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雅文
CHEN YA WEN
論文名稱: 健康信念模式應用於大學生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為例
Health Belief Model applied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陳政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9
中文關鍵詞: 健康信念模式隱形眼鏡保健行為
英文關鍵詞: Health Belief Model,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3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生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及相關因素。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並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393份。本研究結論及建議如下:
    一、研究對象「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威脅性」偏高,其中「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罹患性」偏向「可能」,而「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嚴重性」則屬於「嚴重」程度。整體而言,研究對象有視力問題、有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越正向、隱形眼鏡保健行為越多者,其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威脅性越高。
    二、研究對象「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可能性」得分為「正數」,表示研究對象認為執行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利益」大於「障礙」,但得分偏低。其中對「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有效性」較傾向「同意」,而在「隱形眼鏡保健行為障礙性」則較傾向「中立意見」。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有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越正向、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越多,及其中的內外部線索越多、隱形眼鏡保健行為越多者,其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
    三、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偏低,其中外部線索以「自隱形眼鏡商家得到隱形眼鏡保健資訊」最多,而「從學校修得的保健課程中得到隱形眼鏡保健資訊。」、「從保健相關演講中得到隱形眼鏡保健資訊。」較少;內部線索中有配戴隱形眼鏡者「因配戴隱形眼鏡之不當保健行為而造成眼睛不適」者約占八成。整體而言,研究對象為女生、有視力問題、有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尤其是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障礙性越低)及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越多,其獲取隱形眼鏡保健的行動線索越多。
    四、研究對象採取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傾向「可能」。由「基本變項」、「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及「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來預測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時,可解釋總變異量的27.0%。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沒有視力上的問題者、沒有配戴隱形眼鏡者、隱形眼鏡保健知識越高者、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越正向者、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威脅性越高者(其中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罹患性越高者、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的嚴重性越嚴重者)、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的可能性越高者則越會採取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其中以「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威脅性」最具影響力。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未來進行隱形眼鏡保健行為衛生教育介入之建議與改進方針,提高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以緩解或避免因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所導致的眼病。

    This study was to apply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and related factor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or population,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nd to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a total of 393 valid samples wer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as follows:
    1. Study "perceived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lead to eye disease threat," the high side, which "conscious acts of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lead to eye disease susceptibility," bias "may" and "conscious acts of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lead to eye disease severity "however, are" serious "level. Overall, the study had vision problems, have to wear contact lenses, contact lenses higher health knowledg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contact lens care,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more persons, their behavior consciously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result in eye The higher the threat.
    2.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conscious behavior of contact lens care," score "positive", said the study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 "interest" than "obstacles", but the score was low. On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inclined to "agree" and in "behavioral disorder of contact lens care" is more inclined to "neutral." Overall, the study has to wear contact lenses, contact lenses higher health knowledg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contact lens care, contact lens care operations more clues, and in the mo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es, the more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many who perceived their contact lenses the higher the likelihood of health behavior.
    3. Study, "contact lens care cues to action" low, in which external cues to "get business from the contact lens contact lens care information," the most, while "from the school health curriculum was revised to get contact lenses health information.", "From the health-related speech by contact lens care information. "less; internal clues in those who wear contact lenses," due to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caused by eye irritation, "are about Bacheng. Overall, the study for the girls, have vision problems, have to wear contact lenses, contact lens care knowledge and higher consciousness the higher the possibility of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especially conscious of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 of the lower barrier) and contact lens care more cues to action, its contact lens care operations for more clues.
