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洪瑋庭 |
---|---|
論文名稱: |
水中活動對感覺統合失調學生影響之個案研究 |
指導教授: | 程瑞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7 |
中文關鍵詞: | 感覺統合 、水中活動 |
英文關鍵詞: |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water activiti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3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水中活動對感覺統合失調學生之感覺統合能力影響、家長對水中活動介入之看法,並分析水中活動課程的介入,對感覺統合失調學生影響之原因。研究期程為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採取目的式隨機取樣,選取2位感覺統合失調學生(6歲男童及7歲女童),以參考專書及專家之自編之水中活動課程介入,課程及觀察時間為四個月,共22堂課程。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式,並透過訪談、攝影、觀察記錄、教師觀察日誌及比對林巾凱、林仲慧等於2004編著之「兒童感覺統合功能評量表」針對研究參與者做前、中、後測,以佐證研究參與者於水中活動介入後之改變。研究發現兩位研究參與者在水中活動介入歷程中感覺統合能力在:一、肢體感覺運用能力;二、感覺調適能力;三、情緒/行為能力有改善狀況。並依訪談及感覺統合功能評量表整理結果提出以下結論:一、水中活動課程介入對感覺統合失調學生之感覺統合能力具有改善效果;二、家長對感覺統合能力改變及水中活動抱持肯定的態度;三、水中活動課程教學介入對感覺統合失調學生之正向效果原因為運動及感覺訓練本身、水中活動、課程安排及教學者扮演的角色。
In this study, firstly, the researchers wan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water activities on the student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and the parents’ opinions of the water activities courses intervention in. Second, we analyzed th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of the student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by the water activities courses intervention in. The time regulation of this study used point type with random sampling from September, 2010 to January, 2011.The researcher picks two students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x years old boy and seven years old girl).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books and course arranging by the specialists intervened in 22 classes for whole courses and observations in 4 months. The way of this study is case study of interview, taking photograph, students’ observation records, teacher’s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compared the cases with the “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Rating Scale” to support the students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were influenced in the water activities intervention by pretest and post tes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cases were better and better for: 1. Ability to use physical sensation; 2. Ability of sensory adaptation; 3. The emotional control and behavior ability. And the researcher made the conclusions by the interviews and the assessments as below: 1. It w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by the water activities intervention in. 2. The attitude for the effects of water activities on the student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of the parents is recognition. 3. Factors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water activities on the student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are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water activitie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urses,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一、中文部份
人間福報(2010)。感覺統合失調-小一生還包尿布。2010年4月1日。台 北: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王琪珍(2002)。應用神經發展,肌肉動力取向及感覺統合之復健方案以促進精細動作遲緩學前兒童的成效評價。國科會研究報告。
王慧儀(2005)。發展障礙兒童運動功能的評量與分析 。高雄醫學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田建軍、呂世杰(2004)。游泳。臺北巿:諾亞。
江金石(譯)(2001)。游泳教室。臺南市:信宏。
江紹倫(1980)。識知心理學說與應用。台北:聯經事業。
汪宜霈、王志中、蔡獻裕(2003)。感覺統合與知覺動作訓練對發展遲緩兒童療效之比較。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1,29-44。
汪宜霈(2009)。感覺統合。臺北巿:五南。
呂素美、林明月(1996)。孩子的感覺統合真的有問題。學前教育,19(3),
8-25。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李月卿、鄭信雄(1991)。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台北巿立師院特教中心。
李月卿、鄭信雄(1998)。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台北巿:心理出版社。
