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方
Chen, Yi-Fang
論文名稱: 「快速時尚」消費現象之研究-以表演藝術經紀為例
A Study on the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of Performing Arts Agent Behavior.
指導教授: 劉立行
Liu, Li-Hs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7
中文關鍵詞: 快速時尚表演藝術表演藝術經紀消費現象
英文關鍵詞: Fast Fashion, Performing Arts Agents, Artist Management Companies, Consumer Phenomen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快速時尚品牌大肆進駐台灣的消費市場後,整個消費環境掀起了「人人負擔得起的時尚」以及「平價奢華」的消費現象,改變了時尚業者的產銷型態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影響不同消費階層的流動轉換。然而,快速時尚所帶動的出的消費現象已明顯地從時尚界擴散至各種不同類型的產業市場之中,為因應這股難擋的熱潮,各種產業與企業品牌除了產製更多高貴不貴的商品以滿足新貧階級的需求外,更開始效仿快速時尚公司的經營模式以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

    本研究從質化的研究角度,以快速時尚消費現象為研究立基點,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解析其中具備的特質之外,並透過表演藝術經紀的交易活動,從時尚產業之外的市場環境中剖析快速時尚消費現象的特徵。綜合分析後,針對「市場位置」、「消費族群」、「消費態度」以及「消費慾望操作」四個部分來定義快速時尚消費現象的特質,並延伸至表演藝術經紀產業,透過「品牌定位」、「消費層面」、「商品與定價」以及「消費認同」進行連結回應,最後對快速時尚消費現象以及目前跨產業的關聯提出發現與反思。

    As fast-fashion brand wantonly entered the consumer market in Taiwan, the conception of "fashion for everybody" and "luxury sedan" from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starts to rise in consumer environment, not only changing shopping pattern in industries, but also influencing different consumer class. However, the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is expanding to market of all kinds of industry, each industry and brand is producing more “affordable luxury” goods for meeting the new needs and new poor porty, also copying business model of fast fashion company for making more opportunities in marke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o discuss how dose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show on outside of fashion industry in performing arts agents’ behavior by in-depth interview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ft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is defined by "market position", "consumers type", "consumer attitudes" and " desires control", responded and linked by "branding position", "consumer level", "product and price" and "consumer identity" from performing arts agents’ behavior. Moreover, this study discovered and reflec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er phenomenon of fast fashion and cross-industry for market in Taiwan.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錄 ……….…………………………………………………………………………III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定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消費文化現象 ……………………………...…………………...…… 6一、消費社會的特色 ………...……………………………….……… 6二、時尚社會學的模仿與分化 ………………………………….....… 7 第二節 快速時尚(fast fashion) ……………….……………..………...… 9一、快速時尚與時尚產業 …………………….……………….......… 9二、快速時尚的特質 ………………………….…………………… 11三、時尚價值與經濟美感 …………………….…………...….…….. 14 第三節 表演藝術經紀 ………..………………….….....……....………..… 17 一、表演藝術的定義 …………………………….…….....……....… 17二、表演藝術的品牌形象概念 ……………………………………… 19三、表演藝術經紀的定義與功能 …......……………………….....…. 22四、台灣表演藝術經紀的市場經營與相關研究 ………………….... 25 第四節 結論 .…………….….………………...…..…………..……..........…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2 第一節 質性研究取徑 ……………………..…..……………...….….……. 32一、質性研究方法 ……………………………..…………………...… 32二、深度訪談法…………….….…………………….…………..…..... 33三、研究對象與訪問程序….………….………………….……..…..... 35四、次級資料分析……….………….………………….……………..... 3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步驟 …..………..……………….....….....…......… 38一、研究範圍 ………………………..………...…….…..……..…….. 38二、研究步驟 ………………………………….…..……..….…….….. 39 第三節 資料處理程序與研究限制 ..…………………....…………..…....… 41一、資料處理程序 ……..………….………………..…………....…..... 41二、三角檢測法 …...….…………………...…………..……..….…..... 42三、研究限制 ………...….…………………...…………..…………..... 