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建廷 Chen, Chien-Ting |
---|---|
論文名稱: |
國家排球培訓隊中間手應戰策略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Top Volleyball Middle Blockers in Taiwan's National Team |
指導教授: |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
口試委員: |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張恩崇 Jhang, En-Chong 林建宇 Lin, Jian-Yu 林顯丞 Lin, Sina-Cheng |
口試日期: | 2022/07/2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6 |
中文關鍵詞: | 優勢經驗 、攔網 、訓練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Advantage experience, Block, Training Experience |
研究方法: | 個案研究法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田野調查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62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華男子排球成績逐漸提高,並於2018年亞洲運動會上奪得銅牌是繼1970、1998年曼谷亞運銅牌後,時隔二十年再創佳績,國家隊的重要不言可喻,研究目的:研究者為國家培訓隊隊員,整理體能、心理、技術、戰術於比賽發揮所需具備的條件與訓練方法,期能作為其他中間手參考借鏡的對象。研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探討國家培訓隊中間手位置,並根據自身比賽前、中、後的技戰術與訪談來自其他優秀中間手的優勢經驗,並收集歸納相關文獻為研究方向。結論:一、在經過爆發力、並提升間歇能力在訓練的方式,多以跳躍式節奏並搭配間歇能力的發展形成整套訓練模式。二、在心理層面比賽前後中需要心理壓力控制、教練的心理建設與選手的自我察覺及即時調適,以達到訓練上的目標。三、國家排球培訓隊中間手技戰術策略研究發現,在高度技術動作練習的情況下,需要能提高訓練上的運作順暢又與舉球員的默契配合,個別位置球員之互相搭配與溝通上的理解達成目標一致效益。
The reason to do this research is because Chinese Taipei 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 has shown good performance in many competitions recently. They also got bronze medal in 2018 Asian Games. The last time the team created this success was far from 1970 and 1998. The researcher was one member of Taiwan’s National Team. The national team’s physical fitness, mental state, skills, training experience, strategies applied in the competitions would be helpful for others. Research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to help other volleyball middle blockers players learn some strategies through this study’s experiences and observation.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used the qualitative case study to discuss the place of volleyball middle blockers players in the team. Based on the researcher’s own advantage experience, the researcher also interviewed some excellent players and collect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Findings: 1. The whole training mode should combine jumping rhythm and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2. About mental state, both of the coach and player’s stress resistance, self-construction, perception, adjustment are all very important before, though, after the competition to finish the training goal. 3. To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the team should run more smoothly in training, each players also should increase the chemistry with the setter, and improve the collaboration with every team members.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排球協會規則暨裁判委員會 (2017)。國際排球規則2017-2020。臺北市: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尹洪滿、孫平、古松、袁芳、張明、梁志軍、陳華偉 (2014)。排球運動員比賽過程中專項體能運動的基本特徵。北京體育大學學報,37(9),123-127。
尹洪滿、孫 平、張 明、梁志軍、袁 芳、古 松、陳華偉 (2015)。提高排球運動員專項耐力的訓練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學報,38(11),15-18。
尹洪滿、葛春林、牛國剛 (2001)。排球運動訓練的理論與實用方法,中國學校體育,2001 (3),47。
王波 (2020)。談攔防技術在排球比賽中的應用,當代體育科技,10 (3),25-28。
王英瑛、林新龍、紀恩成(2013)。大專排球選手專項體能訓練計畫。大專體育,124,45-52。doi:10.6162/SRR.2013.124.07。
朱凌澤、孫晨、王楚雯 (2012)。排球副攻手攔網打法、作用及效果分析。科學之友,11,139-140。
江宗麟、朱真儀、林貴福 (2011)。運動經驗對運動強度自覺能力的影響。文化體育學刊,13,21-27。
何健、王軍武 (1991)。世界優秀排球運動員未來身高的灰色預測。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63-65. doi:10.15930/j.cnki.wtxb.1991.02.019。
何薩 (2018)。 排球運動員自我效能與流暢心理狀態的關系研究。成都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吳炫政 (2014)。探討提升籃球選手心理技能的方法。國防大學通識教育學報,4,123-129。
吳詠蓬 (2019)。排球競賽規則對排球發展趨勢的影響以2017-2020年規則修訂為例。運動精品,38(11),16-19。
