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鶴勳
論文名稱: 2008臺灣博覽會之標誌與海報設計創作研究
The Research of 2008 Taiwan Expo Logo and Poster Design
指導教授: 林磐聳
Lin, Pang-Soong
林俊良
Lin, Chun-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博覽會臺灣博覽會標誌海報設計
英文關鍵詞: Exposition, Taiwan Expo, Logo, Poster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提出在博覽會視覺設計中,標誌與海報設計之參考模式,文中包含三個主題:
    一、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sition以下簡稱Expo或世博會)的歷史內涵。
    二、分析歷屆世博會的標誌與海報設計。
    三、2008臺灣博覽會標誌與海報設計之創作。
    在第一主題中,透過論述歷屆世博會的過程中,呈現世博會在一百五十餘年進程中演繹的內涵與特性,並且暸解舉辦博覽會的意義與目的、類型與功能與其主題與演進,藉以了解世博會的整體發展。
    在第二主題中,因世博會外在的視覺形象是大眾認知與記憶的重要媒介,其中的標誌與海報是設計的重要部分,故透過分析歷屆世博會標誌與海報的構成與設計,探討其意義、演化與特質,瞭解其設計元素與時代趨向,作出結論與設計參考模式,藉此為本創作參考依據。
    在第三主題中,分析日治時期1935年「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以下稱1935臺灣博覽會)與本論文標的「2008年臺灣博覽會」(以下稱2008臺灣博覽會)策略,了解想法差異並確立設計策略,並以前列研究結果為參考依據,參酌2008臺灣博覽會策略,創作本文目的之2008臺灣博覽會大會標誌與不同宣傳時期的海報設計,並將研究創作成果展示。
    最後展望世博會的標誌與海報設計發展做出結論,並且對未來國家舉辦相關大型博覽會時提出有關設計之建議,以及提供相關領域學術或創作研究參考。

    關鍵詞:博覽會、臺灣博覽會、標誌、海報設計

    In this thesis, the study of reference model between Logo Design and Poster Design on the Exposition Visual Design are presented. It consists of three topics: 1.The history of World Exposition. 2.The analysis of successive World Exposition’s Logo and Poster Design. 3.The creation of 2008 Taiwan Exposition’s Logo and Poster Design.
    In the first theme, the Expo will pres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and identit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process of the World Expo, so that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po purpos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econd theme, the external visual image of the World Expo will be the important media of public awareness and memory. Furthermore, the Logo and Poster Design are important parts of a design, we can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understanding of design element and time tre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World Expo Logo and Poster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style, draw conclusions and design mode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reative design.
    In the third theme, We analyze the strategy betwee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in 1935 "before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aiwan's political Fair" and the subject of this thesis "2008 Taiwan Exposition", to establish design strategy af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ces performance practices. Besides, the 2008 Taiwan Exposition’s Logo and Poster Design are presented which combine the reference of foregoing findings and the light of the 2008 Taiwan Exposition’s strategy.
    Finally, the Expo will be concluded in respect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visual design will be provided for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related to the large Expo, the exhibition of creative research will be provided for the relevant areas of academic research or creative reference.

    Keywords:Exposition, Taiwan Expo, Logo, Poster Design.

