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美媛
Meei-yuan Fann
論文名稱: 現代漢語歐化的研究與教學應用
A Study on Europeanized Chine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CSL
指導教授: 鄧守信
Teng, Shou-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歐化語言接觸本土化正遷移零教學
英文關鍵詞: Europeanized, Language Contact, Localization, Positive Transfer, Zero Instru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32下載:10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過去一百多年來,現代漢語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正值中西文化交會之際,因而與許多語言系統發生接觸,並從而受到影響。這些影響又以大量的原文作品譯介而產生間接語言接觸的結果為主。不可諱言,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彙、詞法跟句法方面已經因語言接觸產生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其中又以來自英語的影響為最大。本文討論的歐化現象主要指漢語直接或間接受英語影響而產生的改變。
    有的歐化漢語已經成熟地融入現代漢語,連以漢語為母語者也習而不察,但有的改變則還不為整個漢語社群完全接受。王力(1943, 1980, 1990)、Kubler(1985)、賀陽(2008)跟馬春華(2010)等人研究的結論,都認為漢語歐化的現象源於翻譯造成間接語言接觸的結果,僅止於書面語;蔡美智(2010)觀察的是最近六十年來臺灣地區的新興漢語歐化現象;胡雲惠(2011)則透過迪士尼動畫電影配音翻譯來研究漢語歐化的現象。本文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考察現代漢語在書面語、英語影視旁白翻譯,以及網路上一些特定社群聊天室的語言歐化的現象,是否已經不限於書面語。此外,我們也要從連續面(Rickford, 1993)的角度,探討漢語歐化的現象裡有哪些已經本土化,而又有哪些屬明顯的歐化語言。
    最後,我們也要關注在對外漢語教學上,漢語中、高級程度的學習者在使用會話形式以外的教材時,這些教材的篇章內容是否也包含歐化的語言形式?我們要討論這樣的歐化現象以及這樣的教材對漢語學習者有什麼利與弊,並且在對外漢語教學上產生什麼樣的衝擊。是否能以零教學方式處理,亦即藉助學習者本身的語言正遷移作用,學習者就能容易地掌握;反過來說,許多歐化詞法、語法可能反而造成外籍生學習上的干擾,而對於這樣的干擾,是否能藉助難易等級的排序在教材、教法上提出適切的因應之道。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darin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has at times been intertwined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resulting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teracting with many European languages. These interactions have in turn exerted influence over the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largely in a secondary fashion by way of European texts being translated en masse into Mandarin. The fact that the pronunciation, lexicon, morphology and grammar of Modern Mandarin have been affected by such language contact is undeniable. Among these linguistic changes, the largest influence has come from English. The Europeanization of Mandarin discussed in this thesis centers around changes wrought by direct and indirect contact with English.
    Some Europeanized forms of Chinese have already fully merged into modern Mandarin to the point that even native speakers are unaware of their foreign origins, but others have yet to be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speaking community as a whole. Researchers such as Wang Li (1943, 1980, 1990), Kubler (1985), He Yang (2008) and Ma Chunhua (2010) have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s of this Europeanization phenomena is a product of indirect contact via translation and is chiefly limited to written language. Tsai Mei-chih (2010), has observed a new wave of Europeanization that has been occurring in Taiwan over the last 60 years. Hu Yunhui's (2011) study on Europeanization examines the translation of subtitles for animated Disney films. With previous research as its basis,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Europeanization of Mandarin by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as well as linguistic trends within certain online chat rooms in order to find out if this phenomenon is limited to formal written language. Rickford's continuum theory (1993) is adopted here to determine whether a given form is already become fully accepted by the full range of native Mandarin speakers or if it is still an obvious manifestation of Europeanization.
