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渼雯
Su, Mei-Wen
論文名稱: 李志純箏樂作品研究
Research on Zheng music of Chihchun Chi-sun Lee
指導教授: 許瑞坤
Hsu, Jui- K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李志純臺灣作曲家臺灣箏樂現代箏樂
英文關鍵詞: zheng, Chihchun Chi-sun Lee, Taiwanese composer, zheng composition (Taiwa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zheng composi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志純是一位出身臺灣的作曲家,先在國內完成學士後,後至美國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在接觸國內外的視野當中,找到自己的音樂語言,其創作的作品多次在知名的國際作曲大賽中獲獎。

    在1998年創作第一首箏樂獨奏作品《凝》,接著陸續創作出三首別具特色以箏為主的作品,包括融入東、西方特色的古箏協奏曲《點、線、面》;一個主動機串連的《箏途》;及以中樂西奏方式呈現的《滬尾階醫館》。本研究將針對這四首箏樂作品,以兩大方面:「樂曲的結構分析」及「音響與意象之間」,就其定弦、樂曲結構與作品賦予之意義等不同面向進行細部的分析與探討,從中瞭解李志純的作品創作特點與表現手法。

    透過分析歸納,其四首箏樂作品之風格特徵包括對樂器構造及其演奏法有深刻的瞭解;透過中英文標題的對照,能夠進一步了解樂曲內涵;使用各種理性、感性元素呈現其東、西方音樂思想;利用五聲音階傳達民族情感;本土素材與現代語法的無縫接軌;以拍號不斷的變化,展現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音樂觀;克服「箏」在樂曲中移柱才能轉調的限制下,以多調定弦不移柱的情況下,表現不同音樂風格。

    本研究藉由李志純各階段的音樂歷程及四首箏樂作品,從中剖析其創作風格與箏樂藝術性。希冀能夠提供相關音樂研究者參考,讓更多人了解李志純於箏樂領域的貢獻與成就。

    This thesis is an analysis of four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s featuring the zheng —Thgirbla .W, Dots Lines Convergence, Zheng Tu and Mackay, by Taiwanese composer Chihchun Chi-sun Lee. Dr. Lee, who obtained her bachelor’s degree in Taiwan and has won many international prizes and features, found her own compositional language during her studies (two master’s degrees and a doctorate) after 1993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tudy reveals Dr. Lee’s unique musical voice that celebrates her Taiwanese origins in combination with American, European, and other Asian influences.

    The earliest of the works studied in this thesis is her solo zheng composition Thgirbla .W in 1998; this work mixes Western jazz and Asian elements. The next piece in this group’s timeline is her zheng concerto Dots, Lines, Convergence which combines the features of Taiwanese and Western music. Next in this chronology is Zheng-Tu, a solo zheng work based on the primary concept of using different Pentatonic scale combinations in a single scordatura tuning. The most recent work in this research, Mackay, is a solo zheng piece using Western compositional techniques primarily to present the image of an important Taiwanese historical monument built by a Western Christian Missionary. The study of these four compositions explores Dr. Lee’s perspectives, method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uning, musical structure, implied narrative and sonority.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lso probes into the four time periods of Lee’s music as it is related to her zheng compositions.

    This study is designed both as a source for general zheng research and as a focus on Dr. Lee’s contribution and achievement in the domain of contemporary zheng composition. Her inventive approach to the instrument’s techniques generates her novel application of stylistic freedom within a fixed scordatura. These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he merging of Asian and Western elements are the signatures of Chihchun Chi-sun Lee’s unique compositional style.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圖例 ix 表例 xi 譜例 xiii 凡例 xvii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文獻探討 5 第一章 李志純背景介紹 9 第一節 音樂歷程 10 一、國內習樂(1989-1993)10 二、赴美深造(1993-2000)13 三、進入教職(2000-)15 第二節 各時期創作風格 19 一、早期作品(1989-1995)19 二、建立個人風格(1995-2002)23 三、以「臺裔美籍作曲家」身分在國際樂壇發展(2003-2011)25 四、近期 (2011-迄今)28 第二章 四首箏樂作品分析 30 第一節 《凝》31 一、樂曲結構分析 31 二、音響與意象之間 36 第二節 《點、線、面》42 一、樂曲結構分析 42 二、音響與意象之間 65 第三節 《箏途》77 一、樂曲結構分析 77 二、音響與意象之間 85 第四節 《滬尾階醫館》88 一、樂曲結構分析 88 二、音響與意象之間 100 第三章 李志純箏樂作品之風格特徵 104 第一節 音樂創作技法特徵 105 一、樂器性能的掌控 105 二、標題與音樂的聯結 107 三、體現東西方音樂思想 109 四、國際性與民族性 112 第二節 音樂觀 113 一、本土素材與現代語法無縫接軌 114 二、順其自然 115 三、每次創作都是新學習 117 結論 119 參考資料 123 【附錄一】李志純年表 129 【附錄二】作品得獎一覽表(中英文)132 【附錄三】1988-2013年作品表中英文對照 133 【附錄四】訪談紀錄(一)139 【附錄五】訪談紀錄(二)143 【附錄六】訪談紀錄(三)146