李國治(2007)。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參與運動遊戲之效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碧姿(2004)。八週水中有氧運動對輕度智能障礙平衡與敏捷能力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吳東昇(2001)。感覺統合指導手冊。台北市:宏欣文化。
吳昇光(2001)。我國發展協調障礙學童之體適及動作能力研究。教育部委 託研究計劃期末報告。
吳新華、林風南、陳英三(1988)。動作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吳麗雲(2005)。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影響之研究。幼兒保育論壇,1,189-210。
尚憶薇(2002)。智能障礙學生體育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58,124-127。
林巾凱(1999)。感覺統合在特殊兒童應用之回顧與前瞻。特教園丁,15(2)。
林巾凱、林仲慧、林明慧、莊孟宜、簡錦蓉、張珮玥、李勇璋、林佑萱(2004)。
兒童感覺統合功能評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林正常(1998)。運動生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林惠鸞(2006)。水中活動教學方案對國小啟智班學生在健康體適能表現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13-127。
柳家琪、李麗晶(譯)(2005)。水中體適能教學手冊(Water Fit)。台北縣:易利。(Mary E. Sanders著)
姚開屏(1996)。另一點不同的聲音:再談感覺統合治療。特殊教育,61,28-32。
武育勇(1969)。游泳的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武而謨(1996)。水療對障礙學生的復健。國際特殊體育研討會報告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93-95。
柯嘉銘(2008)。適應體育游泳課程對自閉症學生減少問題行為之研究。臺北巿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洪清一(1999)。知覺 : 動作訓練。臺北市:五南。
柯嘉銘(2008)。適應體育游泳課程對自閉症學生減少問題行為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永玟(2003)。台南市發展性動作失調學齡前兒童之鑑定過程與感覺統合 治療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永博(2006)。遊戲治療概念之感覺統合治療對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的動作能力表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國安(2006)。運動遊戲介入對中智能障礙學生動作能力促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草野勝彥(1996)。障礙兒的運動發展與運動學習。國際特殊體育研討會報告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1-15。
孫聖翔(2009)。中、重度智能障礙肥胖學生從事水中活動學習歷程之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高麗芷(1983)。感覺統合治療簡介。特殊教育,10,44-46。
高麗芷(1984)。感覺統合與兒童發展。學前教育月刊,7(1),2-3。
高麗芷(1994)。感覺統合。臺北市:信誼。
高麗芷(2006)。感覺統合。臺北市:信誼。
許安東(1985)。為什麼要游泳。臺大體育,10,74-75。
許靜婕(譯)(2010)。玩出優秀,玩出健康:115個促進感覺統合的簡單遊戲。臺北市:智園出版。(Carol Stock Kranowitz著)
郭靜晃(譯)(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J.E. Johnson, J. F. Christie, T. D. Yawkey著)
教育部體育司(1997)。游泳運動。推展全民運動手冊( 10 )。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曹純瓊(1994)。自閉症兒與教育治療。臺北市:心理。
曹純瓊(2006)。早期療育。臺北市:華騰文化。
張翠娥、吳文鶯(1997)。嬰幼兒遊戲與教具。臺北市:心理。
張宏亮(2002)。運動與健康。臺北市:健康文化。
陳乃瑛(1990)。感覺統合與發展障礙(一)(二)。特教園丁,6(1),34-38。
陳乃瑛(1991)。感覺統合與發展障礙(三)。特教園丁,6(4),49-60。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陳英三、林風南、吳新華編譯(1988)。動作教育的理論與實際。 臺北:五南。
陳清祥(2008)。動作分析模式應用於水中活動課程對腦性麻痺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琬甄(2005)。水中運動訓練對腦性麻痺兒童動作表現之探討。國立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素勤、尚憶薇、蔡育祐(譯) (2001)。適應體育。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陳俊忠(1993)。殘障者的體適能。國民體育季刊,22(2),25-31。
陳思遠(2001)。身體活動與身體組成。臺北:國家衛生研究院。
陳威勝、陳芝萍(譯)(2010)。打造感覺統合的橋樑:自閉症及其他廣泛性發展障礙兒童的治療。臺北巿:心理。(Ellen Yack, Paula Aquilla, Shirley Sutton著)。
張川鈴、蔡佳玲、周旼慧(2001)。游泳資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臺北巿:東華。
曾德錦(1976)。游泳。臺北市:中正。
曾世杰(1995)。談感覺統合:一點不同的聲音。特殊教育,54,10-12。
曾美華(2010)。幼稚園好教師形象之探討:從家長及幼兒的角度。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巿。
黃文盛(2003)。長期游泳訓練對智能障礙者生活適應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美瑤(2006)。國科會專案計畫--運用問題導向學習、資訊融入問題導向與傳統教學策略探究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實驗研究。計畫編號:NSC 95H007 (95-2413-H-179-007-)。
黃春莉(2004),游泳教學活動對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榮真(1994)。感覺統合訓練在特殊教育上的應用。花蓮師院特殊教育論文集,27,111-135。
黃謙瑄、張文瀚、許翠端、廖笙光(2007)。別錯過天才小孩-感覺統合遊戲復健在家做。台北巿:原水文化。
詹美雲(2008)。水中運動訓練對肢體障礙學生游泳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文武(譯)(1991)。兒童與感覺統合。臺北市:心理。(A. Jean Ayres著)
廖淑峰(譯)(1996)。熱水浴療法( Hot Water Therapy)。臺北市:心理。(Patrick Horay,David Harp著)
蔡佩珊(2006)。感覺統合治療對提升學前自閉症兒童動作及社會互動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鴻儒、盧以、吳雅伶、陳繼勝、洪雪芳、李紀屏、吳東昇、張雅晴、林淑惠、鄭彩君、任彥懷、李棋瑞、廖惠玲譯(2009)。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台北巿:合記圖書出版社。( Anita C. Bundy, Shelly J. Lane, Elizabeth A. Murray.著)