呂宛蓁、黃幸玲 (2005)。企業男排聯賽之營運現況探討。大專體育,81,50-54。
李建平、鄭金昌、陳淑利 (2011)。運動心理技能實證研究之文獻探討。排球教練科學,17,23-35。doi:10.6948/SVC.201112.0025
李建毅 (2005)。有效提升排球運動員彈跳力的關聯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4,532-545。doi:10.6695/AUES.200505_94.0053
李國銘 (2018)。企業排球聯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觀賞滿意度及再次觀賞意願之研究。遠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臺南市。
李騰達 (2014)。溯源排球的歷史。當代體育科技,4(34),249。
汪佑生 (2017)。簡論心理訓練在高校排球教學與訓練的作用與應用。體育教育,175。
汪婕 (2000)。淺析排球技戰術創新。四川體育科學,3,44-47。
卓俊辰 (2016)。運動處方。臺中市:華格納企業。
周大永 (2019)。排球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方法與手段。文體用品與科技,10,247-248。
周文祥 (1996)。運動傷害的心理因素。中華體育季刊,10(1),95-104。doi:10.6223/qcpe.1001.199606.1413
周圖南 (2002)。排球比賽運動強度之研究―以參加2001年世大運我國女子排球選手為研究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k8a75
周福隆 (2019)。男子排球賽攔防表現對反擊效益與賽事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449nd
孟國正、岳曉燕 (2015)。優秀排球運動員攔網過程中決策行為特徵研究。 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彙編(二)。
林夙豐、許弘恩、蘇耿賦 (2007)。覺醒水準及狀態性焦慮對撐竿跳高選手技能表現影響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1),49-55。doi:10.6169/NCYUJPEHR.6.1.07。
林竹茂 (1978)。排球教學指引。臺北市 :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
林亮穎 (2020)。從「土法煉鋼」到「科學化訓練」: 運動科學專業與高中排球甲組教練的協力共作。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28act
林國全、王敏憲 (2009)。排球跳躍發球的運動生物力學機制。文化體育學刊,9,56-65。doi:10.6634/JPSS-CCU.200912.09.06
林雪峰 (2011)。教練員對自由球員認知狀況調查分析。莆田學院學報,1,86-89。
林献巃 (2009)。排球發球方式對發球目標成效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4,39-52。doi:10.6194/SCS.2009.14.04
邱詩涵、高麗娟 (2012)。運動研究中的質性方法學。文化體育學刊,14,1-10。
邱榮貞、林婉婷 (2007)。淺談排球快攻技術與訓練策略之應用。大專體育,90,33-38。doi:10.6162/SRR.2007.90.05
金宗強、葛春林 (2003)。國內外排球專項體能理論研究進展。天津體育學院學報,3,37-40。
金贇、楊再淮、陳敏峰 (2000)。現代排球技戰術創新發展特徵與實例探析。中國體育科技,3。
侯玉華 (2010)。對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男排扣球效果的分析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2,152-153。
胡文雄、蔡崇濱 (1997)。排球運動史話。臺南:供學出版社。
胡林煥、吳柏叡、吳忠政 (2004)。排球扣球開網快攻運用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8(3), 26-30。
苗茂楠、張力為 (2015)。平常心意味著什麼:對運動員的三項質化研究。中國心理學會,第十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心理學與社會發展,(p.722-p.723)。
孫明輝 (2008)。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專排球運動員的運動心理技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n59uj
徐家健 (1992)。試論排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15-16。
徐廣虎 (2015)。排球快攻戰術系統的結構缺陷與戰術創新。當代體育科技,5(22),54。
栗岩 (2009)。爆發力發展方法原理探析。焦作大學學報,2,113-114。doi:10.16214/j.cnki.cn41-1276/g4.2009.02.032
殷郁婷 (2015)。不同背景變項高中男子排球選手之心理技能比較。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馬怡鴻 (2009)。重量訓練與跳繩訓練對籃球選手下肢動力之影響。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5q77j
馬瑜 (2003)。現代排球攔網技術的實戰訓練。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9(2)。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cxg638
張志青、吳忠政 (2009)。亞洲四強男子排球選手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排球教練科學,13,57-65。doi:10.6948/SVC.200906.0057
張育愷 (2018),武術選手的心理韌性與心理技能之研究。國立體育運動大學碩士論文,桃園市。
張欣、楊軍、趙亮、張霈 (2018)。我國排球“跨界跨項”選材中關鍵問題的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81-86,doi:10.15930/j.cnki.wtxb.2018.04.012
張亭、朱生根 (2008)。排球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科教文匯中旬刊,9,177。
張練、時西深 (2019)。 排球運動中立體進攻戰術對運動員體能要求的研究。高校講壇,31,123。
張興林 (2010)。我國優秀排球運動員比賽負荷及專項身體素質的位置特徵研究。中國體育科技,4,20-42,doi:10.16470/j.csst.2010.04.006
曹健仲、李詩賓 (2000),排球運動員彈跳力訓練方法探討。體育科學研究,5(7),52-55。
許樹淵 (1997)。排球運動技術分析。臺北:協進圖書。
陳克舟、張吉堯、林國全、孟範武、何金山 (2016)。排球專項體能評估探討。運動研究,25(1),13-23。
陳宜均、林威秀 (2018)。運動傷害監測系統之探討。運動教練科學,49,49-54。doi:10.6194/SCS.20180349.0005。
陳欣漪 (2009)。運用心理技能訓練對女子排球選手認知及身體焦慮之因應策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cxg638
陳欣漪、莊艷惠 (2010)。淺談運動員臨場心理支援。體育學系系刊,10,33-39。doi:10.29793/TYHHHK.201007.0004