43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快速時尚消費現象的意涵…………….…………..………...…..... 44一、特殊的市場位置 …………….…………..………..……….….... 45二、普羅大眾與追求時尚的年輕族群 …………..…...………...... 46三、「高貴不貴」的消費期待 ..……..……..…...………..…….….... 47四、消費慾望的強烈操作 ..……..…..………...………..……..….... 48 第二節 表演藝術經紀產業的連結 .….…………………………….….….... 50一、經紀品牌的創新定位 …………………..….………........…..... 51二、跨階級的消費層面 ………..………..………..……………........ 56三、表演藝術經紀的價格策略 ……………………….............….... 58 四、表演團體的設計產製 ………….……..………..………............ 59 五、表演藝術活動的消費認同 …………...…..………..……….…. 64 第三節 快速時尚消費現象的未來 ……..........................................….......... 67一、永久性的考驗 ………………………………..................……... .67二、品牌價值的經營與延續 …….……………………....................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1一、用平價奢華打造生活品味 ………………..................................71 二、「模仿」的影響力 .......................................................................... 72三、消費階層的模糊化 ....................................................................... 73四、產業定位與價值的審視 …........................................................... 74 第二節 追求風格表徵後的文化反思 .......................................................... 76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 78 參考文獻 …………………………………………..……………………………. 80 中文部分 …………………………………………………...…………………. 80 英文部分 …………………………………………………………...…………. 85 附錄一:訪談大綱 ………………………………………………………………… 87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彙整(一)…………..……………………………………… 88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彙整(二)…………..……………………………………… 94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彙整(三)…………..……………………………………… 99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彙整(四)…………..…………………………………….. 104 表 目 錄 表3-1:本研究訪談對象與基本資料 ………………………………………….…… 35 圖 目 錄 圖2-1:McFashion示意圖 …………………………….………………..…….…… 10 圖2-2:義大利時尚品牌MOSCHINO諷刺快速時尚之系列作品 ……………… 10 圖3-1:研究流程 …………………………….……………………………….…… 40 圖3-2:本研究資料處理程序 ……………….……………………….………….… 41 圖4-1:IKEA多元居家風格呈現 .………………………………………………… 50 圖4-2:各表演樂團經紀品牌 .……………………………………………..……… 52 圖4-3:賀本音樂設計爵士樂團 …………….…….…….………………………… 53 圖4-4:可圈藝術簽約發片藝人宣傳稿 …….…….…….………………………… 54 圖4-5:皇家婚禮樂團四重奏 …………….…….…….…………………………… 54 圖4-6:威尼斯樂團官方網站首頁 …………….…….…….……………………… 55 圖4-7-1:電影《歌喉戰》(Pitch Perfect)劇照 ………………..…….………… 60 圖4-7-2:「神秘失控」人聲樂團 …….………………………………….………… 60 圖4-8-1:魔力紅(Maroon 5)單曲《Suger》MV擷取畫面 …………………… 61 圖4-8-2:流行類型與男主唱領軍的婚禮樂團 …………………………………… 61 圖4-9:各類型主題樂團展示 …………….…….…….…………………………… 62 圖4-10:相同樂團成員的不同包裝 ………….………….………………………… 63 圖4-11:藝人婚禮沙龍側拍照 …………….………………………..………….… 65 圖4-12:模仿名人婚禮樂團形式 …………………..………………….……….… 66 圖4-13:手機品牌定位分布圖 ……………….………………….….………….… 69 圖5-1:歐美消費者購買快速時尚品牌熱潮……………….…….….………….… 77

    一、 中文部分
    1. 卜大煒(2005年2月18日)。國家級表演藝術團體在文化產業中的定位。光明日報。取自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51/3186655.html
    2. 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原作者:Corrigan P.)。台北市:群學(原出版年:1997)。
    3. 王怡棻(2006年3月)。誰是推手 荷包緊縮,藝術市場卻更興旺。遠見雜誌,237。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1938.html
    4. 王昭正、朱瑞淵(譯) (1999)。參與觀察法(原作者:Danny L. Jorgensen)。新北市:弘智(原出版年:1989)。
    5. 王美珍(2011年12月)。平價時尚 橫掃全球的10大祕訣。遠見雜誌,平價時尚特刊,23-25。
    6. 王啟仲、何東洪、李怡慧、林倩、林玉鵬、鄭凱同(2005年)。台灣音樂展演產業之問題研究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之研究報告(編號:94NYC-4-01),未出版。
    7. 中華民國數位發展協會(2010年7月19日)。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未來展望。【線上論壇】。瀏覽日期:2014年4月6日取自http://www.ecda.org.tw/msg.php?id=120
    8.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1999年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
    9. 朱柔若譯(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原作者: Neuman, W. L.),台北:揚智(原出版年:1997)。
    10. 成喬明(2004)。藝術管理綜橫談。東南文化,181,84-90。
    11. 佘日新,呂益承(2010)。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契機。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樂覽》,131,8-11。
