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全明
Chen, Chuan-Ming
論文名稱: 臺北城市意象海報設計創作研究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The Taipei City Image Poster Design
指導教授: 許和捷
Hsu, Ho-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城市意象透視法線條
英文關鍵詞: City Image, Perspective, Lin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臺北生活也已有四十年之久,這四十年堆積著對這個城市情感,而臺北城市的變化,每天都不斷的進行着,有着過去懷舊歷史與現代新潮的交雜,成為現今城市的樣貌。在臺北都會新舊雜陳的建築環境外貌,處處可見線條的美感,本創作研究透視對城市空間的觀察,嘗試以透視線條美感來與臺北對話。本創作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利用文獻的資料收集,找出目前其理論現行架構,並可確立本創作研究所要研究探討主題。相關案例分析是以臺北、倫敦、紐約、巴黎及東京等五座城市主要對象,分析這五座城市意象海報的表現手法,並找出其中最適當的表現手法。以這些基礎研究為基礎,開始發展本創作作品之草圖,創作實驗城市意象海報作品,以對應城市意象表現方法分析研究,用於創作上的可行性。並以本論文研究發展為前提,以透視線條創作出具有臺北城市元素之作品,並闡述創作作品與之理念,本創作研究主要以透視線條的表現手法實驗,對城市意象海報設計主題發展出不同的視覺效果與意義。在透過城市意象海報的案例分析,歸納出字體、插畫、攝影、圖案等四種城市意象海報表現手法與意涵,並針對城市意象設計之案例做探討分析,以提供後續相關議題創作研究者參考依據之應用。

    I have been living in Taipei for more than four decades, and the affection for this city has been piled up as time goes by. Taipei city changes constantly, the mix of retrospective history and trendy modern times has turned the city's appearance into what it is today, and thus you can see the beauty of the boundary lines formed by the disorderly displayed new and old buildings.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perspective observation of urban space, and tried to have a dialogue with Taipei city via examining the beauty of lines. The study began with literature review, using gathered data to identify the currently exist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refore I could be able to establish the topic that the study wante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case analyses were focused on Taipei, London, New York, Paris and Tokyo as our main targets, and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s of these five cities’ city image posters to identify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Then based on these fundamental studies, I began to develop my own sketches to creatively experiment on city image posters in corresponding to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analysis of city image expression technique to cre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different visual effects and meanings for city image poster design topic, the study experimentally used the linear perspective to create works with the element of Taipei City, and explains the creative works and the philosophy. Through the case studies of city image posters from different cities, the study summarized four kinds of city image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meanings of the fonts, illustrations, photographs and patterns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ers to make related topical work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文獻分析 10 第一節 城市意象相關研究 10 一、城市意象之意義 10 二、臺北之城市意象 12 第二節 透視學相關研究 18 一、透視學的意義 18 二、構成透視畫面的元素 20 三、透視畫的種類 21 第三節 線條元素之相關研究 25 一、線條在造型學上之內涵 25 二、線條的定義 26 三、線條的類型 27 第三章 創作研究歷程與個案分析 30 第一節 創作研究方法 30 一、步驟一:文獻分析法 31 二、步驟二:個案研究法 31 三、步驟三:觀察法 32 四、步驟四:創作實證法 33 第二節 城市海報設計個案研究 35 一、城市意象作品圖例與創作分析 36 二、小結 55 第三節 透視線條相關海報個案研究 56 一、透視與線條風格作品圖例與創作分析 56 二、小結 65 第四章 創作研究理念說明 66 第一節 發展草稿與歷程 66 一、觀察到的現況分析 67 二、創作方式 67 三、創作主題 68 四、創作草稿 68 第二節 創作作品說明 75 一、人文臺北(一) 75 二、人文臺北(二) 77 三、人文臺北(三) 79 四、美食臺北(一) 81 五、美食臺北(二) 83 六、美食臺北(三) 85 七、時尚臺北(一) 87 八、時尚臺北(二) 89 九、時尚臺北(三) 91 十、育樂臺北(一) 93 十一、育樂臺北(二) 95 十二、育樂臺北(三)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專家訪談 107

