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玫瑰
論文名稱: 幼兒教師進行方案教學歷程之研究~~以科學有關方案主題為例
A pre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and reflective process of a science-related project
指導教授: 簡淑真
Chien, Shu-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5
中文關鍵詞: 方案教學教學省思幼兒科學教學師生共同建構
英文關鍵詞: Project Approach, reflection teaching, co-constru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0下載:2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藉由研究者省思自己帶領以科學有關方案主題之教學歷程,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所遇的問題與困境,期能提昇專業能力的成長。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一、探討師生共同建構有關方案教學之歷程。二、透過自我檢視的過程,提昇專業能力的成長。三、了解幼兒在方案的進行中,對於各種科學現象的探索與概念的展現。研究對象以研究者所任教班級的十名幼兒為主,因考量實習教師帶領之能力,二名幼兒已先編入研究小組,其餘八名幼兒則由多次自由分組中形成。為考量資料完整性與多元的原則,選取四名大班生,二名中班生,男女各半,共六名幼兒為本研究資料分析之對象。
    在歷經一年,將近六個月的教學過程,將研究發現的結論整理如下:
    一、在師生共同建構方案課程的啟示發現教師為方案中引導教學的靈魂人物;提供充裕的探究時間是幼兒良好學習的關鍵;教師必須善用幼兒天生好奇探索的學習特質與運用討論與分享、同儕互動的機會引發幼兒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在方案教學中,透過不斷省思的的歷程,我發現自己產生的轉變為對方案教學意義有更加不同的體會;帶領方案教學能力的提昇;對幼兒概念發展了解的敏感度增加;對進行科學教學活動信心的提昇。
    三、在方案探究的歷程中,透過實際的觀察與實驗,幼兒從中獲得各種科學概念的驗證;在學習上則展現更多好奇的探索;會運用更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探究中更能主動發現研究的議題;在創作中更能嘗試做計畫、思考與組織自己的經驗;在合作中幼兒更能樂於與他人分享想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目的、名詞解釋………………………………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學中的省思……………………………………………………… 11 第二節 方案課程與科學活動……………………………………………… 21 第三節 幼兒科學學習的理論……………………………………………… 40 第四節 幼稚園的科學教育………………………………………………… 5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60 第二節 研究情境…………………………………………………………… 64 第三節 研究程序…………………………………………………………… 72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 75 第四章 方案發展歷程與發現 第一節 方案故事的開始…………………………………………………… 79 第二節 方案故事的發展…………………………………………………… 120 第三節 方案故事的落幕…………………………………………………… 166 第四節 方案發展過程的回顧與發現……………………………………… 1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20 第二節 建議………………………………………………………………… 230 參考文獻…………………………………………………………………… 235 附錄一………………………………………………………………………… 244 附錄二………………………………………………………………………… 245 附錄三………………………………………………………………………… 246 附錄四………………………………………………………………………… 247 附錄五-1………………………………………………………………………… 249 附錄五-2 ……………………………………………………………………… 250 附錄五-3 ……………………………………………………………………… 251 附錄五-4 ……………………………………………………………………… 254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素芸(民76)。學前兒童空間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民72)。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民81)。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臺北市:五南。
    王美芬(民82)。自然科學錯誤概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院學報,22,367-400。
    王美芬(民86)。幼兒對生命現象的解釋用語。中華民國第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9-356。
    王美芬(民86)。幼兒對於呼吸和消化作用的認知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6,4-8。
    王幸雯(民90)。兒童速度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系碩士論文。
    左榕(民89)。一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省思之探究—以國語科教學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韻芬(民93)。幼兒教師於科學角實施物理性知識活動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李明堂、郭明堂(民84)。國小自然科學探究教學模式的析論。國教天地,109,56-63。
    李維譯(民90)。思維與語言。臺北市:昭明。
    李昭賢(民93)。幼兒經歷科學相關方案想法展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李姵嬅、張玫瑰、黃詩雅(民93)。幼稚園實施方案課程之行動研究。載於臺北市第五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幼稚園組成果集。
    何俊彥(民91)。合作學習的探究式實驗對實驗室氣氛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
    吳芝儀、廖梅花譯(民90)。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文化。
    周淑惠(民87)。幼兒自然科學經驗—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周淑惠(民91)。解題與經驗取向的幼兒科學方案。(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90-2511-S-134-001-x3)
    周淑惠主編(民91)。幼稚園幼兒科學課程資源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周淑惠(民92)。幼兒自然科學概念與思維。臺北市:心理。
    周淑惠(民93)。建構取向之幼兒自然科學教學之歷程性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9,61-88。
    林育瑋(民85)。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臺北師院學報,9,803-832。
    林意紅、臺中市愛彌兒教育機構(民90)。甘蔗有多高?幼兒測量的學習。臺北市:信誼。
    林碧芬(民90)。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童對物體輕重概念認知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意紅、臺中市愛彌兒教育機構(民91)。鴿子:幼兒科學知識的建構。臺北市:信誼。
    林鴻瑜譯(民92)。幼兒科學。臺北市:華騰。
    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等譯(民86)。進入方案教學的世界I/II。臺北市:光佑。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等譯(民92)。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方案教學。臺北市:華騰。
    林惠娟(民93)。小白鯨洗衣店 : 從種子幼稚園的課程看主題教學的全貌。臺北市:光佑。
