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雅霙 Cheng Ya-Ying |
---|---|
論文名稱: |
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雪梅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論文頁數: | 183 |
中文關鍵詞: | 高等教育 、社團學生 、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 、參與動機 、參與阻礙 、參與滿意度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6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鼓勵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實施計畫》之現況及參與動機、參與阻礙、參與滿意度之差異情形,係以95年度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的11所大學校院為研究對象,並以參考相關文獻與研究,自編之「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之發現主要如下:
一、為突破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推動上的困難,各大學校院採取不同之因應措施。
二、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頗具成效,但尚待改善的問題亦多。
三、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之動機依序為自我成長、社會責任、人際關係、福利因素;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之阻礙依序為經驗阻礙、機會阻礙、社交阻礙、個體阻礙;大學校院社團學生參與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之滿意度依序為學習成長、人際互動、職能發展、組織行政。
四、不同年級、最高職稱、參與累計時間、社團屬性的社團學生及社團,在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各構面或整體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工讀情形、參與累計時間、平均每月參與時數、社團屬性、活動類別的社團學生及社團,在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各構面或整體參與阻礙,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年級、平均每月參與時數、社團屬性、活動類別的社團學生及社團,在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各構面或整體參與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綜合本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大學校院、中小學、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中文部分
大華技術學院學務處課指組(2005a)。大華技術學院九十四年度帶動鄰近中小學社團活動成果。新竹,未出版。
大華技術學院學務處課指組(2005b)。大華技術學院九十四年度社區服務成果。新竹,未出版。
大華技術學院財金系學會(2005)。帶動中小學成果本--嘉興國小。新竹:作者。
王洪法(2002)。組織、引導、扶持、強化—淺析蘇州大學學生社團發展對策。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頁475-480)。台北市,東吳大學。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元智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1a)。元智大學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892活動成果報告書。桃園:作者。
元智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1b)。元智大學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901活動成果報告書。桃園:作者。
元智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6)。元智大學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九十四年度活動成果報告書。桃園:作者。
中國文化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2)。中國文化大學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落實教育部推動大專院校學生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活動成果冊。台北市,作者。
中國文化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3a)。中國文化大學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落實教育部推動大專院校學生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成果發表會手冊。台北市,作者。
中國文化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3b)。中國文化大學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落實教育部推動大專院校學生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活動計畫暨成果冊。台北市,作者。
中國文化大學學務處課外組(2004)。中國文化大學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落實教育部推動大專院校學生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活動計畫暨成果冊。台北市,作者。
王誕生、林依儒、周立德(2004)。我國大專校院服務性社團學生社團幹部團對運作對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影響研究。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頁325-355)。台北市,東吳大學
北台科學技術學院學務處課外組(2004)。90至93年度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成果會整。台北市,作者。
台灣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組(2004)。台灣大學課外活動調查報告。台北市:作者。
田瑞良(2004)。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參與態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朱美珍(2005)。九十三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及服務學習現況調查。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世新大學。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5GYSD活動參加辦法。取自2005年10月23日,http://gysd.nyc.gov.tw/gysd.asp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1),1-3。
何福田(1991)。大專院校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
余慧賢(1998)。漫談隔週休二日。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5(1),110-112。2005年12月22日,取自:http://192.192.170.110/ncltb_c/literary/publish/p5-1/pb5-112.htm
呂青山、張宏文(1993)。國立藝專學生幹部參與社團態度之研究。藝術學報,52,34-45。
呂雅燕(2005)。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東吳大學畢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美妹(2001)。大專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伯黍等(譯)(2003)。Arthur S Reber著。心理學辭典(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台北,五南。
李法琳(2002)。大台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美蘭(2005)。大學生社團參與、社團運作及社團評價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社團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增祿(1993)。八十年度大專學生社會服務對象之意見調查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中心。
李燕美(2003)。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至善(2000)。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載於曾建元(主編),大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頁113-130)。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2005,12月)。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之探討。論文發表於東吳大學舉辦之「2005自強隧道---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林至善、楊仕裕(2003)。大專校院社團活動執行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林振春(1990)。學校與社區結合的模式與可行的作法。教師天地,108,8-14。
邱文信(2002)。從大專體育社團經營談「大專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大專體育,61,4-9。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文化。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邱皓政(1996)。大學社團活動與學生的心性發展---一個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訓育研究,35(3),37-42。
明新科技大學學務處課指組(2006)。95年度大專校院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未出版手稿,明新科技大學學務處課指組,新竹。
姜淑華(2003)。台東師院學生社團參與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胡心怡(2002)。大學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之實施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夏征農(1992)。辭海—中冊。台北:東華。
徐彩淑(2004)。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袁之琦、游恒山(1990)。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
