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恩仲
論文名稱: 童軍小隊制度教學專業知識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實踐研究
指導教授: 單文經
Shan, Wen-J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4
中文關鍵詞: 童軍教育課程童軍小隊制度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專業知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7下載:4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童軍小隊制度教學專業知識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運用。經由相關文獻的研讀,探究童軍小隊制度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專業知識內涵的相關性,並實際進入教育現場中,以觀察一名童軍專科教師進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為個案研究,深入瞭解其如何運用童軍小隊制度,並藉此研究結果提供未來任教綜合活動教師在運用童軍小隊制度的建議。
    根據文獻探討、質性研究資料分析,本研究有下列主要發現與心得:
    一、個案教師之小隊制度教學專業知識主要可分為教師自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課程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習者知識五類,且各項知識間彼此互動,有相互影響、相互整合之現象。
    二、個案教師在班級經營或綜合活動教學運用童軍小隊制度的成效,則可從教師信念與教學目標、課程計畫與教學活動、學習動機與教學策略、課程結構與教學評量,以及學生學習與班級經營等各方面深入了解。
    三、個案教師之教學推理與行動過程大致可分成教學前準備、教學中呈現多元教學表徵及重視評量與省思的過程,並於教學後發展出新的理解等三個部分,藉此獲得教學專業的成長。
    四、研究者亦從個案教師觀察訪談研究中,獲得綜合活動教學實施的啟示,並重新省思童軍小隊制度方法的落實,欲嘗試以行動研究的過程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知識。
    五、綜合本研究結果,同時對國中綜合活動教師、師資培育單位、學校行政與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後續研究,提出具體參考的建議。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the pedagogical expertise of an experienced teacher who teaches scout education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xamplar in implementing the scout cell-group system in th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area of 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curriculum, a newly emerged area in the recent curriculum reform. Case stud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data has collecting by employ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documents analysis, and other techniques in seven month from September of 2003 to March of 2004.
    Among the other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ere most noticeable:
    First, the teaching know-how of scout cell-group system in this case study can be sorted as five categories including teacher’s self-concept, subject knowledge, curricular knowledge, general teaching know-how, and learners’ comprehension. The factors interactively and integratively affect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
    Second, the effect the teacher employed scout cell-group system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or the i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every aspect that includes the instructor’s belief and teaching goal, lesson plan and leaching activities, learning motivations and instructive strategies, curricular construction and instructive assessment, as well as students’ learn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Third, the pedagogical reasoning and acting process of the teacher can be roughly categoriz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before teaching, the multi-presentation of instruction and 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and self-searching in class;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rception etc.
    Fourth, the researcher also leaned a lot in teaching 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from the research of case study, and then reflected the implement of ways of scout cell-group system. They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try to use the process of the acting research for enhancing their own pedagogical expertise.
    Finally, the researcher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ers who teach comprehensive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organizations of cultivating teachers,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the supervisory unit of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童軍小隊制度教學專業知識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實踐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期程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童軍教育課程與小隊制度的實施 …………………15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與特色 …………………29 第三節 童軍教育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應用 ……………55 第四節 教學專業知識的內涵 ………………………………61 第五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專業知識 ………………82 第六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探討 ……………………………9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對象 ………………………………………10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0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106 第三節 研究場景與對象 ……………………………………111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佐證 ……………………………………1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27 第一節 個案教師的教師自我知識 …………………………127 第二節 綜合活動的學科教學知識 …………………………140 第三節 課程知識中的小隊制度 ……………………………157 第四節 運用小隊制度的一般教學知識 ……………………164 第五節 以小隊制度瞭解學習者知識 ………………………172 