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梁雅雯 Ya-Wen Liang |
---|---|
論文名稱: |
台北市高中學生言論自由態度之調查研究 Research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林佳範
Lin, Chia-F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74 |
中文關鍵詞: |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態度 |
英文關鍵詞: | freedom of speech, attitude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0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市高中學生的言論自由態度傾向,並探究影響其言論自由態度之個人背景因素與校園環境影響因素,期能提供教師、學校及教育當局實施民主教育、推展校園人權法治教育之參考。本研究依分層叢集、便利取樣之方式,對台北市高中學生進行言論自由態度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共1,530份,分別就個人背景因素(學校性質、性別、年級、幹部年資)與校園環境影響因素(教師教學方式、班會活動、班級氣氛、社團活動、學校組織氣氛、公民課程教學現況)不同的學生,了解其言論自由態度的差異情形,以及探究言論自由態度各層面間之相關情形。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卡方適合度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考驗。
根據問卷分析結果,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台北市高中學生的言論自由態度具正向、積極之傾向。
二、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高中學生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的差異情形:
1、僅不同性別之高中學生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無顯著差異,而不同學校性質、不同年級(一年級與二年級)、不同幹部年資者(0學期與4~6學期),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均有顯著差異。
2、私立高中學生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較公立高中學生正向、積極;二年級學生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較一年級學生正向、積極;幹部年資4~6學期者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較幹部年資0學期者正向、積極。
三、不同校園環境影響因素之高中學生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的差異情形:
1、高中學生之言論自由態度表現,僅在不同班會活動、不同公民課程教學現況具有顯著差異,而不同教師教學方式、不同班級氣氛、不同社團活動、不同學校組織氣氛均無顯著差異。
2、高中學生覺知班會活動民主程度高者,其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較覺知班會活動民主程度低者正向、積極;高中學生覺知公民課程教學正常者,其在言論自由態度表現上較覺知公民課程教學不正常者正向、積極。
四、高中學生在言論自由態度之認知理念、情感評價、行為意向各層面間,兩兩層面間均達顯著正相關。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育應用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to tell the tendency of the attitude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s well a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such as personal backgrounds or school environment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is attitud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meant to b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schools,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in practicing democracy and developing human rights education on campus. This research surveys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over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by means of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nd convenient sampling, with 1530 valid samples. It analyzes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personal backgrounds (e.g., private or public schooling, gender, age, school clubs leadership) and school environment (e.g., teaching methods, class meeting, class management, school clubs, school management and regular teaching of civic education)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in affecting their attitude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and inspec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their attitude.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examin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es including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Chi-square test for goodness of fi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discoveries are made:
1.There is a positive and active tendency over the attitude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2.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backgrounds:
(1)Gender does not affect their attitude significantly, yet private or public schooling, the grade (grade 10 and 11), school club leadership (0 and 4-6 semesters) all make clear differences in affecting the attitude.
(2)The students from private schools tend to be more positive and active in their attitude, 11th graders than 10th graders, and students with a 4-to-6-semesters school club leadership experience than those with 0-year experience.
3.The influence of school environments:
(1)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ttitude are shown in different styles of class meeting, civic education, but not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class management, school club attendance, and school management.
(2)Students who are more aware of democracy in a class meeting are more positive and active in their attitude than those who are not. Students who approves of the regular teaching of civic education than those who do not.
4.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any two of the three perspectives, i.e., the cognitional, the emotional affect, and the behavior intention in the attitude towards freedom of speech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and further study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in this study.
中文部分
中國人權協會(編)(2001)。人權法典。台北市:遠流。
尹華龍(2001)。我國憲法言論自由權之研究:以憲法第11條為中心。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振寰(1990)。學生運動與政治。載於林美挪(編),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記實(頁272-275)。台北市:前衛。
朱敬一、李念祖(2003)。基本人權。台北市:時報文化。
余彬誠(2004)。台灣言論自由之解釋與反思:以釋字509號解釋為中心所作之考察。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霖(1985)。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吳維寧(2005)。「一致性」的迷思:為什麼解除髮禁這麼難?。人本教育札記,195,90-93。
李永熾等(1995)。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台北:台灣大學。
李美枝(2000)。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第二版)。台北市:大洋。
李茂興、余伯泉(譯)(2003)。E. Aronson, Tim Wilson, Robin Akert著。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弘智文化。
李惠宗(2004)。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第三版)。台北市:元照。
李燕伶(2004)。論釋字第509號解釋與民法第195條名譽權規定之適用關係。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鴻禧(1986)。憲法與人權(第三版)。台北市:元照。
