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馨云 HSU,HSIN-YUN |
---|---|
論文名稱: |
《新約聖經》修辭藝術探新 |
指導教授: | 蔡宗陽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7 |
中文關鍵詞: | 新約聖經 、修辭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64 下載:3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文學的知識與方法是《聖經》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研究以修辭的觀點探究《新約聖經》字句間所運用的修辭技巧,並探討其在教義傳揚上的作用。
第一章 緒論
闡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整理《聖經》或其他文、史、哲學及宗教作品探討修辭之研究,並界定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新約聖經》修辭藝術──表意方法的調整(上)
分析設問、引用、譬喻、借代及轉化五種修辭。設問分提問、激問及連續問句三類;引用分明引及暗引兩類;譬喻分基本類型:詳喻、明喻、隱喻、略喻、借喻及變化類型:合喻、博喻、倒喻、較喻共九類;借代分為借特徵或標誌代本體、借本體的所在代本體、借本體的作者或產地代本體、特定和普通相代、具體與抽象相代、借動作代本體、借事物的工具代本體及定數代不定數八類;轉化分擬物為人、擬人為物及擬虛為實三類。以上皆按選材內容再予分類,並論述其藝術特色。
第三章《新約聖經》修辭藝術──表意方法的調整(下)
分析映襯、象徵、示現、呼告、摹況、夸飾與析數七種修辭。映襯先分句子的映襯及情節的映襯,前者再分對襯、雙襯及反襯三類,後者分歷史上的情節映襯及故事型態的情節映襯兩類;象徵分人物方面象徵、事物方面象徵及數字象徵三類;示現分為追述示現、未來示現及懸想示現三類;呼告分為呼人及呼物兩類;摹況僅分析視覺摹況;夸飾分空間夸飾、物象夸飾及數量夸飾;析數分為分析型及替代型兩類。以上按選材內容再予分類,並論述其藝術特色。
第四章 《新約聖經》修辭藝術──優美形式的設計
分析類疊、排比、層遞、回文及頂針五種修辭。類疊分類字、疊句及類句;排比分參差排比、短語排比、反句排比、平列排比及長句排比;層遞僅分析單式層遞;頂針僅分析聯珠格;回文則排除順讀、逆讀都可以成文的回文詩。以上各類修辭視選材內容再予分類,並論述其藝術特色。
第五章《新約聖經》修辭藝術的效用
綜合二至四章論述再依《新約聖經》之體裁,分別按「福音書」、「歷史書」、「教牧書信」及「啟示文學」歸納整理其修辭藝術效用。
第六章 結論
總結以上各章節之分析結果,整理歸納出《新約聖經》所使用各類修辭法在教理傳遞上之作用,並論述未來可繼續研究之方向。
一、專書
(一) 《聖經》專書
《聖經‧新標點和合本》(香港:香港聖經公會,1996年)。
《聖經‧啟導本》(香港:海天書樓,2005年)。
《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臺北:臺灣聖經公會,2006年)。
《聖經‧新譯本》(臺北:環球聖經公會,2009年)。
(二) 《聖經》相關專書
劉翼凌:《聖經與修辭學》(臺北:福音文宣社,1980年)。
許振偉:《新約引證舊約集解》(臺北:大光書房出版社,1989年)。
吳繩武:《認識聖經》(香港:宗教教育中心,1993年)。
莊柔玉:《基督教聖經中文譯本權威現象研究》(香港:國際聖經協會,2000年)。
史諾‧巴斯得著;吳主光譯:《聖經研究(卷):兩約之間至啟示錄》(香港:種仔出版社,2002年)。
楊克勤:《古修辭學:希羅文化與聖經詮釋》(香港:道風書社,2002年)。
郭秀娟:《認識聖經文學》(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年)。
莊新泉:《四福音書的異與同》(新北:聖經資源中心,2004年)。
謝忠光:《太初有道》(臺中:腓立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里程:《神的聖言‧聖經的權威》(臺北:基督使者協會,2005年)。
馬可‧愛德華斯主編,林梓鳳譯:《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5年)。
馮蔭坤著:《天道聖經註釋:希伯來書》(香港:天道書樓出版社,2005年)。
Gerald Bray主編,石敏敏譯:《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哥林多前後書》(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5年)。
Thomas C. Oden編,王瑜琨譯:《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馬可福音》(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5年)。
馬歇爾著,潘秋松、林秀娟、蔡蓓譯:《馬歇爾新約神學》(加州:美國麥種傳道會,2006年)。
曼尼奧.西蒙尼特主編,林梓鳳譯:《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馬太福音1~13章》(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6年)。
曼尼奧.西蒙尼特主編,林梓鳳譯:《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馬太福音14~28章》(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6年)。
駱其雅著,詹正義、周天麟譯:《聖經中所有的比喻》(臺北:中國主日學協會,2006年)。
小賈斯特主編,李安琴、吳軼凡、曹凱譯:《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叢書──路加福音》(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7年)。
卡森著,潘秋松譯:《約翰福音註釋》(加州:美國麥種傳道會,2007年)。
里程:《神的聖言‧聖經的詮釋》(臺北:基督使者協會,2007年)。
里蘭得‧來肯[(Leland Ryken)]著; 李一為譯:《認識聖經文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威廉‧史考基著;毛衛東譯:《四福音書導讀》(桃園:提比哩亞出版社,2007年)。
張永信:《天道聖經註釋──使徒行傳》(香港:天道書樓,2007年)。
梁工:《聖經文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梁工等著:《聖經視閾中的東西方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羅偉著:《啟示錄註釋》(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2007年)。
盧俊義:《細讀使徒行傳》(臺北:信福出版社,2007年)。
饒伯.孟恩思著,李忠晉、潘秋松譯:《啟示錄注譯》(加州:麥種傳道會,2007年)。
格蘭‧奧斯邦著,顧華德譯:《啟示錄註釋》(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2008年)。
