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傲程
Lee, Owl-Chin
論文名稱: 馬來西亞特輔教育華文字學習單設計原則--以尊孔獨立中學為例
Design Princi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 Worksheets for Special Guidance Education in Malaysia: A Case Study of Confucian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
指導教授: 曾金金
Tseng, Chin-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特輔教育華文字學習學習單尊孔獨立中學
英文關鍵詞: Special Guidance Education, Lear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Worksheets, Confucian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56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4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特輔教育,類似於台灣的「補救教學措施」,係馬來西亞部分華文獨中為被主流教育邊緣化及學習能力低落的小六畢業生而設置的補救教學課程。目前,該國約有13所獨中開辦此課程,但各校的辦理模式有別,體制各異,名稱上亦有所不同,如:預備班、特輔班和經典班等。
本文研究對象為尊孔獨立中學(簡稱「尊孔」)基礎班(特輔班第一年)學生。這些學生曾接受小學六年的正規華語文課程,但因各種外在環境不利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華語文能力未能達到小學六年級的程度。筆者亦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同儕的交流以及新生入學考試華文試卷的評析資料中發現,基礎班學生未能有效掌握在小學時就應該學會的各種華文字學習技巧。除此之外,基礎班學生目前所使用的華文教材為尊孔自行編撰的2012年《基礎班華文》,經分析後發現,此教材現代文部分無論是課文內容或是練習的設置,皆偏向詞彙和句子的學習,缺乏諸如筆畫、筆順、部首、部件、拼音等著重於單字的訓練。有鑑於此,筆者以上述教材現代文部分為基礎,在不修改原教材的內容下,於每一篇課文前,針對該課文的主題字及生詞,歸納發展出一套適合尊孔基礎班乃至其他獨中同年級的特輔學生使用的華文字學習單設計原則。接著,按此原則,針對前述教材其中一課,製作出學習單試用本,並在真實課堂上以此試用本進行實驗性質的教學應用。
經對比分析兩個基礎班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聽寫前後測後,結果顯示本研究所設計的華文字學習單能有效地提升學習者的認、聽、寫能力。

Special Guidance Education, an education system similar to Taiwan’s “Remedial Teaching Measure”, is specially designed by Chinese Independent Secondary Schools (CISS) in Malaysia for students with low learn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sidelined from the mainstream education system. Currently, there are 13 CISS in Malaysia providing this Special Guidance Education with various course designs and course models. They are named differently too. Some schools name them as Remove Class, Special Guidance Class or Classic Class.
This paper is about a case study on the Junior Foundation (year one of Special Guidance Class) students in the Confucian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 (CPSS). They have received proper Chinese education during the six years’ time in their primary school but most of them did not excel in learning the language. Several external factor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reasons why their level is not on par with the primary school standard-six level. The author has concluded from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discussions with other teachers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paper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CPSS, that, these students have not acquired the few basic skills of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to master the language. This batch of students has been us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Junior Foundation Chinese” produced by the CPSS in year 2012. It has been found out that the text script and exercise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focus heavily on the learning of vocabularies and sentences and it lacks of training on few items including the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the stroke order, the radical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the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 and Pin Yin. All these are important elements for learning single Chinese character. To tackle this problem, the author produces a design principle of Chinese character worksheets based on the modern text se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mentioned above and no original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modified. The target learning character of the worksheets are chosen from topic title and vocabulary of each chapter. This set of worksheets is arranged before every text learning of the chapter and is believed to be suitable for the Junior Foundation students from CPSS and other CISS students at the equivalent level. One of the worksheets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pter in this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is has been used in a real classroom scenario for experimental purposes.
