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欣
Yang Shing
論文名稱: 石門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
The Study of Biodiversity Curriculum Teaching Outcomes in Shihmen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指導教授: 汪靜明
Wang, Ching-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石門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課程教學
英文關鍵詞: Shihmen Reservoir Watershed, biodiversity, curriculum teach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5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實施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為主題之課程教學,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生在接受本課程之後對其環境知識與環境態度上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此課程之意見與接受程度。
    研究者以基隆市某國小四年級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進行本研究之課程教學;另一班為對照組,不進行任何教學活動。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量化問卷為主,質性研究為輔的研究工具,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研究者以自編之「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評量問卷」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前後測,並蒐集教師於實驗組教學時所做之手札、實驗組學生學習單以及訪談紀錄等質性資料作為研究工具,在教學活動前、後進行評測,並將前、後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1. 實施本研究設計之課程後,學生從對水庫陌生,轉變為覺知水庫的存在以及重要性;學生對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的相關保育知識有明顯提升且達顯著效果,並瞭解何種行為會破壞水庫集水區內的生物多樣性。
    2. 由於學童在初始階段已經具有極為正向的保育態度,因此實施本研究之課程後,學生在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態度部份,雖有正面成效但未達顯著差異。但教學活動介入後,仍強化了學童對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行為意向。
    3. 學生對本課程接受程度極高,且教師若能多使用遊戲、多媒體、網路查詢等多元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則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建議,在課程設計及教學的建議如下:
    1. 水庫集水區保育課程應配合學校本位課程實施。
    2. 應設計以水庫為主題之校外教學課程。
    3. 教師應充實自身對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以進行教學。
    4. 學習單的設計應注意勿造成學生負擔。
    在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如下:
    1. 水庫議題的研究對象也應包含成人。
    2. 未來的研究中後測可以考慮以不同時間點來延後施測,以瞭解接受課程的學童其知識、態度的相關變化。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which the topic is “biodiversity in Shihmen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environment knowledge and the environment attitude after accepting this curriculum, as well as their opinions and receptivity about this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takes two Keelung elementary fourth grade classes as the object, one class is an experimental group, carrying on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ed in this research; another class is a control group, without any teaching activity. The accurate experiment methodology is used in this thesis, taking the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primarily an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s the auxiliary research tool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Researcher edits the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biodiversity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carries on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llects the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teachers’ notebook, learning sheets and interview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 the research tool, and evaluates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 activities. Then those evaluation data will preced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showed as following:
    1. After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designed in this research,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reservoir transforms from strange to aware of its existence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reservoir watershed biodiversity has promoted obviously with remarkable effect, and they also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behavior will destroy the biodiversity in the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2. Because the schoolchild already had the extremely positive attitude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therefore after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ed in this research, students’ attitude about the biodiversity in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has the positive result with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But after teaching activity involvement, it still strengthened the students’ behavior and intention to the biodiversity in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3. The extent of this curriculum that students can accept is extremely high. If teacher can use multi-dimensional and interesting way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such as game, multimedia, network research, then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will be enhanc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the discovery, suggestions of curriculum project and the teaching are as following:
    1. The curriculum of the reservation of the reservoir watershed area should coordinate the implementing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2. School should design field trip which the topic is the reservoir.
    3. The teacher should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4. The design of learning sheet should not become the burden of students.

    The sugges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
    1. The adult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reservoir.
    2. In the future research, post-evaluation may b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fter accepting the curriculum.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名詞界定 4 第二章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6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教育 12 第三節 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教育 22 第四節 課程設計相關理論 31 第五節 石門水庫集水區介紹 38 第三章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3 第三節 課程架構與設計 5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0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62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62 第二節 教學活動對學生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知識量表的影響 65 第三節 教學活動對學生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態度量表的影響 73 第四節 以其他資料瞭解學童在水庫集水區生物多樣性課的學習成效 81 第五節 實驗組學童對課程的看法與回饋 89 第六節 研究者的教學心得與省思 9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一節 建議 99 引用文獻 101 附錄 108

