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玉芬
論文名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62
中文關鍵詞: 戰國文字楚竹書上博七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0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鄭子家喪〉及〈君人者何必安哉〉收錄於2008年12月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鄭子家喪〉甲、乙兩本各七支簡;〈君人者何必安哉〉甲、乙兩本各九支簡,兩篇簡文皆是甲本較為完整,因此本論文均以甲本為研究對象,期望透過簡文考釋,以疏通簡文文意,做出最合理的釋讀。
      本論文共四章。第一章「緒論」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三節為「〈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回顧」。
      第二章「〈鄭子家喪〉簡文考釋」分為二節,第一節「〈鄭子家喪〉竹簡形制及主旨」,介紹〈鄭子家喪〉甲本簡文的形制以及說明簡文的主旨。第二節「〈鄭子家喪〉考釋」為本論文研究重心,針對〈鄭子家喪〉甲本全篇簡文進行文字考釋及訓讀。
      第三章「〈君人者何必安哉〉簡文考釋」分為二節,第一節「〈君人者何必安哉〉竹簡形制及主旨」,介紹〈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簡文的形制以及說明簡文的主旨。第二節「〈君人者何必安哉〉考釋」亦為本論文研究重心,針對〈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全篇簡文進行文字考釋及訓讀。
      第四章「結論」分為二節,第一節「〈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釋文及語譯」,詳列兩篇簡文的釋文及語譯;第二節「簡文考釋的成果及尚待解決的問題」,條列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囿於出土材料及筆者本身才學而未能解決的問題。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三節 〈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回顧…………10 第二章 〈鄭子家喪〉簡文考釋……………………………………22  第一節 〈鄭子家喪〉竹簡形制及主旨……………………………22  第二節 〈鄭子家喪〉考釋…………………………………………28 第三章 〈君人者何必安哉〉簡文考釋……………………………208  第一節 〈君人者何必安哉〉竹簡形制及主旨……………………208  第二節 〈君人者何必安哉〉考釋…………………………………216 第四章 結論……………………………………………………….408 第一節 〈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釋文及語譯………408 第二節 簡文考釋的成果及尚待解決的問題……………………411 參考文獻………………………………………………………………416 附錄一 〈鄭子家喪〉甲本圖版……………………………………431 附錄二 〈鄭子家喪〉乙本圖版……………………………………438 附錄三 〈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圖版……………………………445 附錄四 〈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圖版……………………………454 

    (古籍依時代排序,其餘據姓名筆畫排列)
    一、古籍
    1.(戰國)莊周撰;(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上、下冊,(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3年3月初版二刷)。
    2.(戰國)墨翟撰;(清)孫詒讓著、孫以楷點校:《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3月)。
    3.(戰國)荀卿著;(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12月二版一刷)。
    4.(戰國)慎子等著;高流水,林桓森譯注:《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3月)。
    5.(漢)賈誼撰;閰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
    6.(漢)劉安編;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再版)。
    7.(東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第二十八刷)。
    8.(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9.(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韵樓藏版,(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
    10.(東漢)劉珍等撰;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11.(東漢)王逸:《楚辭章句》,(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4月再版)。
    12.(東漢)班固等撰;(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8月初版四刷)。
    13.(東漢)班固、應劭撰;羅愛萍主編:《百子全書‧白虎通~風俗通》,(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2月)。
    14.(劉宋)范曄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15.(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上下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10月)。
    16.(後周)郭忠恕撰;(清)鄭珍箋:《汗簡箋正》,(臺北:廣文書局,1974年3月)。 
    17.(宋)陳彭年等著:《新校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9月修訂二版二刷)。
    18.(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一)、(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19.(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詩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0.(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尚書》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1.(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周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2.(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禮記》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3.(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儀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4.(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左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5.(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公羊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6.(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穀梁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7.(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孟子》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8.(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孝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29.(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爾雅》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十一版)。
    30.(清)俞樾撰;楊家駱主編:《諸子平議》,(臺北:世界書局,1991年9月5版)。
    二、近人論著專書
    丁原植:《文子資料探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9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年10月)。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7次印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第6刷)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第6刷)。
    王冬珍等校注:《新編管子》上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2月)。
    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四刷)。
    王國維:《靜庵文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左松超注譯:《新譯說苑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朱永嘉、蕭木注釋:《新譯呂氏春秋》上下冊,(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8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月第3次印刷)。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李玉潔:《楚國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2月)。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3刷)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上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初版二刷)。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
    季旭昇師主編;陳霖慶、鄭玉珊、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初版三刷)。
    季旭昇師主編;陳美蘭、蘇建洲、陳嘉凌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季旭昇師主編;陳惠玲、連德榮、李綉玲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季旭昇師主編;袁國華協編;陳思婷、張繼凌、高佑仁、朱賜麟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9月)。
    易中天注譯:《新譯國語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11月)。
