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趙玉芬 |
---|---|
論文名稱: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 |
指導教授: | 季旭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62 |
中文關鍵詞: | 戰國文字 、楚竹書 、上博七 、鄭子家喪 、君人者何必安哉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6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鄭子家喪〉及〈君人者何必安哉〉收錄於2008年12月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鄭子家喪〉甲、乙兩本各七支簡;〈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兩本各九支簡,兩篇簡文皆是甲本較為完整,因此本論文均以甲本為研究對象,期望透過簡文考釋,以疏通簡文文意,做出最合理的釋讀。
本論文共四章。第一章「緒論」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三節為「〈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回顧」。
第二章「〈鄭子家喪〉簡文考釋」分為二節,第一節「〈鄭子家喪〉竹簡形制及主旨」,介紹〈鄭子家喪〉甲本簡文的形制以及說明簡文的主旨。第二節「〈鄭子家喪〉考釋」為本論文研究重心,針對〈鄭子家喪〉甲本全篇簡文進行文字考釋及訓讀。
第三章「〈君人者何必安哉〉簡文考釋」分為二節,第一節「〈君人者何必安哉〉竹簡形制及主旨」,介紹〈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簡文的形制以及說明簡文的主旨。第二節「〈君人者何必安哉〉考釋」亦為本論文研究重心,針對〈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全篇簡文進行文字考釋及訓讀。
第四章「結論」分為二節,第一節「〈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釋文及語譯」,詳列兩篇簡文的釋文及語譯;第二節「簡文考釋的成果及尚待解決的問題」,條列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囿於出土材料及筆者本身才學而未能解決的問題。
(古籍依時代排序,其餘據姓名筆畫排列)
一、古籍
1.(戰國)莊周撰;(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上、下冊,(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3年3月初版二刷)。
2.(戰國)墨翟撰;(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3月)。
3.(戰國)荀卿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12月二版一刷)。
4.(戰國)慎子等著;高流水,林桓森譯注:《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3月)。
5.(漢)賈誼撰;閰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
6.(漢)劉安編;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再版)。
7.(東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第二十八刷)。
8.(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9.(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韵樓藏版,(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
10.(東漢)劉珍等撰;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11.(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4月再版)。
12.(東漢)班固等撰;(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8月初版四刷)。
13.(東漢)班固、應劭撰;羅愛萍主編:《百子全書‧白虎通~風俗通》,(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2月)。
14.(劉宋)范曄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15.(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上下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10月)。
16.(後周)郭忠恕撰;(清)鄭珍箋:《汗簡箋正》,(臺北:廣文書局,1974年3月)。
17.(宋)陳彭年等著:《新校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9月修訂二版二刷)。
18.(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一)、(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19.(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詩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0.(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尚書》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1.(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周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2.(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禮記》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3.(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儀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4.(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左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5.(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公羊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6.(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穀梁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7.(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孟子》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8.(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孝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9.(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爾雅》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30.(清)俞樾撰;楊家駱主編:《諸子平議》,(臺北:世界書局,1991年9月5版)。
二、近人論著專書
丁原植:《文子資料探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9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年10月)。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7次印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第6刷)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第6刷)。
王冬珍等校注:《新編管子》上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2月)。
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四刷)。
王國維:《靜庵文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左松超注譯:《新譯說苑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朱永嘉、蕭木注釋:《新譯呂氏春秋》上下冊,(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8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月第3次印刷)。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李玉潔:《楚國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2月)。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3刷)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上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初版二刷)。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
季旭昇師主編;陳霖慶、鄭玉珊、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初版三刷)。
季旭昇師主編;陳美蘭、蘇建洲、陳嘉凌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季旭昇師主編;陳惠玲、連德榮、李綉玲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季旭昇師主編;袁國華協編;陳思婷、張繼凌、高佑仁、朱賜麟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9月)。
易中天注譯:《新譯國語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11月)。
故宮博物院編、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12月第8次印刷)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3月初版二刷)。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5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7月第二次印刷)。
