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宇璇
Shie, Yu-Hsuan
論文名稱: 石中英詩作語言風格研究
The Study on the Stylistics of ShiZhongying’s Poetry
指導教授: 吳瑾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石中英語言風格音韻詞彙修辭
英文關鍵詞: ShiZhongying, Stylistics, Phonology, Vocabulary, Rhetoric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H.012.2018.A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5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石中英的近體詩作為中心,從音韻、詞彙和修辭三個面向,探討詩人的語言風格。
      首先從音韻分析的角度看石中英的詩作風格。在韻的部分先統計石中英用韻的情況,了解其用韻的傾向與習慣。聲調則是由律詩中的「黏對」出發,觀察石中英詩作中的平仄狀況。其次詞彙的部分選擇否定詞、副詞、重疊詞和雙聲疊韻詞四個種類來加以討論,分析這幾種詞在石中英詩作中使用的情況,以及所造成的效果。最後修辭則選擇仿擬、重字和譬喻三種修辭手法進行分析。仿擬一節整理出石中英詩作中模仿前人詩作的作品,分析她模仿的用意。重字一節則觀察石中英詩作中相同文字重複出現的情況,了解這個現象在詩作中形成的效果。譬喻則找出石中英使用了譬喻修辭的作品,加以分類並分析這些譬喻在詩作中的效果。
      整體來看,石中英受到其所接受的教育影響,在格式上依循著傳統的規律,不會刻意的作出變化以凸顯個人特色。但她在用字或修辭上加入巧思、作出變化,使作品具有藝術上的價值。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stylistics of ShiZhongying's poetry, and discusses the stylistics from three aspects of phonology, vocabulary and rhetorics.
    First,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to identify various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oetry of ShiZhongying. Second, the analysis of vocabulary is based on negative words, adverbs, overlapping words and double overlapping rhymed words. Finally, chosing imitation, chongzi and metaphor three rhetorical devices to analyze rhetoric.
    Basically, ShiZhongying is influenced by the education it accepts. It follows the traditional law in format and does not make any changes deliberately to highligh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she uses words or rhetoric to add ingenuity and make changes so that the work has an artistic value.

    目錄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石中英的生平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9 第一節 語言風格的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石中英的相關研究 13 第三章 從音韻分析看石中英詩歌風格 17 第一節 押韻的情形 17 第二節 石中英詩作中的平仄 26 第三節 本章小結 31 第四章 從詞彙使用看石中英詩歌風格 33 第一節 副詞 34 第二節 否定詞 55 第三節 重疊詞 81 第四節 雙聲詞和疊韻詞 91 第五節 本章小結 98 第五章 從修辭手法看石中英詩歌風格 101 第一節 仿擬 102 第二節 重字 115 第三節 譬喻 122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29 第六章 結論 131 參考書目 135

    一、古籍
    1.方世舉撰,郝潤華、丁俊麗整理:《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2.王若虛:《滹南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3.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注:《校注人間詞話》,臺北:頂淵文化,2001年。
    4.王楙:《野客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5.左丘明:《左傳會箋》,臺北:天工出版社,2005年。
    6.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8.呂伯雄:《竹筠軒伯雄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
    9.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詩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
    10.柳宗元:《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集・柳宗元散文全集》,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6年。
    11.洪昇:《長生殿》,山西:三晉出版社,2008年。
    12.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13.張忠綱等注譯:《新譯杜甫詩選》,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14.張淑瓊主編:《唐宋詞新賞‧晏殊等四人》,臺北:地球出版社,1990年。
    15.曹雪芹:《紅樓夢》,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16.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7.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18.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2006年。
    19.陳騤:《文則注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
    20.陸游著,錢仲連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1.劉歆:《西京雜記》,臺北 : 師大出版中心,2012年。
    22.劉勰:《文心雕龍》,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2年。
    23.嚴既澄選註:《蘇軾詩》,臺北:臺灣商務,1968年。
    二、近人著作
    1.Lakoff & Johnson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 年。
    2.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3.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4.王力:《王力文集‧第14卷‧漢語詩律學(上)》,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
    5.王力:《王力文集‧第15卷‧漢語詩律學(下)》,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
    6.王力:《王力文集‧第1卷‧中國語法理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
    7.王力:《王力文集‧第2卷‧中國現代語法》,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
    8.王力:《詩詞格律》,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
    9.左松超:《文言語法綱要》,臺北:五南圖書,2003。
    10.江寶釵:《臺灣古典詩面面觀》,臺北:巨流圖書,1999年。
    11.江寶釵彙編:《張李德和詩文集》,臺北:巨流出版社,2000年。
    12.何樂士:〈《左傳》否定詞「不」與「弗」的比較〉,《古漢語語法研究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頁14-15。
    13.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
    14.李佐丰:《古漢語語法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15.李載霖:《古漢語語法學述略》,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
    16.束定芳:《隱喻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7.汪國勝、吳振國、李宇明:《漢語辭格大全》,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18.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19.季旭昇:《說文新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20.竺家寧:〈從語言風格學看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臺北:臺灣大學,1996年。
    21.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1999年。
    22.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 2001年。
    23.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二刷。
    24.段德森:《實用古漢語虛詞》,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年。
