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池田若菜 Ikeda Wakana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砂眼調查與防治--以學校衛生為基礎的觀察 Trachoma investgaition and prevention under Japanese rule.case study of school sanitation. |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Wu, Wen-Hs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2 |
中文關鍵詞: | 砂眼 、學校衛生 、衛生教育 、學校醫 |
英文關鍵詞: | Trachoma, Schoo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School physicia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9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日治時期台灣有關砂眼的調查與防治,尤其以學校衛生方面實施的砂眼對策為中心討論;主要聚焦於台灣砂眼流行的狀況、學校砂眼對策與防治、臺灣本島和日本國內制度面的差異,及在台灣實施的砂眼對策之成效等課題。
1895年以降,台灣的衛生狀態之改善是日本政府和台灣總督府重大的目標之一。日本統治台灣之初,便面臨瘧疾、鼠疫和霍亂等急性傳染病流行,因此以遏止這些致命的傳染病為首要任務。為了有效推動衛生事業的制度化,台灣總督府將日本實施的衛生制度引進台灣,作為其在台灣推動衛生行政之第一步。
儘管一開始台灣總督府的疾病防治重心並未放在砂眼上,但由於台灣早有「盲人多」的現象,因此台灣總督府自1900年代初期即開始統計盲人的數量,同時也注意到砂眼的流行。然而,因砂眼、寄生蟲等疾病較不易直接危害生命安全,因此相關制度的訂定和防治對策的提出,較日本國內晚了10年左右才制定。值得注意的是,1919年日本國內即制定「砂眼預防法」,但此法案始終未曾在台灣施行。儘管如此,從統計、報章雜誌等報導來看,很明顯地可看出砂眼曾在台灣大肆流行;而當時負責砂眼對策的最大機關就是學校,此可從1921年台灣的「學校生徒兒童身體檢查規則」中看出。
從制度面觀之,台灣的學校衛生制度並不是直接導入日本國內之學校衛生制度。在「學校生徒兒童身體檢查規則」中,也有台灣獨有性的規則項目,另一方面,也有在台灣未實行的規程。
關於在台灣負責學校衛生的「學校醫」,一開始「學校醫」通常由「臺灣公醫」兼任,直到1922年制定「關於台灣公立學校醫的聘僱及執務之規則」,「學校醫」的資格才規定為「公醫、開業醫、從事醫務的台灣總督府醫院職員」。很明顯的是,「學校衛生」與「學校醫」、「公醫」有著密切的關係。台灣的學校從1910年展開沙眼調查、統計,較日本國內還早開始,這似與「公醫」的設立與普及有相當的關係。
就學校砂眼對策的成效來看,當時並未透過學校的兒童將衛生觀念滲透到家庭,可以說學校教育對臺灣人社會的影響有限。砂眼罹患率沒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根本治療法尚未確立,砂眼的預防法沒有改善,感染源也無法斷絕。
The thesis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rachoma of Taiwan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focusing on the epidemic of the disease and the student healthy policy at that time. While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policy against trachoma in Taiwan and in Japan, the study also summarize the result of the healthy policy.
In their early ruling,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had been suffered from epidemic diseases such as malaria ,pestilence, and cholera; therefore, since 1895,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ealth condition in Taiwan has been the critical administrative work of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aiwan Governor. A strategically move is to introduce the health system into Taiwan.
Trachoma is not the first target of the government, although the epidemic of the disease was noticed while the government collected the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 in 1990s. As in Japan, the Trachoma Prevention Act was established in 1919, the health policy against trachoma in Taiwan was postponed about 10 years for its emergency is less than other severe diseases. unfortunately, even the Act was introduced into Taiwan later, the government was not active in executing; an evidence is that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was the schools, not the official, regulating in the Student Health Inspection Rules. According to the news at that time, it's obvious that the epidemic is out of control.
Precisely speaking, the school health system in Taiwan was not identical to that in Japan. Some articles in Student Health Inspection Rules had been adopted local features in Taiwan and few articles specialized for Japanese students were not performed in Taiwan.
