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曉嵐
Hsiao-Lan Chiang
論文名稱: 動物倫理課程對七年級學生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之影響
The Impacts of Animal Ethics Curriculum on 7th Graders' Animal Ethic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指導教授: 張文華
Chang, Wen-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5
中文關鍵詞: 動物倫理動物權利動物福利態度環境教育
英文關鍵詞: animal ethics, animal rights, animal welfare, attitud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環境教育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重大議題之一,而動物倫理為其重要的學習主題,然而課綱中並沒有動物倫理的說明與課程建議,因此可能減低了教師教學的意願。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瞭解七年級學生動物倫理的資訊來源,以及在動物倫理認知、情感和行為態度的現況,亦比較在進行動物倫理課程後,以上三種態度相對改變的情形。本研究採單一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大安區某國民中學自願參加暑期學藝活動的55位七年級學生,以自行設計的「動物倫理課程」進行教學,搭配自編之「動物倫理態度問卷」進行態度施測。研究者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處理,並同時分析學習單的寫作內容,以為量化資料之佐證。
    研究結果發現:(一)七年級學生接收「動物倫理相關資訊」的主要來源為電視、電腦等大眾傳播媒體;(二)性別、飲食習慣、飼養同伴動物與照護動物的經驗等背景在七年級學生的動物倫理情感態度上無顯著差異,但後三者在認知態度與行為態度的表現上則有顯著不同;(三)課程進行前,七年級學生的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均屬於中等認同表現;教學後,三種態度的後測皆高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四)七年級學生的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
    據此結果,推斷本研究開發之「動物倫理課程」能正向影響七年級學生的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故可作為環境教育融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參考教材。建議未來有志於校園中推廣動物倫理的教師,以此課程設計為架構,藉團隊模式結合校內外教育資源來進行課程的規劃與執行。此外,亦可進一步探討大眾傳播媒體對學生動物倫理態度的影響,或由質性研究的方式,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動物倫理態度及影響態度塑成的因素。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subjects in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 which animal ethics being an important topic. However, the current curriculum provides neither guiding principles nor planning suggestions to the animal ethics course, thereby reduces the teachers’ willingness to teach the course.
    This study utilized 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to understand seventh graders’ information sources of animal ethics and their existing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The study also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an animal ethics course on the aforementioned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Fifty-five seventh graders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Da-An District, Taipei Cit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n animal ethics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was administered to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archer-developed animal ethics course to assess their attitude change toward animal ethics in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aired-sample t-test,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In addition, students’ written responses on class workshee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o support the quantitative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The main information sources of animal ethics for seventh graders’ were from TV, computer, and other mass media, (2)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eating habits, and experiences of having companion animals and animal care mad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venth graders’ affective attitude toward animal ethics. However, the latter three variable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3)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imal ethics course, seventh graders’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were in the moderate level of acceptance. After taking the course, all three post-test attitud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pre-test, and (4)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seventh grader’s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searcher-developed animal ethics course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seventh graders’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The course may als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aterials for the technology and life science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er recommends that tea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promoting animal ethics in class utilize this course as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and combin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yllabus. In addition, mass media may be further explored for its impact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animal ethic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attitudes through a qualitative research.