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維芳
Hsu Wei-Fang
論文名稱: 臺灣師範大學轉型定位與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al Posi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譚光鼎
Tan, Guang-D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4
中文關鍵詞: 臺灣師範大學大學轉型高等教育大學整併
英文關鍵詞: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transform of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6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師範大學此一個案之轉型定位與轉型策略。以文獻分析、文件分析法、訪談調查、網路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其中訪談調查抽取臺灣師範大學人員、嘉義大學人員與教育部官員等十人,以綜合了解臺灣師範大學轉型情形。
    本研究內容包括:
    1、 探討開放師資培育政策對師範教育體系所造成的衝擊,及其對臺灣師範大學之影響。
    2、了解市場化與全球化下的高等教育及其對臺灣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臺灣師範大學之衝擊。
    3、分由文獻與訪談探方式,探討臺灣師範大學所應採取的轉型定位方向;由於臺灣師範大學既具有師範的特性又兼有大學的身分,因此分從師範院校、大學轉型兩方面,就綜合型大學與專責師資培育機構、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分別探討。
    4、分由文獻與訪談方式,探討臺灣師範大學所應採取的轉型因應策略,包括校內整併、校際合作、跨校研究中心、策略聯盟、大學系統、合併等策略,及其相關問題以及可能需要的協助。
    5、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歸結出師資培育、市場化與全球化等背景對臺灣師範大學的影響;並建議宜朝研究型大學、專責師資培育方向發展;而對於相關轉型策略則分別探討其問題及相關建議。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al posi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s of article analyses, document analyses, interview and Internet investig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thesis are as follows:
    1、Exploring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policy affects the normal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2、Understanding the marke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ffects the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3、Adopting the methods of the article analyses and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position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eacher-breeding organizations specialized ,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teaching universities.
    4、Adopting the methods of the article analyses and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cluding integration in one 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universities, institutes of innov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strategic alliance, university system, university consolidation / merger, and the related problem of strategy and some supplies.
    5、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udy, this thesis conclude the affects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marke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n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his thesis suggests th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should be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teacher-breeding organizations specialized. Besides, it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nd other suggest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架構…………………………………………………………………7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師資培育沿革與轉變 …………………………………………………11 第二節 高等教育轉型背景 ……………………………………………………30 第三節 高等教育轉型定位 ……………………………………………………56 第四節 高等教育轉型策略 ……………………………………………………8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123 第二節 訪談工具………………………………………………………………126 第三節 訪談對象與時間………………………………………………………127 第四節 資料分析………………………………………………………………129 第五節 資料的信度與效度……………………………………………………130 第六節 研究倫理………………………………………………………………13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133 第一節 臺灣師範大學轉型背景 ……………………………………………133 第二節 臺灣師範大學轉型定位 ……………………………………………137 第三節 臺灣師範大學轉型相關策略 ………………………………………155 第四節 嘉義大學合併案 ……………………………………………………166 第五節 臺灣師範大學合併 …………………………………………………1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99 第一節 結論 …………………………………………………………………195 第二節 建議 …………………………………………………………………204 後記…………………………………………………………………………………208 參考文獻……………………………………………………………………………209 附錄一 台灣師範大學轉型定位與策略編碼表 ………………………………223

    丁文玲(1985)。我國國立大學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丁文玲(2002)。國立大學校務基金之績效評估。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0(3),101-112。
    中央社(2002,年7月31日)。大學如何面對21世紀挑戰系列報導。