    Lastly,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Mandarin textbooks for CSL learners, specifically as to whether learning materials aimed at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arners contain Europeanized Mandarin. The discussion present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se textbooks as they pertain to learners of Chinese and to their impact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s a whole. Whether the zero instruction method (i.e., positive transfer) can be applied to CSL learners in order to help them learn Europeanized forms more easily is also addressed. Conversely, if it is the case that Europeanized lexical and syntactical forms actually create interference for Western learners of Chinese, the question is: can the problem be dealt with by us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which are arranged by level of difficulty?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名詞定義……………………………………………………2 1.3. 研究範圍與架構……………………………………………2 第二章 文獻探討……………………………………………………3 2.1. 漢語歐化構詞與外來詞相關研究…………………………5 2.1.1. 漢語歐化構詞………………………………………5 2.1.2. 漢語詞類歐化用法…………………………………9 2.2. 漢語歐化結構相關研究……………………………………14 2.2.1. 漢語句子成分歐化用法……………………………14 2.2.2. 漢語歐化句式………………………………………16 2.2.3. 前人歐化語法項目研究比較………………………18 第三章 歐化漢語的界定……………………………………………21 3.1. 語言接觸……………………………………………………21 3.1.1. 連續面 (Continuum)………………………………22 3.2. 歐化的定義…………………………………………………24 3.3. 歐化漢語與外來詞的比較…………………………………25 3.4. 歐化漢語與漢語本土化(台灣化)的比較………………25 第四章 歐化漢語的分析……………………………………………27 4.1. 歐化漢語的語音變異…………………………………………28 4.2. 歐化漢語詞彙分析……………………………………………30 4.3. 歐化漢語詞法分析……………………………………………30 4.3.1. 外來詞…………………………………………………………30 4.3.1.1. 英語借詞 (English loan word)…………………………31 4.3.1.2. 音譯詞與意譯詞的消長……………………………………34 4.3.2. 外來詞綴………………………………………………………34 4.3.3. 歐化詞類………………………………………………………35 4.4. 歐化漢語詞法分析……………………………………………35 4.5. 小結……………………………………………………………35 第五章 教學應用………………………………………………………37 5.1. 零教學…………………………………………………………37 5.2. 歐化漢語詞彙教學……………………………………………37 5.2.1. 外來詞語音教學………………………………………………38 5.3. 歐化漢語句法教學……………………………………………39 5.4. 小結……………………………………………………………39 第六章 結論……………………………………………………………41 6.1. 研究成果………………………………………………………41 6.2. 研究限制與建議發展…………………………………………41 參考文獻…………………………………………………………………43

    中文部分
    丁邦新 (1978)。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序。重刊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刁晏斌 (2007)。初期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修訂本)。瀋陽:遼海出版社。
    王 力 (1936)。中國文法歐化的可能性。獨立評論,頁11-14,第198號。北平。
    王 力 (1943)。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王 力 (1944)。中國語法理論。收於王力文集第一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王 力 (1957)。漢語被動式的發展,語言學論叢。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 力 (1958)。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王宇弘 (2011)。論現代漢語詞法歐化的有限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頁17-20,第五期。
    王 偉 (2008)。現代漢語歐化與翻譯策略之綜合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言學院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王 還 (1982)。建國以來漢語詞彙的變化及其原因。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方欣欣 (2004)。語言接觸與雙語研究的經典著作。國外漢語教學動態,頁48-52,第三期。
    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 (1959) 。五四以來漢語書面語言的變遷和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
    史有為 (1991)。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石定栩等 (2003)。香港書面漢語中的英語句法遷移。外語教學與研究,頁4-14,第35卷,第1期。
    朱一凡 (2011)。翻譯与現代漢語的變遷 (1905-1936)。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老志鈞 (2005)。魯迅的歐化文字。台北:師大書苑。
    何 燁 (2004)。改革開放以來英語對漢語句法的影響。四川外語學院學報,頁129-134。第20卷,第3期。
    余光中 (1987)。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明月報刊,10月號。
    余光中 (2002)。余光中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吳一安、蔣素華 (2006)。漢英雙語者漢語口語中的英語化特徵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頁411-417,第38卷,第6期。
    吳東英 (2001)。再論英語借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當代語言學,頁126-129,第3卷,第2期。
    吳福祥 (2007)。關於語言接觸引發的演變。見民族語文,頁3-23,第2期。
    吳瑾瑋 (2006)。現代漢語外來語聲調意義之研究 (The Role of Tone in Mandarin-Chinese Loanword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頁197-219,第40期。
    李知沅 (2004)。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泰洙 (2003)。《老乞大》四種版本語言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李勝梅 (1995)。關於現代漢語書面語言研究的典範對象、科學方法及分布計畫的理論思考。南昌大學學報(社科版),頁117-122,第4期。
    沈國威 (2009)。西洋人記錄的世紀之交的新漢語。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頁101-111,第42輯。