杜鋼建(1997)。基本人權論:論中國大陸之人權。台北市:洪葉文化。
周中臣(1989)。從言論自由的觀點論遊行法律規範之建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子儀(1997)。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載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國家與憲法(頁639-708)。台北市:月旦。
林子儀(2002)。言論自由導論。載於李鴻禧(等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頁154-156)。台北市:元照。
林仁和(2002)。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仁傑(2004)。一段跨時代的故事:台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佳範(2005)。廢髮禁是法治教育的結束或開始?校規的教育性意涵。師友,459,0-2。
林佳範(2006)。將大法官帶進教室:以大法官會議解釋文為中心之課程與教材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3-H003-00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林紀東(1990)。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市:三民。
林清山(2003)。多變項分析統計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適用(第五版)。台北市:台灣東華。
林華中(2004)。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法治斌、董保城(2004)。憲法新論(第二版)。台北市:董保城出版:元照總經銷。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孫立行(2000)。商業性言論:從保障言論自由觀點出發。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哲(1995)。新人權論。台北市:五南。
徐光國(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
殷玉龍(2005)。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以刑法第315條之1及第315條之2規定為重心。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世忠(2002)。論言論自由權之保障:以台大哲學系事件為例。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0SCU00227006。
張世賢(1995)。各國憲法條文彙編。台北市:瑞興。
張佑生(2005)。論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對言論自由「最大限度之維護的程度:美國與台灣的實務觀點。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第二十二版)。台北市:台灣東華。
張清濱(1997)。民主素養:民主法治教育的省思。研習資訊,14(4),1-7。
張滿玲(譯)(1999)。Shelley E. Taylor, Letitia Anne Peplau, David O. Sears著。社會心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
張懷甫(1996)。我國高級中學民主教育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月春(1995)。我國大法官釋憲有關言論自由判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慶雄(1993)。憲法入門。台北市:月旦。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2000)。現代憲法論(第二版)。台北市:元照。
許曉菁(2003)。美國新聞誹謗判決審查標準之研究:兼論呂秀蓮訴新新聞案。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文俊(1983)。台灣地區中學生的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台北:財團法人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5)。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第四版)。台北市:五南。
陳光輝(1990)。析論高級中學班會的功能。公民訓育,24,6-9。
陳昌文、鍾玉英、奉春梅、周瑾、顏炯(2004)。社會心理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陳育琪(2006)。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未出版。
陳重安(2005)。高雄市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與其學校文化、學校公民教育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澤榮(2003)。國家對商業性言論的管制界限:以強制菸品警示說明與禁止廣告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1986)。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談學生團體活動的推展。中等教育,37(5),42-48。
黃安邦(編譯)(1990)。David O. Sears, Jonathan L. Freedman, L. Anne Peplau著。社會心理學(第五版)。台北市:五南。
黃旭睦(2004)。名譽毀損救濟途徑之研究。私立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國樞 等(198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第五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市:東華。
楊極東(1992)。社團活動與民主教育。訓育研究,31(3),1-6。
溫祖明(2003)。我國現行誹謗罪規定之剖析與實務適用之檢討:以台灣高等法院88年度上易字第1097號判決、87年度上易字第705號判決、91年度上訴字第1083號判決為評析對象。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董秀蘭(1996)。民主修養。載於沈六(主編),公民(頁247-256)。台北市:三民。
廖添富(1994)。我國大專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市:水牛。
維基媒體基金會(編)(2002)。中文維基百科。2007年10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
趙伯雄(2004)。從憲法上言論自由的保障論著作權的限制:以探討著作權法第80條之二合憲性問題為中心。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居蓮(譯)(1998)。Ann L. Weber著。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劉明宜(2003)。論刑法誹謗罪:從大法官釋字509號解釋談起。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思量(1996)。台灣地區兒童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5-2413-H-023-002)。嘉義縣: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劉靜怡(2005)。言論自由第二講:言論自由的雙軌理論與雙階理論。月旦法學教室,28,42-43。
蔡志浩(2005)。解除心中的髮禁:從心理學觀點看髮禁的解除。張老師月刊,333,37-42。
蔡銘津(2000)。杜威實驗主義的教育思想對國小「團體活動」教學的啟示。樹德科技大學學報,2(1),81-96。
蔡璧煌(1995)。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貞銘(1980)。言論自由的潮流。台北市:遠景。
鄭慧蘭(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鄧俐俐(2000)。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材與活動中的民主價值觀:「公民與道德」教材八十七年版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祥蔚(2005)。媒體發展與國家政策:從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思考傳播產業與權利。台北市:五南。
薛玉蓮(2002)。人權教育融入國小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崇浯(2004)。電話行銷法律問題之研究:以言論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為中心。私立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瑞智(2000)。憲法新論。台北市:正中。
謝瑞智(2003)。中華民國憲法精義與立國精神(增訂23版)。台北市:謝瑞智出版:文笙書局總經銷。
蘇澄鈺(2004)。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未出版。
英文部分
Aiken, L. R., Jr., (1970).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0(4), 551-596.
Baron, R. A., & Greenbery, J. (1990).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3r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Ehman L.H. (1980). The American school i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roces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0(1), 99-119.
Hovland, C. I. & Rosenberg, M. J. (1960).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elman, H.C. (1961). Processes of opinion chan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5, 57-58.
Lister, I. (1984).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human righ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1924)
Myers, D. G. (1993).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Scott, W. A. (1969). Attitude measurement. In Lindzey, G. & Aronson, E.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CA: Addison-Wesley.
Zimbardo, P. G. (1988). Psychology and life (12th ed.). Stanford, CA: Harper Col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