    王如哲(譯)(1996)。R.Raivola。學術專業的轉變架構。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1996)。教育改革 : 從傳統到後現代。頁207-249。台北市 : 師大書苑。
    王如哲(1998,年12月10日)。從校務基金制度的實施,反思幾項重要高等教育問題。中正大學紫荊週報。
    王如哲(2001)。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動向之一:因應知識經濟的國家教育改革策略 。教育資料與研究, 43,9-15。
    王希平主編(2002)。師大校刊325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
    王筱婷(2001)。經濟自由與市民社會之研究---以臺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瓊淑(譯)(1999)。Hope, J.&Hope, T.。笑傲第三波。臺北市 : 經典傳訊文化發行
    王麗雲(2002)。高等教育整併與學術卓越。發表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辦,12月6日,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106 – 123。台北。
    文匯報(2001)。2003年5月1日。取自http://www.wenweipo.com/
    水秉和(1998)。全球化與全球化現象。當代。133期。4-10。
    立法院(2002/4/15)。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一卷第二十八期院會紀錄。
    司徒達賢(2002)。大學整併與經營管理。發表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辦,12月6日,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75 - 85。台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日。行政院第二六九六次院會通過。2002年4月15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people/index.htm
    伍振鷟、黃士嘉(2002)。臺灣地區師範教育政策之發展。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18)。臺北市:學富文化。
    江心波 (2002-03-26)。大家結盟分大餅?從研究型大學之整合談起 --教育部「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淺析。臺灣立報。
    朱瑞淵、王昭正(譯)(1999)。Mangione, T. W.(1995)。郵寄問卷調查。台北市 : 弘智。
    朱敬一、戴華(1996)。教育鬆綁。台北市 : 遠流。
    李伊婷(1999)。臺灣金融機構合併之績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家同(2001)。私立大學的角色與定位。載於21世紀私立大學的挑戰與展望論 文彙編。2003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tnku.edu.tw/~cyhsieh/010805B.html
    李家宗(2001)。英國教育改革法案中的市場機制。載於李奉儒主編,英國教育 : 政策與制度。(31-61)。嘉義市 : 濤石文化出版。
    李雪莉(2002)。大學戰全球開打。天下雜誌,249,178-183。
    李敦義(2000)。市場化理論分析及對臺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 。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8(6),15-21。
    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國立編譯館。
    李曉康(2002)。關於大學教育改革的問題。大學道,6,香港。
    李凝(2002)。解析“研究型大學”。人民網。2003年4月22日取自http://210.59.144.146:8080/cgi-bin/webpage?q=w
    沈姍姍(1998)。教育改革趨向與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比較觀點。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3,39-44。
    余尚武、江玉柏 (1998)。影響企業購併成敗之因素與策略探討 。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 4(2),125-131。
    吳天方、樊學良(2003)。新經濟時代下兩岸高等教育產業之比較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1), 1-23。
    吳迎春(2001)。空洞化?全球化?天下雜誌, 237,52-64。
    吳政達(200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教育投資環境之影響評估。教育研究,103,140-150。
    吳韻儀(譯)。(1996)。Trout, T.&Rivkin, T.。消費時代的制勝祕訣-新定位觀。天下雜誌,176,150-153。
    武書連、呂嘉、郭石林(2002)。大學評價分類標準(附2002年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2003年4月23日取自 http://210.59.144.146:8080/cgi-bin。
    林志文(1999)。電子化政府與民意表達行為。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美玲(2001)。從英美與歐盟國家師資培育經驗闡析師培制度理論與實務。師說月刊,149,14-21。
    林美霞(2003)。台商透過跨國策略聯盟進行大陸投資的可行性分析。經濟部。2003年3月24日,取自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s204.htm。
    林夏萍(1998)。臺灣地區網際網路消費者購物資訊搜尋行為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綺雲(2000)。學校組織轉型的策略適應:技職院校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2-H-227-001。
    林振春(1988)。社會調查。台北:五南。
    林逢祺(2002)。市場化:高等教育的危機或轉機。今日教育,65,121-129。
    林清江(1996)。我國教育發展動向之評析。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教育改革 : 從傳統到後現代。頁15-25。台北市 : 師大書苑。
    亞太人民大會團結宣言。2002年11月6日取自 http://www.geocities.com/aplu1960/globalization1-2.htm
    周文祥、詹文明、江政達(譯)(1999)。Drucker, P.。管理的實踐。台北縣新店市 : 中天。
    周志宏、陳舜芬主編(2000)。教育法規。學林文化。
    周祝瑛(2002a)。高等教育整合模式之初探。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編(2002)。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91- 106。台北:淡江。
    周祝瑛(2002b)。大陸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以高校合併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90-2413-H-004-001。
    周倩、林華(1997)。電腦網路與傳播問卷調查。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會宣讀論文。
    尚榮安(譯)(2001)。Yin, R. K.。個案研究。台北:弘智。
    柯維欣、魏名彥、商永齡(2003)。專訪前教育部長郭為藩 教改面面觀實務部分。載於教育研究月刊,105,14-25。
