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明怡
Huang, Ming-yi
論文名稱: 臺灣北區人才培訓機構採用訓練品質計分卡認証之評估
A Asses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Northern Taiwan Adopt TTQS
指導教授: 侯世光
Hou, Shih-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人才培訓機構職業訓練國家訓練品質計分卡訓練品質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2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才培訓產業係為國內推動訓練品質認證之先驅,其發展仍屬新興之服務業,由於建立人才培訓產業暨訓練品質認證制度可提升國家人力資源的競爭力以及厚實職業訓練之成果,故對我國人力資本升級具有正面之影響性。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探討人才培訓機構導入訓練品質計分卡之動機、對政府協助的滿意度,以及對訓練品質計分卡之滿意度,並藉由研究調查結果提出建議,俾以提供政府制訂人才培訓產業之訓練品質政策及業界執行導入之參考。

    本研究係採量化研究進行,先經文獻探討、諮詢專家與研究員意見後,編製出「人才培訓機構導入訓練品質計分卡調查問卷」。本研究共計發放56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為52份。經描述性統計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偏態、峰度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以重要性排序歸納研究結果。

    人才培訓機構導入訓練品質計分卡之動機主要分為「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共兩項構面;對政府協助之滿意度主要分為「實際品質」、「行政處理」、「抱怨與意願」共三項構面;對TTQS之滿意度主要分為「背景評鑑」、「輸入評鑑」、「過程評鑑」與「成果評鑑」共四項構面。經問卷施測後,依重要性排序評定結果,獲得研究結論有三項:
    一、臺灣北區人才培訓機構導入TTQS之動機為建立標準化流程與提升教育訓練品質。
    二、臺灣北區人才培訓機構對政府協助導入TTQS之滿意度為專業諮詢輔導。
    三、臺灣北區人才培訓機構對導入TTQS之滿意度為對PDDRO訓練迴圈增進組織訓練方案品質與認同TTQS對國家人才培訓機制具有貢獻。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政府(協助單位)、人才培訓機構(受評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目 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待答問題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重要名詞定義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訓練的品質與評鑑 13 第二節 ISO10015品質管理標準與訓練品質計分卡之內涵 23 第三節 組織導入訓練品質計分卡之內外環境概況、動機與滿意度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0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填答者及其服務單位基本資料分析 71 第二節 人才培訓機構導入訓練品質計分卡之動機分析 74 第三節 人才培訓機構對政府協助導入之滿意度分析 78 第四節 人才培訓機構導入訓練品質計分卡之滿意度分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8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94 二、英文部分 100

