展之參考,期許台北雙年展能有更長遠、更穩健的發展。本研究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方法第四章個案研究與分析及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藝術作品內容必需有合適形式與之配合,才易與觀者產生對話。
    二、當代藝術要成功引發社會批判意識,必需與觀者產生「互動」。主辦單位應開發多元化展示場域,並提升藝術論述的深度。
    三、提高雙年展參觀人次並讓民眾有參與感及榮譽感為當務之急,進而可使市政府或企業樂於撥款捐助雙年展的運作。
    四、實證調查顯示,台北雙年展宜適度提高票價,做為提升展覽品質的經濟後盾。

    Taipei Biennial offers the simplest and fastest way to observe the trendiness of Taiwan and the global contemporary art for Taiwanese. The consensus actually showed that over 70 percent of Taipei citizens didn’t know Taipei Biennial in the interview. Perhaps that was because the way to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art was enormou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art, therefore people were frightened and repelled it.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research hoped to establish the basic guidelines of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art and tried to discuss the reasonability of admission fees for Taipei Biennial. In other words,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for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takes 2008 Taipei Biennial and Gwangju Biennial as case studies.
    This research paper is providing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experts and professors and audience questionnaire surveys. Meanwhile, the collected historical data wer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this study to explore the issues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biennial curation.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future enhancement of Taipei Biennial.
    This paper covers the following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Prefa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terature Review”, the third chapter is “Research Method”, the forth chapter is “Case Studies and Analysis”, and the last chapter is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 concludes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1. The content and the form of art works should match each other appropriately, so the works can dialogize with the viewers easily.
    2. The artworks that interact well with the viewers are able to cause the critical consciousness on society successfully.
    3. To raise the number of visitors and make the citizen with the feeling of honor and participation are most important and urgent, which may bring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r the enterprises to allocate or donate to Taipei Biennial with pleasure.
    4. The consensus showed that the admission fee of Taipei Biennial shall be raised suitably as economical backing to enhance exhibition quality.

    誌 謝 辭 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目 錄 vi 表 目 錄 ix 圖 目 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一、全球化浪潮下興起的當代藝術雙年展(以下簡稱雙年展) 1 二、文化全球化現象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 8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13 一、研究目的 13 二、問題意識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藝術實踐的社會價值建構 16 一、新自由主義 17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衝突及後果 18 第二節 藝術實踐的文化價值建構 28 一、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的進程中,前衛藝術(Avant-Garde Art)或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發展與轉向 28 二、當代藝術理論─接受美學與分析美學(Reception Aesthetics & Analytic Aesthetics) 51 三、錄像媒體的藝術語言表達 59 第三節 經濟價值評估之理論依據 71 一、經濟價值與需求曲線 71 二、願意支付金額和願意接受金額 73 三、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7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7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1 一、文化價值的研究方法 82 二、經濟價值的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 83 三、語意差異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8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87 一、問卷調查對象 87 二、深度訪談對象與資料編碼 97 第四章 個案研究與分析 100 第一節 台北雙年展的文化價值 100 一、第六屆台北雙年展V.S.第七屆光州雙年展 103 二、藝術的探討 123 三、遴選雙年展策展人與藝術家的問題 146 第二節 台北雙年展的經濟價值:問卷結果與統計 153 一、受訪觀眾認知與態度分析 153 二、受訪者對台北雙年展願付金額結果分析 156 三、觀眾/非觀眾基本資料對其願付/捐助金額分析檢定 162 四、台北雙年展門票收費的合理性分析 163 五、台北雙年展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 166 六、台北雙年展的觀眾參觀經驗調查:語意差異分析法及SPSS分析 167 七、小結:擴大雙年展觀眾基礎 1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9 第一節 台北雙年展的文化價值 179 一、什麼是當代藝術與政治性藝術? 179 二、台北雙年展與光州雙年展比較 181 三、第六屆台北雙年展之文化價值建構 181 第二節 台北雙年展的經濟價值 184 一、台北雙年展的觀眾分佈 184 二、台北雙年展門票收費的合理性 184 三、台北雙年展經濟價值 185 四、觀眾參觀經驗分析 18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87 參考文獻 189 一、書籍 189 二、論文及期刊 192 三、網路 195 四、英文文獻 195 附 錄 197 附錄一之一:訪談問卷 197 附錄一之二:訪談整理 199 附錄二:台北雙年展效益評估問卷 222 附錄三之一:台北雙年展作品摘要 228 附錄三之二:光州雙年展作品摘要 231