    夏道平(譯)(1993)。Hayek, A.(1949)。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台北市 : 遠流。
    夏鑄九、黃慧琦等(譯)(2001)。Castells M.(2000)。千禧年之終結。臺北市 : 唐山。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 :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 : 巨流。
    胡振剛、夏家發(2000)。大陸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分析與培訓策略。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3-359。台北。
    徐明珠(2002)。聯合大學特色模糊未必卓越 。國政評論教文(評)091-038號。2003年4月22日,取自 http: // 210.59.144.146: 8080
    姜善鑫(1999)。私立大專院校合併之探討:以美國范德保大學與畢保德學院為例。跨世紀兩岸海峽高等教育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1-130。
    姜麗娟(2003)。WTO會員國教育市場開放政策之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未來教育市場開放談判之啟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90-2413- H -024-022。
    連欣儀、鄭明桂、林柏勳(2002a)。WTO對高等教育影響。今日教育,67,6-16。
    連欣儀、鄭明桂、林柏勳(2002b)。臺灣高等教育的整合。今日教育,67,16-28。
    高博銓(2000)。全球化與國家教育政策。臺灣教育,598,6-13。
    柳海民(2000)。十字路口:新世紀中國師範教育改革與發展構想。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2000)。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3-191。
    郭為藩(2002)。師範大學制度的傳統與蛻變。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29-51。臺北市:學富文化。
    郭錦貴(2001)。從第一、大安及泛亞銀行合併探索銀行合併之效果及其可行性。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孫志麟(2001)。高等教育擴充政策之分析:發展的困境與轉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3-H-152-007。
    孫綿濤(2000)。大陸師範教育的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2000)。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6-205。台北。
    洪裕宏 (2002)。大學整合規劃須宏觀而周延。2002-02-25 / Taiwan News
    許泰益(1999)。淺談社會變革中之師範校院發展。國民教育 ,35,5,55-62。
    許殷宏(2000)。全球化對臺灣師資培育的啟示。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2000)。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4-116。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8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史(再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就業輔導組(200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參加教育實習(含代理教師)擔任教職概況」統計結果摘要。2003年5月4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csd/dops/附件資料/摘要分析.htm。
    國立嘉義大學。2002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ncyu.edu.tw/。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2年10月21日取自 http://www.ntnu.edu.tw/。
    國際貿易局。2002年4月14日取自 http://www.trade.gov.tw/global_org/WTO/intrant/WTO_90.htm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a)。師範校院轉型發展經費動支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b)。國立大學校院區域資源整合發展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a)。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b)。協助師範校院轉型發展經費編列情形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c)。國立大學整併現況的檢討與未來展望。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d)。目前大學院校整合趨勢與推動研究型大學現況專案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e)。規劃因應高等教育發展專案小組研議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無日期)。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2002年4月15日,取自http://www.high.edu.tw/white_paper/indexc.htm
    教育部(無日期)。教育部第三九三次部務會報紀要。2003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edu.tw/minister/compool/pres393.html
    教育部(無日期)。教育部中教司。2002年6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bbs/bbsfrm.html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1)。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 。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2002a)。教育部高教司。2002年4月14日,取自 http://www.edu.tw/school/index_a1.htm
    教育部(2002b)。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2年4月15日,取自 http://www.edu.tw/bicer/chinese.htm
    教育研究月刊(2002)。七研究型大學種子學府獲選。 91年9月重要時事。教育研究月刊,101,135-138。
    梁金盛(2001)。臺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仁德 (2001)研究型大學與我國研發水準的提升 。國政評論科經(評)090-024號。2003年4月24日取自 http: //210.59.144.146:8080/cgi-bin/webpage
    黃美珠(2002)。臺灣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2003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tw.org/newwaves/71/71_1_2.html。
    黃政傑(2000)。大學教育改革。臺北市 : 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2)。大學教育資源的問題與對策。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 。49- 62。