第六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檢討 ………………………………1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3 第一節 結論 …………………………………………………183 第二節 建議 …………………………………………………189 參考文獻 …………………………………………………………197 中文資料………………………………………………………197 外文資料………………………………………………………205 附錄 附錄一 92學年度上學期誠老師之導師班綜合活動課程計畫表…209 附錄二 92學年度下學期誠老師之導師班綜合活動課程計畫表…210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與分析示例 ……………………………211 附錄四 觀察逐字稿與分析示例 ……………………………218 圖 表 次 圖 次 圖2-2-1 經驗學習圈 …………………………………………… 40 圖2-4-1 教學推理的過程 ……………………………………… 65 圖2-4-2 學科教學知識的結構—以五年級數學等分數為例 … 66 圖2-4-3 教師知識模式 ………………………………………… 70 圖2-4-4 教學知識基礎模式 …………………………………… 75 圖3-2-1 研究步驟流程圖 ………………………………………106 圖4-4-1自立國中(化名)92學年度教室分配圖 ………………165 圖4-4-2自立國中(化名)協同教室配置圖 ……………………165 表 次 表2-1-1 童軍教育活動綱要及課程內容 ……………………… 17 表2-2-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 ………………………………………………………… 47 表2-2-2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十項指定內涵 ………………… 49 表2-2-3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量原則與方式 ………………… 50 表2-3-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與童軍教育課程 內容之關係…………………………………………… 57 表2-5-1 九年一貫新課程教師教學專業之能力指標 ………… 84 表2-5-2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知能分析表 … 92 表2-5-3 童軍教師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 內涵之對照表………………………………………… 95 表2-6-1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相關研究 ………………………… 97 表2-6-2 國外研究者對教學專業知識之相關研究比較表 ……100 表2-6-3 國內研究者對教學專業知識之相關研究比較表 ……101 表3-3-1 92學年度上學期誠老師之綜合活動教學觀察訪問 時間表…………………………………………………122 表3-3-2 92學年度下學期誠老師之綜合活動教學觀察訪問 時間表…………………………………………………12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2001)。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中國教育協會(1982)。教育組織與專業精神。台北市:華欣。
    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審委員會編(1992)。童軍小隊活動設計與實施。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中國童子軍訓練暨進程委員會主編(1993)。中國童子軍童子軍團長手冊(二版)。台北市:中國童子軍總會。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淑俐(1996)。觀察的方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179-199)。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鳳仙(2001)。國小教師道德科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 詠(2003)。國民中學國文科專家教師文言文教學專業知識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司琦(1993)。課程導論。台北市:五南。
    江玉婷(1996)。國中地球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池叔樺(2000)。國小低年級教師綜合活動課程的實務知識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貝登堡原著(1994)。童子軍手冊--世界童軍版。台北市:中國童子軍總會。
    杜修言(2003)。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法律類教師教學表徵與教學推理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平譯(2000)。Thomas Armstrong原著。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市:遠流。
    李政義、劉素滿、黃素貞、陳君健、潘貞吟、李美珠、蕭碧惠(2001)。童軍教育教師手冊--3年級。台北縣:康軒文教。
    李坤崇(2001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1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教學評量。台灣教育,604,115。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8,111-122。
    李義男(1992)。小隊制度的功能與教育方法的應用。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審委員會(主編),童軍小隊活動設計與實施(頁3-17)。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李義男(2001a)。從探索活動之設計到經驗學習之反思。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李義男(2001b)。綜合活動的教育理想與教師素質之探討。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之「2001年『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習講義,台北市。
    李義男(2002)。經驗學習之綜合理論。課堂講義,未出版。
    李駱遜(2001)。綜合活動教學的探究與省思。載於趙鏡中(主編),九年一貫SMART(頁166-171)。台北市: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李曉萱(2001)。華語文教師教學專業知能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園會(2003)。如何設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師大書苑。
    何英奇(2001)。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380-396)。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呂建政(1994)。童軍教育課程研究。臺北市:水牛。
    呂建政(2002)。童軍活動的多元設計。載於簡茂發(主編),啟發多元智能論文集(頁264-283)。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余紫瑛 (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學敏(2003)。國民中學國文科專家教師語體文教學專業知識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分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1999)。課程統整。教育資料與研究,26。
    吳美靜(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崇(2003)。國中數學專家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內涵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雅琪(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以童軍教育專長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品清(譯)(1986)。拉斯洛‧那吉(Laszlo Nagy)原著。兩億五千萬童子軍。台北市:幼獅。
    周甘逢(2001)。教師專業角色與教師能力指標。載於高雄正修技術學院主辦之「九十學年度國教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全面創新教學,發展學校特色』」研習講義(頁45-58),高雄縣。
    周水珍(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內涵與實踐。花師院刊,38,5-11。
    周水珍(2002)。國民小學綜合活動課程發展歷程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資料。
    周淑卿(2002)。九年一貫課程之課程統整設計與問題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81-97)。高雄市:復文。