    25.孫常敘:《漢語詞彙》,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26.馬積高:《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一冊,臺北:萬卷樓,1998年。
    27.高育花:《中古漢語副詞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7年。
    28.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年。
    29.張慧美:《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例研究》,臺北:駱駝出版,2006年。
    30.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31.曹逢甫:《從語言學看文學:唐宋近體詩三論》,臺北:中研院語言所,2004年。
    32.許俊雅:《瀛海探珠——走向臺灣古典文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33.許俊雅主編:《講座 FORMO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
    34.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5.陳新雄:《詩詞作法入門》,臺北:五南圖書,2004年。
    36.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37.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38.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出版社,1997年。
    39.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40.楊樹達:《中國修辭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2年。
    41.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8年。
    42.葉桂桐:《中國詩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43.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44.廖一瑾:《臺灣詩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45.廖振富:《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晚清到二二八》,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46.趙載華:《古漢語實詞虛化源流考》,河南:文心出版社,1999年。
    47.蔡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48.鄭文惠等編:《歷代詩選注》,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49.鄭竹清等編:《中國歷代詩歌通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50.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
    51.釋惟白:《續傳燈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0/T51n2077.pdf。
    三、報紙、期刊
    1.《臺南新報》第8252號,1925 年 2 月 6 日。
    2.《藻香文藝》第3號,1931年12月15日。
    四、期刊論文
    1.吳聖雄:〈〈愛拚才會贏〉的聲情分析〉,《聲韻論叢》18期,2014年,頁123-143。
    2.李福印:〈從修辭到跨學科:隱喻研究管窺〉,《語文建設通訊》,第 64 期,2000年7月,頁 50-56。
    3.邢公畹:〈《論語》中的否定詞系〉,《國文月刊》第66期,1948年4月,頁11-18。
    4.周世箴:〈聲韻與詩歌:聲韻類聚的聲情作用〉,《聲韻論叢》第8期,1999年,頁35-90。
    5.施懿琳:〈南都女詩人石中英《芸香閣儷玉吟草》作品初探〉,《臺灣史料研究》15期,2000年,頁2-18。
    6.高明凱:〈語言風格學的內容和任務〉,《語言學論叢》第4輯,1960年,頁172-210。
    7.張春榮:〈詩中否定詞之用法試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卷3期,1986年3月,頁25-30。
    8.許子漢:〈論中國韻文學格律的發展〉,《東華人文學報》第1期,1999年,頁165-182。
    9.湯廷池:〈文言否定詞的語義內涵與出現分布(上)〉,《中國語文》73期,1992年10月,頁45-51。
    10.黃美娥:〈日、臺間的漢文關係──殖民地時期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重構與衍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期,2006年,頁1-32。
    11.楊榮祥:〈近代漢語否定副詞及相關語法研究〉,《語言研究》1999年第1期,1999年1月,頁20-28。
    12.羅詩雲:〈「小我」與「大我」──初探臺灣古典女詩人石中英詩作中的自我形象〉,《國文天地》268期,2007年,頁71-76。
    13.龔顯宗:〈女中豪傑石中英〉,《鄉城生活雜誌》35期,1996年,頁25-29。
    四、學位論文
    1.伍莉玉:《蓉子新詩之詞彙風格研究──以色彩詞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2.朱碧霞:《高行建小說的語言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3.吳幸樺:《黃庭堅律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以詞彙的運用現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4.吳品賢:《日治時期臺灣女性古典詩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5.吳梅芬:《杜甫晚年七律作品語言風格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6.吳淑惠:《聲響與文情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7.吳麗靜:《鄭愁予詩的音律風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8年。
    8.李文宏:《概念隱喻理論與詩文分析之運用──以李白古風五十九首為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9.車婉娟《徐志摩新詩的詞彙風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10.周育如:《「古詩十九首」的音韻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1.林宸安:《評價副詞「並」、「又」、「才」的歷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12.柯淑淳:《玉山吟社及其作品集之修辭、詞彙風格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13.洪千惠:《花蕊夫人《宮詞》語言風格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14.許春緣:《兩漢樂府詞彙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5.陳文鐸:《岑參七言邊塞古詩之音韻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16.陳佩妍:《許渾《丁卯集》七律詞彙風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17.陳姿穎:《洛夫詩詞彙風格研究──以顏色詞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8.陳嘉英:《尋找空間的女聲──以台灣女詩人張李德和、石中英、黃金川為探究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
    19.陳靜儀:《孟浩然五言律詩音韻風格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0.陳應祥:《楊喚詩語言風格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21.曾義宭:《席慕蓉詩的音韻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2.湯慧麗:《王昌齡五言古詩的音韻風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3.賀萬財:《吳晟詩之詞彙風格研究──以重疊詞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4.閔秋英:《石中英及其《芸香閣儷玉吟草》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25.楊雅惠:《楊喚詩歌之音韻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26.劉虹汝:《《日清字音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暑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27.劉惠娟:《論陳義芝現代詩的古典風格──從詞彙角度分析》,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28.黎采綝:《黃庭堅七言律詩音韻風格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6年。
    29.蕭佳玲:《鍾理和短篇小說修辭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30.賴雅俐:《瘂弦詩的音韻風格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31.顏育潔:《石中英、呂伯雄其人其詩探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2.顧敏耀:《台灣古典文學系譜的多元考掘與脈絡重構》,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