陳品翰 (2012)。排球專項間歇訓練對比賽多回合攻防暨血乳酸能力之影響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hn4xrg
陳美靜、鄧政偉、楊昌斌、林裕益、林顯丞 (2017)排球快攻手表現與比賽結果相關之研究-以亞洲青年女子排球錦標賽為例。屏東大學體育,3,159-167。
陳徐蕾 (2019)。運動員保持心理訓練和比賽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當代體育科技,9,36。
陳國彥(2001)。田野調查法(初探)。屏東文獻,3,117-120。doi:10.29682/JPTH.200106.0007
陳紫君、林嬌娟、張嘉澤 (2007)。國中男子排球運動專項能力之分析與探討。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6,384-389。doi:10.6695/AUES.200705_96.0062
陳雅文 (1995)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publishword/5/
陳裕安、楊峯豪 (2016)。現代排球發球技術之探討。體育學系系刊,15,95-101。
陳慧珍、林清香、賴麗雲 (2004)。排球競賽特性與運動員肌力、爆發力訓練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2,199-210。doi:10.6634/JPSS-CCU.200406.02.20。
彭建軍 (1995)。排球技戰術發展創新規律及其發展趨勢。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57-60。
曾永平、王伯宇、蘇佑頡 (2020)。從心流體驗探索優化運動員表現之競爭模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9(1),31-50。doi:10.3966/2226535X2020010901003
舒子軒 (2013)。臺灣排球企業聯賽的發展與展望。大仁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屏東縣。
鈕文英 (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臺北市 : 雙葉。
馮家榆 (2007)。優秀運動員壓力來源之質性研究。中正體育學刊,1,13-21。doi:10.30093/CCPEJ.200706.0004
黃安泉 (2011)。 間歇訓練法在排球專項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3,92-94。
黃谷臣、胡文雄 (2017)。學校體育,6,91-105。
黃晉揚、黃俊清 (2000)。運動技術分析資料收集方式的探討。大專體育,49,89-94。
黃培閎 (2014)。排球快攻在不同舉球位置與戰術應用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漢升 (1987)。對排球運動員左右手進攻的初步探討。安徽體育科技,4,7-8。
黃寬仁、楊鴻文、張家銘 (2019)。心智訓練在排球發球之運用。休閒運動健康評論,8(1),19-25。
黃鴻鈞、林顯丞,吳忠政 (2019)。運動明星對臺灣企業排球聯賽發展之效應。大專體育,148,9。
楊江明、柯育平 (2012)。排球快攻節奏研究。運動,21,30-31。
楊長苓 (2000)。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 : 訪談法(1)。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6,2-7,8-10。
楊榮傑、黃崇儒、林榮輝 (2008)。運動員抗壓性與前額不對稱的關係。北體學報,16,1-11。doi:10.6167/TPEC/2008.16.1。
楊學智、馮宏偉 (2019)。 排球扣球與攔網的「高、快」特點及其在優秀副攻隊員選拔中的應用。西安體育學院學報,6,757-762。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19.06.021。
楊總成 (2007)。心理技能在排球訓練及比賽中的應用探討。排球教練科學,9,39-46。doi:10.6948/SVC.200704.0039。
溫良財 (2007)。淺析排球規則演進對排球運動發展之影響。排球教練科學,9,16-17。
鄔燕紅 (2002)。排球新規則下攔網技術透視。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60-61。
趙歌、李毅鈞 (2003)。中、外優秀男子排球運動員攔網技術的三維動作分析——3號位運動員向2 號位移動攔高球技術。中國體育科技,7,9。
劉景森 (2003)。淺談現代排球運動技戰術發展。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156-162。
範正 (2020)。排球體能科學訓練的重要性探索。田徑,12,37-38。
蔡書涵 (2016)。大專女子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信任對同儕關係與運動自信心之預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m548g3
蔡崇濱 (1999)。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和對策。中華體育季刊,13(3),29-36。doi:10.6223/qcpe.1303.199912.1805
蔡瑞祥 (2007)。我國男排選手和世界男排選手的身高、體重、年齡之比較。排球教練科學,9,47-55。
蔡瑞祥、黃志成 (2004)。排球接發球心理障礙現象之研究。排球教練科學,5,51-56。
鄧政偉 (2018)。增強式訓練對優秀排球選手專項體能表現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博士論文,花蓮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7vn8s。
鄧政偉、林寶城、徐月琴、孫苑梅(2007)。杜哈亞運男排八強快攻成功率與比賽結果之分析。北體學報,15,249-261。
鄭芳梵 (1991)。排球訓練法。臺北市,一品文化事業。
鄭勝、朱征宇 (1994)。排球三號位Y字手型攔網技術的分析。廣州體育學院學報,3,96-100。
賴敬惠、陳裕鏞 (2011)。運動傷害管理系統在運動傷害調查的應用。大專體育,115,73-79。doi:10.6162/SRR.2011.115.11。
闕超、范升 (2015)。排球比賽中針對區域攔網的進攻戰術組織分析。四川體育科學,6,18-22。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erry Park. In: Ca: Sage.
Gephart Jr, R. P. (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In: Academy of Management Briarcliff Manor, 47(4), 454-462.
Merriam, S. B., & Tisdell, E. J. (2016).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4th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Robert K. Yin (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282 pages. Canadian Journal of Program Evaluation,
Yin, R. K. (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5th ed.). Newbury Park,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