    周鳳琪 (2001)。國中適應不良學生參與探索諮商團體之效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思道(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俊宏(1996)。國中生物實習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362)。高雄市:麗文。
    林曉雯(1994)。國中生物教師教學表徵的詮釋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繡子(2003)。國中童軍教師對童軍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發展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憶惠(2002)。國小級任教師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昕辰(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方案評鑑規準建構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久賢(2001)。綜合活動統整課程與教學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397-415)。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出版。
    姜文閔(1988)。杜威和實用主義教育學說評介。經驗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高強華(1989)。從教師社會化論師資培育的興革。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編),當前師範教育問題研究(頁889-917),。臺北:五南。
    高強華(1996)。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黃心韻
    高強華(1997)。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91-308)。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榮成(1994)。化學實習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孫國華(1997)。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淑芬(2003)。國民中學公民教育經濟類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添丁(1990)。童軍教育與國民教育(修訂本)。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陳美玉(1996)。教師專業實踐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市:麗文文化。
    陳新轉(2001)。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市:商鼎文化。
    陳君健(2001)。童軍探索活動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載於張秀雄、沈六(主編),童軍探索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頁40-46)。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陳君健(2002)。從童軍教育到綜合活動。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會務簡訊,44,6-7。
    陳雯宜(2002)。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惠娟(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摘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台北市:教育部。
    郭玉霞(1992)。簡介修曼的教學知識概念。師友月刊,302,35-37。
    郭玉霞(1997)。教師的實務知識。高雄市:復文。
    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明月(2000)。成人經驗學習理論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民初),29,35-56。
    黃政傑(1996)。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黃政傑(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頁1-46)。台北市:漢文。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漢文。
    黃政傑、林佩璇(2002)。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淑真(1996)。教學內容知識之人種誌研究—以一位高三國文老師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富順(2001)。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2-11。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下冊(頁258-274)。
    黃譯瑩(2001a)。見「綜合活動」,又見「綜合活動」。教育研究,92,90-95。
    黃譯瑩(2001b)。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黃譯瑩(2003)。統整課程、綜合活動課程、人:彼此的關係與挑戰。載於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92年10月15日舉辦之「高雄市九十二學年度國中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資訊種子教師培訓計畫」研習資料,未出版。
    黃瓈葳(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題統整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世忠(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
    張忠仁(1977)。童子軍團務。台北市:中華。
    張忠仁(1982)。童子軍學術論叢(下),131-161。台北市:中華。
    張惠昭(1996)。高中英文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雁婷(1998)。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景媛(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文教雜誌,20,6-7。
    張家芳(2000)。教師知識之研究-以高中「認識臺灣」課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瑜弦(2001)。專家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以一位英文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傅全福(1994)。童子軍小隊長訓練手冊(初版二刷)。台北市:水牛。
    傅全福(1996)。童軍小隊制度如何應用在國中班級經營裡。高市文教,58,90-97。高雄市:高雄市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管理委員會。
    薛光祖等(譯)(1958)。童子軍國際總部原著。童子軍方法的要領與小隊制度的運用。台北市:中國童子軍總會。
    湯梅英(2000)。實踐參與、體驗意義--綜合活動領域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74,51-60。
    曾文龍(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單文經(1990)。教育專業知識的性質初探。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頁317-339)。台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2000)。統整課程教學單元的設計。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頁188-219)。台北市:台灣師大。
    單文經(2001)。教學引論。台北市:學富文化。
    單文經(2002)。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詹于倩(2001)。國民中學試辦綜合活動課程之研究--以三民國中課程試辦歷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居澤(1999)。活動課程評鑑的探討:以美國探索教育為例。公民訓育學報,8,283-294。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台北市:翰林。
    蔡韶珊(2003)。高中國文科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以實踐「仁」的意涵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書廊。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7)。從教師專業自主談教科書開放。政策月刊,26,8-9。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2),128-138。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淑文(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門知能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依琳(2002)。我思故我在--談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角色變遷與適應成長。教師天地,116,20。