    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編輯部編輯(2014)。《一頁臺北》導演 陳駿霖|在臺北練習說故事。[臺北人]的創意練習,64期,頁38 - 43。
    王創華(1989)。王創華線條的藝術 = Lines in art。萬里書店,香港。
    朱鳳傳(1993)。透視圖學。南天書局,臺北市。
    余敏玲(譯)(2013)。點.線.面(原作者: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臺北市:信實文化行銷公司。
    林佩淳(1993)。海報設計技法 Poster Design Techniques。海報設計概論 = Introduction to poster design,頁5 - 30。臺北市。
    林俊良(2007)。清氣乾坤 : 海報設計虛白布局的東方觀點 : 2007林俊良設計作品暨創作理念。藝風堂出版社,臺北市。
    林俊良(2010)。形.意 : 海報設計的理念與實踐。藝風堂出版社,臺北市。
    林書堯(1989)。基本造形學:現代基本造形教學法的研究。三民書局,臺北市。
    林崇宏(2002)。造形與構成:視覺設計應用的基礎與原理。視傳文化,新北市。
    林崇宏(2009)。造形原理:造形與構成設計案例解析。全華圖書,新北市。
    姜丹書(1948)。透視學。各埠中華書局,上海市。
    胡家璇(譯)(2014)。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原作者:凱文‧林區Kevin Lynch)。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60)。
    郝慎鈞(譯)(1988)。城市風貌設計(原作者:池澤寬原)。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張建成(譯)(1994)。基本設計概論(原作者:胡培爾Hubel, V.、魯叟Lussow, D.)。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強雅貞(2010)。遇見臺北角落。北市觀光傳播局,臺北市。
    許正孝(1987)。Hsiao's室內外空間透視表現法。詹氏書局,臺北市。
    郭辰嘉(2012)。比較研究法。設計研究方法Design Research Methods,頁299 - 308。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臺北市。
    陳銀輝(1973)。現代美術之造形性。莊敬出版社,出版地不詳。
    葉倫會(2002)。臺北城逗陣行。臺北市中正區中華社區發展協會,臺北市。
    詹宏志(1989)。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
    漢寶德(2013)。生活美學理念推廣系列叢書2。街道Urban space,頁8-13。文化部,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10)。臺北城市意象A to Z。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臺北市。
    劉繩向、藍曉鹿(譯)(2010)。藝術與設計入門Foundations of art + design(原作者:亞倫.派普Alan Pipes)。臺北市:積木文化出版。
    潘東波(2007)。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相對論出版社,新北市。
    潘東波(2009)。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相對論出版社,新北市。
    蔡明勳(2002)。設計繪畫 = Design painting。全華科技,臺北市。
    謝佩妏(譯)(2007)。城市的歷史(原作者:喬爾‧克特金JoelKotkin)。新北市:左岸文化。
    羅漢等(譯)(2002)。科特勒深探大亞洲(原作者: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臺北市:商智文化。

    論文:
    尤愛靈(2011)。旅遊意象與城市意象關係之研究─以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臺北市。
    吳天韻(2013)。連續圖案設計應用於臺北意象海報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俊良(2009)。台中市城市形象推廣之海報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台中市。
    陳冠位(2012)。城市競爭優勢評量系統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廖繼仲(2000)。城市風格形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蔡宜倪(2011)。節慶活動對目的地意象影響之研究-以2010臺中爵士音樂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美緣(2005)。高雄市城市意象之行銷研究-以愛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賴岳興(2007)。運動賽會與主辦城市之海報設計創作-以2009年高雄市世界運動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簡志堅(2012)。街道藝術對城市優質生活環境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期刊:
    林陽杰(2005)。文藝復興早期藝術之發軔及特色。研究與動態,12 期,頁235 - 256。
    馮凌慧(2014)。住臺北好安心 幸福安全有保障。臺北產業期刊,第20期,頁56 - 63。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臺北市。
    楊青田(2007)。台灣文化性海報設計的發展與風格表現:以TPDA之海報作品為例。臺灣設計 = Taiwan design,第一期,頁85 - 11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
    蔣曉梅、翁金山(2001)。台南市都市意象之研究—專家觀點之探討【專論】。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35,頁45-62。
    鄭博文、邱鴻遠(2006)。高雄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初探-民眾與政府間認知差異。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頁1-33。
    鄭博文、邱鴻遠、林兆群(2006)。高雄市政府與民眾對城品牌意象之差異分析【專論】。城市發展,29,頁4-7。
    戴孟宗、廖彥筑、陳姵君、柯奏任(2012)。中英字型意象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頁673-691。

    網路: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詞彙查詢】。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371/?index=2。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15)。臺北旅遊網。取自http://www.travel.taipei/。
    維基百科(2015)。Helvetica。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Helvetica。

    英文:
    Michalis Kavaratzis (2004). From city marketing to city branding: Towra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eveloping city brands. Place branding Vol.1 No.1, 58-73.
    Stern, E. & Krakover, S. (1993). The Formation of a Composite Urban Image. Geographical analysis, 25(2), 130-146.
    Avraham, E. (2000). Cities and their news images. Cities, 17(5) , 363 -370. Booms, B.
    Kotler, P., Haider, H. D. and Rein, I., (1993) “Marketing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