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韻軒 HUANG,YUN-HSUAN |
---|---|
論文名稱: |
創意教學法提升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Motiv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Through Creative Teaching |
指導教授: |
黃純敏
Huang, Chuen-M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8 |
中文關鍵詞: | ARCS動機模式 、行動研究 、英語學習動機 、創意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action research, ARCS motivational model, creative teaching,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06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1 下載: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英語科創意教學課程方案,期望透過創意教學實施,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研究以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行動研究取向之課程設計,進行教學方案的實踐。從課程實施、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變化,及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層面,探究創意教學課程的建構與實施情形。
本課程方案實施成效分析,主要運用質性蒐集方法,包含訪談、教師教學省思札記,及學生回饋單等文件分析資料;而量化部分,則以學習動機量表為輔。並於課程實施及資料蒐集後,進行統整及分析,藉此歸納出研究結果如下:
一、選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材及環境,建構出有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
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二、 以小組合作方式,實施英語創意教學方案,提升多數學生學習動機。
三、 創意教學法能強化學生人際互動與社會團體觀念,讓學生感受在團體中存在的價值,並看見自己的潛能。
四、教師提升創意教學課程設計能力,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The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project that integrates creative teaching in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It is expected that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will be increas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n order to to achieve specific objectives,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n action research 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e.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re from two different classe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is study was explored by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 and the change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The main research tool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are qualitative data, including interviews, teacher’s reflective journals, student feedback form, and document analysis. Quantifi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research tools of 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
After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data, and then performed analysis to conclude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Construct the creative teaching project to enhance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 based on thre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cluding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cours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2. Most of the students increase learning motivation by using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implementing creative teaching project.
3. During the creative teaching,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the concepts of society are fostered. Students can achieve higher self worth and realize their potential in teamwork.
4. Teacher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eaching curriculum design, which accelerates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unique intelligences in learning English.
中文文獻
朱莉菁(2017)。ARCS動機模式融入地理科教學對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嘉義縣。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何秀芳(2008)。畫中有話:低年級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吳妍慧(2010)。創意英語課堂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吳思琦(2016)。ARCS動機模式融入視覺藝術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創意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吳柳儀(2006)。教師創意教學之剖析。臺東特教,23,17-21。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 49-80)。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鴻松(2008)。科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學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2)。R. J. Sternberg&W. M. Williams著。教育心理學。臺北市 : 華騰文化。
林佳玫(2011)。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林怡資(2014)。以ARCS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地理科教學對國中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林欣穎(2012)。數學科創意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林青雅(2010)。運用創意教學提升國中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林品萱(2015)。運用ARCS動機模式實施國小六年級英語科學繪本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師專業研究所,臺中市。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崇德(主編)(1995)。高中生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林進財(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邱珍琬(2001)。創意教學-理論與想法。國民教育研究,5,1-7。
翁筱婷(2010)。原住民學生創意英語課業輔導成效之研究~以一所偏遠地區原住民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張玉成(2003)。教學創新與思考啟發。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31-48)。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武昌、周中天、陳純音、葉錫南、林正昌、許月貴(2004)。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芬芬譯(2006)。Miles, M. B. & Huberman, A. M.著。質性研究資料分析(修定版) (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2nd ed.)。臺北市:雙葉。
張蕊苓(1999)。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5-60。
張馨如(2008)。英語與體育的邂逅~體育高中實施「運動情境創意英語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
陳伯璋(1987)。課程研究與敎育革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俊雄(2005)。國二科學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陳宥儒等(譯)(2008)。Robert J. Sternberg,and Wendy M. William著。教育心理學: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禾楓。(原著出版年:2008)
陳建旭(2016)。ARCS動機模式對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所,嘉義。
陳書梅(2002)。知識創新與教育效能之提升。書苑季刊,51,65-71。
陳啓明、邱政鋒(2009)。成人參與高等回流教育學習動機之量表建構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8(3),93-109。
陳祥雲(2005)。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創意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慧珊(2017)。國中理化科創意教學實踐歷程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麗純(2008)。以ARCS動機模式分析大學生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學習動機(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新北市。
黃百祥(2008)。以ARCS模式提昇低成就班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黃琪雯(2005)。創意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及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溫雅婷(2008)。以ARCS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葉重新(200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北極星工作室。
劉蕙鈺(2003)。自然科教師激發國小學童學習動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8)。課程學。臺北市:五南。
蔡喬育(2005)。ARCS 模式在增強成人學習動機上的應用。成人及終身教育,7,14-20。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蕭佳純(2017)。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聯之研究:教師創意教學的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2(1),79-110。
賴佩珊(2018)。以ARCS動機模式融入八年級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嘉義縣。
顏淑菁(2010)。運用ARCS動機模式於國小低成就學童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中市。
羅綸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 3-27)。臺北市:師大書苑。
羅瑞銓(2003)。組長領導風格及組員人格特質對於線上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台中市。
英文文獻
Bacon, S. M., & Finnemann, M. D.(1990). A study of the attitudes, motives and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and their disposition to authentic
oral and written inpu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4, 459-471.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rophy, J.(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on students tolearn.Education Leadership, 45, 40-48.
Deci, E.L., & Ryan, R.M.(2000). The“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4),227-268.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Duch, B.J., Grob, S.E., & Allen D.E. (2001). The power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Sterling, VA: Stylus Publishing
Eccles, J. S., Adler, T. F., Futterman, R., Goff, S. B., Kaczala, C. M., Meece, J. L., & Midgley, C. (1983).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pp. 75-146). San Francisco, CA: W. H. Freeman.
Feldmen, J.M. (1990). Perception, cognit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In H.L.Tosi, (Ed.)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A contingency approach. Boston, MA: PWS- Kent Publishing Company.
Gardner, R. C., & Lambert, W.(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Gou, J. H., & Okita, Y. (2001). Chinese-Singaporean University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Japanese. Japanese Education, 110, 130-141.
Hong, J.C. (2000).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Journal of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61, 10-12.
Keller, J. M. (1979). Motivation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2, 26-34.
Keller, J. M. (2010). Motivation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he ARCS modelapproach. New York, NY: Springer.
Krashen, S. D.(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NY: Pergamon.
Maslow, A.H.(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McClelland, D. C.(1966)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NY: Appletion.
Oxford, R. L., & Shearin, J. (1994).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1), 12-27.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80(1), 609.
Stipek, D. (1995).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 66 (1), 209-223.
Wen, X. (1997).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with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Annals, 30(2), 343-351.
Zuckerman, M. (1979). Sensation seeking: Beyond the optimal level arousal.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