    一、中文部分
    尤明雄(1995),企業推行ISO 9000品保制度認證個案研究(以ASLSGWL公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晃三(2007)。三口部落格V。品質月刊。7,40-42。
    王超宏(1998),上市公司實施ISO 9000系列品質認證現況分析。中國勞工。976,21-23。
    王魯捷(2003)。ISO10015核心理念及其內涵。中國培訓,第10卷,第10期,74頁。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人才培訓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行政院93年11月15日院臺經字第0930051134編號函核定)。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新世紀第二期人力發展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企業訓練網(2007)。國家訓練品質計畫-TTQS計畫。2007年8月15日取自http://training.evta.gov.tw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2005)。訓練品質管理驗證專題研討ISO10015主導稽核員訓練課程。台北:國科會計畫專案報告。
    行政院勞委會人力創新獎網(2007)。人力創新獎計畫緣起。2007年8 月16日取http://hrdinnoprize.ctjob.com.tw/tabid/54/Default.aspx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7)。企業訓練聯絡網TTQS服務團輔導作業規範。台北:職訓局暨全國工業總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人才培訓服務業主軸措施-人才培訓服
    務產業發展措施執行情形專案報告。2007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695&key=&ex=%20&ic=
    何俐安(2007)。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成果談組織評鑑教育訓練專案成效模式。行政院入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地方治理藍海策略研討會,台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吳瓊治、張潔如、李弘暉(2002)。知識獲取、知識整合與教育訓練關聯性之研究-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之個案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李佩玲(2006)。人才教育訓練反應層次評估之探討。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李秀華(1994)。品保制度對台灣企業助益實證研究。中正大學企研所,未出版,嘉義。
    李美雲(2003)。政府中高階管理人才之培訓與養成。游於藝電子報。2007年9月10日取自http://www.hrd.gov.tw/09_DEVELOP/ 09_02_INFO/INFO08.asp?serno=8
    李隆盛、黃同圳(2000)。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
    李嵩賢(2001)。培訓機構之經營與管理。中國行政評論,10卷,第4期,58頁。
    尚榮安(譯)(2001)。Yin,R.K.著。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
    施順發(2005),中小企業申請品質系統驗證之動機與評估顧問公司輔導之研究。大業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莊奕琦、李鈞(2003)。如何衡量人力資本:理論與台灣實證。經濟論文叢刊 (Taiwan Economic Review),台灣大學經濟系,未出版,台北。
    莊振東(1992)。選擇驗證機構決定因素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ISO9000驗證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洪淑姿(2006)。教育訓練評鑑在海巡署教育訓練中心之應用。T&D飛訊。49,12-18。
    徐純烈、於振安(2006)。人力資源培訓管理的國際標準-ISO10015國際培訓管理標準。2007年9月24日取自http://scholar.ilib.cn/ Abstract.aspx?A=zgdljy200606011
    陳姿妤(1996)。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勇安(2005)。企管顧問師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台北。
    陳彥銘(1998)。推行ISO 9000系列認證與製造績效之實證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寬仁(2007)。美國品質學會一瞥。品質月刊。7,84-85。
    郭建良(2003)。ISO 9001:2000 品質管理系統之關鍵因素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南部製造業為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碧芬(2008)。服務科學正式在台上路。工商時報。A8,星期人物,經濟教室。
    許士軍(1995)。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許駿煒(1999)。高科技產業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個案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葛樹人(1996)。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
    黃世忠(2004)。國際標準組織(ISO10015)之內涵介紹。就業安全,3(2),25-29。
    黃世忠、汪雅康(2005,9)。英國人力資本投資(IIP)計畫與我國人才培訓機構認證評鑑制度之規劃研究報告。中台灣人力資源研討會,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
    黃永富、王淑樺、徐惠玉、陳岳揮、傅曼姍、蔡慧琴(2000)。企業推行ISO 9000系列驗證之實證研究-以機械製造業為研究對象。品質管制月刊。36(10),55-59。
    黃茂夫(2005)。我國人才培訓產業辦理職業訓練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李祥(2001)。工作特性、工作動機對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半導體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黃俊雄(1994)。台灣製造業推行ISO9000系列之現況分析。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進松(2004)。臺灣地區觀光旅館廚師接受教育訓練意願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景泰(1999)。組織背景因素與組織規章對於企業人力彈性運用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彭金山(2007)。國家訓練品質計分卡(TTQS)實際應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訓局。
    張容寬、謝忠穆(2001)。ISO9001:2000品質管理系統。台北:商周。
    張楠(2002)。關於大力推介ISO10015國際培訓標準的幾個問題。2007年9月24日取自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xdqyjy 200208006
    張慶勳(2002)。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
    楊夢麗、謝水南譯(2002)。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台北:心理。
    趙耀華、王建永(2005)。基於ISO10015校企業聯辦構建企業培訓體系。繼續教育。3,49-50。
    蔡錫濤(2000)。訓練評鑑附於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劉兆明(1992)。工作動機理論的發展。應用心理學報。1,39-51。
    鄭聰傑(1997)。探討ISO 9000品保制度附加價值之影響因素-以台灣製造業為實研究對象。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韓培爾(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風雲論壇。
    賴利‧包熙迪、瑞姆‧夏藍著、李明 翻譯(2002)。執行力。台北:天下文化。
    盧信傳(2007)。人才培訓產業在台灣地區的競爭與發展。2007年9月20日取自http://bbs.linkist.com/viewtopic.php?t=16033&sid= 32e83458e0454941a7e8e93627bded99。
    謝先順(2004)。ISO10015標準在職工培訓中的探索與運用。現代企業教育,11,35-36。
    謝宗翰(1993)。企業推行ISO 9000系列品保制度之過程模式探討。中山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群(2003)。「企業培訓」-ISO10015。住宅與房地產。10,64-65 。
    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台北:五南。
    曠文琪、彭媁琳(2006)。服務科學將推動下一波經濟浪潮。商業週刊,996,62-66。
    蘇億珊(2006)。企業導入ISO 10015教育訓練品質系統之可行性研究。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二、英文部分
    Basil, P. Dutton (2001). Quality Elements of a Well-Planned, Cost- Effective. Workplace Education & Training System. Canada: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CEND).
    Biren Prasad, (1998). Electronic Data Systems (EDS). West Bloomfield, Michigan. Trends and Perspective Review of QFD and Related Deployment Techniques, J of Manufacturin Systems, Vo1 17, No.3.
    Clegg, W. H. (1987). Management training evaluation: An updat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1(2), 65-71.
    Creswell, J.W.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Dastmalchian, A. and Blyton, P. (1998).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9(3): 437-444.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 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Galvin, J. G. (1983). What trainers can learn from educators about evaluating management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0(8): 257-264
    Galvin, J. G. (1983). What trainers can learn from educators about evaluating management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8), 52-57.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pper and Row.
    Kirkpatrick, D. L. (1994).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Patton, M.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Rayner, P. and Porter, L. T. (1991), BS5750/ISO9000 – The experi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l(6),16-28.
    Saner, R & Yiu, L. (2003) ROI+ Training=ISO10015. The academy for quality i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deQuaTE) working papers.
    Singels, J., G. Ruel and vande Water H. (2001). ISO 9000 series cert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8(1), 62-75.
    Smith, P. C., Kendall, L. M., and Hulin, C. L. (1969).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Stufflebeam, D. L. (1974).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s. In W. J. Popham (Ed.). Berkeley, 7(1), 25-31. CA: McCutchan.
    Vargas, Fernando (2003). Quality management in vocation training: The Use of Standard and their Different Application 36th Technical Committee Meeting. July 28th-30th. New York: plenum Press.
    Vloeberghs, D. and Bellens, J. (1996). Implementing the ISO9000 standards in Belgium. 29(6), 43-48.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rner, J. M. & Desimone, R. L. (2006).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igapore, Thomson South-Wester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