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惠菻
論文名稱: 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研究 ──以寓言散文為範圍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6
中文關鍵詞: 寓言禽鳥角色主題思想擬人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99下載:6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古代動物寓言形象萬千、寄寓深刻,較於人物寓言的直接嘲弄,更有間接委婉的諷刺之功。禽鳥有啾鳴悅耳之音、眩人目光之羽、翱翔天際之能,各種特徵令人神往,尤為文人獨鍾。本文為補動物寓言研究的缺憾,特以多采多姿的禽鳥寓言散文為主,蒐羅223則中國古代禽鳥寓言散文,企望藉由研究,統整中國禽鳥寓言、建立完整歷史脈絡、分析角色形象、統合主題思想,並結合古典文獻與現今科學分析禽鳥寓言的生態描繪,藉此彰顯禽鳥文化與寓言特色。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定義「禽鳥寓言」為論題對象,另定義「狹義擬人手法」,再說明研究步驟與方法,並探討歷來文獻以輔弼研究。第二章討論禽鳥寓言的發展過程,縷析重要作家與作品,並針對承衍關係做詳盡說明。第三章以禽鳥角色象徵為旨,透過寓言故事的解構,與古典文獻、現今科學的分析,為各類禽鳥訂立明確形象。第四章則根據禽鳥寓言中的寓意根據,統合各類作品的主題思想並彰顯寓意要旨,以凸顯禽鳥寓言的獨特性。第五章結論除了總結研究成果,也運用客觀、明確的圖表比例與數量,以辨析其中多寡緣由,為禽鳥寓言的獨特現象做一解說,希望藉由拙作開啟動物寓言與角色寓言研究之門。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論題定義與取材範圍 3 一、論題定義 3 二、取材範圍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一、研究方法 10 二、研究步驟 12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4 一、中國古代動物寓言研究 14 二、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禽鳥研究 16 三、寓言角色與寓意專題研究 17 第二章 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的發展 20 第一節 先秦兩漢時期──奠基期 20 一、先秦時代──寓言雛型期 20 二、兩漢時期──對先秦的繼承與發揚 29 第二節 魏晉唐宋時期──變革期 36 一、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奇鳥寓言 37 二、唐宋時期──古文禽鳥寓言的興起 42 第三節 元明清時期──巔峰期 53 一、元代──譏諷末代時弊的禽鳥寓言 53 二、明代──取法唐代的禽鳥寓言 58 三、清代──擬人禽鳥寓言的成熟 71 第三章 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的角色類別與象徵意義 78 第一節 據水而居──涉禽、游禽的角色象徵 78 一、涉禽──鶴、鸛 79 二、游禽──雁、鴨 82 第二節 據陸而生──陸禽的角色象徵 88 一、雉──仁義耿介 89 二、雞──勇悍善鬥 92 三、孔雀──炫羽招禍 95 第三節 凶悍強力──猛禽的角色象徵 99 一、鷹類 99 二、梟──妒才小人 108 第四節 善鳴鳥囀──鳴禽的角色象徵 111 一、能言鳥:鸚鵡、秦吉了、鴝鵒 112 二、烏鴉 116 三、燕、雀 124 第五節 其他禽鳥的角色象徵 128 一、鳳凰──聖人君王 129 二、九頭鳥──共命相殘 132 第四章 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的寓意根據與主題思想 136 第一節 以樣貌為據 136 一、藉「體型大小」以寓「志向高低」或「不自量力」 136 二、藉「相似樣貌」以寓「品格貴賤」或「積非成是」 139 三、藉「俊美樣貌」以寓「露才揚己」 142 四、藉「妍媸樣貌」以寓「勿信外表」 143 第二節 以鳴聲為據 145 一、藉「饒舌歌聲」以寓「多言招禍」 145 二、藉「聽任鳥鳴」以寓「不明是非」 148 三、藉「申冤叫聲」以寓「不平世道」 150 四、藉「不佳叫聲」以寓「本性難移」 151 第三節 以食性為據 152 一、藉「貪饞食性」以寓「見利忘害」 153 二、藉「謀食行為」以寓「巧取豪奪」或「行俠仗義」 157 第四節 以棲宿為據 162 一、藉「巢址近人」以寓「寄籬危機」 162 二、藉「遷居移所」以寓「綜觀全面」 165 三、藉「爭巢竊宅」以寓「橫行世道」 167 四、藉「樊籠受囚」以寓「隨順自然」 170 第五節 以其他為據 173 一、以單配為據,寓「堅貞情愛」 173 二、以育雛為據,寓「宅心仁慈」 175 第五章 結論 178 一、建立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的歷史脈絡 178 二、統合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的角色類型與象徵意義 184 三、分析中國古代禽鳥寓言的主題思想 188 附錄一 中國古代禽鳥寓言散文篇目一覽表 194 附錄二 中國古代禽鳥寓言散文內容 203 參考書目 226

    一、專著(古籍文獻依時代先後排列,其餘依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一)古籍文獻
    [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收錄於《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周]李耳撰,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周]孟軻,[宋]趙順孫:《孟子纂疏》,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201冊
    [周]莊周著,[清]王先謙集解:《莊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周]莊周著,[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62年)
    [周]莊周著,[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周]列禦寇著,楊伯峻撰:《列子集釋》(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周]韓非:《韓非子》(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周]呂不韋:《呂氏春秋》(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周]尹文:《尹文子》(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西漢]孔鮒:《孔叢子》,(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西漢]司馬遷:《史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西漢]劉向:《新序》(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西漢]劉向:《說苑》(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西漢]劉向集錄,[宋]曾鞏注:《戰國策校注》(四部叢刊史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西漢]劉安等著:《淮南子》(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西漢]韓嬰著:《韓詩外傳》(四部叢刊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東漢]桓譚:《新論》(臺北:中華書局,1936年)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063冊
    [東漢]班固:《漢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東漢〕許慎,〔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4年)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吳]釋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收錄於《佛藏》(上海:上海書店,2011年)第48冊