The School Physicians were responsible the school health in Taiwan. Not until 1922, as the School Physician Employment and Working Rules was established, the duty for school physician was on the Public Physician. However, in the said Rul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osition were limited on personnel with qualification for "Public Physician, Operating Physician, or Medical Official in Taiwan Governing Office". Apparently, school health were related closely to public health.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Physician System resul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data-collection on trachoma in 1910, which was earlier than that was executed in Japan.
In a nutshell, the school-oriented trachoma policy was not effective enough for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was limited. The epidemic of the disease was not controlled during the whole Japanese ruled period and the reasons were the lack of ultimat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thods, and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were unceasingly causing the infectious disease.
一、一般史料
1.太政官文書局、內閣官報局、內閣印刷局、大藏省印刷局,《官報》,1883-1945。
2.文部省年報文部大臣官房文書課編,《大日本帝國文部省年報》明治6-昭和14年,東京:該課,1873-1946。
3.內閣官報局、內閣印刷局、大藏省印刷局,《帝國議會貴族院議事速記錄》、《帝國議會眾議院議事速記錄》、《帝國議會貴族院委員會會議錄》、《帝國議會眾議院委員會會議錄》第1-87回,1890-1945。
4.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府報》,1897-1942。
5.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藏。
6.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官報》,1942-1945。
7.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1902-1942。
8.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統計書明治30-昭和17》,臺北:該府,1897-1944。
9.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昭和十年版臺灣の衛生》,臺北:該課,1935。
10.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昭和十二年版臺灣の衛生》,臺北:該課,1937。
11.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昭和十四年版臺灣の衛生》,臺北:該課,1939。
12.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衛生課,《臺灣衛生法規》,臺北:高橋利吉,1900。
1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臺灣衛生要覽》,臺北:該課,1932。
14.臺灣總督府文教局,《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明治36-昭和12年,臺北:該局,1905-1940。
15.臺灣總督府文敎局,《臺灣の教育》,臺北:該局,1930-1941。
16.平塚佐吉,《臺灣ニ於ケル學校兒童ニ關スル研究》,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學務課,1923年。
17.高雄州內務部教育課,《學校衛生》,高雄:高雄州內務部教育課,1928年。
18.新竹州教育課,《學校衛生資料》,新竹:新竹州,1924年。
19.臺灣教育會,《臺灣學事年鑑》,臺北:臺灣教育研究會,1940年。
20.臺灣總督府編,《日治時期臺灣文獻史料輯編 詔敕.令旨. 諭告. 訓達類纂》,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99年。
21.臺灣地方病及傳染病調查委員會,《臺灣ニ於ケル「トラホーム」調査報告》,台北:該會,1918。
22.臺灣教育會,《昭和十一年度体力檢查成績》,臺北:臺灣教育會,1937。
23.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學務課,《臺灣總督府學校生徒及兒童身體檢查統計書》,臺北:該課,1919。
24.《公學校用國語讀本》,臺北:該府,1901-1945;臺北:南天書局復刻,2003。
第一期:《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十二卷,1901-1902。
第二期:《公學校用國民讀本》十二卷,1913-1914年。
第三期:《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十二卷,1923-1926。