    4. Study of health behavior tendency to take contact lenses "may." From "basic variables", "contact lens care health belief" and "contact lens care cues to action" to predict subjects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the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27.0%. Overall, the study did not sight the issue of who did not wear contact lenses, contact lenses higher the health knowledg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of those who contact lens care, contact lens care consciously improper conduct leading to the threat of eye disease The higher (which lead to conscious acts of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of the higher risk of eye disease who consciously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lead to more severe cases, the severity of eye disease), perceived higher likelihood of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were then Vietnam will take contact lens care behaviors, which the "conscious acts of improper contact lens care lead to eye disease threat,"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 research proposed future acts of contact lens care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improvement approach to improve health behavior study contact lenses to alleviate or avoid inappropriate behavior caused by contact lens eye health.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Ⅳ 目次 Ⅴ 圖目次 Ⅷ 表目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隱形眼鏡之相關概念 13 第二節   大學生配戴隱形眼鏡現況分析 18 第三節   隱形眼鏡使用不當易造成的眼睛傷害 22 第四節   隱形眼鏡保健行為 26 第五節   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行為上之應用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5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之分佈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之分佈 72 第三節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及「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分佈 85 第四節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之關係 91 第五節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與「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之關係 102 第六節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相關因素 105 第七節 討論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25 二、英文部分 133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35 附錄二 專家效度考驗信函及評分說明 136 附錄三 大學生配戴隱形眼鏡之保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問卷 151 圖目次 圖2-1 健康信念模式 33 圖3-1 研究架構 43 圖3-2 研究流程 55 表目次 表2-1 硬式隱形眼鏡與軟式隱形眼鏡之優、缺點比較 16 表2-2 臺灣師範大學95~98學年度大學生近視人數、比率 19 表2-3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進行的相關研究 37 表2-4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九十八學年度各學院學士班人數統計 44 表3-1 家長教育程度分類水準 49 表3-2 家長職業類別分類水準 49 表3-3 家庭社經地位分類表 49 表3-4 預試問卷內部一致性之信度分析 54 表3-5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及統計方法 57 表4-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之分佈 63 表4-2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相關變項之分佈 66 表4-3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69 表4-4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態度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71 表4-5 研究對象「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罹患性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73 表4-6 研究對象「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嚴重性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76 表4-7 研究對象「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威脅性」之分佈 78 表4-8 研究對象「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有效性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80 表4-9 研究對象「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障礙性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83 表4-10 研究對象「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可能性」之分佈 85 表4-11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87 表4-12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為量表」各題答題之分佈 89 表4-13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罹患性」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2 表4-14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嚴重性」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3 表4-15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自覺不當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導致眼病威脅性」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4 表4-16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有效性」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6 表4-17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障礙性」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7 表4-18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自覺隱形眼鏡保健行為可能性」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8 表4-19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與「自覺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98 表4-20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外部線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0 表4-21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內部線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4-22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行動線索總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4-23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與「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102 表4-24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與「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105 表4-25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與「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6 表4-26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知識」、「隱形眼鏡保健態度」與「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107 表4-27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與「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108 表4-28 研究對象「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與「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108 表4-29 多元迴歸分析中,各預測變項間線性重合診斷分析 110 表4-30 研究對象「基本變項」、「隱形眼鏡保健健康信念」及「隱形眼鏡保健行動線索」對「隱形眼鏡保健行為」之複迴歸分析 112

    一、中文部分
    王良治(2008)。日拋隱形眼鏡避免重複使用或久戴。2009年10月25日。取自: http://www.tw16.net/monographData.asp?m1No=2&m2No=115&m3No=411&mMo=8761。
    王清雅(2008)。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學生餐後潔牙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鈺婷(2008)。「玩」美瞳孔慎選合格鏡片。2009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peopo.org/enews/post/29225。
    石川弘(2006)。圖解改善視力一本通。台北:麥田。
    台灣醫療網服務團隊(2009)。隱形眼鏡須知。2009年8月18日。取自:http://tw16.net/monographData.asp?m1No=14&m2No=115&m3No=484&mMo=5424。
