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鮑淑娟
Shu-Chuan Pao
論文名稱: 澎湖縣中小學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調查研究
A Research on Penghu County K-9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指導教授: 林安邦
Lin, An-P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管教權學生人權正向管教管教態度管教行為
英文關鍵詞: right of discipline, students’ human rights, positive discipline, discipline attitudes, discipline behavio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中小學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現況,並分析中小學教師之性別、學校層級、師資養成方式、任教年資、現任職務及任教領域,影響其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的差異情形,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及中小學教師在管教政策與管教措施上之參考。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蒐集相關資料,研究者以相關研究的有效問卷為依據,經專家審題與項目分析,自編成「澎湖縣中小學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723位中小學教師為普測對象,進行實證研究。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依據研究結果作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事項。
      本研究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澎湖縣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態度大多數是正確、積極的。
    二、澎湖縣中小學教師多數認同正向管教政策,但仍有約半數教師認為體罰對大部分學生的行為導正是有效果的。
    三、多數教師認同若本身具備人權素養,及培養學生法治觀念、遵守團體紀律,將有助於增進師生關係,減少師生衝突。
    四、澎湖縣中小學教師認為校方應提供友善環境以創造出好的校園氛圍。
    五、澎湖縣中小學教師採用體罰方式管教學生的情形比例頗低。
    六、澎湖縣過半數的中小學教師認為應擁有絕對的權威,才能有效管教學生的行為。
    七、國小教師所知覺的管教態度明顯地比國中教師積極、正向。
    八、不論是在管教態度或是管教行為上,澎湖縣教師兼行政人員皆比專(科)任教師、導師的表現還佳。
    九、澎湖縣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兩者間有顯著的正相關。

    This research aims at discussing the current trends o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ffecting the mother groups’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ir genders, levels of schools, ways of acquiring teacher qualifications , roles in curriculum and subjects lecturing in school, the research hence supplies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
      The research collected data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researcher developed the research tools “The questionnaires o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Penghu County.” The mother group consisted of seven hundred twenty thre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find facts as follows:
    First, most of the discipline attitudes of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were correct and positive.
    Second, most of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upported positive discipline policy; nevertheless, nearly half of them regarded corporal punishments assist correcting most students’ misbehaviors.
    Third, most teachers believed that it helped to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well as decreas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s long as the teachers equiped themselves with democratic ideas, meanwhile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ideas of regulations and abiding by group disciplines.
    Fourth,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believed that the school authorities should provide friendly campus environments to create nice campus atmosphere.
    Fifth,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eldom used corporal punishments to correct their students.
    Sixth, over half of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Penghu County believed absolute authorities were keys to correcting students’ misbehaviors effectively.
    Seventh,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are apparently more positive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Eighth, teachers who also worked as administration members performed better those who worked as full-time teachers or homeroom teachers either in their discipline attitudes or discipline behaviors.
    Ninth, there were apparent positive relations in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cipline attitudes and discipline behaviors.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目次 Ⅵ 表次 IX 圖次 Ⅹ 附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8 壹、研究方法 8 貳、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與管教相關的基本概念 11 壹、管教之意涵 11 貳、輔導、懲戒、體罰之定義 17 参、管教與輔導、懲戒、體罰之關係 21 肆、小結 25 第二節 教師管教權與學生人權 26 壹、教師之權利與義務 26 貳、教師管教權之相關法規 34 参、學生在教育上之法律地位 38 肆、學生人權之維護 45 伍、小結 54 第三節 正向管教之探討 55 壹、我國管教政策之發展歷程 55 貳、關於體罰之論點 59 参、正向管教法之探討 63 肆、小結 69 第四節 相關研究之比較分析 70 壹、就管教的態度而言 70 貳、就管教的行為而言 72 参、就影響教師管教態度與行為的因素而言 75 肆、就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相關而言 7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8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8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7 第五節 施測過程 9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95 第一節 教師個人基本資料分析 95 第二節 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整體分析 98 壹、教師管教態度之整體分析 98 貳、教師管教行為之整體分析 104 第三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 109 壹、不同背景教師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 109 貳、不同背景教師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 119 第四節 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相關及迴歸分析 128 壹、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相關分析 128 貳、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迴歸分析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3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38 