    邱美虹(民8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科技」領域中「自然科學」課程綱要之評介。科學教育月刊,231,20-27。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洪文東(民85)。科學的本質。屏師科學教育,3,2-10。
    洪福財(民86)。反省性教學策略在幼稚園教學應用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民76)。幼稚園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高薰芳(民90)。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市:心理。
    姜文閩譯(民81)。我們如何思維。臺北市:五南。
    許義宗(民70)。幼兒科學教育。臺北市:理科。
    許靜茹(民90)。幼稚園班級經營與教師省思能力。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靜文(民92)。幼稚教師專業成長-以反省性思考為例。花蓮師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敏(民83)。Vygotsky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屏東師院學報,7,119-144。
    陳淑敏(民84)。Vygotsky「最近發展區」概念內涵的探討。屏東師院學報,8,505-526。
    陳淑敏(民85)。從社會互動看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理論及其對幼教的啟示。論文發表於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淑敏(民90)。幼稚園建構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陳淑敏(民91)。建構教學對幼兒科學知識學習之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25,401-430。
    陳淑敏(民91)。社會建構取向的幼稚園自然科學教育。屏東師院學報,16,65-98。
    陳正乾(民85)。發展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文章發表於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師院。
    陳正乾、蔡敏玲譯(民86)。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臺北市:心理。
    陳燕珍(民88)。幼兒物理知識活動: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臺北市:光佑。
    陳美玉(民87)。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
    陳美玉(民87)。札記反省法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應用之探討。中等教育雙月刊,49(5),60-71。
    陳美玉(民88)。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聖謨(民88)。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陳玉真(民93)。幼兒浮沉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教育專班碩士論文。
    陳淑芳、江麗莉、簡淑真等(民91)。幼兒科學基本能力指標建構研究。載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主辦),第十八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陳麗美(民93)。提昇不同學習風格學生於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陸錦英(民93)。一位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反省思考方案教學。屏東師院學報,20,217-249。
    陶英琪、陳穎涵譯(民87)。探索幼兒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曾秋華(民92)。進行幼兒物理知識活動之教學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淑娟(民90)。教師自解決教學問題歷程中成長之行動研究-以九年一貫一年級生活課程為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新維(民8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學校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麗卿(民85)。Vygotsky對研究概念發展的啟示。文章發表於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市立師院。
    游家政(民87)。建構主義取向課程設計的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46。
    黃意舒(民84)。由幼兒自然科學教學中培養科學學習基本素養。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17-28。
    黃意舒(民84)。學前科學教育與認知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112-119。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黃意舒(民87)。幼兒科學教育的迷失與我見。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3,10-25。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黃意舒(民88a)。幼兒教育課程發展—教師的省思與深思。臺北市:五南。
    黃瑞琴(民88)。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黃鴻博(民89)。兒童科學探究活動遭遇問題的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4,389-410。
    黃台珠(民87)。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5。
    黃台珠、熊召弟、王美芬、佘曉清、靳知勤、段曉林、熊同鑫譯(民91)。促進理解之科學教學。臺北市:心理。
    黃又青、詹佳蕙譯(民89)。鞋子與量尺:幼兒與「測量」方案。臺北市:光佑。
    黃淑卿(民93)。利用探究教學提昇國一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黃尹貞(民93)。幼兒浮力概念發展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玟玲等編(民93)。美猴王:車籠埔幼兒實驗學校主題課程紀實。臺北市:光佑。
    張春興(民7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惠博(民82)。邁向科學探究的實驗教學。教師天地,62,12-19。
    張靜儀(民84)。自然科探究教學法。屏師科學教育,3(1),36-45。
    張軍紅、陳素月、葉秀香譯(民87)。義大利瑞及吉歐方案教學報告書──幼兒的一百種語言。臺北市:光佑。
    張玉成(民88)。教師發問技巧。臺北市:心理。
    張惠津(民90)。一個國小班級師生反省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數學科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維玲(民85)。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學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玉娥(民84)。學齡前兒童時間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案,編號:NSC84-2331- B037-097)
    楊龍立(民87)。建構主義評析-在課程設計上的啟示。課程與教學季刊,1(3),41-56。
    楊永青(民90)。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與省思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毓婷(民94)。走向方案教學之路:一位幼稚園老師的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召弟等譯(民85)。科學學習心理學。臺北:心理。
    熊召弟(民85)。建構者觀的自然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3,3-11。
