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冠潔 CHEN.KUAN CHIEH |
---|---|
論文名稱: |
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討 |
指導教授: | 鍾志從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幼稚園教師 、主題式課程 、引導行為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11 下載:18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稚園教師在主題課程中的引導行為,及影響教師引導行為的因素。採用參與觀察、訪談及文件蒐集等方式進行研究,描述並分析教師在兩個主題中的引導行為。研究對象是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以主題教學活動為主的一位幼稚園教師來進行觀察及訪談。觀察期間自民國90年12月10日至91年4月30日止。
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如下:
一、 教師在主題中的引導行為可分成兩類:情境中的引導行為;討論中的影導行為。
(一)、情境中的引導行為,其方式有:1.豐富角落資源以發展主題、2.利用校外教學提供幼兒主題經驗。
(二)、討論中的引導行為,其方式有:1.提供幼兒建構經驗、2.提出質疑,讓幼兒修正、3.直接解釋、說明。
二、 影響教師在主題中引導行為的因素有:1.教師因素,其包含教師興趣、信念、對主題教學的認識及專業能力、2.幼兒因素、及3.其他老師及資源。
三、 主題引導的深入性應不只是活動的延伸,應要有教育目標及評量來協助教師判斷幼兒在主題中的能力及主題延伸方向。
論文最後,針對以上幾點發現以及在研究過程中所遇見的困難與限制,提出幾點對未來研究者及幼稚園教師的建議。
一、中文書目
江怡旻(民86)。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春珠(民82)。英文科教材教法課教室中師生的互動 。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釐奇譯(民89)。與兒童一起探索 : 美國河濱街教育學院幼教課程指引。 Anne Mitchell, Judy David編 。台北:光佑。
吳嫈華(民88)。方案式課程與教學。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李永吟(民87)。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維譯(民87)。思惟與語言。L.S.Vygotsky著 。台北:桂冠。
谷瑞勉(民90)。初任幼兒教師實際知識發展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期,頁297-324。
佳美、新佳美幼稚園老師和家長合著(民84)。與孩子共舞。台北:光佑。
幸曼玲(民83)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第三期。頁165-188。
幸曼玲(民85)。從社會互動看幼兒的學習:Vygosky理論的應用。發表於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士真(民88)。河濱街模式-實踐部分。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林怡伶(民89)。幼稚園師生問答歷程之描述:以一大班的小組活動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洪福財(民89)。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桂冠編輯室 譯(民88)。幼教課程-當代研究的回顧。Seefeldt,C.著。台北:桂冠。
高儷育(民89)。一個幼稚園班級內「團體討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成(民77)。開發腦中金礦的教學策略。台北: 心理。
張玉成(民80)。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
張玉成(民82)。思考技巧與教學 台北:心理。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台北:東華。
張莞珍(民86)。鷹架理論在成人教學實務之應用。成人教育40期,頁43—51。
張雁玲(民89)。幼稚園教師在課程發展中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育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文(民86)。幼稚園教室中討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民76)。幼稚園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郭靜晃、陳正乾 譯(民87)。幼兒教育:適合3~8歲幼兒的教學方法。Bernard Spodek & Olivia N.Saracho著。台北:楊智。
陳佩蓉(民87)。初任幼教老師專業成長歷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品華(民86)。從認知觀點彈情境學習與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5期,頁53-59。
陳淑敏(民85)。從社會互動看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理論及其對幼教的啟示。文章發表於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彭欣怡(民89)。幼稚園新進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淑燕(民83)。幼稚園課程決定層級體系及運作情形分析。嘉義師院學報,8,頁419-470。
游淑燕(民84)。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類型分析。嘉義師院學報,9,頁641-665。
游麗卿(民87)。Vygotsky對研究概念發展的啟示。 幼教天地15期,頁229-239。
黃光雄 等譯(民90)。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Robert C. Bogdan & Sari Knopp Biklen 著。嘉義:濤石。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0b)。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意舒(民76)。我國幼稚園課程發展模式-質的分析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意舒(民83)。幼稚園教師角色認同暨踐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意舒(民87)。幼稚園教師開放教育課程決定與師生互動的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頁353-368。
黃意舒(民88)。幼兒教育課程發展-教師的省思與深思。台北五南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瑞琴(民90)。幼兒遊戲課程。台北:心理。
黃瑞琴、張翠娥(民79)。幼兒教師教學的實際知識。七十九學年度台灣省教育學術論文集。新竹師範學院。
黃慧仙(民88)。天藍國小「主題活動」的成長足跡:一個統整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真 譯(民83)。人類發展 S.W.Olds & D.E.Papalia著。台北:桂冠。
黃韻潔(民90)。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歷程之個案研究--以竹塹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譯瑩(民87)。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頁616-633。
楊順南(民86)。情境認知教學觀的衝擊與啟示。教育研究雙月刊 56期,頁51-62。
葉冠菁(民89)。幼兒戶外教學規劃與實施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鳳瑞(民85)。萌發課程。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社實驗幼稚園 開放的足跡-師大附幼萌發式課程的實踐歷程。 台北:光佑。
漢菊德(民87)。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台北:光佑。
劉玉燕(民85)。「眾聲喧嘩中,看誰在說話?」-我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12期,頁30-35。
劉玉燕、王文梅(民85)。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一個從無到有的生產創造過程。台北:光佑。