In this study, as the outcome of the experimen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spelling) for both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the study found out that this worksheet effectively enhances a learner’s ability to recognize, listen and write the Chinese character.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問題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一、 特輔班、基礎班 6 二、 華語文、華文字 7 三、 識字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大馬特輔班學生的本質與學習特徵 9 一、 學業低成就學生的定義 9 二、 特輔班學生的本質 11 三、 特輔班學生的學習特徵 12 第二節 華文字教學理論與策略 14 一、 華文字的特徵 14 二、 華文識字歷程 17 三、 華文字學習偏誤類型 21 四、 學業低成就學生華文字教學策略 22 五、 華文字教學與華文字教學之記憶原則 29 第三節 學習單與教材編寫原則 31 一、 華語文教材編寫原則 31 二、 華語文教材練習編寫原則 33 三、 學習單編寫原則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類型 39 一、 依研究目的而言 39 二、 依研究方法而言 39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1 第三節 文獻與資料蒐集 42 一、 教材 43 二、 考卷 43 三、 《華文課程說明》詞彙表 44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5 一、 教材分析方式 45 二、 考卷分析方式 45 第五節 課堂實測 45 第四章 研究教材與考卷分析 47 第一節 2012年《基礎班華文》評析 47 一、 現代文部分重點評析之因 48 二、 現代文部分評析 48 三、 小結 56 第二節 入學考試華文試卷評析 56 一、 考卷華文習字題目評析 56 二、 小結 60 第五章 特輔教育華文字學習單設計原則與試用本 63 第一節 華文字學習單教學範圍 63 一、 教學對象 63 二、 教學內容 63 三、 教學目標 64 第二節 華文字學習單設計原則 64 一、 總體原則 65 二、 細項原則 66 第三節 華文字學習單試用本 73 第六章 華文字學習單試用本課堂實測 79 第一節 實測範圍 79 一、 實測對象及分組安排 79 二、 實測工具與項目 80 三、 實測目的 80 四、 實測安排 80 第二節 課堂實測過程與進行方式 82 一、 前測 82 二、 實驗組的教學實測進行方式 82 三、 控制組的教學實測進行方式 83 四、 後測 83 第三節 實測結果 84 一、 基礎A課堂實測結果 84 二、 基礎B課堂實測結果 8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結果 89 一、 本華文字學習單對尊孔基礎班學生的學習成效 89 二、 本華文字學習單對教學方面的作用 90 三、 課堂實測對於本華文字學習單設計原則的確立 90 第二節 研究限制 93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94 一、 發展特輔班其他年級的華文字學習單 94 二、 針對各校特輔教材發展統一華文字學習單設計原則 94 三、 探討特輔生習字程度以設計更合適的華文字學習單 94 四、 探討由其他教師使用本華文字學習單教學的有效性 95 參考書目 97 中文部分 97 外文部分 103 附錄 105 附錄一 2013年尊孔新生入學考試華文試卷 105 附錄二 大馬華小2001年《華文課程說明》各年級詞彙表 113 附錄三 前測範例 119 附錄四 後測範例 120

中文部分
王介英(2005)。現代漢字的結構。UASC2073現代漢語課程講義。八打靈: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
王文科、王智弘(2011)。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瓊珠(2014)。第二章:低成就學生之心理特質與輔導。載於陳淑麗、宣崇慧(主編),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29-45頁)。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王瓊珠、王宣惠(2014)。第五章:國語文補救教學。載於陳淑麗、宣崇慧(主編),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95-124頁)。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主編)(2004)。現代漢語(重排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柔若(譯)(2002)。W. L.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子瑄、曹逢甫(2009)。漢語語言學。台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李俊仁(2013)。【識字量估計測驗】與【朗讀速度測驗】。2016年7月15日,取自http://reading.cw.com.tw/readingtest/download.htm
李潤新(2006)。樹立科學的編教觀。載於李潤新(主編),世界少兒漢語教學與研究(242-252頁)。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李曉芬(2011)。聽種子說故事:特輔班學生知覺學校經驗之敘說研究——以馬來西亞尊孔華文獨立中學之特輔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立民(2008)。正視我國華文小學《華文》課程與教學問題。馬來西亞華文教育,8,1-22。
呂必松(199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3,206-219。
呂美娟(1999)。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世雄(1998)。認知心理學的記憶原理對漢字教學的啟迪。語言教學與研究,4,85-94。
吳建成、吳麗琪、張永慶、王增文、劉國寄、陸素芬、…葉家強(2010)。2010年華文獨中特輔教育研討會總結報告。2010尊孔校訊,3,26-32。
吳明清(2009)。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上真、洪碧霞(1997)。國語文低成就學生閱讀表現之追蹤研究(II)——國民小學國語文低成就學童篩選工具系列發展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6-2413-H-017-002-F5),未出版。
佟秉正(1991)。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33-39。
杜晉秀(2004)。字族文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佳儀(2011)。應用不同教學媒材之圖像化識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淑惠(2003)。淺談學習單的使用與編寫原則。2016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nani.com.tw/teacher_share/article/D_5_10_3_224.htm
林慶勳、竺家寧、孔仲溫(編著)(1995)。文字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出版部。
孟瑛如、張淑蘋(2003)。第二章:中文識字教學。載於孟瑛如、張淑蘋、鍾曉芬、邱佳寧(著),資源班語文科教學設計——拼音、識字、寫作(26-65頁)。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胡永崇(2003)。國小四年級閱讀困難學生識字相關因素及不同識字教學策略之教學成效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9,177-216。
胡志偉、顏乃欣(1995)。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29-76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儷瑜(2005)。以教師的觀點探討義務教育階段的補救教學系統。2016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20thesis/learning%20thesis-2/learning%20thesis-2-2/learning%20thesis-2-2-7.html
洪儷瑜(2008年12月5日)。學習障礙學生的教育【部落格文字資料】。YAHOO!奇摩部落格。2012年12月24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l-notebook/article?mid=40&next=39&l=f&fid=18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3-71。
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教育心理服務(新界)組(2009)。跨越障礙:如何輔導有讀寫困難的中學生。2012年12月23日,取自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pecialed_project/090723-001/chapter1/1_content.pdf
郭生玉(1995)。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補救教學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之市政建設專輯研究報告(編號:255)。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郭志良、楊惠元、高彥德(1995)。《速成漢語初級教程•綜合課本》的總體構想及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4,86-94。
陳秀芬(1999)。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25-251。
陳思婷(2015)。國中低成就學生使用APP於學習英語字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唐淑華(2013)。帶著希望的羽翼飛翔——談補救教學在十二年國教的定位與方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1-11。
