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家瑜
論文名稱: 盧亮輝二胡協奏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
指導教授: 許瑞坤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盧亮輝貴妃情故都情懷二胡協奏曲演奏詮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6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為盧亮輝先生創作的胡琴協奏作品之演奏詮釋報告,包括二胡協奏曲《貴妃情》及高胡協奏曲《故都情懷》兩首作品。論文的撰寫經由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研讀,加以分析歸納;另一個重要的資料來源是透過對作者的訪談,以還原作者創作的精神全貌。全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研究本主題的動機、研究方式及二胡演奏手法的介紹。
    第二章「盧亮輝的音樂創作理念」:透過對作者的訪談,介紹盧亮輝先生的創作理念及作曲風格。
    第三章「貴妃情」:二胡協奏曲《貴妃情》音樂研究:介紹創作背景、作者的創作曲理念,並針對樂曲進行分析及演奏音樂詮釋。
    第四章「故都情懷」:介紹本樂曲之創作素材「廣東音樂」,探討廣東音樂的演奏手法,並針對樂曲進行分析及演奏音樂詮釋。
    第五章「結論」:針對演奏技巧詮釋、南戲與北戲唱腔的不同而影響二胡演奏手法與詮釋以及演奏時的意與韻等三個部份作為本文結論。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方式 4 第三節 關於二胡的演奏手法 5 一、弓法的種類 5 二、指法的種類 6 第二章 盧亮輝的音樂創作理念 7 第一節 音樂歷程 7 第二節 樂曲創作 9 第三節 創作理念 12 一、東西融合 12 二、和聲運用與調式的轉換 15 三、曲高和眾 17 第三章 貴妃情 19 第一節 創作背景 19 第二節 作曲家的樂思 20 一、樂曲設計概念 20 二、長恨歌 24 三、樂曲的技巧性 28 第三節 樂曲結構分析與演奏詮釋 32 小結 48 第四章 故都情懷 49 第一節 作曲家的樂思—廣東音樂 49 第二節 廣東高胡的演奏手法 52 第三節 樂曲結構分析與演奏詮釋 54 小結 72 第五章 結論 73 第一節 演奏技巧與詮釋 73 第二節 南戲與北戲 75 第三節 意與韻 77 附件一:台北市立國樂團91年度CD錄音曲網路投票及問卷調查結果 80 附件二:盧亮輝作品繫年 81 一、創作作品 81 二、編配作品 84 三、灌錄作品 85 附件三:《長恨歌》 86 參考書目 87

    王莉莉。〈二胡曲《山村變了樣》的作品分析與演奏分析〉,《中國二胡》創 刊號。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

    Maxim Jacobsen著、孫巧玲譯。《弦樂手的體操手冊》。台北:大呂出版社,1996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音樂.舞蹈》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第一版。上海:新華書店,1989年。

    王登云。〈揉音的訓練與應用〉,《藝苑.音樂版》,第四期,1992年。

    王銘裕。《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王瀅絜。《從「二胡演奏藝術之多風貌」音樂會中五首作品試論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甘尚時、趙硯臣編著。《廣東音樂高胡技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民國1982年。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年。
    吳疊。《中國民歌的斿律結構與調式》。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8年。

    宋國生。〈民族器樂演奏技術綜述〉,《中國音樂年鑒》,1988年。

    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

    林俊卿。〈情感在新的技術高度上詮釋〉,,《中國二胡》創刊號,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

    林俊卿。《二胡運弓的音色、力度及其藝術運用》。瀋陽音樂學院學報:樂府新聲季刊,第1期,1997年。

    林謙三。《東亞樂器考》。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

    俞人豪。《東方音樂文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

    胡志平。〈“道”與“技”的契合——藝術意境創造與演奏家的素質結構〉。《中國二胡》第二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秦鵬章。〈論廣東音樂的普及性〉,《樂府新聲》。第三期,1994年。

    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

    袁靜芳。《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年。

    張式業。《民族樂隊配器常識》。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年。

    張紹編著。《二胡廣播教學講座》。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

    張舒然。《高胡(粵胡)音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澤倫。《二胡演奏藝術》。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梁金寧。〈廣東音樂的表現手法〉,1994年。

    梁茂春,〈中國新音樂創作發展軌跡1946-1976〉,劉靖之編,《中國新音樂史論集(1946-1976)》。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出版,1990年。

    陳俊吉。《台灣國樂發展初期作品的分析(1949~1970年國樂作品的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炳杰。《中國樂器音色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家綺。《三本二胡教材的研究與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勝田,陳郁秀主編。〈中國音樂〉《台灣音樂閱覽》。台北市:玉山社,1997年。

    陳雅慧。《現代柳琴演奏技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裕剛。〈影響台灣地區四十年來國樂器發展之因素〉《二十世紀國樂思想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3年。

    陳藍谷。《小提琴演奏之系統理論》。台北:大陸書店,1994年。

    喬建中。〈二胡的一個世紀〉。《樂器》第二期,2000年。

    景雅菁。《〈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之音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閔惠芬。〈詩在弦上吟——談二胡敘事曲《新婚別》的演奏藝術〉,《中國二胡》第二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馮麗梅。〈中國現代二胡曲創作概觀〉。《音樂、舞蹈研究期刊》,第2期,1995年。

    黃文玲。《五十年間(1949-1999)台灣的國樂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楊易禾。〈情、氣、格——閔惠芬演奏藝術印象〉。《中國二胡》第二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楊國群。〈民族器樂演奏技術綜述〉,《中國音樂年鑒》,1990年。

    楊燕迪。〈二十世紀西方音樂分析理論述評(一)〉。《音樂藝術季刊》,第1期,1995年。

    董榕森。《劉天華南胡音樂研究》。台北:學藝出版社,1992年。

    趙寒陽。〈論二胡演奏中的意境〉。《中國二胡》第二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趙硯臣。〈二胡演奏藝術略覽與思考〉。《音樂學習與研究》第三期,1993年。

    蔣風之、蔣青。《蔣風之二胡演奏藝術》。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

    鄭丹綺。《三首阿炳二胡音樂新探》。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魯日融。〈劉天華繼承發展民族音樂的歷史貢獻及其現實意義〉,《交響》第四期,1992年。

    黎田。〈論廣東音樂的形成〉,《民族民間音樂研究》第八期,1991年。

    盧亮輝。《盧亮輝作品選輯》。台北市:文化大學出版部,2000年。

    錢志和。〈中國二胡的特色〉,《中國音樂季刊》,第4期,1992年。

    關銘。〈二胡音樂創作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中國二胡》第二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顧豐毓。《從西洋交響樂團看中國民族器樂「交響化」/畢業音樂會:南風雅韻》。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