    目 錄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與名詞解釋---------------------------4 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二、 名詞解釋----------------------------------------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一節 相關文獻探討-------------------------------------12 第二節 相關學理研究-------------------------------------15 一、標誌設計----------------------------------------15 二、海報設計----------------------------------------16 第三節 小結--------------------------------------------17 第三章 世界博覽會與世界博覽會設計案例分析 第一節 世界博覽會分析-----------------------------------18 一、 意義與目的------------------------------------18 二、 類型與功能------------------------------------20 三、 主題與發展概況---------------------------------23 第二節 世界博覽會設計案例分析----------------------------29 一、 世博會標誌分析---------------------------------29 二、 世博會海報分析---------------------------------37 第三節 小結--------------------------------------------51 第四章 臺灣博覽會策略與臺灣意象分析 第一節 1935台灣博覽會策略分析----------------------------53 第二節 2008臺灣博覽會策略分析----------------------------54 第三節 臺灣意象分析-------------------------------------57 第四節 小結--------------------------------------------60 第五章 創作說明 第一節 創作研究程序-------------------------------------62 第二節 創作作品及說明-----------------------------------64 一、標誌設計----------------------------------------64 二、海報設計----------------------------------------70 第三節 小結--------------------------------------------8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臺灣博覽會視覺設計建議----------------------------84 參考文獻 附錄一、世界博覽會數據資料 附錄二、世界博覽會官方手冊表 附錄三、1935年臺灣博覽會設計簡表 表目錄 表1-3-1 博覽會名詞解釋表表-------------------------------5 表1-3-2 標誌名詞解釋表-----------------------------------6 表1-3-3 海報名詞解釋表一---------------------------------7 表1-3-4 海報名詞解釋表二---------------------------------8 表2-1-1 博覽會視覺設計相關論文分析表----------------------12 表3-1-1 世博會意義彙整表--------------------------------18 表3-1-2 世博會類型演進表--------------------------------20 表3-1-3 1988年以前世博會分類表--------------------------20 表3-1-4 現行世博會分類表--------------------------------21 表3-1-5 世博會功能學者意見表-----------------------------22 表3-1-6 世博會主題分析表--------------------------------23 表3-1-7 世博會發展階段表--------------------------------27 表3-2-1 綜合型世博會標誌分析表一-------------------------30 表3-2-2 綜合型世博會標誌分析表二-------------------------31 表3-2-3 專業型世博會標誌分析表一-------------------------32 表3-2-4 專業型世博會標誌分析表二-------------------------33 表3-2-5 專業型世博會標誌分析表三-------------------------34 表3-2-6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一-------------------------38 表3-2-7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二-------------------------39 表3-2-8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三-------------------------40 表3-2-9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四-------------------------41 表3-2-10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五------------------------42 表3-2-11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六------------------------43 表3-2-12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七------------------------44 表3-2-13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八------------------------45 表3-2-14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九------------------------46 表3-2-15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十------------------------47 表3-2-16 綜合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十一----------------------48 