張同廟(2004,6月)。如何推動帶動中小學社團活動。載於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舉辦之「九十三學年度南區大專校院課外組人員工作研討會成果手冊」(頁)。高雄市。
張同廟(2005a)。社團「三元化」服務的永續發展。載於林至善(主編),學校與社區關係再探(頁32-43)。台北市:東吳大學。
張同廟(2005b,12月)。大學校院推展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服務員工作滿意度探討。論文發表於東吳大學舉辦之「2005自強隧道---學生事務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張明輝(2000)。美國中小學課後輔導計畫。學校行政雙月刊,5,123-134。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台北,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3)。介入或放手---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問題與輔導對策。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頁350-366)。台北市,東吳大學。
張菁芬(2003)。九十一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現況調查。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中縣: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
張瓊瑩(1985)。國民中學聯課活動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推動校園社團發展方案(1998)。
教育部(2004,5月)。教育小辭典---課外活動vs.社團。教育部電子報,27。2005年9月1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27/dic.htm
教育部(2004,5月)。數字看教育---大專校院社團概況統計。教育部電子報,27。2005年9月1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27/dic.htm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2)。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訓導)工作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訓委會(2000)。推動校園社團發展方案。訓育研究,39(1),61-62。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98)。國語辭典。2005年10月25日,取自http://140.111.34.46/dict/
教育部新聞稿(2004)。超過二千六百位大專青年暑期服務偏遠地區中小學生。2005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DISPL/EDU7742001/importance/931024-2.htm?UNITID=102&CATEGORYID=223&FILEID=121501&open
莊淇銘(1992)。大學生的社會服務。訓育研究,31(2),21-25。
許書務(2001)。運用學習型組織推動社團活動之效益研究---以輔導社區中小學為例。訓育研究,40(3),62-70。
許龍君(2003)。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務處課指組(2005)。2005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合作計畫彙編。台北市:作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務處課指組(2006)。2005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計畫成果報告彙編。台北市:作者。
陳李綢、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金英、余宣憓、陳慧真、林怡臻(2001)。大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對個人生活經驗之影響。生活應用科技學刊,2(4),353-380。
陳金貴(1993)。美國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的探討。美國月刊,8(11),59-70。
陳金貴(2005)。志願服務工作的功能與推行。2005年10月29日,取自http://vol.moi.gov.tw/ScholarArticle_1.aspx?NO=9&ClickNo=1&CurPageNo=1
陳昭雄、費吳琛(2003)。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幹部建構本能力之探討。弘光學報,42,57-62。
陳昭雄、溫春福、張立安(2003)。全國私立大學校院學生社團活動發展問題探討。弘光學報,42,70-76。
陳昭雄、費吳琛、溫春福、鄧蘭(2004)。全國大專校院校園社團活動發展影響因素之探討。弘光學報,45,95-105。
陳美現(2004)。北區大專校院體育性社團運作現況與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新轉(1992)。桃園縣國中學生團體活動參與情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載於曾建元(主編),大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頁95-111),台北市:東吳大學。
單文經(2002)。強化學校與社區關係、增進學生學習機會:美國作法。教育資料集刊,27,191-209。
曾華源(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黃 玉(1993)。國民中學團體活動實施之檢討與展望。台灣教育,515,15-20。
黃 玉(2003)。從環境中增進學生事務功能--論學校環境與學生發展。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頁2-37)。台北市,東吳大學。
黃克仁(1992)。大專青年如何從事於社會服務。訓育研究,32(2),1-14。
黃慧玲(2001)。非營利組織與大學服務性社團推展社會服務合作模式之探討。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在職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慧雯(2001)。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社會活動經驗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漢雄(2005)。
楊昌陸(1990)。學校對學生社團輔導之策略。訓育研究,39(1),25-30。
楊淑芬(2004)。元智大學社團評鑑制度及社員參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淑娥(1996)。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心理社會發展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鼓勵大專院校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實施要點(1997)。
廖運榮(2002)。我國大專院校學生體育性社團發展困擾與評鑑要素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維群(1992)。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之探討。訓育研究,31(2),15-20。
鄭讚源(2005)。志願服務之法律環境:新世代志工運用與管理的衝擊與挑戰。2005年10月29日,取自http://vol.moi.gov.tw/ScholarArticle_1.aspx?NO=13&ClickNo=1&CurPageNo=1
蕭詠琴(2004)。大學社團參與經驗與心流經驗相關之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學生社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若映(1988)。影響大學生校園疏離感變項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宇明(2001)。大學學生社團組織管理績效之研究---以清大學生社團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麗雲(2001)。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及其價值之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中華大學工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英文部分
Astin, A. W.,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stin, A. W., & Sax, L. J. (1998). How undergraduates are affected by service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9(3), 251-263.
Berger, J. B., & Milem, J. F. (2002).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service involvement on three 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self-concept. NASPA Journal, 40(1), 85-103.
Cheng, D. X.,(2004). Student’s sense of campus community: What it mean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NASPA Journal, 41(2), 21-38.
Huang, Y. A., & Chang, S. M. (2004). Academic and cocurricular involvement:Their relationship and the best combinations for student growth.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5(4), 391-406.
Pearce, J. L.,(1993). Volunteers: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unpaid workers. London: Routledge.
Rhoads, R. A., & Neururer, J.(1998). Alternative Spring Break: Learning through Community Service. NASPA Journal, 35(2), 100-118.
Swift, J. S., Jr. (1990).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career awareness: Emerging link in higher education.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No.8. Washington, D. C.: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4th ed.). (2004). Ohio: MacMillan.
Winniford, J. C., & Carpenter, D. S. & Grider, C. (1997). Motiv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A review. NASPA Journal, 34(2), 1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