    引用文獻:
    內政部營建署譯(1984)。世界自然保育方略。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印。
    內政部營建署(2002)。美國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教學手冊。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中華大學水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05)。石門水庫集水區溪流生態環境情勢調查研究,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中華大學水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05)。石門水庫水質監測、水域生態環境及非點源污染之調查研究(三),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中華大學水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05)。探索-石門水庫生態教育手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王鑫(1994)環境保育教育。環境教育季刊,23,5-9。
    王龍錫、李文德(2001)。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師資培育機構研發高中職、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計畫報告,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中心。
    王怡今(2005)。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實施生物多樣性教學之成效研究。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立法院(2006)。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50001238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8條。
    石長泰、鄭金釧(1999)。為什麼要談生物多樣性-從本土平面新聞報導說起。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8)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保育治理之生態保育措施評估參考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行政院農委會(2003)。野生新視界生物多樣性基礎篇。教師手冊。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
    朱敬先(1987)。教學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汪靜明(1995)。自然保育內涵及其教育特徵。環境教育季刊,26,23-36。
    汪靜明(1996)。河川生態保育原理,環境教育季刊,31,27-53。
    汪靜明(1999)。台灣河川環境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7-22。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1-27。
    汪靜明(2004年11月06日)。昨日魚類,今後人類。中國時報,河川論壇。
    沈奐均(2006)。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第一階段歷程及其環境教育參與者角色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光洋(1998)。生物多樣性教育--會議記錄與綜合討論。1998年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132-135。
    呂光洋(2004)。生態系重建及棲地復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辦93年度教育行政人員生物多樣性與校園生態化研習班講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李三畏(1990)。我國自然保育工作現況。引自汪靜明、湯曉虞主編,第二屆自然保育研習會論文集暨會議紀要,1-11。
    李錦樟(2007)。台灣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屏東縣:李錦樟。
    李孟珊(2005)。台中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美麗(2004)。 從生物多樣性談學校環境教育。教師天地,132,16-21。
    吳宏杰,、林文棚(2007)。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問題專案硏析報告。台北市:監察院監察調查處。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反應、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29-53。
    吳矞雲(2005)。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生物多樣性課程主題式教學設計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芝儀,李鳳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林曜松(1998)。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現況與發展。1998年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林曜松、趙榮台(1998)。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促進資源永續利用。1998年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林曜松(1999)。生物多樣性保育之省思。環境教育季刊,38,1-6。
    林曜松(2001)。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國內保育改革。社教資料雜誌,274,4-6。
    林佑倍(2004)。國中小生物多樣性教育內涵架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慧容(2004)。生物多樣性主題融入戶外教學之研究 --以台大農場水生池及傅園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金恆鑣、王瑞香、夏禹九(1998)。生命多樣性與保育政策-保留全球的共同資源。1998年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
    金恆鑣(1998)。台灣森林環境的生態特性。汪靜明、杜銘章主編,1998國家環境生態週系列研討會論文集,17-2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金恆鑣(1999a)。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科學月刊,30(6),459-465。
    金恆鑣(1999b)。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的形成。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於幼華(1991)。都會區飲用水問題探討。水的關懷-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時報文教基金會。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洪文堂(2007)。國小五年級海洋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成效之探討-以石門洞潮間帶為例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源泰(1999)。生物多樣性、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精華。
    許凱琳(2006)。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與學習表現之探討~以景美仙跡岩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習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嘉坤(2004)。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對科學的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水中生物」單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朝堂(2004)。溫寮溪河川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河川保育知識、態度與行動技能之影響。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雅平(2004)。宜蘭綠色博覽會教學方案中國小六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知識與保育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志忠(2007)。宜蘭縣國小教師對外來種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石角(1991)。「水源區土地開發及利用對水資源之衝擊」評論。水的關懷-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時報文教基金會。
    張明雄、林曜松(1999)。攔砂壩對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張子超(1995)。環保教師對新環境典範態度分析。環境教育季刊,26,37-46。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陳鎮東、王冰潔(1997)。台灣的湖泊與水庫。台北市:渤海堂。
    陳超仁(2004)。生物多樣性的危機與衝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辦93年度教育行政人員生物多樣性與校園生態化研習班講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郭諭陵(1991)。國小課程發展的理念取向及應有作法。教育資料文摘,28(6),117-121。
    郭城孟(1998)。世界主要生態系。於幼華主編,環境與人之自然環境篇,108-109。台北市:遠流。
    郭鳳琴(2006)。大台北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生物多樣性」概念調查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曹先紹(1998)。台灣溪流環境的生態特性。汪靜明、杜銘章主編,1998國家環境生態週系列研討會論文集。33-40。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湯曉虞(1996)。未來自然保育策略之我見。自然保育季刊,(16),15-25。
    湯曉虞(1999)。台灣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優先策略。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188-190。
    湯曉虞(2007)。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環境會刊,18,127-139。
    黃政傑(1988)。台灣地區國中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調查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黃文政(2002)。防洪抗旱一把抓-水庫的奧秘。台北縣:稻田。
    黃淑容(2004)。從太魯閣族文化探討國小生物多樣性概念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楊曉佩(1995)。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與維持之道。科學月刊,26(1),29-33。
    楊冠政(1997a)。保育教育的目標及內涵。環境教育季刊,34,2-6。
    楊冠政(1997b)。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仁理、彭玉美(2001)。珍視大地的一份厚禮~「生物多樣性」認知與教育紮根工作。北縣教育,40,81-84。
    溫清光(1991)。水源區土地開發及利用對水資源之衝擊。水的關懷-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時報文教基金會。
    賈福相(1998)。會議記錄與綜合討論。生物多樣性教育。1998年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131-132。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推動民眾參與水庫集水區管理實施計畫。台北市:經濟部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2004)。水庫集水區水質調查及改善策略之研擬。台北市:經濟部水利署。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4)。石門水庫集水區陸域生態之調查研究。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4)。訪幽--石門水庫集水區陸域生態。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趙榮台(1999)。生物多樣性保育公約及其教育原則。環境教育季刊,38,17-27
    趙泓棋(2007)。學童生活經驗對入侵紅火蟻議題教學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小如(1998)。對台灣未來保育工作的方向與作為之展望。於幼華主編,環境與人之自然環境篇,134-140。台北市:遠流。
    劉儒淵(1999)。溪頭地區生物資源的研究概況、干擾及經營策略。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劉威男(2004)。一個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保育課程之試驗研究 。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雅玲(2003)。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項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先佑(1999)。台灣水資源的壩道與保育之道。看守台灣季刊,1-37。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台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蔡輝毅(2004)。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課程之試驗研究。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孟芬(2005)。國小四年級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成效之探討-以基隆紅淡山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陽礄輝(1998)。水資源。於幼華主編,環境與人之自然環境篇,192-203。台北市:遠流。
    歐陽元淳(2002)。水庫集水區土壤沖蝕之研究-以石門、翡翠水庫為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郁芬(2007)。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外來種生物的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蕭新煌(1991)。現代人的用水理念。水的關懷-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時報文教基金會。
    鍾年鈞(1999)。台大實驗林沙里仙區植群多樣性與代表性評估。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
    謝政道(2000)。台灣地區水庫集水區治理保育。集水區保育。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景觀學系。
    羅清水(1998)。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研習資訊,15(5),1-8。