    黃俊傑(2000)。臺灣地區大學通識教育的改革:涵義的釐清與目標的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2000)。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大學改革學術研究」: 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市 :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202-228。
    黃朗文(譯)(1999)。Floyd, J., Fowler, Jr. & Mangione, W.(1990). 標準化調查訪問。台北市 : 弘智。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 : 心理。
    黃淑玲(1997)。英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嘉莉(1997)。美國教育學院的歷史演進及未來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源河(2003)。美國師範教育的經驗與教訓。教育研究月刊,105,14-25。
    張民杰(2000)。師範校院轉型方式之探討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10(5)。124-131。
    張采薇。國際上對WTO的四種立場:一個概述。2002年11月6日取自 http://youth.ngo.org.tw/WTO-intrenational/Youth-comment-20020530.htm。
    張明輝(2001)。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 。教育資料與研究 ,41,10-15。
    張芳全(2001年2月1日)。高教擴增的警訊 。中時晚報。15版。
    張清溪等合著(1987)。經濟學 : 理論與實際。台北市 : 張清溪發行。
    張錦弘(2000年9月16日)。陳維昭:入WTO後勢必有大學倒閉。聯合報,6版。
    張錦弘(2001a年6月6日)。台師大、台科大可能合併。聯合報,6版。
    張錦弘(2001b年12月4日)。台師大台科大是否合併不排除公投。聯合報,8版。
    張錦弘(2001c年12月25日)。台科大、台師大明簽策略聯盟。聯合報,6版。
    張錦弘(2002a年8月26日)。師範畢業生兩三成失業,想執教鞭越來越難。聯合報,9版。
    張錦弘(2002b年3月25日)師大、中正、中興、台北 四校組台綜大系統。聯合報,3版。
    張錦弘(2002c年11月18日)。八組大學校院,教部推動整併。聯合報,10版。
    曾增勳(2002)。桃園四校設跨校研究中心。九十一年四月十三日。聯合報。
    莊謙本(1998)。多元化師資培育的品質管制因應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48,10-12。
    雷威(2001)。加入WTO看國內大學的「合縱連橫」 。師說月刊,149,4-6。
    莫家豪、羅浩俊(2000)。市場化與大學理治模式變遷:香港與臺灣比較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7,329-361。
    莫家豪(2002a)。全球化與大學整併:國際的經驗。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1- 21。台北。
    莫家豪(2002b)。合併之外,還有他法。2002/10/26星期六/明報/新聞論壇。
    瑛琪(2002年4月3日)。豪族聯親門當戶對,藉此爭取經費,有關大學整併與研究型大學設置。臺灣立報。
    廖啟森(1996)。臺灣與大陸地區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明芝(2002年10月25日)。分裂、不穩定的知識殿堂-研究型大學-即將崩潰的知識殿堂。臺灣立報。
    淡江大學(2003)。淡江大學建邦創新育成中心-策略聯盟。2003年5月3日。取自http: //www.tku.edu.tw/index.asp
    齊力,紀憲珍(1996)。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與倫理之重建。科學發展月刊,24(4),331-336。
    湯宗益(1997)。Intranet 為基礎之系統轉型整體方案之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湯瑞雪(2000)。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羽雯(1994年8月5日)。經濟景氣就業市場仍是填志願指標。聯合報,17版。
    楊思偉(2000)。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大學改革學術研究。頁175-189。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市 :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楊深坑(1999)。知識形式與比較教育。台北:楊智。
    楊朝祥、徐藝華(2000)。夫子更上層樓 師範院校轉型的核心面向。師友,402,42-45。
    楊朝祥(2000)。師範學院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刻 。2003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89/C/EC-C-089-018.HTM
    楊朝祥(2002)。大學百家爭鳴,獨特性決高下 。2002.3.15。中央日報教育天地。
    楊朝祥(2003年5月3日)。宏觀規劃,全面提昇高教品質。取自 http://ccsun57.cc.ntu.edu.tw/~cge/newforecast/楊朝祥/楊朝祥.htm。
    楊景堯(1995)。從大學聯考近三年來師範院校科系排行演變談未來師範教育的發展方向。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台北市 : 師大書苑。
    楊國賜(1998)。高等教育改革與國家發展 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 ,23, 149-153。
    臺灣經濟研究院。2002年5月16日,取自http://www.ibisworld.org.tw/2002/2002.htm,
    潘明宏(譯)(2000)。Chava Frank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
    溫明麗(1998)。自由主義的貧困--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鬆綁」理念的省思。中等教育,49(2),61-77。
    齊思賢(譯)(2000)。Benjamin Gomes-Casseres著。策略聯盟新紀元。臺北市 : 先覺。
    詹中原 (2001)。全球化之國家主權與經濟-兩岸加入WTO之分析 。2003年5月3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R-090-058.htm
    詹盛如(2001)。臺灣高等教育類型與功能之探討。載於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9(6)。99 -108。
    陳伯璋(1991)。師範教育的「迷思」與「反思」。載於楊瑩編(1991)。轉型社會中的教育。台北市 : 民主基金會。
    陳其邁(譯)(2001)。Anthony Giddens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台北:時報文化。
    陳果真(2001)。合併教育聯合大學變數仍多。國民教育,35,5,8-13。
    陳美岑(譯)(2001)。Porter, M. E.(2001)。全球化競爭優勢。臺北市:商周。
    陳昆鴻(譯)。WTO,世界糧食系統與政策和諧的破壞。2002年11月6日取自http://www.geocities.com/aplu1960/globalization5-4.htm. Greenfield, G.(1998).The WTO , the World Food System , and the Politics of Harmonised Destruction:Globalization SeminarⅡ:Globalization and the Future of Agri-Food Workers. 1998/11/16-8. Ahmedabad,India.