第四期:《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第一種)》十二卷,1937-1942。
第五期:《コクゴ、こくご》四卷,《初等科國語》八卷,1943-1944。
25.《公學校修身書》臺北:該府。
第一期:《公學校修身教科書》六卷,1915-1921。
第二期:《公學校修身教科書》六卷,1928-1935。
26.高雄市堀江尋常高等小學校衛生部,《兒童衛生概要》,高雄市:堀江國民學校衛生部,1941-1943。
27.臺中師範附屬公學校,《健康教育の実踐》,臺中:臺中師範學校,1938。
28.臺南市港公學校,《本校學校衛生の實際》,臺南:臺南市港公學校,1940。
29.臺南州虎尾公學校,《各學年修身科教授細目》,臺南州:虎尾公學校,1938。
30.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研究部,《公學校第五學年 學級經營》,臺灣子供世界社,1932。
31.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研究部《公學校學級經營》,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31-1932。
32.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研究會《國民學校教科實踐》,臺南: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研究會,1942。
33.《〔外務省茗荷谷研修所舊藏〕戰中期殖民地行政史料》教育、文化、宗教篇,微卷版,東京:ゆまに書房,2004。
34.日新尋常小學校,《本校健康教育の実際》,基隆:基隆市日新尋常小學校,1937。
35.吉喜義春,《公學校國語讀本教授書 卷三》,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38。
36.佐藤會哲,《臺灣衛生年鑑》,臺北:臺灣新報社,1932。
37.柯萬榮,《臺南州教育誌》,臺南:昭和新報臺南支局,1933。
38.荒井惠,《臺灣小學校臺灣公學校職員健康診查成績第 1-3 回》,臺北:學務部,1917-1919。
二、 報紙及雜誌
1.《社會事業の友》,第1-160號,1928-1942。
2.《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116號,1901-1911。
3.《臺灣教育》,第117-497號,1912¬-1943。
4.《臺灣學校衛生》1938-1943。
5.《臺灣婦人會》,1934-1939。
6.《臺灣醫學會雜誌》第1-481號,1902-1945。
7.《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第1-149號,1917-1929。
8.《臺灣警察時報》第150-335號,1930-1943。
9.《臺灣日日新報》第1-15776號,1898-1944。
10.《讀賣新聞》,1874-1945。
11.《朝日新聞》,1879-1945。
12.《臺灣民報》第1-305號,1923-1930。
三、時人著作
1.小川鼎三、酒井シヅ校注,《松本順自傳・長與專齋自傳》,東京:平凡社,1980。
2.丸山芳登,《日本領時代に遺した臺灣の醫事衛生業績》,橫濱:丸山芳登,1957。
3.丸山芳登,《臺灣に實施の改正學校身體檢查規則註解》,臺北市:臺灣子供世界,1938年。
4.大園市藏,《臺灣始政四十年史》,臺北:日本殖民地批判社,1935。
5.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
6.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29。
7.吉野秀公,《臺灣教育史》,臺北:吉野秀公,1927。
8.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
9.臺灣公醫會編,《臺灣の衛生狀態》,臺北:臺灣公醫會,1910。
10.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9。
11.臺灣總督府,《臺灣統治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1945。
12.臺灣醫學會,《臺灣衛生概要》,臺北:該會,1913。
13.加藤卯吉,《臺灣豫防衛生概觀》,臺北:加藤卯吉,1935年。
14.北豐吉,《學校衛生概論》,東京:右文館,1921年。
15.佐藤源治,《臺灣に於ける國民學校の經営》,臺北:新高堂,1943年。
四、近人專著
(一)專書
1.E. Patricia Tsurumi 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縣: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2.七木田文彥,《健康教育教科「保健科」成立政策の形成》(學術出版會,2010年)
3.日本學校保健會 編集,文部省監修,《學校保健百年史》(東京都: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1973年)
4.西村大志,《小學校で椅子に座ること―〈もの〉と〈身体〉からみる日本の近代化》(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05年03月)
5.吳文星編,《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臺北市:南天,2003年)
6.宝月理恵,《近代日本における衛生の展開と受容》(東京都:東信堂,2010年)
7.厚生省五十年史編集委員會 編集,《厚生省五十年史》(厚生問題研究會,1988年)
8.厚生省醫務局,《醫制百年史 資料編》(東京:ぎょうせい,1976年)
9.厚生省醫務局,《衛生統計からみた醫制百年の歩み》(東京:ぎょうせい,1976年)
10.范燕秋,《宜蘭縣醫療衛生史》(宜蘭市:宜蘭縣政府,2004年)
11.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市:遠流,2005年)
12.野村一夫、北澤一利、田中聡、高岡裕之、柄本三代子,《健康ブームを読み解く》(東京都:青弓社,2003年)