    一、 書籍

    (一)中文

    Liszt, Franz. 《李斯特論白遼士與舒曼》(Berlioz and his HAROLD Symphony (1803~1869) Robert Schumann (1810~1869))。張洪島 等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

    Hanslick, Eduard. 《論音樂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Vom Musikalisch-Schonen)。陳慧珊 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7。

    王次炤。《音樂美學新論》。臺北市: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聖經的故事:新約篇》。臺北:牧村圖書,2004年。

    呂芝怡。《漂洋過海的福音天使:馬偕牧師》。臺北:百巨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洪萬隆主編。《黎明音樂辭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

    許常惠。《中國音樂往哪裡去》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

    ______。《音樂史論述稿(一)》。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2000。

    ______。《追尋民族音樂的根》。臺北市:樂韻出版社,1987。

    ______。《尋找中國音樂的泉源》。臺北市:水牛出版社,1988。

    許瑞坤。《音樂、文化、美學》。臺北: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偕叡理 著,王榮昌等 譯。《馬偕日記》。臺北:玉山社,2012。

    張錦鴻。《基礎樂理》。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

    張儷瓊。《箏路瑣記:張儷瓊箏樂文集》。臺北:學藝出版社,2003。

    黃好吟。《臺灣箏曲創作選暨黃好吟箏樂文集》。臺北:大陸書店,2005。

    陳伊瑜。《論當代箏樂演奏~以2007年陳伊瑜古箏演奏會「當代」分析》。臺北:捷英出版社,2009。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臺北:美樂出版社,2001。

    楊珮璇。《臺灣現階段箏樂主修教學實務新論》。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7。

    劉千美。《差異與實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劉客養。《臺灣當代國樂作曲家訪談錄》。臺北:百川書屋,2012。

    鄭德淵。《箏樂演奏及理論(上)》。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6。

    ______。《中國箏樂現代化其沿革及變革之研究》。臺北:大卷文化有限公司,1990。

    ______。《近代中國箏樂之發展》。臺北:學藝出版社,1999。

    劉客養。《臺灣當代國樂作曲家訪談錄(1970-2011)》。臺北:百川書屋,2012。

    (二)外文

    Michael B. Bakan, World music: trad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McGraw-Hill, 2007.

    二、 學位論文

    (一)中文

    王韻雅。〈運用傳統樂器創作之理念與實踐-以我的作品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2007。

    王心怡。〈古箏於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

    吳旻靜。〈七十年代臺灣箏樂創作的風格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雅琇。〈潮州箏樂素材在當代箏樂作品中之運用~以一九五○年代以後的六首作品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洪鈺婷。〈箏樂記譜法探討─以洪鈺婷箏樂演奏會部分曲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中國音樂組碩士論文,2012。

    徐柏蓉〈建構新的生命認同即是創意─馬偕的創意生命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

    黃俊錫。〈從現代箏曲創作看箏樂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8。

    許雯婷。〈五部以臺灣傳統音樂素材而創作的箏樂作品分析-《架座》、《六月茉莉奇想曲》、《歌賦》、《駿馬》、《趣、夢、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崔樂貞。〈音樂與哲思的對話:箏樂藝術的哲學性探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馮苾瑩〈臺灣當代箏壇發展影音典藏─以黃好吟為例〉 (民國六十七年至民國九十七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曾薇伊。〈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楊喻文。〈標題協奏曲研究-從九首取樣作品檢視協奏曲與標題音樂的結合〉,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廖珠岑。〈臺灣近十五年來箏曲發展趨勢之探討─以國家音樂廳1992-2006年音樂會古箏曲目為例〉。佛光大學經濟學系,2009。

    葉娟礽。〈臺灣現代箏樂作品分析研究─以六首非傳統五聲定弦的獨奏作品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謝岱霖。〈當代箏樂的多元文化性-以樊慰慈箏樂創作中的世界音樂元素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顏翩翩。〈民族樂器匈牙利揚琴之傳承、製作與演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鄭舜文。〈項祖華的揚琴藝術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二)外文
    KIM SARANG. “An analysis of Provintia :Sunset of chihkan tower By Chihchun Chi-sun Lee. ” Ph.D. diss., Ewha Womans University, 2012.