廖麟榮(2004)。水療法概述。2010年8月23日,取至網頁http://www.gzrehab.com.cn/Medicine/Index.asp?Category_ID=1041000002
鄭信雄(1983)。對學習困難和情緒障礙的學童-診治感覺統合失常的案例。特殊教育,10,46-49。
鄭信雄(1990)。突破孩童學習障礙-暴燥、好動不安兒童的感覺統合治療 實務。臺北市:遠流。
鄭煥韜(1981)。游泳。臺北市:健行文化。
劉鶴珣(2007)。身體活動對發展遲緩兒童基本動作技巧表現之影響。國立陽明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劉正利(2009)。水中活動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游泳學習與人際關係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滕德政(2004)。適應體育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滕德政(2005)。我們都是這樣玩大的-三個運動與遊戲的性別議題反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0,38-49。
闕月清(2005)。適應水中活動概念。載於適應體育水中活動-概念與實務,13-20。臺北市:教育部。
闕月清(2005)。適應水中活動教學設計與方法。載於適應體育水中活動-概念與實務,69-76。臺北市:教育部。
盧慶春(2003)。腦性痲痺的現代診斷與治療。臺北市:合記。
蕭松林(1993)。智障兒童的體育。台北市:商鼎文化。
羅鈞令(1989)。感覺整合功能發展異常孩童之評估與治療。職能治療學會,7,9-17。
羅鈞令(1998)。感覺整合與兒童發展:理論與應用。台北市 : 心理。
羅鈞令、賴金鑫、連倚南(1992)。學習障確兒童感覺統合治療效果之追蹤研究。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0,19-31。
蘇瑞雲(1999)。淺談感覺統合及其遊戲。Professional Supportive Network專刊,1,14-19。
龐麗娟、李輝(1995)。嬰兒心理學。台北:五南。
二、外文部份
Ayres, A. J. (1979).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A. J. (1989).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praxis tests.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Bauch P. (1984). Prediction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from teachers’ educational belief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2954).
Bouchard, C., Shephard, R. J. & Stephens, T. (1994). Physical ctivity, fitness, and health. Champaigne, IL: Human Linetics.
Bruininks, R. H. (1978). Bruininks- Oser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examiners manual. Circle Pines, M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Bundy, A., Lane, S. &Murray, E. (2002).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Philadelphia, PA: F. A. Davis Company.
Burdette HL, Whitaker RC. (2005). Resurrecting free play in young children: looking beyond fitness and fatness to attention, affiliation, and affect.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59 (1): 46-50.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 100(2), 126-131.
Fisher, A.G., Murray, E.A., &Bundy, A.C. (Eds.) (1991).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Philadelphia: FA Davis.
Fisher, A.G., Murray, E.A. (1991) . Introduction to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In A.G. Fisher, E.A. Murray, & A.C. Bundy (Eds.)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ed. pp.3-26), Philadelphia: FA Davis.
Garvey, C. (1977). Pla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oodway JD, Branta CF. ( 2003 ). Influence of a motor skill intervention on fundamenta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 of disadvantaged preschool children. Res Q Exerc Sport . 74(1): 36-46.
Greenspan, S. I. (2007) . When a child has difficulty moving from place to place . Early Childhood Today, 21(5),16-19.
Lynch S. & Simpson C. (2004). Sensory processing: Meeting individual needs using the seven senses. Young Exceptional Children, 7(4), 2-9.
Poulsen AA, Ziviani JM.(2004) Can I play too? Physical activity eng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s. Can J Occup Ther. 71(2):100-107
Reid G & O'Neill K. (1989). Adapted aquatics: Promoting aquatic opportunities for all. Ottawa, OH: The Canadian Red Cross Society.
Shevell M, Ashwal S, Donley D. et al. (2003). Practice parameter: evaluation of the child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report of the O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nd The Practice Committee of the Child Neurology Society. Neurology. 60(3):367-380.
Sherrill, C. (1997).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 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 (4th ed.). Dubuque, IA: WCB Brown & Bench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