    蔡清田(民87)。建構主義取向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1(3),15-30。
    廖鳳瑞(民84)。開放的路迤邐走來。幼稚園與家庭,30,1-3。
    劉宏文(民90):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個案研究。彰化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漢菊德、陳正乾譯(民85)。兒童心智-從認知發展看教與學的困境。臺北市:遠流。
    漢菊德(民86)。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之發展。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6,19-24。
    漢菊德(民87)。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臺北市:光佑。
    潘世尊(民94)。建構主義取向幼教課程的發展與實施—從愛彌兒幼教機構的「甘蔗有多高」來分析。弘光學報,45,107-128。
    歐陽鍾仁(民77)。科學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歐陽鍾仁(民73)。皮亞傑的認知論與科學教育。臺北市:幼獅。
    歐用生(民83)。作一個有反省能力的老師。研習資訊,11(15),1-6。
    盧素碧(民92)。幼兒科學教育實驗。幼兒教育年刊,15,1-39。
    賴如足(民92)。幼稚園大班及國小二年級兒童的植物萌芽概念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顏弘志(民93)。從建構主義看探究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6,1-14。
    簡楚瑛(民83)。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兼談義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臺北:文景。
    簡淑真(民87)。建構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3),61-80。
    簡淑真、熊召弟(民88)。建構主義在幼兒科學教育上的應用—一個合作性教學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8-2413-H-003-033)
    簡淑真、陳淑芳、李田英(民91b)。建構幼兒科學教學模式之建立與驗證研究(2/2)(更名為建構取向幼兒科學之實施研究)。(專案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511-S-003-024)
    羅雅芬、連英武、金乃琪譯(民89)。兒童的一百種語文:瑞吉歐‧艾蜜莉亞教育取向-進一步的迴響。臺北:心理。
    羅雅芬譯(民92)。兒童認知。臺北:心理。
    蘇育任(民85)。幼稚園自然領域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建議。幼兒教育年刊,9,307-334。
    蘇育任(民92)。「兒童的科學」研究之沿革與其對國小自然科教學之啟示。初等教育研究所期刊,1,91-104。
    饒建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二、 英文部份
    Althouse, R. (1988). Investigating science with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liattm, M. J. P., & Shaw, J. M. (1992). Helping children explore science. New York:
    Macmillan.
    Desouza, J. M. S. (1999). Early Childhood Science: Adopting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ERIC Document Reproducation Service No. ED442644)
    Eliason, C., & Jenkins, L. (1999). A practical guide to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Feher, E., & Rice, K. (1988). Shadows and Anti-Images: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Light and Vision. II. Science Education, 72(5), 637-649.
    Gunstone, R. F., Loughran, J. J., Berry, A., & Mulhall, P. (1999). Inquiry in science
    classes :Do we know “how,when and wh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0808)
    Havu-Nuutinen, S. (2005). Examining Young Children's Conceptual Change Process in
    Floating and Sinking from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7(3), 259-279.
    Inagaki, K. (1992). Piagetian and Post-Piagetian Concep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7(1), 115-133.
    Kohn, Amy S. (1993). Preschoolers’Reasoning about Density: Will It Float? Child
    Development, 64(6), 1637-1650.
    Maroney, S. A., & Finson, K. D., & Beaver, J. B., & Jensen, M. M. (2003).
    Preparing for Successful Inquiry in Inclusive Science Classroom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36(1)﹐18-25.
    McDonald, J. M., & McDonald, R. B. (2002). Nature Study: A Science Curriculum for
    Three and Four-Year-Olds. (ERIC Document Reproducation Service No.
    ED468868)
    National Science Resources Center. (1997).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 a guide to
    improving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in your school distric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Osborne, J., & Cosgrove, M. (1983).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the Changes of State
    of Wate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9), 825-838.
    Rice, K., & Feher, E. (1987). Pinholes and Images: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Light and
    Vision. I. Science Education, 71(4), 629-639.
    Segal, G., & Cosgrove, M. (1993). The sun is sleeping now:Early learning about light
    and shadow.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3, 276-285.
    Solomonidou, C., & Kakana, D. (2000). Preschool Children's Conceptions about the
    Electric Current and the Functioning of Electric Appliances.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8(1), 95-111.
    Worth, K., & Grollman, S. (2003). Worms﹐Shadows and Whirlpools:Science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ashington, D.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