表3-2-17 專業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一------------------------49 表3-2-18 專業類世博會海報分析表二------------------------50 表4-2-1 2008臺灣博覽會計畫------------------------------54 表4-3-1 台灣意象票選活動結果統計表-----------------------57 表4-3-2 台灣意象徵圖活動票選首獎表-----------------------58 表4-3-3 1991~1997台灣印象海報設計表現比較表--------------59 圖目錄 圖1-1-1 臺灣於民國53年發行的1964紐約世博會紀念郵票----------1 圖1-1-2 臺灣於民國59年發行的1970大阪世博會紀念郵票----------1 圖1-1-3 臺灣於民國63年發行的1974斯波坎世博會紀念郵票--------1 圖1-2-1 研究者參觀2005愛知世博會時留影---------------------2 圖1-2-2 民國37年台灣省博覽會台灣碱業公司簡介----------------2 圖1-2-3 2005彰化花卉博覽會場外----------------------------3 圖1-2-4 國內超商為2005年宜蘭綠色博覽會發行的儲值卡----------3 圖1-3-1 BIE組織簡介手冊----------------------------------4 圖1-3-2 BIE標誌-----------------------------------------9 圖1-4-1 論文研究架構圖-----------------------------------11 圖2-1-1 1992塞維利亞世博會手冊---------------------------14 圖2-2-1 古代日本車輛上所使用的家紋------------------------15 圖2-2-2 大智 浩為國內企業所設計的商業標誌------------------15 圖2-2-3 慕夏為1900巴黎世博會所作海報之一------------------16 圖3-1-1 2005愛知世博會企業館區戶外環境--------------------18 圖3-1-2 泉真也演說於2006年北美館舉辦的博覽會研討會---------19 圖3-1-3 1851年英國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外觀------------------26 圖3-1-4 1889年法國巴黎世博會出現艾菲爾鐵塔----------------26 圖3-1-5 博覽會演進過程圖--------------------------------27 圖3-2-1 博覽會總體設計系統圖-----------------------------29 圖3-2-2 世博會標誌意象尺度分析圖一------------------------35 圖3-2-3 世博會標誌意象尺度分析圖二------------------------36 圖4-1-1 1916年臺灣勸業共進會海報-------------------------53 圖4-1-2 1935年臺灣博覽會第一會場全景----------------------53 圖4-1-3 1935年臺灣博覽會海報-----------------------------53 圖4-1-4 鹽月桃甫為1935年臺灣博覽會所繪製鵝鑾鼻燈塔明信片----54 圖4-2-1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書-------------------------------54 圖4-2-2 市場定位與設計策略模式圖--------------------------56 圖4-4-1 設計三領域概念圖---------------------------------61 圖5-1-1 創作研究架構圖-----------------------------------63 圖5-2-1標誌設計發展圖------------------------------------66 圖5-2-2 標誌設計概念圖-----------------------------------67 圖5-2-3 標誌、英文字體組合與標準色應用圖-------------------68 圖5-2-4 會旗模擬圖--------------------------------------69 圖5-2-5 第一時期宣傳海報一-------------------------------72 圖5-2-6 第一時期宣傳海報二-------------------------------73 圖5-2-7 第一時期宣傳海報三-------------------------------74 圖5-2-8 第二時期宣傳海報一-------------------------------76 圖5-2-9 第二時期宣傳海報二-------------------------------77 圖5-2-10 第二時期宣傳海報三------------------------------78 圖5-2-11 第三時期宣傳海報一------------------------------80 圖5-2-12 第三時期宣傳海報二------------------------------81

    一、中文部份
    專書:
    1.王天平,2003,《博覽經濟與博覽設計》,上海:上海人民美術。
    2.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 1800-1999》,台北:藝術家。
    3.王戰,2004,《2010上海世博會創新與發展 2003/2004年上海發展報告》,上海:上海財經大學。
    4.北美館編輯,1993,《海報設計概論》,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5.成文書局編輯部,1985,《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 三》,台北:成文。
    6.呂紹理,2005,《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
    7.何耀宗,1975,《平面廣告設計》,台北,藝術圖書:。
    8.余明陽,2005,《博覽學》,上海:復旦大學。
    9.佐口七朗,1990,《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
    10.林品章,2000,《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全華。
    11.林品章,2003,《臺灣近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變遷》,台北:全華。
    12.林磐聳,1985,《企業識別系統》,台北:藝風堂。
    13.林磐聳等,1999,《台灣印象海報設計全集》,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