莊雅棠:《書中之書.聖經的價值與影響》(臺北:圓神出版社,2008年)。
陳嘉式:《耶穌的比喻》(臺北:永望文化,2008年)。
謝溪海:《希伯來書》(臺中:腓利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霍桑、馬挺主編,里德副編,楊長慧譯:《21世紀保羅書信辭典》(新北:校園書房,2009年)。
鮑為恩著:《天道聖經註釋:路加福音》(香港:天道書樓出版社,2009年)。
Douglas R.A Hare著,張洵宜譯:《解經講道註釋叢書:馬太福音》(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2010年)。
Pal J. Achtemeier著,鄭慧姃譯:《解經講道註釋叢書:羅馬書》(臺南: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臺灣公報社,2011年)。
(三) 修辭學專書
徐芹庭:《修辭學發微》(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蔡師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關紹箕:《實用修辭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周振甫:《中國修辭學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杜淑貞:《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蔡師宗陽:《文心雕龍探賾》(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蔡師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張春榮:《修辭萬花筒》(臺北:駱駝出版社,2002年)。
陳正治:《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蔡謀芳:《修辭格教本》(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張宗正:《理論修辭學──宏觀視野下的大修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蔡師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蔡師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二、單篇論文
(一) 期刊論文
廖上信:〈耶穌的比喻:現代解經學上的一大問題〉,《臺灣神學論刊》第2期(1970年),頁3~42。
房志隆:〈新約全書《現代中文譯本》的來龍去脈〉,《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26期(1976年),頁609~621。
陳嘉式:〈分銀子的比喻〉,《臺灣神學月刊》第5期(1983年),頁69~84。
黃懷秋:〈耶穌比喻詮釋的歷史〉,《神學論集》第88期(1991年),頁173~198。
鄺芷人:〈四福音書與耶穌的生卒年代〉,《中國文化月刊》第167期(1993年),頁78~100。
蔡師宗陽:〈中學修辭講座──對偶與排比的比較〉,《國文天地》第10卷7期(1994年),頁72~75。
黃春生:〈解析「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路加福音十六19~31〉,《神學論集》第119期(1999年),頁101~118。
李若鶯:〈論「借喻」與「象徵」、「借代」之異同〉,《修辭論叢第二輯》(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頁823~846。
蔡謀芳〈敘事觀點的跳換──示現與呼告〉,《國文天地》第15卷第1期(1999年),頁103~107。
蔡謀芳:〈間接修辭──借代、借喻與雙關〉,《中國語文》第87卷第2期(2000年),頁48~51。
王天星:〈借代的自然基礎與內在機制〉,《國文天地》第52卷第10期(2004年),頁70~74。
仇小屏:〈論博喻中的喩解〉,《中國語文》第94卷第6期(2004年),頁25~30。
梁工:〈言此及彼,意在言外──隱喻與聖經闡釋〉,《河南大學學報》第44卷第5期(2004年),頁110~115。
曾昌發:〈從大眾文化看耶穌的比喻〉,《神學與教會》第30卷第1期(2005年),頁44~52。
彭滿圓:〈聖經修辭詮釋學的理論發展與應用──以登山寶訓為詮釋範例〉,《西安外事學院學報》第1卷第1期(2005年),頁1~13。
蔡梅曦:〈新約福音書中神國比喻的解經方法〉,《中外文學》第33卷,第10期(2005年),頁47~72。
劉大為:〈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東方文化》第40期(2005年),頁218~220。
路春暉:〈真道恆久遠、經典論聖經的反諷藝術〉,《寧波工程學院報》第19卷第1期(2006年),頁78~80。
樓薇寧:〈論聖經的反諷藝術〉,《寧波工程學院報》第19卷第1期(2006年),頁87~90。
蔡師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序──此情可待成追憶〉,《中國語文》第105卷第2期(2009年),頁36~39。
許馨云:〈馬太福音的修辭義〉,發表於2010年10月第五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
(二) 學位論文
丁敏:《佛教譬喻文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0年)。
鄭義淑:《孟子文章修辭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
譚惠文:《妙法華蓮經譬喻文學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何鏞國:《瑪竇福音二十章1~16節研究》(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夸飾、譬喻為例》(國立臺灣師大國研
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韻婷:《雜阿含經譬喻故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謝貴美:《孟子修辭藝術探賾》(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曉婷:《尋求最符合21世紀台灣教會需求的聖經中譯本──以靈糧堂為例》(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施淑儀:《戰國策譬喻修辭藝術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
鄭淑方:《浮生六記字句修辭藝術探賾》(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學碩士論文,2009年)。
三、網站
臺灣聖經公會http://www.biblesociety-tw.org/。
環球聖經公會http://www.wwbibl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