第三節 建議 139 壹、教育上應用的建議 139 貳、後續研究的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4 中文部分 144 外文部分 152 網路資源 154 附錄 155 表次 表2-1 我國管教政策之發展歷程一覽表 58 表2-2 教師管教態度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70 表2-3 教師管教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72 表3-1 各校負責教師一覽表 83 表3-2 各校寄發問卷及回收問卷數量表 84 表3-3 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 91 表4-1 教師個人基本資料分析摘要表 97 表4-2 管教態度層面敘述統計表 99 表4-3 管教態度層面次數分配表 102 表4-4 管教行為層面敘述統計表 104 表4-5 管教行為層面次數分配表 107 表4-6 不同性別教師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 110 表4-7 不同學校層級教師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1 表4-8 不同的師資養成方式教師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2 表4-9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4 表4-10 不同職務教師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6 表4-11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國中)管教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18 表4-12 不同性別教師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 120 表4-13 不同學校層級教師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1 表4-14 不同的師資養成方式教師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2 表4-15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3 表4-16 不同職務教師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5 表4-17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國中)管教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7 表4-18 教師管教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相關矩陣 128 表4-19 以管教態度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30 表4-20 以管教態度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1 表4-21 預測管教態度之有效變項係數摘要表 131 表4-22 以管教行為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132 表4-23 以管教行為為效標變項之逐步迴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3 表4-24 預測管教行為之有效變項係數摘要表 133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9 圖2-1 管教、輔導、懲戒與體罰四者之關係圖 24 圖3-1 研究架構圖 79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審題用問卷 155 附錄二 專家審核意見會整表 165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7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75 附錄五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179 附錄六 諮詢學者專家名單 183 附錄七 正式問卷施測說明 184

    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4),人本2004年國中、小校園體罰問卷調查,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七九期,頁17。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4),近七成中小學生在校遭體罰-將推動台灣成為第36個立法禁止體罰國家,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七九期,頁38-39。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4),人本2004年國中、小校園體罰問卷報告,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七九期,頁40-45。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到底多痛?只有小孩知道,校園體罰問卷調查報告,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九三期,頁38-45。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校園體罰-突顯校園不重視學生人權,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九三期,頁46-49。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孩子在學校被體罰怎麼辦,人本教育札記,人本教育札記,第一九三期,頁50-53。
    尤英夫(1997),新聞媒體與隱私權,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月旦。
    毛連塭主持,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1993),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頁5。
    王以仁、陳靖允(2008),溝通觀念以有效推展校園正向管教,研習資訊,第25卷第1期,頁33-38。
    王紹先(2007),零體罰的關鍵—正面管教,竹縣文教,36期,頁41。
    史英(1993),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台北:書泉,。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7),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台北:五南。
    朱苑瑜(2001),國中實習教師實習期間教師信念變化與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朱敬先(1995),教育心理學(三版),台北:五南。
    朱賡忠(2005),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但昭偉(1983),我國國中學生權利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庚(2006),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增訂九版三刷。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武典(1980),學校輔導工作,台北:張老師。
    吳清山(1996),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5期,頁124-135。
    吳清山(1998),教育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4),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06),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心理出版社。
    吳鼎(1981),輔導原理,台北:五南。
    呂來添(2002),論中小學教師輔導與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16條及第17條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介至、林美伶(2000),國中教師管教現況與問題,中等教育,51(2),頁67-76。
    李秀娟(2006),台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宗誼(2003),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惠宗(2004),教育行政法要義,元照,初版一刷。
    李震山(2001),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
    李鴻禧(1999),言論自由之民主憲政意義,收於氏著「憲法與人權」,元照。
    沈銀和(1988),學生的權利與義務,現代教育,3卷(1),頁90-103。
    邢泰釗(2004),教師法律手冊(二版),教育部,二版。
    周志宏(1997),教育法與教育改革,稻鄉出版社。
    周淑華(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士乾(2007),尋覓零體罰的關懷契機-與學生優勢能力對話,師友月刊,第482期,頁30-35。
    林月雲(2008),零體罰政策實施現況與教師管教信念之分析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瑛(1992),體罰實態、理論及心理因素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1,頁53-77。
    林世宗(1996),美國憲法言論自由之理論與闡釋,台北:師大書苑。
    林弘杰(2007),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管教行為與友善校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
    林玉体(1978),教育與人類進步,台北:問學。