    [魏]曹丕撰,魏宏燦校注:《曹丕集校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年)
    [晉]干寶撰,黃滌明譯注:《搜神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
    [晉]張華:《博物志》(臺北:臺灣古籍,1997年)
    [晉]郭象注:《莊子注》,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056冊
    [晉]郭璞注:《爾雅》(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局,1955年)
    [晉]陶潛:《陶淵明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063冊
    [前秦]苻朗:《苻子》,收錄於[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劉宋]劉敬叔:《異苑》,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042冊
    [劉宋]劉義慶:《宣驗記》,收錄於《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劉宋]劉義慶:《幽明錄》,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出版社,1980年)第三十一編(七)
    [劉宋]劉義慶著,李自修譯注:《世說新語》(臺北:地球出版社,1993年)
    [唐]張鷟:《朝野僉載》,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唐]李世民等著,[清]清聖祖御製:《新校標點全唐詩》(臺北:宏業書局,1977年)
    [唐]韓愈:《五百家注昌黎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074冊
    [唐]柳宗元著,劉禹錫編纂:《柳河東全集》(臺北:世界出版,1999年)
    [唐]白居易撰:《白氏長慶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080冊
    [唐]劉禹錫著,瞿蛻園校點:《劉禹錫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唐]無能子著,張松輝注釋:《新譯無能子》(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888冊
    [唐]釋道世撰,周叔迦、蘇晉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臺北:明倫出版社,1974年)
    [宋]歐陽脩:《新唐書》(仁壽本二十六史),(臺北:成文出版,1971年)
    [宋]歐陽脩:《歐陽脩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四部叢刊史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宋]蘇軾,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蘇軾:《艾子雜說》(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宋]呂南公:《灌園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123冊
    [宋]晁補之:《雞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118冊
    [宋]孔武仲:《清江三孔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345冊
    [宋]惠洪:《冷齋夜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863冊
    [宋]李若冰:《李忠愍公集》,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第74冊
    [宋]鄭剛中:《北山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130冊
    [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141冊
    [宋]邵博:《河南邵氏聞見前錄》,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宋]王十朋:《梅溪王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851冊
    [宋]樓鑰:《攻媿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153冊
    [宋]陳造:《江湖後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357冊
    [宋]劉學箕:《方是閒居士小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176冊
    [宋]林昉:《田間書》,收錄於[元]陶宗儀:《說郛三種.續卷四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865冊
    [元]王惲:《秋澗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00冊
    [元]貢師泰:《玩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15冊
    [元]宋濂著,羅月霞主編:《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元]劉基:《誠意伯文集》,收錄於《四部叢刊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四部叢刊廣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明]蘇伯衡:《蘇平仲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28冊
    [明]朱元璋:《明太祖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23冊
    [明]周是修:《芻蕘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36冊
    [明]童冀:《尚絅齋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29冊
    [明]趙撝謙:《趙考古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29冊
    [明]高啟:《鳧藻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30冊
    [明]鄭真:《滎陽外史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34冊
    [明]林俊:《見素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57冊
    [明]林俊:《見素續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57冊
    [明]胡直:《衡盧精舍藏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87冊
    [明]耿定向:《權子》,收錄於[元]陶宗儀:《說郛三種》續卷四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79冊
    [明]沈鯉:《亦玉堂稿》,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288冊
    [明]劉元卿:《賢奕編》卷,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明]莊元臣:《叔苴子》,收錄於《叢書集成》(上海:上海商務書局,1936年)
    [明]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6年)子部第136冊
    [明]徐芳:《懸榻編》,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集部第86冊
    [明]李世熊:《物感》(寧化修志局重印本,1918年)
    [明]董德鏞:《可如》,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6年)子部第149冊