    14.林俊良,2002,《中國傳統設計意涵於海報設計應用之創作研究》,台南:漢家。
    15.林俊良,2004,《視覺傳達設計傳達概說》,台北:藝風堂。
    16.林品章,2003,《台灣近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變遷》,台北:全華。
    17.吳江山,1991,《CI與展示》,台北:北星圖書。
    18.周秀琴 李近民編,2006,《文明的輝煌 走進世界博覽會歷史》,上海:學林。
    19.姚村雄,2004,《釀造時代-1895~1970台灣酒類標貼設計》,台北:遠足文化。
    20.姚村雄,2005,《設計本事: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案內》,台北:遠足文化。
    21.泉真也、寺下勍等著 新形象編,1993,《萬國博覽會&展示會》,台北:北星。
    22.泉真也、福川伸次等著,2007,《博覽會風雲錄》,台北:安益國際。
    23.原田進著 黃克煒譯,2007,《設計品牌》,台中:晨星。
    24.原研哉著 黃雅雯譯,2005,《設計中的設計》,台北:磐築創意。
    25.高崎、夏楠著,2005,《漢諾威的記憶-世博會之旅》,上海:同濟大學。
    26.高崎、夏楠著,2005,《愛知印象-世博會之旅》,上海:同濟大學。
    27.高葉榮,1997,《臺灣原住民的藝術》,台北:臺灣東華。
    28.程佳惠,2004,《台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台北:遠流。
    29.克勞德.塞爾旺 竹田一平著,魏家雨等譯,2005,《國際級博覽會影響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文獻。
    30.阿爾諾.勃蘭特等著 任樹銀等譯,2005,《漢諾威世博會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上海:上海科技文獻。
    31.阿爾弗雷德.海勒著 吳惠族等譯,2005,《文明的進程——世博會的發展與思考》,上海:上海科技文獻。
    32.李莎莉,1998,《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 傳統.意義.圖說》,台北:南天。
    33.施翠峰,2004,《台灣原住民身體裝飾與服飾》,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34.溫月梂,1995,《如何參加外國展覽》,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35.楊裕富, 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圖書。
    36.鄭時齡、陳易編,2006,《世博會規劃設計研究》,上海:同濟大學。
    37.蔡青樺,2005,《尋找台灣新衫》,台北:財團法人中華表演藝術人員福利基金會。
    38.龍冬陽,2006,《台灣藝術經典大系 視覺傳達藝術卷》,台北:文化總會。
    39.劉芳榮,2005,《一博天下:上海世博會 商機無限》,台北:聯經。
    40.劉振源,1999,《雅諾婆藝術》,台北:藝術圖書。
    41.藝風堂編輯,2000,《創意精選‧視覺識別設計篇》,台北:藝風堂。
    42.Marcel Galopin 著 錢培鑫 譯,2005,《二十世紀世界博覽會與國際展覽局》,上海:上海科技文獻。

    論文:
    1.朱偉斌,2006,《會展視覺形象設計研究》,北京清華大學美術研究所。
    2.林文通,2002,《日治時期始政三十年紀念展覽會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3.胡雪芳,2006,《世界博覽會及會場後續利用評估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4.陳芷宣,2003,《應用本土化設計風格於台灣當代商業包裝設計之視覺圖像設計研究(1990~)》,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5.張世朋,2004,《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6.張節,2005,《「展覽會」識別體系探討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7.程佳惠,2001,《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8.鄭建華,1999,《臺灣日治時期博覽會活動設計及其視覺傳達表現》,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9.蘇文清,1997,《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宣傳計畫與設計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10.劉融,2003,《日治時期台灣參展島外博覽會之研究》,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11.劉文綺,2005,《愛知萬博會落幕後的永續化經營》,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期刊:
    1.李新富,2001,〈從勝岡重夫「啟程」系列海報探討藝術對設計創作的影響與啟示〉《商業設計學報》,台中:台中技術學院,第五期p.73~p.100。
    2.林磐聳,1993,〈世界博覽會設計大展-太陽旗下的博覽會、西班牙EXPO’92紀實、國際形象的催生者EXPO〉《設計界》,台北: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會刊,第18期,p.5~p.25。
    3.林俊良,2005,〈雅典奧運設計觀〉《設計界》,台北: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會刊,第24期,p.4~p.23。
    4.林俊良,2006,〈愛知博覽會設計觀〉《設計界》,台北: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會刊,第25期,p.4~p.29。
    5.周進,2006,〈歷屆世博會徽設計分析〉《復旦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研究報告》,上海:上海復旦大學,p.1~p.9。
    6.吳曉芳,2004,〈世紀的祭典:萬國博覽會的美術〉《藝術家》,台北:藝術家,第352期,p.188~p.207。
    7.胡澤民,1980,〈現代都市的標幟-海報招貼〉《藝術家》,台北:藝術家,第61期,p.204~p.207。
    8.姚村雄,1996,〈台灣日據時期「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宣傳計畫及視覺設計研究〉《台中商專學報》,第28期,p.681~p.710。
