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藍文峰 Wen Feng Lan |
---|---|
論文名稱: |
發展一個電子儀表電腦化教學系統 Developing a Computerized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Instruments |
指導教授: | 彭信成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0 |
畢業學年度: | 8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20 |
中文關鍵詞: | 電腦輔助教學 、成效 、保留 |
英文關鍵詞: |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reten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4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電腦化教學系統」教材呈現之架構,以高工現行「電子儀表」課程為實驗教材,發展出「電子儀表教學系統」,包含註冊及登入模組、操作說明模組、教學展示單元模組、題庫測驗單元模組、題庫試題管理模組、題測驗驗建議模組及操作記錄管理模組等,然後將其應用在高工電子科「電子儀表」理論課程之教學,並探討其學後成效與學後保留情形。
本研究以教學實驗作為系統之總結性評估,教學實驗採用不等的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實驗對象為台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電子科二年級學生,共計四十人,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使用「電子儀表教學展示系統」進行教學,控制組則採傳統式教學。
本研究經過教學實驗後,進行學後認知評量與學後保留評量,所蒐集之資料經統計後,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學後成效:實驗組的學後評量成就顯著高於控制組。
二、學習滿意度:實驗組對學習滿意度問卷中的五個向度均達顯著差異水準。
三、學後保留:實驗組在連續五週的學後保留率顯著高於控制組。
本文所發展之電腦輔助教學在「電子儀表」課程上,雖有上述成效,但課程軟體的優劣仍是實驗結果之主要因素。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tructure and develop a “Computerized Teaching System”. Since the “Electronic Instruments Teach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n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ten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electronic instrument curriculum.
The pretest-posttest control-group design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approach. Forty students studying at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group or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studied electronic instrument with E.I.T.S. (Electronic Instruments Teaching System), but the control group studied the same units with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The achievement of knowledge in both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posttest. There are three major conclusions were drawn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ir theory achievement.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eriment group in five items of satisfaction indexes.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ir retention rate of theory achievement.
Although the overall effect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for electronic instru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approach, but it largely depended upon the availability of courseware capabilities.
毛連溫、陳麗華(民76),精熟學習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立行(民81),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雙月刊,第二十九期,頁24-35。
王克先(民57),學習心理學,台北:正中書局。
王昭明(民75),測驗試題分析之探討,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五卷三期,頁22-27。
朱延平、張柏年(民80),由CMI的觀點來看CAI課程軟體的教學管理過程,資訊與教育雙月刊,第25期,頁10-18。
江文雄(民83),高中數學科電腦化題庫之規劃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委託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江文雄(民87),鼓勵教師從事行動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48期,頁23-27。
何榮桂(民80),題庫中項目參數分配型態對電腦化適性測驗選題的影響,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38期,頁71-76。
何榮桂(民84),練習式CAI選題策略之比較研究,師大學報,40期,頁77-110。
何榮桂、朱延平(民85),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教育部電算中心。
余民寧(民81),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一)~(七),研習資訊,8卷6期~9卷6期。
余民寧(民84),成就測驗的編製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明清(民83),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初版五刷。台北:五南圖書。
吳裕益(民81),教學評量基本概念,八十一學年度教學評量研習會參考資料。
吳鐵雄(民78),我國CAI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資訊與教育,第十二期,頁44~46。
吳鐵雄(民80),中華民國電腦應用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資訊與教育雙月刊,第二十四期,8-14頁。
吳權威(民88),Office 2000中文版實務,台北:松崗書局。
李大偉(民75),技術教育測量與評鑑,臺北:三民書局。
李國鼎(民69),序,資訊與電腦,創刊號。
林一真(民71),潛在特質理論簡介-測驗編製的發展新趨勢,中國測驗學會主編:「我國測驗的發展」,頁61-70,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林永吉(民79),師鐸電腦輔助教學編輯系統CAITOOL,台北:松崗書局,頁2。
洪碧霞(民81),IRT簡介,八十一年教學評量研習會參考資料,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頁199-206。
高廣孚(民77),教學原理,台北:五南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民70),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郭生玉(民72),兒童語文習慣之複雜度與其聯對學習及學後保留關係之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六期,頁1-13。
教育部電算中心(民75),電腦輔助教學課程軟體發展手冊。
教育部電算中心(民77),我國資訊教育現況。
教育部電算中心(民83),我國資訊教育現況與發展。
教育部電算中心(民86),我國資訊教育現況與發展。
莊謙本(民85),智慧型電腦輔助教學在數位通信技術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85-2511-S-003-047 TG。
莊謙本(民86),發展一個電子電路電腦輔助教學技能評量工具之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 86-2516-S-003-047。
許書務(民74),電腦輔助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其學後保流之比較:以6502微處理機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7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生玉(民83),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陳昭雄(民77),技術職業教育教學法(第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陳英豪、吳益裕(民71),測驗的編製與應用,台北:復文書局。
黃光雄(民79),教學原理,高雄:復文書局。
臺灣省立新竹高職主編(民77),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臺灣省教育廳。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0),臺灣省高職資訊教學訪視報告。
鄭友超(民84),教學評量之原理與方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25期,頁22-27。
韓幼賢(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茂昌圖書。
饒達欽(民79),電腦與資訊教育,台北:松崗書局,頁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