13.鹿野政直,《健康観にみる近代》(東京都:朝日新聞社,2001年)
14.藤野豐,《強制された健康: 日本ファシズム下の生命と身体》(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年)
15.飯島渉,《ペストと近代中國―衛生の「制度化」と社會変容》(東京:研文出版,2000年)
16.飯島渉,《感染の中國史》(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9年)
17.澤山信一,《學校保健の近代》(東京:不二出版,2004年)
18.陳永興,《臺灣醫療發展史》(台北市:月旦,1997年)
19.福田眞人,《結核という文化―病の比較文化史》(東京:中公新書,2001年)
20.岡田晴恵,《感染症は世界史を動かす》(東京:ちくま新書,2006年)
21.小川鼎三,《醫學の歴史》(東京:中公新書,1964年)
22.日本眼科學會日本眼科學會百周年記念誌編纂委員會,《日本眼科の歴史(明治篇)》(東京:日本眼科學會,1997年)
23.日本眼科學會日本眼科學會百周年記念誌編纂委員會,《日本眼科の歴史(大正・昭和(前)篇)》(東京:日本眼科學會,1997年)
24.日本眼科學會日本眼科學會百周年記念誌編纂委員會,《日本眼科の歴史(昭和(後)篇)》(東京:日本眼科學會,1997年)
25.日本眼科學會日本眼科學會百周年記念誌編纂委員會,《日本眼科の史料》(東京:日本眼科學會,1997年)
26.陳慕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眼科百年史》(台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2001年)
27.山本太郎,《感染症と文明-共生への道》(東京:岩波書店,2011年)
28.財団法人日本ウイルス眼炎トラホーム予防協會,《トラホーム予防協會のあゆみ: トラホーム予防法の廃止を記念して》(東京:財団法人日本ウイルス眼炎トラホーム予防協會,1985年)
29.酒井シヅ,《病が語る日本史》(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2008)
30.川上武,《現代日本醫療史―開業醫制の變遷―》,東京:勁草書房,1965。
(二)學位論文
1.呂明純,〈日本領台時期の衛生政策と公學校衛生教育〉,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周慧茹,〈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理科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3.范燕秋,〈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臺灣的人種衛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
4.范燕秋,〈日據前期臺灣之公共衛生─以防疫為中心之研究(1895─192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5.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6.王琳鏗,〈日治及戰後臺灣的砂眼防治對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7.陳宜君,〈製作健康兒童-日治時期臺灣學校衛生事業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2月。
(三)單篇論文
1.三井登,〈1910 年代の學齢兒童のトラホームの状態と學校醫の治療をめぐる問題〉,《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紀要》83(2001年),頁117-157
2.三井登,〈養護訓導の制度化に關する試論〉,《帯広大谷短期大學紀要 》49(2012年3月)頁51-62
3.陳弘傑,〈日治時期學生體檢與疾病防治—以公、小學校沙眼防治為例〉,台灣歷史學會,2012年6月2日發表。
4.河野誠哉,〈近代學校文化としての「測定」について:戦前期「身体檢查」を題材に〉,《日本教育社會學會大會発表要旨集錄》49(1997年10月),頁38-39
5.河野誠哉,〈明治期における學校施設の問題化と生徒の身体〉,《日本教育社會學會大會発表要旨集錄》48(1996年10月),頁113-114
6.許佩賢,〈日治時期的學校身體檢查〉,《臺灣學通訊》55(2011年7月10日),頁 10-11
7.許佩賢,〈戰爭時期臺灣健民運動的展開〉,收錄於《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臺北:遠流,2012年)
8.劉士永,〈「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1(2001年10月),頁41-88
9.野村良和,〈國民學校令期の學校衛生に關する研究--体錬科「衛生」の史的役割の検討を中心に〉,《筑波大學体育科學系紀要》24(2001年3月),頁97-106。
10.蔡錦堂,〈《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與《公學校用國民讀本》〉,收錄於吳文星,臺灣教育史研究會策劃《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 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臺北市:南天書局,2003 年),頁 45-58
11.瀧澤利行〈「學校衛生」思想の形成に關する一考察〉(日本教育學會大會研究発表要項 48,1989)
12.瀧澤利行〈學校保健指導体系化に關する考察(3)〉《紀要 第29号》(東京大學教育學部,1990)
13.鈴木哲造,〈臺灣總督府の衛生政策と臺灣公醫〉,《中京大學大學院生法學研究論集 25。
14.蔡秀美,〈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消防教育--以國語、修身教科書為中心〉,《臺灣學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2),頁11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