    行政院衛生署(2009)。眼科疾病-隱形眼鏡。2009年10月30日。取自:http://fms.cto.doh.gov.tw/DOH/Course/prochotcontent?IsClass=1&QueryId=2&Status=0。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8a)。2009年國民健康局年報。 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health99.doh.gov.tw/media/public/pdf/21617.pdf。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8b)。近視歷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2009年10月31日。取自: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50086&Class=2&No=200712250418。
    呂昌明(1994)。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執行乳房自我檢查之意圖。衛生教育論文期刊,7,142-153。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李守義、周碧瑟、晏涵文(1989)。健康信念模式的回顧與前瞻。中華衛誌,9(3),123-136。
    李揚銘(2004)。隱形眼鏡。2009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Myopia/non_treatment_4.asp。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怡岑(2009)。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台灣師範大學女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怡嬋(2009)。水晶指甲族小心傷眼摘鏡角膜零接觸。2009年9月15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15/5/1r4vy.html。
    林貞岑(2009)。隱形眼鏡,聰明保養12守則。2009年9月9日。取自: http://lifestyle.msn.com.tw/ViewA5027.aspx。
    林思源、林耕國、施永豐、陳建同、陳賢堂、游志芸、葉聰哲、董曉青、楊文卿、賴裕源(2004)。隱形眼鏡保養-呵護您隱形的眼睛。台北:宏欣。
    林益章、莊美幸、方怡謨(2007)。老年人視力障礙的常見原因。基層醫學,22(7),235-243。
    林雅芳、陳清惠(2006)。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協助接受經皮冠狀動脈血管成型術後之患者執行規律運動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17(4),503-511。
    周玫珍(2004)。職前教師拒絕二手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中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施永豐(2009)。護眼常識。2009年10月30日。取自: http://www.ntuh.gov.tw/OPH/DocLib10/護眼常識.aspx。
    洪梅君(2007)。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台北市國中生視力保健行為意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偉哲(2003)。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產婦於產前選擇剖腹產之傾向-以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為例。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凱雯(2008)。拋棄式隱形眼鏡之探討。2009年11月4日。取自: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102008102915515047.pdf。
    馬作鏹、吳宜玲、邱鈺婷、邵國寧、黃素雲(2006)。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影響老年人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因素研究。醫務管理期刊,7(4),349-369。
    陳子儀(2009)。正確配戴隱形眼鏡醫師建議三不三要。2009年2月25日。取自:http://www.cna.com.tw/。
    陳政友(1994)。學生近視問題探討。學校衛生,24,18-25。
    陳冠宏、楊駿宗、朱憶方、林綺雅、江欣茹、蔡心倫(2009)。隱形眼鏡配戴保養學問多。2009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peopo.org/ichigoiris/post/33648。
    陳淑華、蔡來蔭、黃雅芬、蕭世槐(2008)。參與社區篩檢婦女骨質疏鬆症威脅認知之探討。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7(4),80-88。
    陳偉勵(2008a)。視力保健與近視手術。2009年10月30日。取自: http://www.ntuh.gov.tw/OPH/DocLib10/視力保健與近視手術.aspx。
    陳偉勵(2008b)。隱型眼鏡常見的後遺症。2009年10月30日。取自: http://www.ntuh.gov.tw/OPH/DocLib10/隱型眼鏡常見的後遺症.aspx。
    陳靜敏、何美華、簡逸毅(2000)。婦女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遵從行為與其更年期症狀緩解之相關研究。新台北護理期刊,2(2),41-54。
    陳燕儀(2006)。影響女性教職員工子宮頸抹片檢查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梅(2009)。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增進一位第1型糖尿病患遵從行爲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8(2),111-119。
    莊美華(2009)。基隆市某女子高中學生經痛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素娥、官蔚菁(2001)。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運動實施之相關因素。長庚護理,12(2),112-122。
    健康世界(2001)。加強學童視力保健座談會。健康世界,181,21-27。
    國語日報(2006)。「日日談」學生視力不能再惡化。2009年10月31
    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47110。
    博士倫台灣分公司a。視力e點靈。2009年10月31日。取自:http://www.bausch.com.tw/doctor.htm。
    博士倫台灣分公司b。隱形眼鏡保健室。2009年10月31日。取自:http://www.bausch.com.tw/directions/directions.html。
    黃素雲(2004)。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影響老年人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因素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淑貞、徐美苓(2000)。大台北地區愛滋病媒體宣導與民眾知識、信念與預防行為意向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3,143-164。
    黃敏澤(2002)。台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近視預防的知識態度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慧真(1997)。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台北:桂冠。
    葉雅馨(2008)。2008年-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 2009年11月7日。取自: 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69&Page=1。
    崴達(2006)。迷思! 調查:逾4成隱形眼鏡族曾戴隱形眼鏡睡覺。2009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wedar.com/health/show.asp?id=3013。
    董貞吟、黃乾全、丁如真、張家儒、陳品儒(2002)。護理人員對預防下背痛健康信念之探討-焦點團體法之應用。醫護科技學刊,4(3),224-238。
    愛爾康(2004)。實踐大學視力保健活動。2009年11月11日。取自: http://www.alcon.com.tw/express/html_2/page_2.html。
    溫麗芬、洪麗珍、張彩秀(2008)。青少女自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意向之相關因素探討。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7(2),133-142。
    劉乃昀、陳政友(2008)。台北市家長對學童採取近視防治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學校衛生,52,13-35。
    劉玉玲(2005)。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台北:揚智。
    劉婉柔(2004)。國小學童學習壓力及用眼行為與近視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婧婷(2008)。怎樣才能正確選擇隱形眼鏡?。2009年11月11日。取自: http://health.people.com.cn/BIG5/14740/21471/7708306.html。
    蕭文蕙(2004)。迷人電眼好簡單!拋棄蛋白沒負擔!。2009年10月31日。取自:http://www.bausch.com.tw/event/cathie/003/003.htm。
    蕭伃伶、苗迺芳、周雨樺(2002)。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臺北市老年婦女對應力性尿失禁執行骨盆底肌肉運動之預防行為。新臺北護理期刊,4(1),37-51。
    賴翠琪(2002)。台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一項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ecker, M. H.(1974).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personal health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4, 328-353.
    Janz, N. K., & Becker. M. H.(1984).The health belief model:A decade later.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11, 1-47.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y. Education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Rosenstock, I. M.(1974). 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2(4), 328-335.
    Resnikoff, S., Pascolini, D., Mariotti ,SP.& Pokharel ,GP(2008). Global magnitude of visual impairment caused by uncorrected refractive errors in 2004. Retrieved November 9, 2009 fro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86/1/07-041210.pdf.
    Sherer, M., & Maddux, J. E. (1982). The self-efficacy scale: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51, 663-67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a).Blindness and visual impairment. Retrieved November 4, 2009 fro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who.int/features/factfiles/vision/01_en.htm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b). Sight test and glasses could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lives of 150 million people with poor vision. Retrieved November 4, 2009 fro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06/pr55/e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