    沈國威 (2011)。現代漢語欧化語法現象中的日語因素問題。東亞文化交涉研究,頁141-150,第7冊。
    卓志誠 (1979)。兩百年來漢語名詞片語的發展。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廣慶、劉 瑋 (1996)。漢語與中國新文化啟蒙。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洪 波、西微薩•阿錯(義) (2007)。漢語與周邊語言的接觸類型研究,頁23-32,南開語言學刊,第1期。
    胡兆雲 (2001)。語言接觸與英漢借詞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胡明揚 (1996)。詞類問題考察。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胡雲惠 (2011)。迪士尼動畫電影配音翻譯歐化現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胡裕樹 (1995)。現代漢語(重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大明 (2006)。語言變異與變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苗幽燕 (2001)。俄漢新外來詞對比。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袁 進 (2007)。重新審視歐化白話文的起源──試論近代西方傳教士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文學評論,頁123-128,第1期。
    馬西尼(義) (1997)。現代漢語辭彙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黃河清譯。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馬春華 (2010)。現代漢語歐化結構研究。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馬祖毅 (1980)。英漢翻譯技巧淺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張愛卿 (2004)。從《毛澤東選集》看現代漢語詞彙的變化。河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張德鑫 (2005)。《老乞大》和《朴通事》──在華語文教材史上的歷史定位及現實意義。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頁65-74,第50卷,第1期。
    曹逢甫 (1993)。過去兩百年和語詞法與句法的英化。應用語言學的探索。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郭鴻杰 (2002)。二十年來現代漢語中的英語借詞及其對漢語語法的影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頁1-4,第25卷,第5期。
    郭鴻杰 (2005)。英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語言認知研究法。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郭鴻杰 (2007)。現代漢語歐化研究綜述。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頁21-24,第15卷,第1期。
    陳 原 (1980)。語言與社會文。北京:三聯出版社。
    陳俊光 (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修訂版)。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陳楚君 (2004)。從語言的發展看現代漢語中的英語成分。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頁126-129,第25卷,第5期。
    陸丙甫、王 會(2006)。一種被忽視的外來語譯法——「增意音譯」。修辭學習,頁69-70,第1期。
    曾心怡 (2002)。當代台灣國語的句法結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湯廷池 (2000)。漢語詞法論集。臺北:金字塔出版社。
    湯志祥 (2001)。當代漢語詞語的共時狀況及其嬗變:90年代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漢語詞語現狀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馮海瑛 (2010)。《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廣西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賀 陽 (2004a)。現代漢語數量詞中的若干歐化語法現象,語言研究的務實與創新。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賀 陽 (2004b)。從現代漢語介詞中的歐化現象看間接語言接觸。語言文字應用,頁82-89,第4期。
    賀 陽 (2006)。現代漢語DV結構的興起及發展與印歐語言的影響——現代漢語歐化語法現象研究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學報,頁136-142,第2期。
    賀 陽 (2008)。現代漢語歐化語法現象研究,世界漢語教學,頁16-32,第4期。
    賀 陽 (2008)。現代漢語歐化語法現象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錫彭 (2007)。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賈偉忠 (2011)。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近代故事(一)。臺北:閱讀高手。頁12-13。
    趙元任 (1979)。漢語口語語法。北京:商務出版社。2002年版。
    劉正埮、高明凱等編 (1984)。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劉 瓊 (2011)。《盛明雜劇》複音詞研究。廣西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蔣協眾 (2009)。一種歐化現象:程度副詞與並列結構的組合—-兼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漢語學習,頁43-49,第5期。
    蔣紹愚、曹廣順 (2005)。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北京:商務印書館。
    蔡美智 (2010)。從台灣地區語料看歐化語法一甲子的發展。移居、國家與族群。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鄭 亮 (2004)。漢語歐化結構研究。河南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潘文國等 (2004)。漢語的構詞法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鄧守信 (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公司。
    謝天振 (2009)。中國翻譯簡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謝耀基 (1990)。現代漢語歐化語法概論。香港:光明圖書公司。
    謝耀基 (2001)。漢語語法歐化綜述。語文研究,頁17-22,第1期。
    龍果夫 (1952)。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魏紅華 (2005)。當代書面漢語歐化語法現象分析。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蘭雪燕 (2004)。改革開放以來漢語書面語句法的發展變化。黑龍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英文部分
    Bickerton, Derek, (1975). Dynamics of a creole syst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unn, Edward M. (1991). Rewriting Chinese: Style and Innova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Prose.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ugen, Einar (1950a) The Analysis of Linguistic Borrowing. Language 26(2): 210-231.