    英文部分:
    Chris Gayford(2000).Biodiversity Education:a teacher’s perspectiv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Vol.6,No.4,347-362.
    Iozzi(1989),I.A.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ion,part on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3):3-9.
    Miller,J.D.(1975).The Developmennt of pre-Adult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75(8):729-737.
    Nunnally, J. C.(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s.), McGraw-Hill, New York
    UNESCO-UNEP,(1975),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sletter.Vol.1,January,1976,pages1-2.The Belgrade Charter.
    UNESCO,(198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Published by pressess Universitairies de France,vendome.
    Wilson E.O.(1992).The Diversity of Lif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S.A.

    參考網站: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http://smr.swcb.gov.tw/academia/academia03.asp
    行政院農委會(2002)。生物多樣性公約,取自行政院農委會網站,網址:http://www.coa.gov.tw
    胡佛水壩課程網址:www.usbr.gov/lc/hooverdam
    經濟部水利署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整治計畫專屬網站,http://shihmen.wra.gov.tw/lp.asp?ctNode=6110&CtUnit=1115&BaseDSD=7
    翡翠水庫管理局資源保育常識測驗網址:http://w2.feitsui.gov.tw/protect_naturelife.htm

    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之環保署94年水庫水質監測年報。
    網址:http://wqshow.epa.gov.tw/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