    [清]黃宗羲編:《明文海》,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458冊
    [清]張履祥:《楊園先生全集》,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局,1994年)123冊
    [清]周亮工:《因樹屋書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清]陳淏子輯,伊欽恆校注:《花鏡》(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1962年)
    [清]錢澄之:《田間文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40冊
    [清]汪琬著,李聖華箋校:《汪琬全集箋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
    [清]吳莊:《吳鰥放言》,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局,1994年)88冊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90年)
    [清]陳元龍等奉敕編:《御定歷代賦彙》(臺北:中文出版社,1971年)
    [清]戴名世:《南山集》,收錄於《叢書彙編》(臺北:華文書局,1970年)第一編之四
    [清]蔣廷錫等編撰:《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清]張廷玉:《明史》(仁壽本二十六史),(臺北:成文出版,1971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管同:《因寄軒文初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532冊
    [清]阮元校勘:《詩經》(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清]阮元校勘:《左傳》(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清]阮元校勘:《禮記》(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清]劉熙載:《昨非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653冊
    [清]劉熙載:《藝概》(四部刊要.子部.雜家類)(臺北:漢京出版社,2004年3月)
    [清]吳趼人撰,盧叔度輯注:《俏皮話》(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年)
    《山海經》(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二)今人著作
    【寓言選集、寓言研究】
    仇春霖主編:《古代中國寓言大系》(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公木、朱靖華選注:《歷代寓言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文傑、羅琳:《寓言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年2月)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伊索著,沈吾泉譯:《伊索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年再版)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李富軒、李燕合著:《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2001年4月)
    林淑貞:《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臺北:里仁出版社,2007)
    祝普文《宋濂寓言選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7月)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增訂版)》(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10月)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臺北: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3月)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2001年7月)
    【鳥類學相關著作】
    周鎮:《鳥與史料》(南投: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1992年)
    周鎮:《臺灣鳥圖鑑》,(南投:省立鳳凰谷鳥園,1996年)
    高瑋:《鳥類分類學》(臺中:中台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常家傳、馬金生、魯長虎:《鳥類學》(臺中:中台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張萬福:《臺灣的陸鳥》(臺中:禽影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張萬福:《臺灣鳥類彩色圖鑑》(臺中:中台科學出版,1995年)
    許維樞等撰:《中國野鳥圖鑑》(臺北:翠鳥文化出版,1996年)
    陳勤建:《中國鳥信仰──關於鳥化宇宙觀的思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陳慧娟:《世界鳥類基本資料》(臺北:臺北市立動物園印行,1991年4月)
    賈祖璋:《鳥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
    龐進:《中國鳳文化》(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
    韓學宏:《宋詞鳥類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年11月)
    韓學宏:《唐詩鳥類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3年4月)
    約瑟夫‧姆‧福肖編著,明天編譯小組翻譯:《鳥類大圖鑑》(臺北: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
    [日]柴田佳秀著,黃玉婷譯:《鳥類雜學事典──圖解版》(臺中:晨星出版,2007年)
    [英]艾登堡著,蔡承志譯:《鳥類的神秘生活》(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3年)
    [英]科林.哈里森、亞倫.格林史密斯合著,貓頭鷹出版社編譯小組譯:《鳥類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6年1月)
    【其他】
    [英]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
    大喬:《圖說中國吉祥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朱亦凡:《中國謠俗論叢》(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朱靖華:《蘇東坡寓言大全詮釋》(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
    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臺北:泰順書局,1973年)
    周汛、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胡從經:《晚清兒童文學鉤沉》(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孫燕文主編:《元好問詩詞欣賞》(臺南:文國書局,2004年)
    徐聖心:《莊子「三言」的創用及其後設意義》(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
    海風主編:《吳趼人全集》(哈爾濱市:北方文藝出版社,1998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曹文柱:《治亂嬗替:中華歷史通覽.魏晉卷》(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