劉雅心(民87)。台中地區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昌 等譯(民91)。幼兒教保模式。Jaipaul L.Roopnarine & James E.Johonson 合編。台北:華謄。
蔡敏玲、陳正乾譯(民86)。社會中的心智。L.S.Vygotsky著。台北:心理。
鄭雅文(民88)。幼兒遊戲中的教師---以娃娃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素碧(民73)。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
盧素碧(民88)。單元教學。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謝瑩慧(民84)。影響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的教育理念研究。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屏東:屏東師院。
簡淑真(民87)。建構論及其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 課程與教學季刊1998 1(3),p61-80。
簡楚瑛(民88)。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簡楚瑛(民90)。方案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羅雅芬 等譯(民89)。兒童的一百種語文。C.Edwards,L.Gandini,& G.Forman編著。台北:心理。
蘇建文 等著(民80)。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
蘇愛秋(民88)學習角與大學習區。載於簡楚瑛主編,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二、英文書目
Bjorklund,D.F.(1995).Children’s Thinking :developmental func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nd.ed).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Chard,S.C.(1998a).The project approach.Practice duide 1 Developing the basic framework.New York:Scholastic.
Clark,C.M., & Peterson,L.P.(1986).Teaching though processes.In M.C.Wittrock(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New York:MacMillan.
Collins,J.P.(1982).Discourse style,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r 14,p429-437.
Davies,I.K.(1981).Instructional Teachnique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Dias,M.G.,& Harris,P.L.(1988).The effect of make-believe play on deductive reasoning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p207-221.
Doyle,W.(1986).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C.Wittrock(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New York:Macmillan.
Ervin-Tripp,S.(1991).Play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Play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development in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eds.B.Scales,M.Almy,A.Nicolopoulou,& S. Ervin-Tripp,P84-97.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ile,N.(1993).The teacher as guide of children’s competence with peers. Child & Youth Care Forum22:p351-360.
Gee,J.P.,Michaels,S. & O’Connor,M.C.(1992).Discourse analysis.In M.D.LeCompte,W.L.Millroy,&J.Presissle(Ed.)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p227-291.New York:Academic Press.
Graesser, A. C., Bower C., Hacker, D. J.,&Person, N.(1997).An Anatomy of Naturalistic Tutoring. In Hogan,K.&Pressley,M.(Ed.)Scaffolding Student Learning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Issues . Massachuesetts :Bookling.
Jones,E. & Nimmo,J(1994).Emergent Curriculum.NAEYC.
Katz, L.G. and Chard,S.C.(1989).Engaging Children’s Minds:The Project Approach. Norwood,N.J.:Ablex.
Katz, L.G. and Chard,S.C.(1992).The contribution of Documentation to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RIC Digest.ED393608.
Kilpatrick,H.W.(1918).The Project Method. Teachers college Record.616(4),319-335
Newman,L.S.(1990).Intentional versus unintentional memory in young children: Remembering versus play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50:p243-258.
Pressley, M. and McCormick, C.B.(1995).Cognition,Teaching and Assessment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New York.
Rogoff,B.(1990).Apprenticeship in thinking: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social context. New York:Oxford Universuty Press.
Schug,M.C.,and Berry,R.W.(1987).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
Singer,D.G.,& Singer,J.(1990).The house of make-belue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R.J.,& Spear-Swerling,L.(1996).Teaching for Thinking.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ernberg,R.J.(1996).Successful intelligence.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Sutton-Smith,B.(1974).The playful modes of knowing.In N.E.Curry and S.Arnaud(eds),Play:The child strives toward self-realiz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Washington,D.C.
Valarie. & Mercilliott. & Hewett.(2001).Examining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Vol.29,No.2 p89-100.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L.R.,and Fromberg,D.P.(1992).Encyclopedi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Garland:New York.
Wood,D.J., Bruner,J.,& Ross,G.(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