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佳麗
Lin, Chia-Li
論文名稱: 「嚐一口沒奶滋」—自我揭露藝術治療圖文創作研究
Merry Boobless:Research on Graphic Illustrations of Self-disclosure and Art Therapy
指導教授: 劉建成
Liu, Chien-Cheng
口試委員: 蔡頌德
Tsai, Sung-Te
周賢彬
Chou, Syan-Bin
劉建成
Liu, Chien-Cheng
口試日期: 2023/07/1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設計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Desig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e Practice in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乳癌自我揭露藝術治療圖文創作
英文關鍵詞: breast cancer, self-disclosure, art therapy, graphic creation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創作實證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152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4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嚐一口沒奶滋」―自我揭露藝術治療圖文創作研究,立基於研究者罹患乳 癌之後,試圖以藝術探究並治療因疾病而身心靈崩塌的自身。藉由圖文創作為呈 現手法,以自我揭露論述從 2020 年至 2021 年近一年間的化學治療及手術切除, 最後輔以放射治療之整段醫療歷程,及後續回歸生活及重建相關衛教議題之探討。 研究者將本創作圖文命名為四個課題:罹癌、療癒、回歸與重生。前三個課題於 本創作論文發表,而最後一課題重生為現在進行式,將於本論文完成後持續創作 並發布於社群平臺。
    本創作研究解析藝術治療及罹癌慢性病之文本分析,並通過癌友及其照顧者 之圖文創作案例分析解構其創作文本及設計藍圖,總結歸納創作之意涵,用藝術 抒發每位癌症病友及其照顧者所面臨的種種難處。雖然此議題無比沉重,但研究 者試圖以輕柔之繪圖手法呈現創作圖文,其傳達不只是一份衛教手冊,更是一個 心靈上的療傷,以及給予其他年輕女性病識感的建構。
    本創作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成功藉由自我揭露方式達成藝術治療與成就感之創造。
    (二)藉由繪畫的過程有效轉移自身對哀傷與疼痛的注意力。
    (三)將自身之罹癌醫病經驗畫成圖文傳遞予更多病友團體。
    治療期間痛苦不堪的我以藝術療癒己身,圖文創作繪出我在整個治療期及術 後的整個人生軸線,並紓解我因疾病而死亡迫近的焦慮不安。從中啟發我「一切 都是最好的安排」,珍惜重生之後的生活,把握每刻並活在當下。

    Merry Boobless:Research on Graphic Illustrations of Self-disclosure and Art Therapy, based on the researcher's suffering from breast cancer, trying to explore and heal somebody who is collapse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by the disease with art. Graphic illustrations means presentation; Self-disclosure describes the entire medical process of chemotherapy, surgical resection and radiation therapy from 2020 to 2021, and finally return to regular life with reconstruction related health discussion. The researcher named this creation of pictures and texts as four topics: Cancer, Healing, Regression and Rebirth. The first three topics(Cancer, Healing, Regression) were published in this thesis and the last topic(Rebirth) was reborn in the present, to create and publish on the community platform continuous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This thesis discusses about the text analysis of art therapy, cancer chronic diseases, deconstructs the creative text and design blueprint through the graphic creation case analysi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summarizes the meaning of creation to express every cancer patient and their caregiver’s difficulties with art. Although this topic is extremely heavy-hearted, the researchers try to present the creative pictures and texts with gentle drawing techniques. The thesis is not only a health education manual, but also a spiritual healing sharing.
    The conclusions of the thesis are as follows:
    (1) Successful art therapy with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hrough self-disclosure.
    (2) Effectively process of painting to divert attention from grief and pain.
    (3) Widely shared one's own cancer medical experience to pacify more patients with drawing pictures and text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art heals my body in pain. I drew pictures and texts to light up my entire life direction with relieved my anxiety about the disease while the treatment to after surgery. It inspired me that "Everything is the best arrangement", cherish the life after rebirth, grasp every moment and live in the present.