    故宮博物院編、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12月第8次印刷)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3月初版二刷)。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5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7月第二次印刷)。
    高明:《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4月)。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高明編著:《古陶文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張光裕、滕壬生、黃錫全主編:《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著:《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2年11月)。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上海文藝出版有限公司中西書局,2011年12月)。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一、二,(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5月)。
    陳新雄師:《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4月)。
    陳劍:《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10月)。
    湖南省博物館等編著:《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2次印刷)。
    楊如雪師:《文法ABC》,(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再版四刷)。
    楊伯峻、何樂士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上下冊,(北京:新華書店,2008年5月第2版第4次印刷)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楊金鼎等注釋:《楚辭注釋》,(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9月)。
    溫洪隆注譯:《新譯戰國策》上下冊,(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2月)。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盧元駿註譯:《新序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8月初版六刷)。
    賴炎元註譯:《韓詩外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9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
    羅運環:《楚國八百年》,(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 
    三、學位論文
    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後正式出版於《古典文獻研究輯刊‧六編》28-29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史料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11月。
    張繼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 、柬大王泊旱》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陳雅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8年。
    陳嘉凌:《楚系簡帛字根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彭慧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疑難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
    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四、單篇論文
    一蟲(網名):〈由《鄭子家喪》看《左傳》的一處注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9,2009年1月3日。
    凡國棟:〈《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劄記兩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0,2008年12月31日。
    凡國棟:〈釋《鄭子家喪》的「滅覆」〉,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3,2008年12月31日。
    凡國棟:〈《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簡4「州徒之樂」小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9,2009年1月3日。凡國棟:〈上博七校讀雜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1,2009年1月8 日。
    小寺敦:〈上海博楚簡「鄭子家喪」譯注—附・史料的性格に關する小考〉,《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157號,2010年3月26日。
    王繼如:〈「有白玉三回而不戔」臆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5,2009年1月14日。
    史傑鵬:〈由《君人者何必安哉》中的「云薾」談《說文》中的「殄」和「化」〉,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0,2009年5月30日。
    史德新:〈《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9,2009年6月 7日。
    田河:〈《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88,2009年2月7日。
    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一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6,2009年1月11日。
    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民乍而思誰之」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7,2009年2月3日。
    伊強:〈《君人者何必安哉》「言不敢睪身」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83,2009年6月13日。
    何有祖:〈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8,2008年12月31日。
    何有祖:〈上博七《鄭子家喪》劄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7,2008年12月31日。
    何家興:〈說「 」及其相關諸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2,2009年1月4日。
    宋華強:〈《鄭子家喪》「以及於今而後」小議〉,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73,2009年6月9日。
    宋華強:〈《鄭子家喪》「滅光」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79,2009年6月12日。
    宋華強:〈《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88,2009年6月16日。
    宋華強:〈《鄭子家喪》《平王問鄭壽》「就」字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18,2009年7月21日。
    李天虹:〈《鄭子家喪》補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7,2009年1月12日。後刊於《江漢考古》2009年第3期
    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0,2009年1月21日。
    李侑秦:〈《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 年」試析〉,第十二屆中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2010年6月5日。
    李松儒:〈《鄭子家喪》甲乙本字跡研究〉,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2,2009年6月2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毋敢排門而出」考〉,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3,2011年4月15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以邦之變」考〉,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4,2011年4月16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利木」釋讀再議〉,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97,2011年6月19日。
    李詠健:〈《上博七•鄭子家喪》「苴索」補釋 〉,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96,2011年6月19日。
    沈之傑:〈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4,2009年1月2日。
    沈之傑:〈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補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5,2009年1月2日。
    周鳳五:〈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新探〉,《臺大中文學報》第三十期,2009年6月。
    孟蓬生:〈《君人者何必安哉》賸義掇拾〉,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1,2009年1月4日。
    孟蓬生:〈「辸」讀為「應」補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8,2009年1月6日。
    孟蓬生:〈「辸」讀為「應」續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4,2009年1月10日。
    季旭昇師:〈上博四零拾〉,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jixusheng002.htm,2005年2月15日 
    季旭昇師:〈上博七芻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8,2009年1月1日。
    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州徒之樂」考〉,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6,2009年1月18日。