    12. 佘日新、管中閔、陳建良、鄭健雄(201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願景。中華民國總統府委託之研究報告(編號:OOP-FB-098-002)。台北市:總統府。
    13. 余光宏(1995)。參與觀察與參加觀察:以蘭嶼經驗為例略論參與觀察的階段與深度。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集刊,51,59-72。
    14. 何佳真、宋淑明(譯)(2003)。文化管理A-Z:600個大學與職業專用名詞(原作者:Heinrichs 與 Klein)。台北市:五觀(原出版年:1996)。
    15. 呂若梅(2011)。The Value of Fast Fashion:速度、消費、新貧的社會連結。「中華傳播協會2012年會」發表之論文,靜宜大學。
    16. 杜綺文(2006)。何謂參與觀察法。國科會例行報告,未出版。
    17. 呂錘寬(2009)。如何重建具有藝術價值的音樂傳統。關渡音樂學刊,10,15-22。
    18. 周一彤(2013年3月)。臺灣微型表演團體跨界創作對營運管理之探討–以臺北市萬華劇團為例。「2013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實驗劇場。
    19.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原作者:Flick, U.), 台北市:五南(原出版年:1980)。
    20. 林易萱(2003)。仿冒「流行」╱流行「仿冒」:流行符號與消費社會的刺點。「2003文化研究學會」發表之論文,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
    21. 林政逸(2011)。音樂經濟轉型與臺北音樂產業之創業精神治理取向之研究。地理學報,63,65-88。
    22. 林祐聖、葉欣怡(譯)(2003)。消費文化與現代性(原作者:Slater, D.),新北市:弘智(原出版年:1997)。
    23.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新北市:揚智。
    24. 高登第(譯)(199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原作者:Kotler與Scheff)。台北市:遠流(原出版年:1997)。
    25. 范榮靖(2011年11月)。快速時尚惹爭議:平價來自血汗又易浪費。遠見雜誌,305。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9059.html
    26. 祝道松、林家五(譯)(2003)。企業研究方法(原作者:Sekaran, U.),台北:智勝文化(原出版年:1990)。
    27. 夏學理、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陳怡君(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市:五南。
    28. 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2013年4月26日)。漫談國內表演藝術經紀與市場。【線上論壇】。瀏覽日期:2014年4月6日取自http://cci.culture.tw/cci/cci/market_detail.php?sn=7224
    29.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2012年7月16日)。快速時尚的競爭優勢。【線上論壇】。瀏覽日期:2014年3月1日取自http://monitor.textiles.org.tw/htm%5CFSGB1010716-02528.htm
    30.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2012年8月14日)。快速進入市場的時尚潮流突破時尚藩籬。單位研究報告(編號:FS/GB/1010814-02921)。台北市:紡拓會。
    31.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2)。集「成就」與「寵愛」於一家!印度家居產業的轉型和成長。取自http://mvp-plan.cdri.org.tw/
    32.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2012)。「體面」人生,從家出發:到印尼體驗家居商機。取自http://mvp-plan.cdri.org.tw
    33.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1997)。桃園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先期規劃研究。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34. 陳正芬(譯)(2004)。奢華,正在流行(原作者:Silverstein, M.J. 與 Fiske, N.)。台北市:商智文化(原出版年:2003)。
    35. 黃恆正(譯) (1991)。符號社會的消費(原作者:星野克美等)。台北市:遠流(原出版年:1988)。
    36. 黃政傑(1998),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
    37.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新北市:五南。
    38. 陳怡伶(2013)。愈成功,愈要改變勝利方程式。Cheers雜誌,137,26-32。
    39. 陳清文(2012年12月)。亞洲新興市場內需看俏-台商優質平價實力展現。ing季刊,4,36-38。
    40. 陳逸如(譯) (2009)。時尚學(原作者:Kawanmura, Y.)。台北市:立緒文化(原出版年:2005)。
    41. 陳慧珊(2011)。臺灣公立樂團跨界展演初探─以臺北市立國樂團、國家交響樂團為例。關渡音樂學刊,15,135-166。
    42. 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原作者:Bocock, R.)。台北市:巨流(原出版年:1993)。
    43.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44. 張思菁(2006)。文化消費與表演藝術品牌經營-以雲門舞集為例。藝術欣賞,2,84-91。
    45. 張翔一(2011)。台灣爵士光譜。台北市: 台灣書房。
    46. 張錦華(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原作者:Fiske, J.)。新北市:遠流(原出版年:1990)。
    47. 許言、陳顯榮(2000)。台灣後現代廣告現象試析。「1999跨世紀文化.科技國際設計學術交流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中原大學商設系所。
    48. 楊方儒、黃浩榮(2009年8月)。專注價值.常保盈態。遠見雜誌,278。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234.html
    49. 楊宜桂、梁朝雲(2007)。台灣非流行音樂產業行銷管理之創新策略。廣告學研究,28,1-28。
    50. 楊瑪利(2006年12月)。顛覆傳統時尚與行銷 ZARA七大核心理念。遠見雜誌,246,48-52。
    51.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新北市:風格者。
    52. 溫慧玟(2009)。藝文團體經營體質研究案-以台灣表演藝術團體為面向分析。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53. 溫慧玟(2010)。表演藝術消費調查摘要。取自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