高明:《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4月)。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高明編著:《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張光裕、滕壬生、黃錫全主編:《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著:《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2年11月)。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上海文藝出版有限公司中西書局,2011年12月)。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一、二,(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5月)。
陳新雄師:《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4月)。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10月)。
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2次印刷)。
楊如雪師:《文法ABC》,(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再版四刷)。
楊伯峻、何樂士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上下冊,(北京:新華書店,2008年5月第2版第4次印刷)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楊金鼎等注釋:《楚辭注釋》,(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9月)。
溫洪隆注譯:《新譯戰國策》上下冊,(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2月)。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盧元駿註譯:《新序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8月初版六刷)。
賴炎元註譯:《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9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
羅運環:《楚國八百年》,(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三、學位論文
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後正式出版於《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六編》28-29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史料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11月。
張繼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 、柬大王泊旱》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陳雅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8年。
陳嘉凌:《楚系簡帛字根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彭慧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疑難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
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四、單篇論文
一蟲(網名):〈由《鄭子家喪》看《左傳》的一處注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9,2009年1月3日。
凡國棟:〈《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劄記兩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0,2008年12月31日。
凡國棟:〈釋《鄭子家喪》的「滅覆」〉,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3,2008年12月31日。
凡國棟:〈《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簡4「州徒之樂」小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9,2009年1月3日。凡國棟:〈上博七校讀雜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1,2009年1月8 日。
小寺敦:〈上海博楚簡「鄭子家喪」譯注—附・史料的性格に關する小考〉,《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157號,2010年3月26日。
王繼如:〈「有白玉三回而不戔」臆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5,2009年1月14日。
史傑鵬:〈由《君人者何必安哉》中的「云薾」談《說文》中的「殄」和「化」〉,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0,2009年5月30日。
史德新:〈《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9,2009年6月 7日。
田河:〈《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88,2009年2月7日。
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一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6,2009年1月11日。
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民乍而思誰之」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7,2009年2月3日。
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言不敢睪身」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83,2009年6月13日。
何有祖:〈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8,2008年12月31日。
何有祖:〈上博七《鄭子家喪》劄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7,2008年12月31日。
何家興:〈說「 」及其相關諸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2,2009年1月4日。
宋華強:〈《鄭子家喪》「以及於今而後」小議〉,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73,2009年6月9日。
宋華強:〈《鄭子家喪》「滅光」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79,2009年6月12日。
宋華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88,2009年6月16日。
宋華強:〈《鄭子家喪》《平王問鄭壽》「就」字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18,2009年7月21日。
李天虹:〈《鄭子家喪》補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7,2009年1月12日。後刊於《江漢考古》2009年第3期
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0,2009年1月21日。
李侑秦:〈《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 年」試析〉,第十二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2010年6月5日。
李松儒:〈《鄭子家喪》甲乙本字跡研究〉,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2,2009年6月2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毋敢排門而出」考〉,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3,2011年4月15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以邦之變」考〉,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4,2011年4月16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利木」釋讀再議〉,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97,2011年6月19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苴索」補釋 〉,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96,2011年6月19日。
沈之傑:〈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4,2009年1月2日。
沈之傑:〈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補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5,2009年1月2日。
周鳳五:〈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新探〉,《臺大中文學報》第三十期,2009年6月。
孟蓬生:〈《君人者何必安哉》賸義掇拾〉,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1,2009年1月4日。
孟蓬生:〈「辸」讀為「應」補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8,2009年1月6日。
孟蓬生:〈「辸」讀為「應」續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4,2009年1月10日。
季旭昇師:〈上博四零拾〉,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jixusheng002.htm,2005年2月15日
季旭昇師:〈上博七芻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8,2009年1月1日。
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考〉,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6,2009年1月18日。
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言不敢睪身」考〉,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8,2009年1月20日。
