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皓芸 |
---|---|
論文名稱: |
莫札特第三十六號《林茲》交響曲詮釋研究 |
指導教授: | 廖嘉弘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莫札特交響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以徐頌仁教授的著作「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中的短短幾句話做為我的開頭:『不管是現代人的作品或者是過去人的經典作,藉著演奏家的詮釋,音樂就成為活的語言直接打動人心。一個音樂家就是在自己每天的練習時,也都是在設法藉著譜子的記載把作曲家的意念重現出來。』不可否認,音樂是一門活生生的藝術,而將這「活」的藝術用死的方式記錄下來,之後再透過「活」的人表達。在這之中所有的過程與環節,都有可能會造成某一些程度上對音樂錯誤的理解或判斷。再加上個人對整個作品背景知識的不足,當你表演結束後,會收到「這不是巴哈」或者「這不是莫札特的風格」…等的意外禮物。
以下為各章的內容:第一章先從莫札特寫作這交響曲的最後十年生平作簡單的介紹之後,再將重點放在創作第三十六號交響曲的這一年之間做深入探討。主要以莫札特生平與友人及父親的來往書信為主,透過莫札特本人再次了解莫札特的想法。第二章中,先簡單介紹十八世紀交響曲,進而帶出莫札特的交響曲,並介紹其交響曲的特色,風格以及速度上的用語。交響曲的曲式,確立在海頓的手上,但古典前期的幾位音樂家也帶給海頓與莫札特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愛旅行的莫札特,凡經歷過的城市與曾經交流過的作曲家,也在莫札特的作品上留下深刻的影響。再來提到的是在指揮上容易遇到的問題,筆者特別選出兩個主題來研究,分別時速度與分割拍。之後的幾章,除了將交響曲的曲式分別以編制、結構、主題、和聲、調性與風格特色做深入的研究外,也提到詮釋與指揮上所遇到的問題。這幾章是此論文的重點所在。在第七章中,提到詮釋不可避免的樂譜版本的問題,也將比較兩個版本在主要的表情記號上的不同。
李哲洋 編。《名曲解說全集I交響曲1》。台北:大陸書店,1982。
徐頌仁。《歐洲樂團之形成與配器之發展》。台北:大陸書店,2001。
徐頌仁。《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台北:大陸書店,2001。
謝隆廣。《莫差爾特 倫敦時期交響曲之研究》。台北:大陸書店,1986。
Rimsky_Korsakov。《管絃樂法原理》。蔡盛通 校訂。台北:樂韻出版社,1986。
Peggy Woodford.《偉大作曲家群像─莫札特》(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Mozart)。程秋堯 譯。台北:智庫文化,1995。
Widor, Charles-Marie。《現代樂器學》(Technigue de L’orchestre Moderne)。金文達 譯。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我是你的莫札特─莫札特書信集》。錢仁康 譯。台北:
聯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