    第一章 緒論 1 1.1 動機與目的 1 1.2 範圍與限制 6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2.1 癌症文獻 9 2.2 罹癌自我揭露與社會支持 16 2.3 藝術治療 24 2.4 圖文創作構成要素 30 2.5 相關文獻回顧 49 2.6 小結 54 第三章 案例分析 56 3.1 癌友圖文案例分析 56 3.2 癌友之照顧者圖文案例分析 77 3.3 彙整分析 96 3.4 小結 99 第四章 設計創作 101 4.1 創作理念 101 4.2 創作流程 102 4.3 創作藍圖 104 4.4 創作呈現 120 4.5 創作成果展出 151 4.6 創作成果電子發布 155 4.7 自我檢核 159 4.8 創作結論 1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2 5.1 結論 162 5.2 建議 165 參考文獻 167

    專書
    Amy E.H, Dr. Gaelynn P.W.B, Libby S.(2022)。圖解藝術治療。江學瀅譯。臺北,商周出版。
    Bruce L. M(2011)。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丁凡譯。臺北,張老師文化。
    Dr. Shaun McNiff(1999)。藝術治療。許邏灣譯。臺北,新路出版社。
    Gene Logsdon(2020)。農夫哲學:關於自然、生死與永恆的沉思。劉映希譯。臺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
    Graphic社編輯部、卵形、葉忠宜(2016)。Typography字誌。臺北,臉譜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Harold Rosenberg(1998)。拆/解藝術。周麗蓮譯,黃麗娟審定。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Josef Albers(2015)。色彩互動學。劉怡玲譯。臺北,積木文化出版社。
    John Dewey(2019)。藝術即經驗。高建平譯。臺北,五南出版社。
    Mark Williams, John Teasdale, Zindel Segal(2016)。八週正念練習: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石世明譯。臺北,張老師文化。
    Marian Liebmann(2013)。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賴念華譯。臺北,張老師文化。
    Nora Swan Foster(2022)。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夢、意象和分析心理學指南。丁凡譯。臺北,商周出版。
    Pam Pam Liu(2022)。癌症好朋友。臺北,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Pat B. Allen(2013)。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江孟蓉譯。臺北,張老師文化。
    Pawpaw Poroduction(2009)。圖解有趣的設計心理學。李漢庭譯。臺北,世茂出版社。
    Pawpaw Production(2021)。色彩心理學:活用色彩知識,並使用色彩隱藏的力量。魏俊崎譯。臺北,晨星出版社。
    Samuel T. Gladding(2022)。創造性藝術治療。謝政廷、許智傑、施玉麗譯。臺北,學富文化。
    Sarah Hyndman(2017)。我們都被字型洗腦了:看字型如何影響食衣住行,創造看不見的價值。馬新嵐譯。臺北,三采文化。
    Swami Rama(2018)。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劉海凝譯。臺北,橡實文化出版社。
    Tyler Feder(2020)。你離開之後:一個女兒失去母親後的生存旅程。臺北,三采文化。
    小林章(2012)。街道文字。葉忠宜譯。臺北,臉譜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下睫毛繪話生活(2021)。下睫毛的乳癌日記。臺北,飛柏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中村清吾(2014)。圖解乳癌:女生最想知道的乳癌發現、診療流程與預後生活。孫玉芳譯。臺北,世茂出版。
    王筠銨(2018)。我是一位「少」奶奶:2寶地方媽媽的戰勝乳癌求生記。臺北,捷徑文化。
    王秀絨(2016)。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洪葉文化。
    尹智會(2020)。只是哭沒有用。臺北,大田出版社。
    石田結實(2019)。日本傳統色名帖:京都顏料老舖「上羽繪惣」絕美和色250選。劉亭言譯。臺北,漫遊者文化。
    米奧(2022)。我是照顧者:成為照顧者篇。臺北,尖端出版社。
    米奧(2023)。我是照顧者2:與摯愛親人告別篇。臺北,尖端出版社。
    米娜(潘怡伶)(2020)。面對乳癌,你不孤單:抗癌鬥士米娜與十位醫師專家,帶你破解50個乳癌迷思。臺北,時報出版。
    朱芯儀(2023)。保留那個快樂的自己。臺北,重版文化。
    江學瀅、王華雯、江芊玥、朱惠瓊、金傳珩、林曉蘋、範維昕、黃暄文、黃凱嫈、楊舜如、廖學加、蔡汶芳(2021)。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臺北,商周出版。
    江學瀅(2022)。藝術治療圖卡的種應用。臺北,商周出版。
    伊達千代、內藤孝彥(2011)。版面設計的原理。臺北,中信出版社。
    呂素貞(2005)。超越語言的力量:藝術治療在安寧病房的故事。臺北,張老師文化。
    余強、楊萬豪(2019)。藝術設計心理學。臺北,崧燁文化。
    芦谷國一(2020)。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賴庭筠譯。臺北,原點出版社。
    芦谷國一、山本政幸(2020)。漫畫歐文字體の世界:零基礎秒懂,像認識新朋友一樣,入門25種經典字體。臺北,原點出版社。
    杜世興(2022)。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知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妳的乳房,掌上微型Google冊。臺北,時報出版。
    谷本誠剛、灰島佳里(2011)。如何幫孩子選繪本。臺北,貓頭鷹出版。
    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臺北,張老師文化。
    林美琴(2009)。繪本有什麼了不起。臺北,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新北,心理出版社。
    林磐聳、羅東釗(1983)。現代插畫。臺北,藝風堂。
    並木伸一郎(2018)。死後審判、輪迴、瀕死之謎。楊哲群譯。臺北,月之海出版社。
    洪文瓊(2004)。台灣圖畫書發展史。臺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皓瓊(2012)。解構圖像:隱藏在圖像設計間的訊息傳達。臺北,佳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郝廣才(2004)。好繪本,如何好。臺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柳閩生(1992)。版面設計。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夏勳、鄭明進(1980)。插畫的認識與應用。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徐素霞(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淺田次郎(2007)。椿山課長的那七天。臺北,高寶出版社。
    陳俊宏、楊東民(200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臺北,全華圖書。