    一、書籍
    ˙大衛‧索羅斯比(David Throsby),《文化經濟學》,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鄭歷安譯,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3。
    ˙王才勇,《現代審美哲學:法蘭克福學派美學論述》,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
    ˙王南溟,《觀念之後:藝術與批評》,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王瑞芸,《激浪派—西方後現代藝術流派書系》,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史碧華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後殖民理性批判:邁向消逝當下的歷史》,李君玟譯,台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漢斯‧哈克(Hans Haacke),《自由交流》,桂裕芳譯,北京:三聯書店,1995。
    ˙伊哈布‧哈山(Ihab Hassan),《後現代的轉向》,劉象愚譯,台北市:時報出版,1994。
    ˙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電影I:時間-影像》,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3。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失控的世界》,陳其邁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1。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趙旭東、方文譯,台北:左岸出版社,2007。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鄭武國譯,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台北縣:項淵文化事業,2001。
    ˙呂清夫,《後現代的造形思考》,台北:漢文書局,1993。
    ˙李任初,《新自由主義-宏觀經濟的蛻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2000。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林雅琪、鄭惠雯譯,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5。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美的濫用》,鄧伯宸譯,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2008。
    ˙林宏璋,《後當代藝術藝術徵候:書寫於在地之上》,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5。
    ˙波德萊爾(E. Baudelaire),《美學論文選》,郭宏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邱天助,《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縣:桂冠圖書,2002。
    ˙姚瑞中,《台灣裝置藝術》,台北:木馬文化,2004。
    ˙姚曉濛,《電影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3。
    ˙威廉‧格雷德(William.Greider),《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瘋狂邏輯》,張定淮、周新琦、夏家駟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約翰.費斯克(John Fiske),《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5。
    ˙約翰‧厄里(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葉浩 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徐文瑞、余思穎編,《2008台北雙年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8。
    ˙烏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全球化危機》,孫治本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烏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全球化危機》,孫治本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馬庫色,《美學的面向─藝術與革命》,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7。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高宣揚,《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市:唐山出版社,1996。
    ˙培德‧布爾格(Peter Bürger),《前衛藝術理論》,蔡佩君、徐明松譯,台北市:時報出版,1998。
    ˙陳瑞文,《阿多諾美學論》,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社,2004。
    ˙陳瑞文,《美學革命與當代徵候評述》,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2。
    ˙陳曉濱,《否定的美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麥可‧哈德(Michael Hardt)、安東尼奧‧納格利(Antonio Negri),《帝國》,韋本、李尚遠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
    ˙傑拉‧貝同(G. Betton),《電影美學》,劉俐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
    ˙喬治‧李澤(George Ritzer),《社會的麥當勞化》,林佑聖、葉欣怡譯,台北市:弘智文化,2001。
    ˙湯瑪斯.佛德曼(Thomas L. Friedman),《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蔡繼光、李振昌、霍達文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9。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德國悲劇的起源》,陳永國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賀爾.福斯特(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呂健忠譯,台北:立緒出版社,1998。
    ˙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2006。
    ˙漢姆第‧艾‧阿塔(Hamdi EL ATTAR)等,《全球化風潮下的展覽策劃與城市行銷》,鄭義愷等譯,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6。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極權主義的起源》,林驤華譯,台北市:時報出版,1995。
    ˙蓋伯利克(Suzi Gablik),《現代主義失敗了嗎?》,騰立平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
    ˙劉文潭,《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丹青圖書,1980。
    ˙蔡昭儀編,《2007亞洲藝術雙年展》,台北市:國立台灣美術館,2007。
    ˙謝東山,《藝術批評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6。
    ˙蘇珊‧朗格(Susane. K. Langer),情感與形式,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台北市:商鼎出版社,1991。
    ˙蘇國勛、張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衝突與共生》,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二、論文及期刊
    ˙陳書瑜,〈2008台北雙年展現場─全球化所帶來的種種狀態〉,《藝術家》,第401期,2008年10月,頁160-161。