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Ⅴ 圖次 Ⅷ 表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相關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環境教育與環境教育中的動物倫理 13 第二節 動物倫理 26 第三節 態度與課程設計之相關研究 36 第四節 動物倫理教育之相關實證研究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8 第一節 研究對象 58 第二節 研究架構 6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85 第一節 七年級學生動物倫理相關資訊來源 85 第二節 七年級學生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之現況調查 88 第三節 不同背景之七年級學生在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上的差異 101 第四節動物倫理教學對於七年級學生之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之效益113 第五節 動物倫理認知、情感與行為態度相關性 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7 參考資料 148 一、中文文獻 148 二、英文文獻 158 附錄 160 附錄一 動物倫理教育相關實徵研究 160 附錄二 問卷編製說明 167 附錄三 審查問卷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 176 附錄四 預試問卷 177 附錄五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184 附錄六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表 187 附錄七 正式問卷 190 附錄八 動物倫理課程教案 197 附錄九 單元二學習單之半結構式問答轉錄資料 234 謝辭 254

    一、中文文獻
    王文科(2002):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敏玲(2007):高中動物保護社團學生對農場動物福利觀念之回應。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王順美(2011):學校動物保護教育能力之分析-師生態度、教科書與實驗課程之調查。《改善動物福利及增進流浪犬社會功能系列計畫台灣民眾動物態度學術研討會》研習手冊,34-42。
    王懋雯(1991):師範學院學生對環境教育之知識、態度及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王儷芬(2009):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王鑫(1994):環境保護教育。環境教育季刊,23,5-9。
    尤偉忠(2003):態度的變與不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嘉義市。
    孔德(2005):牆與橋-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對同志學生態度轉變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甘雅嵐(2005):花蓮地區大學生對同伴動物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環境教育法。取自 http://ivy5.epa.gov.tw/epalaw/search/LordiDispFull.aspx?ltype=18&lname=0010
    朱增宏譯(2001):動物福利普世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FOR THE WELFARE OF ANIMALS)。取自http://www.east.org.tw/public_content.php?id=60
    朱增宏(2005a):動物保護教育是什麼東西。綠芽教師,創刊號,6-7。
    朱增宏(2005b):用科學體會動物感覺動物福利科學簡介與簡史。科學月刊,36(5),395-397。
    朱增宏(2005c):2005世界動物日-動物影展「ㄊㄚ快樂,所以 ㄋ一ˇ快樂」。取自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107
    江慧儀(2005):教科書中的動物¬—命運大不同。綠芽教師,創刊號,12-14。
    李沛芸(2008):超越物種的關懷-動物保護議題融入國中藝術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李美枝(1983):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李淑真(2002):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李聰明(1989):環境教育。臺北市 : 李聰明出版。
    宋秀珠(2008):探討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對學生生物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沈睿(2005):西方動物權利思想的來龍與去脈。取自http://www.lca.org.tw/column/node/741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刋,43,11-34。
    林巧芳(2011):同伴動物新聞之內容分析----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臺北市。
    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林世華等譯,Keith F. Punch著(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 : 量化與質化取向。臺北市:心理。
    林李逸涵(2008):北部高二自然組學生對於動物使用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佩瑩(2008):同伴動物保護課程對臺北市某國小中年級學生動物保護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瓊楓(2006):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動物實驗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翠珍(1992):教育心理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佩蓉(2007):國小低年級學童動物保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孟祥森與錢永祥譯,彼得.辛格著(1996):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台北市:關懷生命協會。
    邱惠芬(2003):多媒體介面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屏東市。
    卓燕萍(2006):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寵物飼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周儒(2001):九十年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尋找一個環境教育的實踐場所-環境學習中心),72-80。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周儒(2010 ):成為聰明的環境教育經營者一談環境教育的理論與資源運用。《南臺灣七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參訪暨論壇》研習手冊,22-33。
    侯玉波(2003):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洪如玉(2009):從動物解放/權利議題之探討反思我國課程綱要之環境倫理內涵。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7(3),125-148。
    洪苑齡(2006):九年一貫課程中「人與動物」互動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邵瑞珍、皮連生(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紀慧玲(2008):學校飼養校犬的動物福利與教育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高世欣(2007):台北市立動物園兒童動物園區執行國小動物保護教育現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花蓮縣。
    柴慈瑾、田青(2009):全球環境教育的進展與趨勢,環境教育研究, 6(2),1-19。 
    翁國元(2010):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
    徐意媛(2004):實驗室安全衛生和動物倫理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陳玉敏(2010):統計:虐待動物者虐童侵害女性比例高。2010年3月31日大紀元新聞網內容,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31/n2862608.htm
    陳美如(2013):電腦多媒體運用與國中生生物學習的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陳美盈(2013):國小學童實施動物保護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陳皎眉、王叢桂、孫倩如(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智源(2003):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高一「力與運動」課程的教學成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臺北市。