    54. 鄭元寶(譯)(2005)。時髦的身體:時尚、衣著、和現代性社會理論(原作者:Entwistle, J.),大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原出版年:2000)。
    55. 鄭棨元、陳慧慈(譯)(2001)。全球化與文化(原作者:Tomlinson, J.),新北市:韋伯(原出版年:2000)。
    56. 蔡正鶴(2000)。文化經紀人培訓教程。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總社。
    57. 劉名揚(2012)。大資金潮:大前研一預言新興國家牽動的經濟新規則(原作者:大前研一),台北市:經濟日報(原出版年:2012)。
    58. 劉育成(2012)。快速時尚潮流的消費美學:加速的救贖與宰制?文化研究月報,129,2-27。
    59.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東吳社會學報,11,113-136。
    60. 劉維公(2011年12月)。新經濟演化論: ZARA就是新經濟物種。遠見雜誌,平價時尚特刊,16-18。
    61. 蘇碩斌(2012)。快速平價時尚【專題導言】。文化研究月報,129,1。
    62. 蔡崇隆(譯)(1991)。消費社會與消費慾望(原作者:Baudrillard, J.,當代,65,48-72。
    63. 廖俊逞(2010年1月)。十年表演藝術回顧—消費時代下的表演藝術。PAR表演藝術,205,78-80。
    64. 閻蕙群、陳俐雯(譯)(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原作者:Portel, V.,)。台北市:商智(原出版年:2003)。

    二、 英文部分
    1. Arrigo, E.(2010). Innovation and market-driven management in fast fashion companies. SYMPHONYA Emerging Issues in Management, 2, 67-85.
    2. 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3. Baudrillard, J. (1983). Simulation. New York: Semiotext(e).

    4. Baudrillard, J. (1988). Select writing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5. Baudrillard, J.(1981).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St. Louis: Telos Press.

    6. Baudrillard, J.(1998). 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 London: Sage Press.
    7. Bogdewic, S. P. (1992).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Crabtree, B. F., and Miller, W. L.(eds.). Newbury park: Sage. 1992. 45-69.
    8. Bruce, M. & Daly, L. (2006). Buyer behavior for fast fashion.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10, 329-344. DIO:10.1108/13612020610679303
    9. Cachon, G. P., & Swinney. R. (2011). The value of fast fashion: Quick response, enhanced design, and strategic consumer behavior. MANAGEMENT SCIENCE , 57, 778-795.
    10. Choi, T. M., Liu, N., Liu, S. C., Mak, J. & To, Y. T. (2010). Fast fashion brand extens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7, 472-487.
    11. Featherstone, M.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12. Hirvela, D. P. (1990). The Performing Arts: An Audience's Perspective. Dubuque: Kendall hunt.
    13. Hill, E., O’Sullivan, T. & O’Sullivan, C. (1995). Creative Arts Marketing. London: Baker & Taylor books.
    14. Joy, A., Sherry, J. F., Jr, Venkatesh, A., Wang, J. & Chan, J.(2012). Fast fash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thical appeal of luxury brands. Fashion Theory, 16, 273-296. DOI: 10.2752/175174112X13340749707123
    15. Lash, S. & Urry, J.(1994). Economies of signs and space. London: Sage.
    16. Mihm, B.(2010). Fast fashion an a flat world: global sourcing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9, 55-64.
    17. Okonkwo, U. (2007). Luxury fashion branding : Trends, tactics, techniqu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8. Park, C. W., Jaworski, B. J. & MacInnis, D. J. (1986). 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50, 135 - 145.
    19. Simmel, G. (1957) . Fash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2, 541-558.
    20. Sull, D. & Turconi, S. (2008). Fast fashion lessons.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19, 4-11.
    21. Veblen, T. (1912).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Mac-millan.
    22. Wagner, J. (1999). Consu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
    23. Williams, A. B. (2004). Learning to share meaning in a multi-agent system. Journal of autonomous agents and multi-agent Systems, 8, 165-193.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