    陳純紅(2017)。插畫實驗課。臺北,木馬文化。
    陳啟明、和信乳癌多科整合診治團隊(2021)。一本讀通乳癌。臺北,天下生活。
    陳意爭(2017)。圖畫與文字的邂逅—圖畫書中的圖文關係探索。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陳孝銘(2003)。商業美術設計:平面應用篇。臺北,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陸雅青(2016)。藝術治療繪畫詮釋。新北,心理出版社。
    梁翠梅(2009)。藝術治療:身心靈合一之道。臺北,華都文化。
    莉亞.古茲曼(2020)。修復情緒的100個創作練習:把壓力、焦慮、惶恐、不安轉交給藝術,卸下傷痛,撫慰身心。新北,奇點出版。
    凱莉哥、小露(2020)。不完美的11歲。臺北,圓神出版社。
    許培育(2005)。漫畫實戰教程—劇本分鏡篇。上海,上海人民美術。
    曾建華(2008)。老師來了—漫畫分鏡學。臺北,旗標出版社。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靳埭強(2010)。設計心法100+1:設計大師經驗談。香港,香港經濟日報有限公司。
    蔡榮裕(2020)。不是想死,只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高雄,Utopie無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汶芳(2021)。玩藝術,一起老:老人藝術治療的理論、實務與案例分享。臺北,商周出版。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歐力米視覺工作室作(2017)。色彩學。臺北,拓客出版社。
    鄭麗玉(2019)。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出版社。
    賴玉釵(2013)。像敘事與美感傳播:從虛構繪本到紀實照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鍾灼輝(2020)。自癒:做自己最好的醫生。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韓從耀(2010)。圖像:主題與構成。北京,北京大學。
    藤河るり(2017)。健康才有鹿用!:即使哭泣也要繼續前進,獨居漫畫家的抗癌圖文記。臺北,台灣角川。
    藤河るり(2018)。健康才有鹿用!2:獨自生活抗癌中,重返工作崗位。臺北,台灣角川。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期刊
    石世明(2001)。伴你最後一程:臨終關懷的愛與慈悲。臺北:天下雜誌。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中的應用。臺北: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吳庭瑋、劉芳、葉映彤、林幼昉(2021)。團體藝術治療對術後乳癌病人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之影響:隨機對照試驗。臺北:榮總護理38卷1期P2-13。
    范銀霞(2014)。圖像小說的表現形式與意義建構之關係。臺北: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期刊第10期。
    蔡惠貞、袁千邑(2010)。運用藝術治療照護一位乳癌婦女之護理經驗。腫瘤護理雜誌10卷1期。
    論文
    丁安庭(2015)。鬆脫的書頁:探索圖文書創作。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王乃慈(2018)。一位成年前期女性的罹癌與情傷經驗。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李佳霖(2011)。從文化創意產業探究圖文創作部落格經營-以輔大猴、兔包、超感動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教育與創作研究所。
    李佩怡(2000)。看不見說不出的「痛」—不孕婦女的失落、悲傷與自我調適之質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
    朱紋巧(2020)。日本漫畫分鏡的分格模式對易讀性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
    杜曉苑(2005)。從文化創意產業特性初探圖文書之產製。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林祐輿(2009)。影響部落客自我揭露意圖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林慧雅(2005)。1987年至2003年信誼基金會以外—台灣民間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與時代意義。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林怡君(2013)。逆境新聲—疾病、醫療與生命經驗的自我敘說。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吳大有(2020)。房、樹、人:藝術治療做為一種藝術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吳娮翎(2022)。在黏與不黏的擺盪與對話:從罹癌開展的自我敘說探究。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黃心奎(2009)。台灣出版業編輯與插畫工作者對插畫經紀制度之認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黃於恬(2018)。品牌個性一致性與產品關聯度對代言效果之影響:以圖文創作角色來貘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研究所。
    黃靜怡(2022)。疾病後遇見自己—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生病經驗之自我敘說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黃榕芝(2017)。女兒因父親肝病死亡之陪病經驗自我敘說。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莊淑苗(2011)。愛(癌)在生命轉彎處—一位罹癌未婚女性生命敘說。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戚靜娟(2006)。「夢會長大」圖文創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粘文玲(2016)。乳癌復原者罹癌歷程中的母職經驗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溫梓渝(2022)。以人際關係需求理論探討自我揭露行為與展演—以Instagram限時動態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研究所。
    曾偉勝(2017)。原生數位在圖文創作形式之研究。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研究所。
    於正君(2011)。以藝術治療活動探索女性乳癌患者身體意象與情緒調適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研究所。
    柯雅文(2017)。愛來癌去—癌症生存者之女性伴侶自我敘說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研究所。
    曾靜芬(2015)。這是我的乳房:一位女性乳癌患者的自我敘說。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