    Hopper, P. & Traugott, E.,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su, J. L. (胥嘉陵), (1994). Language Contact and Convergence: Englishiz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llinois.
    Kubler, Cornelius C., (1985). A Study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Modern Written Chinese, Taipei: Student Co. Ltd.
    Loveday, Leo J., (1996). Language Contact in Japan: A Socio-linguistic Hist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iao, Ruiqin, (2005). Loanword Adapt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Perceptual, Phonological and Sociolinguistic Facto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ony Brook University, New York.
    Peyraube, A. (2002).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grammar in the 20th century: Myth or realit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8): 1-26.
    Poplack, Shana, (1993). Variation theory and language contact. In American dialect research: An anthology celeb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American Dialect Society, ed. by Preston, D., 251-286. Amsterdam: Benjamins.
    Rickford, John R. (1987). Dimensions of a Creole continuum: history, texts & linguistic analysis of Guyanese Creol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iha, Helena, (2008). Lettered Words and Roman Letter Characters in Chinese Writing: A Study Of Alphabetic Writing in Chinese Newswires. Doctor of Philosophy, Ohio State University, Linguistics.
    Szmrecsanyi, Benedikt, (2005). Language users as creatures of habit: probing the psycholinguistic underpinnings of linguistic variation,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1): 113-149
    Thomason, Sarah Grey, Terrence Kaufman. (1988). Language Contact, Creolization, and Genetic Linguist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Thomason, Sarah, (2001). Language Contact: A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Teng, Shou-hsin. (2002). Defining Taiwanese Mandarin.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Plurilingual Contexts, ed. by Danial So and Gary Jones, 230-240. Brussels: VUB Brussels University Press.
    Tsao, F. F. (1978). Anglicization of Chinese morphology and syntax in the past two hundred years.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4): 41-54.
    Winford, Donald,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ontact Linguistics (Language in Society). Wiley-Blackwell.
    Weinreich, Uriel (1953). Languages in Contact. The Hague: Mouton.
    語料來源:
    《人民日報》1958 年、2010~2012 年。
    《北大、清大名人演講稿全集》(網路版)
    《百家講壇演講稿》(網路版)
    《李敖北京大學演講稿》(網路版)
    《破除迷信》(大躍進雜文選,第一集),1958 年,北京:作家出版社。
    《參考消息》1957 年~1999 年、2010~2012 年。
    《新華日報論評集》(第一輯),1938 年,北京:頑強出版社。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3 卷)。1987~1998 年,北京:中央文獻
    出版社。
    臺大就業講座:工夫皇帝李連杰
    華語教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 a),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1。臺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 b),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2。臺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 c),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3。臺北:正中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 d),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4。臺北:正中書局。
    葉德明主編(2007a),遠東生活華語 bookI。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主編(2007b),遠東生活華語 bookII。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主編(2007c),遠東生活華語 bookIII。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臺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主編(1997),思想與社會。臺北:南天圖書公
    司。
    袁芳遠主編(2005),成功之道:中級商務漢語案例教程。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
    周質平等編 (2001),事事關心(現代漢語高級讀本)。普林斯頓大學出版
    社。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