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穩仁 |
---|---|
論文名稱: |
現代測驗理論(IRT)檢視2007年國際化學奧林匹亞臺灣國手選拔初選筆試的研究 |
指導教授: | 方泰山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9 |
中文關鍵詞: | 現代測驗理論 、16th NCHO筆試 、高中數理資優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針對第16屆台灣化學奧林匹亞選拔訓練營初選筆試做相關的研究。研究重點如下:(一)、研究第16屆初選筆試試題內容是否符合選訓營篩選國際化學奧林匹亞高能力之要求。(二)、以IRT分析第16屆初選試題的能力分佈、試題訊息量是否符合入選選訓營之要求。(三)、利用古典測驗理論中的點二系列相關係數了解試題與筆試總分之關係及Cronbach's α係數分析測驗之信度高低。
本研究樣本為參加16屆選訓營初選筆試之學生共986人,使用的測驗為第16屆選訓營初選筆試試題。研究使用MRCML模式(Acer Conquest軟體)進行IRT理論之能力分佈、試題訊息量分析。14題單選每題2分,14題多選題每題3分。四題非選題則是三位教授所出的題目,第1、2題分析,第3題有機,第四題無機及物化,每位教授所出的題目之總分以2或3分為一個等級分成五到六個計分單位。另外也使用SPSS軟體進行古典測驗理論之點二系列相關係數、Cronbach's α係數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一)、第16屆初選筆試內容,依照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高二物質科學—化學部份佔了47.5%,高三選修化學部份佔了44.2%,超出高中化學的部份佔了8.3%。如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主題進行分類,物質的構造佔31.7%、物質的狀態佔13.3%、物質的變化佔19.2%、物質的性質佔27.5%、超出高中化學部份佔8.3%。整體測驗分數分配在物質的構造佔分過多,在物質的狀態及物質的變化佔分稍低,可稍加修正。(二)、以IRT分析第16屆選訓營初選試題評分後,發現選擇題部份通過學生的能力估計約在1以上。其中以單選第4(酸與鹼)、8(分子的結構)、10(結晶的結構)、11(酸的強度)、12(碳化合的構造)題 ,多選第1(溶液的性質)、2(非金屬元素的性質)、7(光電效應)、10(金屬錯合物)、11(化學平衡)、14(聚合物)題相當符合初選筆試的要求,選擇題的測驗訊息量則在0.25左右有最大訊息量。非選題部份,通過學生的能力估計約在0.15以上,其中以第4(原子的結構)題最符合要求,非選題的測驗訊息量在能力值0附近有最大訊息量。(三)、利用點二系列相關係數分析單題得分與總分相關度,選擇題與總分的得分皆呈中度相關,其中以,單選第4、5(溶性的依數性質)、9(氣體分子速率分佈)、13題(化學平衡),多選第4(溶液的性質)、7、11、13(化學反應)題的相關度較高。非選題部份則因其單題總分較高,而皆呈現高度相關。學生必需答對較多的題目,即有較平均、較高的化學能力才能有較高的總分。測驗整體的α係數相當的高,達.8以上,而在刪去單一試題之後的α係數雖有下降,但還是維持.8以上。整體測驗的內部一致性相當高,可說是一份優良的測驗。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寶墉 (1995) 現代測驗理論,心理出版社
方泰山(1993) 第2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及個別輔導總告,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方泰山(2002) 第33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國家代表團個輔訓練
與參賽總報告,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方泰山(2003) 第3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初選、組團與參賽總報
告,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方泰山(2006) 教育部 第38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參賽計晝總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化學研究所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二):基本概念和假設」,研
習資訊,第九卷,第一期,第5-9頁
余民寧(1993),「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十一):題庫的建立」,研習
資訊,第十卷,第四期,第9-13頁
邱皓政(2007)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
解析,五南圖書
師大化學(1995) 83學年度全國高級中學化學科能力競賽決賽競賽總
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化學研究所
師大化學(1991) 教育部79學年度高級中學化學科能力競賽總競賽
總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化學研究所
郭生玉 (2004) 教育測驗與評量,精華書局
郭生玉 (1990) 心理與教育測驗,精華書局
陳柏熹 (2006) 測驗專業工作坊:IRT在量表(測驗)編製上的應用 講
義,台灣師範大學心理測驗中心
英文部份
Ahmam,J.S.& Glock, M.D.(1981).Evaluating student progress:principles of Tests and Measurement.(6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Brinbaum, A.(1968).Some latent trait model & their use in inferring an examinee's ability.In F.M. Lord and M.R. Novick, Statistical theories of mental test scores. Reading, Mass:Addison Wesley
Guion,R.M. & Ironson, G.H.(1983) Latent trait theory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Organizational Behawor and Human Perfmance, 31, 54-87.
Hambleton, R. K., & COOK, L. L.(1977) Latent trait models and their use in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est da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977, 14, 75-96.
Hambleton, R. K.(1989)﹒Principles and selected application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Educational mesaur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147-200
Hambleton, R.K. & Swaminathan, H.(1985).Item response theory: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Boston,MA:Kluwer-
Nijhoff.
Hambleton,R.K. Swaminathan, H.& Rogers, H.J.(1991).Fundam-
ental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Newburry Park,CA:SAGE.
Kramer, C.Y.(1956).Extensions of multiple range tests to group
means with unequal number of replications.Biometrics, 12,
309-310
Lord, F.M. (1952).The relationship of the reliability of multiple choice item to the distribution of item difficulties. Psychometrika, 18, 181-194.
Lord, F.M. (1980).Application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practical testing problems. 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inn, R.L., & Gronlund, N.E.(2000).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8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
Mehrens, W.A., & Lehmanm. I.J.(1991).Measurement and Education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4th ed.).NY: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Nitko, A.J.(1996).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s(2nd ed.).NT: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Rasch, G.(1960).Probabilistic model for some intelligence and attainment tests.Copenhagen:Danmark Paedagogiske Institu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Wright, B. D. (1977). Solving measurement problems with the
Rasch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4, 9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