    張浩峰(2010)。線條表現之插畫創作與研究—以徒手繪製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張耀仁(2009)。性別圖像的視覺詮釋—張耀仁水墨創作論述。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研究所。
    鄒孟君(2010)。會說話的繪本。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廖佳樺(2017)。符號學應用於插畫創作之研究:以表現單身女子情感與概念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
    廖珮君(2021)。「荒漠花園」園藝療癒的首飾創作—以多肉植物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
    郭淑敏(2017)。生命歷險與感動—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自我敘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賴彭聖(2003)。家庭照顧者就業狀況與其照顧負荷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蕭靖嬙(2021)。資訊圖像化應用於田中鎮地方形象宣傳社群平臺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楊惠伃(2014)。困境與重生—罹癌慢性病以藝術療癒的自我敘說。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顏晃正(2011)。「隨想.我畫」圖文創作。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蔡偉婷(2022)。療癒的生命花園形塑—蔡偉婷膠彩畫創作論述。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研究所。
    羅立鋒(2022)。社群媒體使用模式研究:從自尊與自我揭露出發探討社群媒體對使用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
    劉克亭(2016)。臉書《粉絲專頁圖文創作者》之創作過程與自我揭露探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
    劉卉蓁(2022)。醫療圖像敘事的療癒之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
    劉美玲(2021)。突破桎梏的生命之美:一位癌症患者抗癌生命經驗的自我敘說。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劉嘉敏(2020)。以自我揭露式圖文創作建立 Instagram 個人品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謝育倫(2013)。午後的約繪:以美術館教育資源結合藝術治療團體介入乳癌病患的經驗初探。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研究所。
    謝清妃(2021)。高木直子圖文書版面設計之設計特徵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研究所。
    闕麗卿(2014)。面對家人連續遭逢罹癌末期心路歷程之自我敘說探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蘇煒翔(2013)。可支援動態電壓與頻率調整之快速鎖定0.5V/1.0V全數位鎖相迴路設計。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
    網路資料
    Clip Studio Paint。檢索自:https://www.clipstudio.net/tc/
    HOPE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檢索自:https://www.ecancer.org.tw/
    Unsplash。檢索自:https://unsplash.com/
    人間福報。檢索自:https://www.merit-times.com/
    臺灣癌症資源網。檢索自:https://www.crm.org.tw/
    臺灣癌症基金會。檢索自:https://www.canceraway.org.tw/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檢索自:https://www.iarc.who.int/
    伊甸文教基金會。檢索自:https://www.eden.org.tw/
    我們都有病。檢索自:https://aboutsick.com/pinkmonth2021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檢索自:https://arttherapy.org/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檢索自:https://www.hpa.gov.tw/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檢索自:https://www.breastcf.org.tw/
    開放博物館。檢索自:https://openmuseum.tw/
    維基百科。檢索自:https://zh.m.wikipedia.org/
    臺北醫學大學學術知識庫技專家研究網。檢索自:https://tmu.pure.elsevier.com/
    粉絲專頁
    A Ray。檢索自: https://www.facebook.com/ARAYCOMIX/
    Cherng。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cherng.y/
    Duncan。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duncanlindesign/
    Tyler Feder。檢索自:https://www.instagram.com/tylerfeder
    下睫毛繪話生活。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raylovepainting
    大姚(ㄧㄠ')Da Yao。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dayao.illustration/
    不死兔。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nodie413193/
    尹智會。檢索自:https://www.instagram.com/sagibyung
    米奧的素描簿。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miewwcomic/
    花漾女孩GOGOGO。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1135301375386
    兔包。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2baumama/
    鹿人。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twodeerman/
    菜朝。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gary6711/
    過去X未來 多提無用。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NFXNP/
    聞氫哥。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ooppeennkkll9999/
    廢物女友。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Lousygirlfriend/
    囂搞 Shaogao。檢索自:https://www.facebook.com/Shaogao/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