    許正憲(2009):融入簡報式電腦多媒體對國一學生學習循環系統認知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教育部(1993):環境教育要項(行政院核定)。環境教育季刊,16,14-16。
    教育部(2011):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取自: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郭秀敏(2007):運用訊息設計態度改變原則與部落格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自然科的學習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郭素珠(2013):以閱讀繪本進行國小三年級學生於動物保護認知與實踐之研究—以彰化縣鹿東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郭淑瑩(2008):故事教學進行國小低年級學生環境教育之研究 ─ 以動物保護繪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葉力森(1995):動物與法律。台北市: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葉力森(2005):鑑古開來¬--朝向善待動物的國度大步前進。綠芽教師,創刊號,3-5。
    黃正一(2013):提升七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彰化市。
    黃光雄(1988):教學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曾靖華(2002):電腦輔助教學在改變學生基礎物理迷思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碩士班,新竹市。
    黃慧貞(2006):應用STS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臺中市。
    詹心懿(2008):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動物福利及其教育之實施現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臺北市:商務。
    費昌勇 (2004):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中華傳統獸醫學會會刊,8(1),10-14。
    費昌勇(2005):動物保護--世界衛生組織的動物福利。鄉間小路,12,72-73。
    楊冠政(1992):台灣地區推行環境教育之規劃研究。台北:行政院環保署。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2002):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倫理。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12。
    楊冠政(2011):環境倫理學概論(上)。新北市:大開資訊。
    賈馥茗等(1992):教育心理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蔡佳纹(2007):國小中年級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蔡盈欣(2007):應用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呼吸單元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蔡筱蓓(2006):動物輔助教案:「我和我的狗朋友」對國小學童之犬隻知識、與狗關係認知及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廖淑媚(2005):臺北市國小四年級學生接觸野生動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趙雅慧(2010):校園鳥類救傷宣導課程之成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劉依如(2009):動物福利教育解說活動對國小學童動物福利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鄭瑜凡(2013):臺中市南屯區國小教師動物保護認知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錢永祥、彭懷凍、陳真譯,Linzey A.著,Bekoff M.編(2002):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小百科。臺北市:桂冠。
    蘇怡蓮(2005):動物倫理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可行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釋昭慧(2010):佛教「生命倫理學研究」-- 以動物保護議題為核心。《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北區種子教師研習營》研習手冊,10。
    釋傳法(2005):培養對動物感受的同理心。綠芽教師,創刊號,8-10。

    二、英文文獻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Breckler, S. J. (1984).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 as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6), 1191-1205.
    Broom, D. M. (1986). Indicators of poor welfare. British Veterinary Journal, 142, 534-6.
    Cizek, G. J. (1997).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ssessment: constructs at a crossroads. In G. D. Phye (Ed.), Handbook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pp.1-29).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Eagly, A. H., & Chaiken, S. (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San Diego, CA: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Evanston, IL: Row, Peterson.
    Fraser, D. (1998). Animal welfare. Encyclopedia of Animal Rights and Animal Welfare.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Girardi, A., & Pozzulo, J. D. (2012). The significance of animal cruelty in child protection investigations. Social Work Research, 36(1), 53-60.
    Koballa, T. R. (1988). Attitude and related concepts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72(2), 115-126.
    Lipsky, C. K. (1981). The modification of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disabled person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7 287.
    Petty, R. E., & Cacioppo, J. T. (1986).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of persuasion.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 19, pp.123-205).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Rosenberg, M. J., & Hovland,C. I.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 In. Rosenberg M. J., C.I. Hovland, W. J. McGuire, R. P. Abelson, and J. Brehm,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1-14.
    Webster, J. (1995). Animal welfare a cool eye towards ede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Weigel, R. H. (1983).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N. R. Feimer and E. S. Geller (E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NY: McGraw-Hi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