林清源:〈上博(七)《鄭子家喪》文本問題檢討〉,第三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3月25-27日。
侯乃峰:〈《上博(七)•鄭子家喪》「天後(厚)楚邦」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6,2009年1月6日。
侯乃峰:〈上博(七)字詞雜記六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5,2009年1月16日。
范常喜:〈戰國楚簡「視日」補議〉,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72,2005年3月1日。
孫飛燕:〈讀《上博七》劄記二則〉,清華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89,2009年1月8日。
郝士宏:〈讀《鄭子家喪》小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2,2009年1月3日。
高佑仁:〈《鄭子家喪》、《競公瘧》諸「病」字的構形考察〉,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00,2010年1月4日。
高佑仁:〈〈鄭子家喪〉「以歿入地」考釋及其相關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51,2010年1月9日。
高佑仁:〈釋《鄭子家喪》的「滅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7,2009年1月14日。
高佑仁:〈也談《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望」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9,2009年1月15日。
高佑仁:〈〈鄭子家喪〉、〈競公瘧〉諸「病」字的構形考察(增訂稿)〉,2010年經典教學與簡帛學術研討會,2010年5月7日。
張崇禮:〈釋《君人者何必安哉》的「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6,2009年1月11日。
張崇禮:〈《君人者何必安哉》釋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1,2009年1月13日。
張新俊:〈《鄭子家喪》「 」字試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4,2009年1月3日。
張新俊:〈「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0,2009年1月8日。
陳偉:〈關於楚簡「視日」的新推測〉,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81,2005年3月6日
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1,2008年12月31日。
陳偉:〈《鄭子家喪》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9,2008年12月31日。
陳偉:〈《鄭子家喪》通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4,2009年1月10日。
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再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8,2009年2月6日。
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陳劍〈清華簡《皇門》「 」字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7,2011年2月4日。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0,2009年1月1日。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九〉,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7,2009年1月19日。
復旦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0,2008年12月31日。
復旦讀書會:〈《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4,2008年12月31日。
程燕:〈《上博七》讀後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6,2008年12月31日。
黃人二:〈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試釋〉,http://humika503.blog.163.com/blog/static/5726655220090503742853/,2009年1月5日。後刊於《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6月。
黃人二:〈說白玉三朽〉,《漢字研究》第5輯,2011年12月。
楊澤生:〈《上博七》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6,2009年1月14日。
楊澤生:〈上博簡《鄭子家喪》之「利木」試解〉,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2009年11月。
葛亮:〈《上博七•鄭子家喪》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6,2009年1月5日。
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5,2008年12月31日。
熊立章:〈以《上博七》假借用字考釋金文地名一例——兼論《令簋》所載「伐楚」的歷史背景〉,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9,2009年1月21日。
趙平安:〈談「瑟」的一個變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8,2009年1月12日。
趙思木:〈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9,2009年1月7日。
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7 ,2009年1月5日。
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7,2009年1月6日。
劉信芳:〈《上博藏(七)》試說(之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9,2009年1月18日。
劉剛:〈讀簡雜記‧上博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4,2009年1月5日。
劉雲:〈上博七詞義五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04,2009年3月17日。
劉樂賢:〈讀楚簡札記二則〉,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207,2004年5月29日
劉樂賢:〈讀上博(四)雜記〉,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55,2005年2月15日
顏世鉉:〈上博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2,2011年11月23日。
羅小華:〈《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選釋三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4,2008年12月31日。
蘇建洲:〈《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1,2009年1月1日。
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3,2009年1月10日。
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先君霝王乾溪云爾(从艹)」〉,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5,2009年1月10日。
蘇建洲:〈《君人者何必安哉》簡1「命」字詞意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9,2009年2月7日。
蘇建洲:〈璽印文字「病」字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18,2009年3月10日。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38,2010年5月1日。
鐘易翬:〈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7,2009年1月6日。
顧莉丹:〈略談《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之「侯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4, 2009年1月7日。
五、網路資料
Chinese Etymology 網址: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Etymology.aspx?characterInput=%E8%BB%8A&submitButton1=Etymology
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架設「上古音查詢資料庫」 網址:http://www.eastling.org/OC/oldage.aspx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網址:http://hanji.sinica.edu.tw/
中國古代簡帛字形、辭例數據庫 網址:http://www.bsm-whu.org/zxcl/login.php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址:http://ctext.org/zh
孔子2000 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anmu2/jianbo.htm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 網址:http://www.bsm.org.cn/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網址: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 網址:http://www.jianbo.org/index.asp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 網址: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漢典 網址:http://www.zdic.net/
說文解字全文檢索測試版 網址:http://shuowen.chinese99.com/
廣韻查詢系統 網址:http://kyonh.com/combination/l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