    9.姚村雄,2003,〈日治時期的社會環境與美術設計環境〉 《臺灣美術》,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第54期,p.16~p.41。
    10.黃士純,2006,〈日本愛知萬國博覽會〉《歷史文物》,第151期,p.79~p.91。
    11.黃振家,2004,〈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活動平台》,第2期,p.40~p.43。
    12.楊清田,2007,〈台灣文化性海報設計的發展與風格表現:以TPDA之海報作品為例〉《臺灣設計》,第1期,p.85~p.11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3.楊雅軍,2005,〈會徽:見證設計理念的變遷-看世博會會徽的發展歷程〉《上海世博雜誌》,2005年第1期,上海:上海世博局,p.39~p.41。

    二、外文部份
    專書:
    1.小林陸雄,1935,《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写真帳》,台北:台灣寫真大觀社。
    2.石元俊明,1935,《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画帖》,東京:國際情報社台灣支局。
    3.寺下 勍,2005,《日本の博覧会》,東京:平凡社。
    4.Alfred Heller,1999,《World’s Fairs and the End of Progress》,California U.S.A:World’s Fairs, Inc.。
    5.David Celernter,1995,《1939:The Lost World of the Fair》,New York U.S.A:The Avon Books。
    6.Erik Mattie,1998,《WORLD’S FAIRS》,New York U.S.A: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7.Howard M. Rossen,1998,《World’s Fair Collectibles》,Pennsylvania U.S.A:Schiffer Publishing Ltd.。
    8.John Allwood,1977,《The Great Exhibitions》。
    9.Minami Nakawada & atmosphere ltd.,2005,《EXPO’70 驚愕!大阪万国博覧会 のすべて》,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
    10.Mitchell, W. J. T. ed.,1994,《Landscape and Power》,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Maurice Roche,2000,《Mega-events and Modernity Olympics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2.Robert W. Rydell,1984,《All the World’s a Fair》,Chicago U.S.A: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13.Robert W. Rydell,1993,《WORLD OF FAIRS》,Chicago U.S.A: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三、網站
    1.2000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瀏覽日期:2006.07.04)
    http://www.exposeeum.de/index1.php
    2.2005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瀏覽日期:2005.06.12)
    http://www.expo2005.or.jp/jp/
    3.2008西班牙薩拉哥薩世界博覽會(瀏覽日期:2008.07.03)
    http://www.expozaragoza2008.es/
    4.2010上海世博會信息中心(瀏覽日期:2007.09.25)
    http://www.worldexpoinfo.cn/index.asp
    5.2010上海世博網 (瀏覽日期:2007.09.25)
    http://www.expo2010china.com/
    6.2012韓國麗水世界博覽會(瀏覽日期:2008.07.05)
    http://www.expo2012.or.kr/eng/index.asp
    7.2015義大利米蘭世界博覽會(瀏覽日期:2008.07.05)
    http://www.milanoexpo-2015.com/
    8.台中學研究中心(瀏覽日期:2007.11.05)
    http://www.taichung.fcu.edu.tw/
    9.台灣會展網(瀏覽日期:2008.06.24)
    http://www.meettaiwan.com/cht/publication_main.asp
    1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瀏覽日期:2007.11.05)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39&ex=1&ic=0000015
    11.浙江大學成人教育基金項目(瀏覽日期:2008.06.19)
    http://www.cmic.zju.edu.cn/cmkj/web-bzsj/1/1/0.html
    12.設計組織的知識管理研究(瀏覽日期:2008.05.02)
    http://asia.edu.tw/~ophir/abstract/20020604.htm
    13.國際展覽局(瀏覽日期:2006.04.11)
    http://www.bie-paris.org/
    14.博覽會博物館(瀏覽日期:2006.04.15)
    http://www.expomuseum.com/
    15.摩天漢世界(瀏覽日期:2008.06.29)
    http://www.skyscrapers.cn/
    16.維基百科(瀏覽日期:2006.02.14)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tegory:World's_Fairs
    17.標誌的歷史(瀏覽日期:2008.06.19)
    http://www.cmic.zju.edu.cn/cmkj/web-bzsj/1/1/0.html
    18.標誌設計的定義和特點(瀏覽日期:2008.5.15)
    http://blog.arting365.com/html/33/176833-130144.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