    林玉体(1984),西洋教育史專題研究論文集,台北:文景。
    林玉体(1992),教育概論,東華書局。
    林玉体(1993),西洋教育史,台北:正中。
    林志哲(2004),國小教師創意管教與學生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範(2006),把大法官帶進教室--學生的言論自由在校園,台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師大教育學院大樓國際會議廳及第一會議室。
    林佳範(2006),規範意識的變遷與道德教育的轉變--道德教育就是品格教育嗎?,課程與教學,第9卷第2期,頁1-12。
    林佳範(2008),講「理」不講「力」的輔導與管教--淺論人權法治品德教育與「友善校園」的落實,研習資訊,第25卷第1期,頁3-8。
    林孟皇(1995),論教師的教育權與管教行為的合理界限,師說,第84期,頁9-23。
    林東茂(2001),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台北:五南。
    林美伶(1999),國中教師對管教權的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珠(2007),老師!你累了嗎?--如何應對輔導與管教辦法新制之衝擊,教育研究月刊,164期,頁40-45。
    林美秀(2008),國小教師體罰態度及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調查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聰(2002),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蕙婷(2008),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對體罰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邱心怡(2007),國民中學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初版。
    邱雅玲(2008),國小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人權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城仲謀主編(1996),行政法裁判百選第六部,台北:月旦。
    施惠玲(1997),體罰迷津探析,國教之聲,31(1),頁60-63。
    洪性榮(1998),教師管教權vs.學生人權,輔導通訊,53期,頁1-4。
    洪惟泉(2005),不同人格特質大學生運動態度及運動價值觀之相關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孫志麟(2007),舊問題/新挑戰:學生輔導與管教政策,竹縣文教,第36期,頁1-6。
    孫旻儀(2004),國中教師管教方式與學生在校行為表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永誠(2006),懲罰與教育:以洛克的觀點為例,台北:師大書苑。
    徐美鈴(2004),教師的難為與應為-談國中學生的輔導與管教問題,學生輔導,第93期,頁82-89。
    徐美鈴(2008),「校園正向管教」向前行--扎根教師教育專業與班級經營,學生輔導,第105期,頁70-79。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方面,台北:五南。
    秦夢群(2004),美國教育法與判例,台北:高等教育。
    高光義(1997),論日本憲法之隱私權,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月旦。
    馬家祉(1997),教師管教學生範圍的界定,師說,105期,17-18。
    張明輝(1996),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學校行政與學生管教,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張淑倩(2004),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
    教育法規彙編(一)(1975),教育部法規委員會編印。
    教育部公報(1995c),第248期,頁47。
    教育部公報(1995d),第252期,頁49-50。
    教育部公報(1996a),第257期,頁29-30。
    教師管教學生的權限問題(1995),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許志雄(2000),未成年人之人權,月旦法學雜誌別冊--公法學篇,元照,頁43。
    許育典(1994),論國民教育基本權利之法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
    許育典(2006),憲法,台北:元照。
    許育典(2007),教育法,台北:五南。
    許禎元(2006),中、小學生輔導與管教之探討,醒吾學報,頁1-23。
    陳志忠(2000),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2006),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管教行為影響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起行(2000),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頁297-341。
    陳新民(1999),憲法學導論,台北:三民書局,修正三版。
    陳新轉(1997),管教學生不只是良心工作,師友,第361期,頁32-35。
    陳榮華、陳李綢、洪有義、盧欽銘(1980),教師、學生及家長對體罰意見的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頁13、57-73。
    陳榮華、林坤燦(1991),國民中小學體罰問題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第三十六期,頁65-116。
    陳慧琳(2009),零體罰立法對國小教師教學實務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寶卿(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零體罰管教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木龍(2004),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第九十三期,頁9-37。
    傅木龍(2008),教育新希望--校園禁止體罰之實踐,研習資訊,第25卷第1期,頁9-18。
    曾家樓(2005),從教師法談國民中小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學生事務,第44卷第2期,頁17-29。
    曾錦銓(2006),國民中小學教師體罰法律責任分析,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木蘭(2007),教育難以面對的真相-學生管教問題,師友月刊,第482期,頁23-26。
    黃明珠(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人權教育認知與管教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姬芬(2001),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內涵,三民主義學報,第二十期,頁249-274。
    楊守全、王正偉著(1991),教育人員法律責任,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楊亮功譯(克伯萊原著)(1970),西洋教育史上冊,台北:協志。
    楊亮功譯(克伯萊原著)(1975),西洋教育史下冊,台北:協志。
    楊昌裕(2000),論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的專業自主權,訓育研究,第39卷第1期,頁77-81。
    董保城(1995),論教師法「教師輔導與管教」,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四期,頁117-133。
    廖志猛(1993),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及運動態度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籃球、游泳參與者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未出版。
    劉錦佩(2007),零體罰下的積極管教,師友月刊,第482期,頁36-39。
    劉春榮(1996),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受教權之關聯,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0期,頁42-44。
    劉鑫楨(2005),論裁量處分與不確定法律概念,台北:五南。
    潘淑華(2007),以『學校總體營造』談學校輔導與管教制度,竹縣文教,第36期,頁28-33。
    蔡文正(2007),體罰與處罰的紅線在何處?,師友月刊,第482期,頁27-29。
    蔡震榮(1996),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探討,東海法學研究,第十期,頁43-68。
    蔡震榮(1999),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二版。
    賴光祺(2008),「輔導與管教辦法注意事項」修訂過程評析,中等教育,第59卷第2期,頁100-113。
    賴光祺(2007),輔導與管教辦法絆住老師了嗎?,師友月刊,第482期,頁16-2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李美華譯(2007),正面管教法,人本教育基金會。
    薛曉華(1996),臺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台北:前衛。
    謝孟勳(2006),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
    謝明昌(2008),高雄縣國中校園零體罰與正向管教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簡茂發(1997),教師管教學生範圍的界定,師說,105期,頁16-17。

    外文部分
    Bluestein, J. (1998). 21th century discipline. Educational leadship, Feb.