    陳柏儒(2001)。服務業貿易:論外國大學來台設校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炳文(2000)。論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危機與對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53-359。
    陳怡慈(2002年4月23日)。工研院與中山大學今策略聯盟 。中時電子報。
    陳奎憙(1991)。英國師資培育制度。載於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頁25-39。台北市。正中。
    陳奎憙(1998)。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之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171-195。
    陳舜芬(1991)。美國的師範教育。載於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主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台北市。正中。
    陳舜芬(1993)。高等教育研究論文集。台北市 : 師苑。
    陳舜芬(1996)。現行師範大學制度的檢討與展望。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的挑戰與展望。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舜芬、丁志仁、洪儷瑜(1996)。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台北市 : 行政院教改會。
    陳雪雲(1999)。邁向全球化社會的多元素養與教育。理論與政策,50,15-33。
    陳曼玲(2003年04月18日)。政院建議國內大學分四類。中央日報。
    陳榮裕(2000年11月7日)。教育聯合大學 師院生機。中國時報。
    陳榮裕(2001年8月8日)。生物科技「紅」 師範院校「穩」。中國時報。
    陳維昭(2002)。大學整併的理念與實踐。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專題演講,頁1-9。台北。
    陳麗珠(2002)。大學整併政策的規模經濟觀點與盲點。載於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62- 75。台北。
    劉秀曦(2002)。我國大學教育財政改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鴻(2000)。世界教育改革中的師範教育。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載於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1-196。台北。
    鄭國漢(2002年5月16日)。教院應與綜合大學合併。明報。
    聯合報(1985年8月10日)。熱門科系排名顯著變化,師範院校行情大幅上。
    聯合報(1988年8月5日)。學聯考完成考生分發,各系最低錄取分數揭曉。
    薛天祥(1999)。高校合併的理性思考。載於國立臺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編。跨世紀海峽兩岸高等教育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 11。台北。
    薛曉華(1995)。八0年代中期後臺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蓋浙生(1982)。教育經濟學。台北市:三民。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劃。台北市:五南。
    蓋浙生(2002)。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計畫:挑戰與因應。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1),23-49。
    謝文全(2000)。臺灣地區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展望。載於兩岸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
    謝正一(2002)。現在是教育產業的時代。2003年5月1日,取自http://www.fgu.edu.tw/~cyhsieh/020711B.html
    戴曉霞(2000a)。全球化及國家 / 市場關係之轉變:高等教育市場化之脈絡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301-329。
    戴曉霞(2000b)。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臺北市 : 揚智文化。
    戴曉霞(2002)。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編。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21-49。台北:淡江。
    韓國棟(1998年3月18日)。大學多元化,5套餐上桌。中時晚報。
    蔡秀英(2000)。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龐中英。再論反全球化問題。2002年11月6日,取自http://www.china-tide.org.tw/time/wto/zailuen.htm。
    羅昌發(1996)。GATT / WTO與我國貿易 : 國際經貿法研究(四)。台北市 : 永然文化。
    蘇育秀、梁佳玲(2003)。專訪高雄師範大學戴嘉南校長,師範教育的出路何在?教育研究月刊。105。14-25。
    蘇育秀、梁佳玲(2003)。專訪彰化師範大學康自立校長:師範教育何去何從?教育研究月刊,105,25-31。
    蘇育秀(2003)。專訪張春興教授 師範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 105,31-38。
    鐘秉林(2002)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之路——寫在北京師範大學建校一百周年之際。求是雜誌。342。25-28。
    嚴育玲(1995)。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的社會背景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Barnes, S. V. (1999). A lost opportunity in American education? The proposal to mer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 107 (4), 289-320.
    Bartlett, L., Frederick, M., Gulbrandsen, T.& Murillo, E.(2002). The marketization of education: Public schools for private ends.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 33(1),5-29 .