張永慶、吳麗琪(2010)。獨中特輔教育調查報告。巴生濱華中學與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聯辦「2010年華文獨中特輔教育研討會」調查報告。巴生、吉隆坡:濱華中學、尊孔獨立中學。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1999)。國中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方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8-2614-H-017-001),未出版。
教育部(1992)。語言障礙、身體病弱、性格異常、行為異常、學習障礙暨多重障礙學生鑑定標準及就學輔導原則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教育部。
莊文中(2001)。中學語言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許彩虹(2012)。識字教學策略。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曾志朗(1991)。華語文的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沉思。載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539-582頁)。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黃沛榮(2005)。漢字認寫的教學設計。載於鄧守信(主編),二十一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362-367頁)。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沛榮(2009)。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樂學書局有限公司。
勞暐淓(2011)。馬來西亞漢語教學漢字與詞彙偏誤淺析。中國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杭州。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403-448頁)。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葉德明(200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芻議。台北:師大書苑。
裘錫圭(2010)。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趙金銘(1997)。對外漢語教材創新略論。世界漢語教學,2,54-61。
趙金銘(主編)(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賢州(1988)。建國以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報告。載於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組織委員會(主編),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590-603頁)。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鄭昭明(2009)。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台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廖進德(2002)。如何編製學習單——西園國小廖進德主任訪談紀錄 / 牛頓教科書編輯部。2016年7月26日,取自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WXGNldrS2csJ:mail.tses.tc.edu.tw/t622/14-%25B1%25D0%25BE%25C7%25B8%25EA%25B7%25BD%25B0%25CF/%25B1%25D0%25AEv%25B1M%25B7~%25B9%25EF%25B8%25DC/%25A6p%25A6%25F3%25BDs%25BBs%25BE%25C7%25B2%25DF%25B3%25E6-2%255B1%255D.doc+&cd=2&hl=en&ct=clnk
鄧運林(1998)。開放教育自勵學習。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頌浩(2006)。《漢語語言文字啓蒙》與字本位教學法。語文研究與創作,10,140-164。
劉頌浩(2009)。對外漢語教學中練習的目的、方法和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1,111-120。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C. Frankfort-Nachmias & D. Nachmias著。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賴金河(1999)。台北縣開放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映紅(2009)。特輔班報告與重組建議書。2009尊孔校訊,2,29-37。
謝映紅(2010)。2009/2010特輔班重整及成立「初中特輔部」報告。2010尊孔校訊,1,41-48。
謝映紅、李瑋心(2010)。尊孔獨中特輔教育發展史。十年碩果‧傾情教育——教改總結報告。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
戴汝潛(主編)(2000)。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韓孟蓉(2003)。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譚以敬、吳清山(2009)。台北市弱勢學生教育政策的現況及其未來因應措施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8,77-94。

外文部分
Adelman, H. S. (1994). Learning disabilities: On interpreting research translations. In N. C. Jordan & J. Goldstein-Philips (Eds.),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direction for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pp. 1-19).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1999). Dyslexia, literacy and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port by a working party of the division of educational and child psychology. Leicester, United Kingdom: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Cuellar, A. (1992). From dropout to high achiever: An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excellence through the ethnography of high and low achievi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44718)
Hallahan, D. P., Kauffman, J. M., & Lloyd, J. W. (1996).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Kirk, S. A., & Gallagher, J. J. (1989).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6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Lerner, J. W. & Johns, B. (2009).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related mild disabilities: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new directions (11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McLaughlin, T. F., & Vacha, E. F. (1992). The at-risk student: A proposal for ac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19, 66-68.
Perfetti, C. A. (1985). Reading abilit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a).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b). Huraian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tahun 1.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c). Huraian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tahun 2.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d). Huraian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tahun 3.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e). Huraian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tahun 4.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f). Huraian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tahun 5.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2001g). Huraian sukatan pelajaran 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bahasa cina tahun 6. Putrajaya, Malaysia: Pusat Perkembangan Kurikulum,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Rayner, K., & Pollatsek, A. (1989).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