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維君 |
---|---|
論文名稱: |
國中生生活壓力與其偶像崇拜之研究-以苗栗縣國中學生為例 Research on the Life Stress and Idolatr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 Take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黃馨慧
Hwang, Shin-Huey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6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生活壓力 、偶像崇拜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 Life Stress, Idolatr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7 下載:5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國中學生生活壓力與其偶像崇拜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苗栗縣公立國中學生,有效問卷為542份,經施以「家庭關係量表」、「同儕關係量表」、「偶像崇拜量表」、「生活壓力事件量表」及「個人背景變項調查表」,透過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1. 苗栗縣國中學生整體生活壓力為中等程度,生活壓力來源以學業為主。
2. 苗栗縣國中學生有偶像人數佔87.1%;無偶像人數佔12.9%。偶像崇拜類型以「影視明星」的崇拜人數最多(佔39.6%)。不分偶像類型之崇拜原因排序為「才能」、「個性」、「外型」、「成就」、「很會賺錢」、「其他」。
3. 家庭關係不良與家庭關係中等的國中學生,對於來自「整體層面」、「同儕互動」、「父母管教」、「兩性相處」的生活壓力感受較為強烈。
4. 國中男學生對「其他類型」偶像的崇拜、「沒有偶像」的情況上,高於女學生;國中女學生對「親師朋友」、「影視明星」的崇拜,比男學生多。
5. 同儕關係中上程度的國中學生,其偶像崇拜行為強度較高。
6. 生活壓力中下程度的國中學生,其崇拜「影視明星」、「其他類型」與「沒有偶像」的情況上,會高於中上程度的國中學生;生活壓力中上程度的國中學生,對「親師朋友」的崇拜會高於中下程度的國中學生。
7. 苗栗縣國中學生整體生活壓力與其偶像崇拜行為強度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根據以上的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國中學生、生活壓力、偶像崇拜
Research on the Life Stress and Idolatr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 Take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for Example
Abstract
This research targets at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stress and the behavior of idolat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ssuing questionnaire to the students mentioned above, the effective surveys are 542 copies. After performing “Index of Family Relations (IFR)”, “Index of Peer Relations (IPR)”, “Index of Idolatry”, “Index of Life Stress”,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tion Survey”, we use descriptive analysis, independent t-test,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data.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whole life stress of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is middle-leveled. The main source of pressure comes from schoolwork.
2. The students with idolatry are 87.1% of all students while 12.9% on the contrary. “Video stars” are the main type of worship which occupies 39.6%. The reason for those who don’t care what type of idols is are “talent”, “personality”, “appearance”, “achievement”, “money” and “others”.
3. For students with family relationship of the bad or the not bad, they face the life stress coming from “whole perspective”, “peer relations”, “parents’ discipline”, and “relation with opposite sex” strongly.
4. Boys worshiping idols of “other types” and without worship are much more than girls; girls worshiping “parents, teachers and friends” and “video stars” are much more than boys.
5. Students with better peer relation will perform behaviors of idolatry strongly.
6. Students with less life stress worshiping “video stars”, “other types” and “no idol” are more than the ones with more life stress; the latter worships “parents, teachers and friends” more than the former.
7. It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hole life stress and the idolatry behavior strength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discovery of above researches, we propose concrete recommendations for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Index: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 Life Stress, Idolatry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份
王沂釗(1994)。家庭結構 、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昭琪(2005)。生活壓力、憂鬱經驗與青少年復原力之相關研究。國立
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燦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尹怡君(2004)。青少年偶像崇拜與追逐。張老師月刊,323,124-128。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
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朱龍祥(1997)。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高雄醫學院
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龍祥、陸洛(2000)。流行歌曲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應用心理
研究,8,171-208。
江承曉(1991)。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幸宜(譯)(1994)。M. E. Gredler著。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台北市:心理。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
:知城。
吳宜寧(1996)。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策略之探討-以
高中職學生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吳淑玲(1996)。國中學生偶像崇拜價值關係之研究(上)。教育資料文
摘,37(3),166-191。
吳淑玲(1996)。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下)。教育資料
文摘,37(4),157-175。
吳雅雯(2004)。台南縣高中職學生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親子關係、同儕
互動對其性態度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嘉義市。
呂敏昌(1993)。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幸福感之關
係。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欣瑩(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
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李姿蓉(2005)。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南台科技
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紀怡如(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
析。台北市:五南。
周文欽、孫敏華、張德聰(2004)。壓力與生活。台北縣:空大。
周曉虹(譯)(1995)。A. Bandura著。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台北市:桂冠。
岳曉東、嚴飛(2007)。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綜述(之ㄧ)-偶像崇拜的年
齡差異。青年研究,3,8-14。
岳曉東、嚴飛(2007)。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綜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
別差異。青年研究,4,15-20。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兆衛(2002)。台北都會區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英貴(1986)。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瑞端(2001)。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
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續琴(2003)。國中生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柳力平、馮娟娟(2007)。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學分析。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教育學刊,22(4),86-89。
姜韻梅(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台中師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姚計海、申繼亮(2004)。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的關係研究。心理
科學,27(1),55-58。
施雅薇(2004)。國中生生活壓力、負向情緒調適、社會支持與憂鬱情緒
之關聯。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柯永河(1993)。心理治療與衛生(下)。台北市:張老師。
高強華(1993)。青少年次及文化瞭解和運用。台灣教育,511,11-15。
涂柏原(1987)。國三學生生活壓力、自我強度與學業成就之因果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崔珮玲(2004)。青少年生活壓力、人格特質對其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建成(2004)。國中生的流行文化:以漫畫閱讀及偶像崇拜為例。臺灣
教育社會學研究,4(1),149-167。
張春興(198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87)。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下冊)。台