    Bidault, F.& Cummings, T. (1994). Innovating through alliances: expectations and limitations. R & D management. 24, (1), 33-46
    Blumenstyk, G.(1997). Alliances between wireless- cable companies and universities yield mixed result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3 (24). 21-22 .
    Bourdieu, P.(1998). Acts of resistance : against the tyranny of the market. New York : New Press
    Brooks, N. J.(1985). The futur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Retrieved 2003/4/22 . from http://search.epnet.com/direct.asp?an=ED184475&db=eric&tg=AN&
    Carlson, R. A.(1968). Merger in extension:A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merger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npublished. M. A. Thesis.Wisconsin University, Madison.
    Caston, G. (1979). Planning,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n two university systems: Californ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5 .(2), 183-194 .
    Diamond, N.& Graham, H. D. (2000). How should we rate research universities?. Change, 32(4). 20-33 .
    Fadil, V. A. & Thrift, J. S.(1978). Openings, closings, mergers and accreditation statu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nter 1970 through summer 1978. An Occasional Research Report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hington, DC. District of Columbia:National Ins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wler, F. J & Mangione, T. W.(1990). Standardized survey interviewing ; minimizing interviewer-related error . Newbury Park, CA : Sage.
    Furco, A.(2001). Advancing service-learning at research universities.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114, 67-78 .
    GUV.(1998). Survey methodology , GUV’s 9th WWW Survey results. Available at from http://www.cc.gatech.edu/guv/user surveys/survey-1998-04/#methodology(visited 1999/01/25 )
    Graham, H. D. & Diamond, N.(1988). The rise of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Elites and Challengers in the Postwar Era. U.S.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incher, M.(2002). Private un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llege strategic alliances: The case for cooperation.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26 (4), 349-361.
    Fink (1995). The survey handbook。CA:Sage.
    Kojo, S. & Aminu, M.(1999). Mechanics, problems and contributions of tertiary strategic alliance: The case of 22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3. 281-286.
    Landman, R.(1992). From normal schools to state colleges : a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normal schools in massachusetts. Unpublished. thesis (DED)--Boston College . Ann Arbor, Mich. : UMI.
    Lenk, M. M.(1997). Discipline-specific knowledge in service - learning: A strategic alliance amongst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4, 104-108.
    Lucas, J.(1994). Disciplinary counsel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 neglected challenge.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2(3), 234-238.
    Marsh, J. P.(1975). The continuing need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s. Liberal Education, 61(4), 378-84.
    Martin, C. D.(1996). The involuntary push university mergers and their effect on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South Austral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4 , 3-15
    Mok, K. H. (1999). Privatization or marketizatio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post-Mao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3 , 547-67.
    Monkman k.(2000).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 integration and contestation across cultures . Lanham : Rowman & Littlefield.
    Morgan G.(1986). Images of organization. Beverly Hills, CA : Sage.
    Mortimore, P.(2001). Globalisation,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 12(2), 229-249 .
    Pacheco, M. T.(2001). The university system: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Presidency, 4(3), 16-23.
    Patton, M.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 Sage.
    Qiping, Y. &White, G.(1994)The "Marketis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Comparative Education 30. 217-37 .
    Ress, G.& Stroud, D.(2001). Creating a mass system of high education:participation, the economy and citizenship. In Phillips, R.& Furlong, J.(2001).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state : twenty-five years of politics,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 Falmer.
    Salter, B.(1983). Contract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the knowledge market. Higher Education Review ,15 (2),7-29 .
    Scott, R.(1987). Biscuits, bicycles and b.Sc.'s: The impact of market forces o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ly-funded universities. Journal of Tertiar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9(2), 157-71.
    Shirley, Robert C.& Peters, Michael H.(1976). University merger: A cas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51, 2, 142-54.
    Spangler, M. S.(2003). Caught in "upward drift": An assessment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S.; California. Retrieved 2003/4/22 . from http://search.epnet.com/direct.asp?an=ED333777&db=eric&tg=AN
    Tan, J.(1998). The marketisation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 44(1), 47-63 .
    Teichler, U.(1981). Work-study programs: The case of berufspraktische studien at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of Kassel. Paper presented to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 Boston.
    Wallace, J.(1985). What undergraduates learn: 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large research universities. Columbia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Wright, B. D.(2001). The Syracuse transformation: On becoming a student-centered research university. Change, 33 (4), 38-4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