    ˙游崴,〈2006年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Dirty Yoga〉,《今藝術》,第171期,2006年12月,頁155-163。
    ˙王人英,〈1996年-2006年台北雙年展的美學研究─從科技與文化的觀點談起〉,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7。
    ˙王俊傑,〈通往第三烏托邦之路─關於「限制級」瑜珈的幾個面向〉,《今藝術》,第170期,2006年11月,頁228-231。
    ˙吳嘉瑄、游崴、蔡佩珊、吳金桃等,〈2008雙年展特別報導〉,《今藝術》,第193期,2008年10月,頁134-174。
    ˙呂岱如、林宏璋,〈同質異聲─2007雙年展的全球在地化觀察〉,《今藝術》,第186期,2008年3月,頁76-95。
    ˙李靜芳,〈跨越傳統認知的介面-從博物館的整體性探究其教育的新面向〉,《藝術教育研究》,第10期,,2005年12月,頁53-86。
    ˙林平,〈藝術展覽的價值和空間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9(1),2005。
    ˙林明美、林元興,〈博物館價值評估初探:以旅行成本法評估十三行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21(4),2007。
    ˙柳鳳儀,〈從展覽成效探討美術館之現代化管理〉,台北: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碩士論文,2007。
    ˙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突破了何種限制?評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今藝術》,郭書瑄譯,第172期,2007年1月,頁92-94。
    ˙徐升潔,〈多元的現代化呈現─第十屆伊斯坦堡國際雙年展〉,《藝術家》,第389期,2007年10月,頁239-241。
    ˙高千惠,〈全球化下—分歧的洲際論述〉,《今藝術》,第194期,2008年11月,頁168-200。
    ˙高千惠,〈全球流放地:當代藝術中的國際工民〉,《典藏今藝術》,第183期,2007年12月,頁150-157。
    ˙許功明,〈當代博物館文化之展示在現與價值建構:從現代性談起〉,王嵩山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
    ˙許瀞月,〈國際雙年展光譜的初步思考─從光州到釜山雙年展〉,《藝術家》,第402期,2008年11月,頁290-293。
    ˙陳書瑜,〈專訪策展人徐文瑞與瓦西夫‧寇東─培養國際策展人制度與策展準備時間的不足〉,《藝術家》,第401期,2008年10月,頁162-163。
    ˙陳瑞文,〈分析哲學的藝術理論:以丹托的藝術詮釋為例〉,《藝術觀點》,第15期,2002。
    ˙陳瑞文,〈文藝批評即為知識實體:比格的文學知識與哲學批評〉,《藝術觀點》,第21期,2004。
    ˙陸雲,〈環境資源估價之研究:非市場評估方法〉,《經濟論文》,18(1),1990。
    ˙曾少千,〈漢斯‧哈克的文化政治探索〉,《臺大美術史研究集刊》,第12期,2002年3月。
    ˙游崴、吳艮慧,〈他山之石─吳金桃談亞洲三大雙年展〉,《今藝術》,第169期,2006年10月,頁190-192。
    ˙馮勝宣,〈初探電影、錄影藝術─影像語言〉,《藝術觀點》,第35期,2008年7月。
    ˙楊靜姍,〈博物館是一門賠本生意嗎?: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經濟評估為例〉,王嵩山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
    ˙鄒淑慧,〈當代歐美裝置藝術特質之分析與研究〉,《現代美術學報》,11(5),2006。
    ˙鄧福麒,〈生態旅遊規劃方案下之居民參與和願付價值關係的探討-黑面琵鷺保護區之檢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邁克爾‧拉什(Michael Rush),〈20世紀後期的錄像藝術〉,《今日先鋒》,第10期,2001年1月。
    三、網路
    ˙〈拉丁美洲的大型雙年展陷入危機〉,《藝術新聞報》,2008年11月19日〈http://jolene5719.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26.html〉
    ˙〈雙年展運動中的民間資本〉,《中國收藏網》,2008年8月13日〈http://www.socang.com〉
    ˙台北市政府,〈歲出機關別預算比較總表〉,2007,http://w2.dbas.taipei.gov.tw/budget/ofbudget/97budget/BUDGET/bfbud/index.ht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統計速報─外籍勞工〉, http://www.evta.gov.tw/files/60/外勞分析31.doc,2009/3/23檢索
    ˙Asia Art Archive. Ed. Susan Acret. 7 Sep.2008.〈http://www.aaa.org.hk/home.aspx〉
    四、英文文獻
    ˙Adorno, Theodor W., Aesthetic Theory,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8
    ˙Arthur C. Danto, The Abuse of Beauty: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pt of Art, Open Court Publishing, 2003
    ˙Bhabha, Homi K.,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Burgin , Victor, In/different spaces: Place and Memory in Visual Culture, California: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Carolee Thea., “Interview with Rosa Martinez”, Sculpture, Vol.18.No.6, July/Aug. 1999, Mar., 2009〈http://www.sculpture.org/documents/scmag99/july99/martinez/martinez.shtml〉
    ˙Crane, Diana, Kawashima, Nobuko, Kawasaki, Ken’ichi, eds., Global Cultu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Falk, J.H. and Dierking. L.D., The Museum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 Walesback Books, 1992
    ˙Harbermas, Jurgen,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7
    ˙Ian J. Bateman…et al, Economic valuation with stated preference techniques:a manual, G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02
    ˙Ivan Kartp and Steven D. Lavine, eds, 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 Washington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1
    ˙Luiz Guilherme Vergara, “In search of mission and identity for Brazilian contemporary art museums in the 21st century. Study case: Museu De Arte Contemporánea De Niterói”, New York University, MA thesis, 2006
    ˙Marcuse, H., The Aesthetic Dimension-Toward a Critique of Marxist Aesthetics. Boston: Beacon Press.1978
    ˙Ready, Richard C, Navrud, Stale eds., Valuing Cultural Heritage: Applying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Techniques to Historic Buildings, Monuments and Artifact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02,
    ˙Okwui Enwezor, The 7th Gwangju Biennale Exhibition Guide, Gwangju: Gwangju Biennale Foundation, 200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