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淑美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n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in Grade 1-9 Curriculu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單文經
Shan, Wen-J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9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中學 、數學學習領域 、課程實施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Course implement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62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了解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學校課程的規劃與推動的理解評估情形。(二)探討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該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的理解評估情形。(三)整理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並作為未來執行或修正政策、數學教師擬定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受試者包括台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數學科合格之在職教師;研究工具為自編「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兩分量表。
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8.01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茲將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壹、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各層面之評估理解分析結果
一、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
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課程計畫」、「課程實施」與「配套措施」三層面中,以對「課程實施」的認同度最高,而對「配套措施」認同度最低。
二、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的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教學理念」的認同度最高,而對「教學實施」的認同度最低。
貳、不同背景變項之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其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之評估結果
一、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的評估理解情形
以不同行政轄區的背景變項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性別、班級數、最高學歷、教學年資、職前教育、擔任課程發展委員、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二、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評估理解情形
背景變項中以不同行政轄區、不同職前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是否編補教材與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班級數、性別、最高學歷、教學年資、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實務與對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comprehension and appraisal toward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2. Investigat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comprehension and appraisal toward “Implement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3. Arranging the results, offering the inform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competent authority and administrative unit of the school, as a reference of policy making, policy amending, teaching strategy making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and relevant research.
The study adopt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population is based on the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Its tool is self-made “the questionnaire of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y is analyzed by SPSS 8.01 for Windows, and the outcome is presented below: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comprehension and appraisal in all aspects toward the implement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
(1)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are inclined to reach consistent agreement toward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But in the three aspects: “course plan”, “course practice” and “accessory practice”, they have the highest identification toward “course practice”, and the lowest one is “accessory practice”
(2)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eachers are inclined to reach consistent agreement toward “Practice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hey have the highest identification toward “teaching concept”, and the lowest one is “teaching practice”.
2. The outcom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 Mathematics teachers’ appraisal toward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and “the Assessment of Implement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1) The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on and appraisal toward “School Course Plan and Impetus”:
There is marked difference considering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where the schools located. But there are no marked differences considering the gender, the number of classes, the bes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ing seniority, graduating from the pre-vocational training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the subjects they teach or match.
(2) The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on and appraisal toward “Implement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Area”:
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considering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where the schools located, the pre-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where they receive the training, compiling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or not, and working as a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of School Development or not. But there are no marked differences considering the gender, the number of classes, the bes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ing seniority, and the subjects they teach or mat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submitted in the last sections.
一、中文部分
王保進 (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卯靜儒(2004)。新世紀衝擊下的九年一貫課程願景-社會學觀點的分析。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林生傳等著(頁95-107)。台北:教育部。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
行政院。
吳 京(2004)。回顧「九年一貫」的開始與定名—監談教改政策的推動與執行。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林生傳等著(頁1-5)。台北:教育部。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與教學創新。收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頁368-383)。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生傳等(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台北:教育部。
林生傳等(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二)。台北:教育部。
林進材(2000)。從課程改革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31-33)。高雄:復文。
邱皓政 (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洪詠善 (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新建(1999)。課程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高新建 (2000)。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位發展統整課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89-117)。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陳伯璋(1999c)。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頁10-18)。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省思。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2002)。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黃志賢(2004)。九年一貫數學能力結構的文獻分析。2004年12月03日,取自
http://www.math.ntnu.edu.tw/~cyc/_private/mathedu/me9/nineyear/philosophy/Appendix_A1.doc
黃志賢(2004)數學低成就學生的補救教學。2004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math.ntnu.edu.tw/~cyc/_private/mathedu/me9/nineyear/philosophy/Appendix_B1.doc
黃政傑 (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 (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 (1999)。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2004)。躍登九年一貫課程的政治舞台。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林生傳等著(頁6-28)。台北:教育部。
黃旭均 (2003)。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黃榮村(2002a)。九一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二年總檢討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
黃榮村(2003)。歲末年初給中小學家長的一封信。台北:教育部。
黃嘉雄(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發表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之「現代教育論壇」—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與設計 (41-52頁)。台北市。
曹博盛(2001)。國中數學在九年一貫架構下的教學與評量。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辦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148-162)。台北市。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
部。
教育部 (1999a)。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配套工作計畫。台北:教育
部。
教育部(1999b)。新舊課程比較。93年10月2日,取自http://
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8.php。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
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2b)。新世紀的挑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教育部
九十一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實務研討會。93年8月25日,取自:
http://203.64.225.17/school9/paper/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
行(全文)。
教育部(2003a)。台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概況統計表九十一學年度。台
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93年12月10日,取自:
http://140.122.120.230/ejedata/kying/200311181720/math.htm
張嘉育 (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冠學。
張淑美(2002)。在建構式教學中發現另一道彩虹-以數學課教學為
例。載於戴維揚、王美芬(主編),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頁65-8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游家政(1999b)。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的理念與架構。教師天地,102,34-41。
游家政(2000)。面向新世紀的課程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內涵及其對教師的衝激。教育部網站:89年4月16日取自http//teach.eje.ntnu.edu.tw/data
游家政(2004)。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發展背景與理念。載於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二)/林生傳等著(頁45-76)台北:教育部。
楊瑞智(2001)。建構主義對數學教育影響省思。載於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辦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163-16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蔡安繕(2004)。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清田(1999)。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進行學校課程總體營造。發表於新世紀中小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台北:五南。
單文經(1999a)。欣見全方位的課程改革,期待真正落實教學革新。教育資料與研究,26,40-42。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王麗雲、張明輝等(譯)。單文經總校閱(2000)。Henderson and Hawthorne著。革新的課程領導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台北:學富。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等(譯)。單文經總校閱(2001)。Glatthorn著。校長的課程領導The Principal curriculum leader 。台北:學富。
單文經(2002)。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 (2003)。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及研習效應。教育研究集刊。11(3),23-46。
陳初芳(2003)。國民中學數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L. Campell,B. Campbell,
D. Dickinson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Teaching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台北: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D. Lazear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與評量Multiple Intelligences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台北:遠流。
歐慧敏(2004)。新舊課程銜接理念與實務~以數學學習領域為例。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二)/林生傳等著(頁412-429)台北:教育部。
謝豐瑞(2004)。數學態度。2004年12月10日,取自
http://www.math.ntnu.edu.tw/~cyc/_private/mathedu/me9/nineyear/philosophy/Appendix_A5.doc
謝豐瑞(2004)。數學教學。2004年12月10日,取自
http://www.math.ntnu.edu.tw/~cyc/_private/mathedu/me9/nineyear/philosophy/Appendix_A6.doc
饒見雄(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支配套實施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二、英文部分
Beane, J. A.(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Fullan,M.G.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Gross,N.et al.(1971) Implementing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s. N.Y.:Basic.
Hendersen, J. G. &.Hawthorne, R. D. (2000). Transformation curriculum leadership (2nd ed.) (pp.86-87). Columbus, OH: Merrill.
Gardner.H.(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N.Y.: Basic Books.
Jacob, H. H.(Ed.).(1989).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VA:ASCD.11、Portelli,J.P.(1987)
Making sense of diversity: The current state of curriculum research.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 4(4),
340-361.
Leithwood,K.A.(Ed.)(1982). Studies in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Toront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rnstein,A.C. & Hunkins,F.P.(1993) Curriculum:foundations, principles,and issues (2nded).Boston:Allyn and Bacon.
Silver, H., Strong, R., & Perini, M. (1997).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ducation Leadership, 55(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