    劉彥俊(1983)。小隊制度與行政。台北市:六藝。
    劉彥俊(1991)。童軍教育(第三版)。台北市:水牛。
    劉彥俊(1992)。童軍團組織與訓練。台北市:水牛。
    翰林出版(2001)。綜合活動領域研習手冊。台南市:翰林。
    薛梨真(2000)。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轉引自教育部九年一貫教學網站。
    簡紅珠(1994)。師範生學科與學科教學的知識基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多元化與師資教育(頁1-15)。台北市:師大書苑。
    簡楚瑛(1994)。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簡婉娟(2003)。教師專業成長、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美連(1980)。童軍活動問題。台灣師大團軍團刊--三指,2,8-11。
    謝美連(1992)。小隊課程技能研習實施原則與方式。載於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審委員會(主編),童軍小隊活動設計與實施(頁18-24)。台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謝寶梅(1996)。專家教師與實習教師的教學思考及教學行動之比較研究。台北市:五南。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362-379)。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1-17。
    貳、英文部分
    Beane, J. A.(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Brazee , E.N. & Capelluti, J.(1995). Dissolving boundaries : Toward and integrative curriculum. (ERIC ED 397 982)
    Black, A. L., & Halliwell, G. (2000). Accessing practical knowledge: how? Why?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6, 103-115.
    Carter, K. (1990). Teachers’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 in W. R. Houston, M. Haberman, & J. Sikula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291-310). New York: Macmillan.
    Cochran, K. F., & DeRuiter, J. A., & King, R. A. (1993).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racher prepar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4), 263-272.
    Clandinin, D. J. (1985).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A study of teachers’ classroom images. Curriculum Inquiry, 15(4), 361-385.
    Clandinin, D. J. (1986). Classroom practice-teacher images in action. PA:the Falmer Press.
    Connelly, F. M., & Clandinin, D. J., & He, M. F. (1997). Teachers’ 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andscap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3(7), 665-674.
    Elbaz, F. (1983). Teacher thinking: 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 New York: Nichols.
    Gass, M. A. (1990). Transfer of learning in adventure educatuon. In J. Miles & S. Priest (Eds.). Adventure education (pp. 199-207).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Gass, M. A. (1993). Adventure therap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Dubuque, IA: Kendall/ Hunt.
    Grossman, P. L. (1989). A study in contrast: Source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secondary English.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0(5), 24-31.
    Grossman, P. L. (1991). The 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content for secondary English: Sources for teachers’ knowledge. English education, 23(1), 39-53.
    Grossman, P. L.(1992). Why models matter: An alternate view on professional growth in teach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2), 171-179.
    Grossman, P. L. (1994). Teachers’ knowledge. In J. S. Lawrence(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pp.692-697). Oxford: Pergamon Press.
    Ghaye, A., & Ghaye, K.(1998).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th critical reflective practice. London: David Fulton.
    Henton, M (1996).Adventure in the classroom: using adventure to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bliud a community of life-long learners. Dubuque, IA: Kendall/ Hunt.
    Ingram, J. B.(1979).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
    Kraft, R. J. & Sakofs, M.(1985).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ation. Boulder, CO: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Marks, R. (1990).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rom a mathematical case to a modified concep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1(3), 3-11.
    Tamir, P. (1991).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7(3), 263-268.
    Tanner, D., & Tanner, L. (199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Turner-Bisset, R. (1999) The knowledge bases of the expert teacher.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5(1), 39-55.
    Shulman, L. S. (1986). Paradigms and research programs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th )(pp.3-36). New York, NY: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g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1.
    Wilson, S. M., Shulman, L. S., & Richert, A. E. (1987). “150 different ways” of knowing: Representations of knowledge in teaching. In J. Calderhead(Ed.) 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pp. 104-124). London: Cassell Educational Limited.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