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1980)。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
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及教育研究所
教育學刊,10,261-322。
張智雅(1999)。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慈
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張菁峯(2004)。青少年崇拜偶像歌手之原因與受其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梁旗(2007)。初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價值感、學業成績的關係研究。宜賓學院學報,1,114-117
郭致君(2001)。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靜靜(2004)。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
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許秋蓮(2006)。家庭氣氛、親子關係及同儕關係之研究-以苗栗市高中、
職學生為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縣。
陳秀惠、蔡美月(1995)。談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與輔導。台灣省中等學校
輔導通訊,44,49-53。
陳佳琪(2001)。青少年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彰
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建民(2001)。青少年生活壓力及其因應方式探討。訓育研究,40(3),71-79。
陳春秀(2001)。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巖(1998)。教育社會學。台北市:空大。
陳姿伶(2004)。國中學生偶像崇拜及價值觀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祥裕、許歆宜(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情形與學業成績關係
之研究。傳習,16,29-50。
陳勝發(2003)。國中生偶像崇拜之研究-以台東市國中生為例。台東師
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照雄(2006)。當代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市:心理。
陳筱瑄(2003)。台中縣某國中學生內外控人格特質、主觀生活壓力、因
應行為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燕珠(2004)。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
灣地區高職生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南投縣。
陳璧婉、陳雁齡(1988)。臺南市國中學生焦慮、自尊心、內外控信念和
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9,39-59。
傅國樑(200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東海大學管
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文志、劉玲君(1996)。「青少年對偶像、流行歌曲、流行用語之看法
與態度」調查報告。學生輔導,41,144-148。
程靈、陳強(2001)。青少年偶像崇拜現象的心理學分析。福建教育學院
學報,1,19-21。
馮觀富(1996)。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台北市:心理。
黃珮書(譯)(2006)。W. Linden著。壓力調適與管理(Stress management:
from basic science to better practice)。台北市:華騰。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黃德祥(2001,6月)。青少年的同儕關係與社會比較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載於財團法人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舉辦之「青少年人格建構」
研 討會論文集(頁188-233 ),台北市。
廖淳婉(1986)。台北地區高職學生生活壓力與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大
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仁貴(2005)。雲林縣國中學生生活壓力、生命意義與憂鬱傾向相關之
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雲林縣。
劉淑娟(2006)。屏東縣國中生生活壓力、解釋風格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曉倫(2001)。國中學生崇拜影視明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成功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蔣桂嫚(1992)。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蔡婉莉(2002)。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以高中多元
入學方案為背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蔡嘉慧(1998)。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靜宜(2006)。台北縣市資優生與普通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台北市:心理。
鄭慶宗(1989)。青春偶像青少年次文化。教與愛,26,22-23。
鄧郁敦(1989)。正視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問題。教與愛,26,4-5。
謝龍卿、黃德祥(2004)。青少年網路成癮與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彰化
師大教育學報,6,29-62。
簡慶哲(1990)。國中學生認同對象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市:幼獅。
英文部分
Adams, G. R., Gullotta, T. P., & Markstrom-Adams, C. (1994). Adolescent life experiences. Pacific Grove, Calif.: Brooks/Cole.
Arnett, J. J. (2001). 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 : A cultural approac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 Walters, R. H. (1963). 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Bandura, A. (1971).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heng, S. T. (1997).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idolatry in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2, 687-92.
Compas, B. E., Orosan, P. G., & Grant, K. E. (1993). Adolescent stress and coping: Implications for psychopathology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6, 331-349.
Cox, T. (1978). Stress. Baltimore: University of Park Press.
Dusek, J. B. (1991).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Elgar, F. J., Arlett, C., & Groves, R. (2003). Stress, coping,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mong rural and urb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6, 547-585.
Fisher, S. (1986). Stress and strategy.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Forman, B. D., Eidson, k.,& Hagan, B. J. (1983). Measuring perceived stress in adolescents: A cross validation. Adolescence, 71, 573-575.
Garton, A. F., & Pratt, C. (1995). Stress and self-concept in 10 to 15 year old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8, 625-640.
Kraag, G., Zeegers, M. P., Kok, G., Hosman, C., & Abu-Saad, H. H. (2006). School programs targeting stress manag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4, 449-472.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Lazarus, R. S. (1991). Emotion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fcourt, H. M., & Martin, R. A. (1986). Humor and life stress : Antidote to adversity.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Lin, Y. C. & Lin, C. H. (2007). Impetus for worship: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dolescents’idol adoration behaviors. Adolescence, 42, 575-88.
Lovallo, W. R. (1997). Stress & health : 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Raviv, A., Bar-Tal, D., & Ben-Horin, A. (1996). Adolescent Idolization of Pop Singers: Causes, Expressions, and Relia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t, 25(5),631-650.
Rowley, A. A., Roesch, S. C., Jurical, B. J., & Vaughn, A. A. (2005).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stress appraisal measure for minority adolesc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8, 547-557.
Seaward, B. L. (2005). Achieving the mind-body-spirit connection : A stress management workbook. Sudbury, MA: Jones and Bartlett.
Seaward, B. L. (2006). Managing stress :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Sudbury, MA: Jones and Bartlett.
Selye, H. (1978).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 McGraw-Hill.
Slavin, L. A., Rainer, K. L., McCreary, M. L., & Gowda,K. K. (1991). Toward a
multicultural model of the stress process. Journal of counseling
&development,70(1),156-163.
Smith, J. C. (1991). Stress scripting : A guide to stress management. New York: Praeger.
Torsheim, T., & Wold, B. (2001). School-related stress, support, and subjective health complaints among early adolescents: A multilevel approach.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4, 7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