    Shih-Chen Yiu. “The Synthesis of Taiwanese and Western Musical Elem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Zheng concerto—Dots, Lines, and Convergence by Chihchun Chi-Sun Lee. ” Ph.D. diss.,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04.
    三、期刊

    宋育任。〈根植於傳統的創新--潘皇龍、曾興魁和錢南章留德時期音樂風格的研究〉,《關渡音樂學刊》No.8(2008):77-100。

    周文中。〈論東西音樂合流和世界音樂前瞻〉,《文星》7卷4期總號40(1961):24。

    金亮。〈譜寫故土的夢--訪美籍華裔女作曲家陳怡〉《明報月刊》36卷8期總號428(2001):34-38。

    張真光。〈現代作曲家應走的路〉,《文星》6卷4期總號34(1960):26。

    梁文菁。〈陳怡─中西俱通的女作曲家〉,《表演藝術》No.65(1998):81。

    許常惠。〈東西音樂的橋樑--周文中〉,《音樂教育》2卷7期總號19(1969):4-5。

    張蕙慧。〈標題音樂縱論〉,《國教世紀》No.183(1998):31-35。

    黃俊錫。〈深植臺灣箏樂文化〉,《藝術觀點》NO.24(2004):34-35。

    黃揚婷。〈探討傑出作曲家的樂曲創作歷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36卷第1期(2011):85-103。

    黃慧玲。〈中國箏樂藝術美學論析〉,《藝術欣賞》2卷6期(2006):44-51。

    曾建綱。〈篇名:民謠的新面貌--當代作曲家的詮釋〉,《當代》54期總號172(2001):102-119。

    楊昭。〈標題音樂的內涵及其三原則〉《大眾文藝》No.24(2010):10-11。

    趙毅。〈試論古箏「以韻補聲」之動態變化〉《黃鐘》No.4(1992):63。

    趙陽明。〈漫談當代音樂:以我們這時空的背景探討之〉,《藝術論衡》No.2(1996):96-104。

    連憲升。〈聲音,歌與文化記憶--以臺灣當代作曲家之作品為例〉,《關渡音樂學刊》No.10(2009):87-111。

    陳慧珊。〈跨文化美學的音樂詮釋--以臺灣當代作曲家之藝術觀為例〉,《藝術學報》,No.81(2007):211-226。

    葉娟礽。〈臺灣傳統音樂素材在箏曲創作中的運用〉,《傳統藝術文化資產研討會論文手冊》(2009):173-191。

    盧亮輝。〈現代國樂作品運用傳統音樂素材之探討〉,《人民音樂》No.6(2001):15-17。

    潘家琳。〈淺談臺灣音樂創作之思維─靈感與轉化〉《國教新知》第59卷第2其(2012):17-26。

    簡巧珍。〈臺灣女作曲家綜述〉,《藝術論衡》復刊3(2010):115-141。

    四、 樂譜

    Webern, Anton. Symphonies, op.21.Wien :Universal Edition,1956.

    Schoenberg , Arnold ,Orchestral music, op.16. Frankfurt : Peters, 1950.

    李志純 。《凡人》。未出版,1995。

    ______。《念鄉》。未出版,1996。

    ______。《凝》。未出版,1998。

    ______。《點、線、面》。未出版 ,2003。

    ______。《箏途》。未出版,2004。

    ______。《柳絮》。未出版,2008。

    ______。《滬尾階醫館》。未出版,2011。

    ______。《意、念、心、象》。未出版,2011。

    黃好吟。《東河箏譜》。臺北:大陸書店,2012。

    五、 音樂會節目單

    Haiqiong Deng Zheng Recital. New York:Carnegie Weill Recital Hall. September 19, 2003.

    〈陳幸惠古箏獨奏會〉。臺北:國家演奏廳節目單。1999年1月16日。

    〈陳幸惠古箏獨奏會〉。臺北:國家演奏廳節目單。2004年3月7日。

    〈箏樂新視野:箏與西洋樂器的對話〉。臺北:中山堂光復廳音樂會節目單。2011年5月1日。

    〈臺灣:由古‧至今‧到未來─李志純作品發表會〉。臺北:采風101節目單。2011年12月17日。
    六、影音資料

    李志純。《柳絮—李志純作品集》。嘉義:光正萬教殿,2008。

    采風樂坊,《當代作曲家Ⅰ》。臺北: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

    七、網路資訊

    〈李志純臉書〉(Chihchun Chi-sun Lee)部落格,https://www.facebook.com/chihchun.c.lee. 摘錄於September 30, 2012。

    〈李志純〉部落格,http://www.myspace.com/chihchunchisunlee. 摘錄於September 30, 2012。

    〈采風樂坊〉,http://www.cfmw.com.tw. 摘錄於September 30, 2012。

    〈兩廳院節目暨數位文物典藏系統〉,http://192.192.14.223. 摘錄於September 30, 2012。

    《葛洛夫音樂辭典》(Grove Music Online),http://www.grovemusic.com.摘錄於February 18, 2013。

    〈薪傳打擊樂團〉,http://www.urlzoomr.cc/Am5cF. 摘錄於September 30, 201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