    曹文柱:《南北分治:中華歷史通覽.南北朝卷》(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
    曹海東:《新譯曹子建集》(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10月)
    莊吉發:《清史拾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許素菲:《劉向新序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8月初版)
    許維遹等著:《呂氏春秋集釋等五書》(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曾棗莊等主編:《全宋文》(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
    華正書局編輯部:《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楊家駱主編:《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子部.儒家類〉(臺北:世界書局,1975年)
    楊家駱主編:《敦煌變文》(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9月)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
    董季棠:《修辭析論(重修增訂)》(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趙聯賞《服裝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ethodology》(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0年5月)
    劉策等編:《中國古典苑囿與名園》(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
    魯迅:《偽自由書》(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89年)
    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懷效鋒點校:《大明律》(遼寧:遼瀋書社,1990年)
    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二、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方學文:《明代寓言散文研究──以《四庫全書》為範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田啟文:《晚唐諷刺小品文探析──以羅隱.皮日休.陸龜蒙三家為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6月)
    吳淑靜:《元明清動物故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2月)
    吳儀鳳:《詠物與敘事──漢唐禽鳥賦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博士論文,1990年6月)
    呂春明:《異苑校證》(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阮玉茹:《魏晉動物賦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夏慧珍:《伊索寓言的動物形象》(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徐瑞旻:《以著述為諫:劉向「新序」寓言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張靜怡:《唐宋說體與戒體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1月)
    莊敦榮:《莊子說道──論其寓言中的氣化與語言》(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許靜宜:《中唐動物寓言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鄭美如:《吳趼人諧趣文學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盧俐文:《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7月)
    賴旬美:《中國古代寓言型笑話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1月)
    賴筱絜:《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1月)
    韓碧琴:《劉向學述》(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5月)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0年5月)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尹榮方:〈鵲、鴉俗信的發生與直觀經驗〉,《文史知識》,1996年5月,頁38-43。
    王福三:〈太陽.烏鴉.巫師──對我國太陽神話的一點思考〉,《民族藝術研究》2002年05期,頁30-38。
    佘藝玲:〈中西詩歌中烏鴉意象的共同審美特質〉,《黎明職業大學學報》第52期,2006年9月,頁60-63。
    吳冠宏:〈魏晉人鍾情的生命特質及其殊義試探—以《世說.言語》「支公好鶴」一則為解讀釋例〉,《東華漢學》第二期,2004年5月,頁105-129。
    李忠東:〈你可能誤會了烏鴉〉,《綠苑百科》,2011年9月,頁66-69。
    李蘭蘭、曹寧:〈烏鴉的身分地位:一種民俗物象的雙重解讀〉,《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8年09期,頁146-148。
    查金萍:〈烏鵲小考〉,《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03期,頁101-107。
    胡曉蓓:〈九頭鳥小考〉,《國文天地》21卷12期,2006年5月,頁39-44。
    夏春祥:〈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54集(1997年1月),頁145-149。
    張惠菻:〈明代禽鳥寓言的類型與寓意〉,《思辨集》1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2年3月),頁93-112。
    陳俊宏:〈論中國古代寓言中的「蛇」〉,《中國語文》104卷第5期,(2009年5月),頁37-51。
    劉淑娟:〈尹灣漢簡神烏賦與敦煌燕子賦甲篇之比較研究〉收錄於《中國學術年刊》,(2002年,第廿三期),頁303-326。
    潘蘭香、姚立江:〈慈烏反哺與鴟鴞食母──兼論中國古代的獸德觀〉,《求是學刊》1998年第3期,頁96-97。
    蔡佩潔:〈劉基《郁離子》動物寓言研究──以畜獸類、禽鳥類為考察對象〉上篇,《中國語文》103卷第4期,(2008年10月),頁81-90
    蔡佩潔:〈劉基《郁離子》動物寓言研究──以畜獸類、禽鳥類為考察對象〉下篇,《中國語文》103卷第5期,(2008年11月),頁54-64
    韓學宏:〈放生與鳥類〉,《中華飛羽》第201期,2005年7月,頁10-12。
    韓學宏:〈試釋《禮記‧月令篇》的「鷹化為鳩」〉,《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一卷第二期2008年10月,頁311-330。
    韓學宏〈中國詩文中的鸚鵡〉,收錄於韓學宏老師的官方網站──鳥類文化研究室「鸚鵡」一則:http://ppt.cc/WfyX。
    顏瑞芳:〈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及其體類〉,《國文學報》第二十三期,1994年6月,頁159-186。
    顏瑞芳:〈雁奴故事的演變〉,《劉正浩教授七十壽慶榮退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頁219-229。
    顏瑞芳:〈從「文心雕龍.論說」看唐宋說體寓言〉,《「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3月),頁341-353。
    顏瑞芳:〈明代動物寓言的角色與寓意〉,《古典文學》15期,(2000年9月),頁245-27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