    林文華:〈《君人者何必安哉》「言不敢睪身」考〉,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8,2009年1月20日。
    林清源:〈上博(七)《鄭子家喪》文本問題檢討〉,第三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3月25-27日。
    侯乃峰:〈《上博(七)•鄭子家喪》「天後(厚)楚邦」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6,2009年1月6日。
    侯乃峰:〈上博(七)字詞雜記六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5,2009年1月16日。
    范常喜:〈戰國楚簡「視日」補議〉,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72,2005年3月1日。
    孫飛燕:〈讀《上博七》劄記二則〉,清華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89,2009年1月8日。
    郝士宏:〈讀《鄭子家喪》小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2,2009年1月3日。
    高佑仁:〈《鄭子家喪》、《競公瘧》諸「病」字的構形考察〉,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00,2010年1月4日。
    高佑仁:〈〈鄭子家喪〉「以歿入地」考釋及其相關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51,2010年1月9日。
    高佑仁:〈釋《鄭子家喪》的「滅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7,2009年1月14日。
    高佑仁:〈也談《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望」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9,2009年1月15日。
    高佑仁:〈〈鄭子家喪〉、〈競公瘧〉諸「病」字的構形考察(增訂稿)〉,2010年經典教學與簡帛學術研討會,2010年5月7日。
    張崇禮:〈釋《君人者何必安哉》的「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6,2009年1月11日。
    張崇禮:〈《君人者何必安哉》釋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1,2009年1月13日。
    張新俊:〈《鄭子家喪》「 」字試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4,2009年1月3日。
    張新俊:〈「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0,2009年1月8日。
    陳偉:〈關於楚簡「視日」的新推測〉,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81,2005年3月6日 
    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1,2008年12月31日。
    陳偉:〈《鄭子家喪》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9,2008年12月31日。
    陳偉:〈《鄭子家喪》通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4,2009年1月10日。
    陳偉:〈《君人者何必安哉》再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8,2009年2月6日。
    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陳劍〈清華簡《皇門》「 」字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7,2011年2月4日。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0,2009年1月1日。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九〉,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7,2009年1月19日。
    復旦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0,2008年12月31日。
    復旦讀書會:〈《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4,2008年12月31日。
    程燕:〈《上博七》讀後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6,2008年12月31日。
    黃人二:〈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試釋〉,http://humika503.blog.163.com/blog/static/5726655220090503742853/,2009年1月5日。後刊於《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6月。
    黃人二:〈說白玉三朽〉,《漢字研究》第5輯,2011年12月。
    楊澤生:〈《上博七》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6,2009年1月14日。
    楊澤生:〈上博簡《鄭子家喪》之「利木」試解〉,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2009年11月。
    葛亮:〈《上博七•鄭子家喪》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6,2009年1月5日。
    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5,2008年12月31日。
    熊立章:〈以《上博七》假借用字考釋金文地名一例——兼論《令簋》所載「伐楚」的歷史背景〉,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9,2009年1月21日。
    趙平安:〈談「瑟」的一個變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8,2009年1月12日。
    趙思木:〈讀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9,2009年1月7日。
    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7 ,2009年1月5日。
    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7,2009年1月6日。
    劉信芳:〈《上博藏(七)》試說(之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9,2009年1月18日。
    劉剛:〈讀簡雜記‧上博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4,2009年1月5日。
    劉雲:〈上博七詞義五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04,2009年3月17日。
    劉樂賢:〈讀楚簡札記二則〉,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207,2004年5月29日
    劉樂賢:〈讀上博(四)雜記〉,清華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55,2005年2月15日
    顏世鉉:〈上博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君王有白玉三回而不戔」試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2,2011年11月23日。
    羅小華:〈《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選釋三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4,2008年12月31日。
    蘇建洲:〈《君人者何必然哉》劄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1,2009年1月1日。
    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3,2009年1月10日。
    蘇建洲:〈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先君霝王乾溪云爾(从艹)」〉,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5,2009年1月10日。
    蘇建洲:〈《君人者何必安哉》簡1「命」字詞意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9,2009年2月7日。
    蘇建洲:〈璽印文字「病」字小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18,2009年3月10日。
    蘇建洲:〈《鄭子家喪》甲1「就」字釋讀再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38,2010年5月1日。
    鐘易翬:〈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劄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7,2009年1月6日。
    顧莉丹:〈略談《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之「侯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4, 2009年1月7日。
    五、網路資料
    Chinese Etymology 網址: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Etymology.aspx?characterInput=%E8%BB%8A&submitButton1=Etymology
    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架設「上古音查詢資料庫」 網址:http://www.eastling.org/OC/oldage.aspx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網址:http://hanji.sinica.edu.tw/
    中國古代簡帛字形、辭例數據庫 網址:http://www.bsm-whu.org/zxcl/login.php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址:http://ctext.org/zh
    孔子2000 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anmu2/jianbo.htm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 網址:http://www.bsm.org.cn/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網址:http://dict.variants.moe.edu.tw/main.htm
    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 網址:http://www.jianbo.org/index.asp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 網址: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漢典 網址:http://www.zdic.net/
    說文解字全文檢索測試版 網址:http://shuowen.chinese99.com/
    廣韻查詢系統 網址:http://kyonh.com/combination/latter/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