    Borg, W. R., & Ascione, F. R.(1982).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elementary mainstreaming classroom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1), pp.85-95.
    Check, J. F. (1979). Classroom discipline-where are we now? Education, 100(2), pp.134-137.
    Churton, Annette(trans.)(1992). Kant on Education. London:Thoemmes Press.
    Griffin, J (1972). Influence strategries theory and research: a study of teacher behavior.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Columbia.
    Humbert, C. A. (1990).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beliefs about the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Califonia public school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ni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1/04,1111.
    Ireland, K. (1984). Teachers rights and duties.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London and Basingstoke.
    John,O.,&Robins,R.(1994). Accuracy and bias in self-percep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lf-enhancement and the role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6, pp.206-219.
    Katz,Alfred(2005). Staatsrecht.Heidelberg:Müller.
    Lumpkins, B.G.(197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ce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ole-preferences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problems of childre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1(4-d),1625.
    Moore,W.L.& Cooper, H.(1984) Cor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discipline problems and disciplinary technique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background, 21(3), pp.386-392.
    Niehues,Norbert(2006).Schul-und Prüfungsrecht I:Schulrecht.München:C.H.Beck.
    Oklahoma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2007). Positive discipline. Retrieved Dec. 28, 2007 from: http://www.health.state.ok.us/program/mchecd/posdisc.html.
    Peercy, R.D.(1988). Middle school discipline:An identification of disciplinary techniques used for specific discipline problems by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9/02,181.
    Reddick,M.W.(1992). Corporal punishment:An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s of governing board members in Mohave county, Arizon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01, 139.
    Rich,J.M. (1992).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perspectives on American educa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choolland, K. (1990). Shotgun’s ghost:the dark side of Japanese education. NY:Bergin & Garvey.
    SPSS Inc. (2007). SPSS 16.0 Brief Guide, Chicago, L.L.:SPSS Inc.
    Thieme,Werner(2004). Deutsches Hochschulrecht. Köln:Carl Heymanns.
    White, B.T.(1990). A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preferred discipline practices and attitudes toward corporal punish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Wilson, J.(2002). Corporal punishment revisited.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32(3), pp.409-416.

    網路資源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5),校園體罰問卷調查報告。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7月27日,網址:http://hef.yam.org.tw/research/94/0616tfar/02.doc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7),能力分班問題,人本教育基會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6月23日,網址:http://hef.yam.org.tw/research/4/down4_2.htm
    中國時報(2007),聯合國教科文新書正面管教法--人本推薦,中央社。線上檢索日期:2009.7.6,網址:http://blog.nownews.com/alexandros/textview.php?file=60827
    內政部統計處(2009),各縣市主要內政統計指標排序,內政部統計處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0.6.26,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city02.aspx
    陳慧琳(2009),零體罰立法對國小教師教學實務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6期。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7月4日,網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6/76-18.htm
    《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96年6月22日台訓(一)字第0960093909號函訂定,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7月6日。網址:http://www.cnes.tcc.edu.tw/academic/%B1%D0%A8%7C%B3%A1%B1%C0%B0%CA%AE%D5%B6%E9%A5%BF%A6V%BA%DE%B1%D0%A4u%A7@%ADp%B5e.htm
    蘋果日報(2008.1.17),教部明訂 師體罰可記大過。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3月7日,網址: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0179557/IssueID/20080117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