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黎珍 Li-Chen Chen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
指導教授: |
單文經
Shan, Wen-Jing 王秀玲 Wang, Show-L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2 |
中文關鍵詞: | 課程實施 、社會領域 、統整課程 |
英文關鍵詞: |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ocial studies, integrated curriculu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0 下載:2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實施社會領域課程之相關課題,深究個案學校社會領域課程實施的情形,包括:一、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歷程;二、社會領域之課程內涵;三、社會領域課程之教學實踐情形;四、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成效與檢討。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個案研究方式,以台北縣欣欣國中為研究的對象,以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個案學校實施社會領域課程之相關資料。根據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的討論,歸結出以下結論──
一、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歷程
(一)學習型的學校文化是社會領域課程順利實施的契機。
(二)校長的支持是課程發展團隊持續運作的動力。
(三)教師對學校文化認同的落差影響其對革新課程實施的態度。
(四)時間不足是社會領域課程實施的主要限制。
(五)長程的整體課程架構及系統化的評鑑易被忽略。
二、社會領域之課程內涵
(一)課程內容過多使教師面臨教學的兩難。
(二)社會領域課程之教材選擇較缺乏學生的參與。
(三)社會領域內的主題統整為主要的課程統整模式。
三、社會領域課程之教學實踐情形
(一)加強教師課程研發的專業能力以施行協同教學。
(二)教學與評量方法的改進是最需突破的困境。
四、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成效與檢討
(一)社會領域課程的實施對學校及師生都有正面的助益。
(二)升學壓力之紓解是決定新課程實施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學校實施社會領域課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前述發現,針對個案學校、一般國民中學、教育行政機關,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分別提出進一步的建議,以供作國民中學社會領域課程實施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v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er entered a junior high school to do filed work from February 2001 to January 2002. The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by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ing, and document analysis. Four categories of findings came out of the research as follows:
1.Implementation process
(1)Learning-based school culture played key roles of implementing integrativ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successfully.
(2)The support from the curriculum leader maintained team work.
(3)The difference of teachers’ identity for the school affected the teachers’ attitude for the curriculum innovation.
(4)Lack of time was the main limitation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v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5)The school often neglected the complete curriculum fram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2.Content analysis
(1)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was too much.
(2)There was no students’ voice 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3)The primary model employed was within-field-subject- integration.
3.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1)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should be raised to execute team-teaching.
(2)Teachers’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s soon as possible.
4.The effects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1)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as helpful for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2)Teaching for examination was an obstacle to successfu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3)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chool the researcher observed, other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Future research topics were also suggested.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仲孚(1991)。對於國一公民、歷史、地理合併為社會科的質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1),207-212。
王秀玲(1996)。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與內涵。公教資訊季刊,3(2),1-20。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與設計。台北:五南。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春芳(1992)。協同教學法。中等教育,43(3),54-59。
呂愛珍(1987)。國民中學課程組織型態之研究。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李緒武(1991)。國中史地公民「合科教學」的商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1),213-215。
沈銀亮(2000)。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之探。國教天地,141,10-16。
林本(1981)。現代的理想中學課程。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收錄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53-78)。台北:揚智。
林進財(1999)。從形式課程到實質課程─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中等教育,50(1),34-45。
林碧雲(2000,6月)。從九年一貫課程中對課程統整的另類思考。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主辦之「2000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台北。
林靜芳(2000)。國中社會科課程統整設計與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添福(1991)。國中社會科分科與合科的論述。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1),215-224。
耿志華(1996)。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發展趨向。國民教育,37(2),64-71。
莊明貞(1996)。國小社會科教學評量的改進途徑─從「真實性評量」實施談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36-40。
莊明貞(2001)。九年一貫試辦課程實施:問題與因應策略之分析。教育研究,85,27-41。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黃永和(1998)。「課程實施」的三種觀點及其對課程改革之啟示。教師之友,39(1),14-21。
連安青(1995)。我國小學數學實驗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a)。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一覽表。2000年9月25日,取自教育部:http://teach.eje.edu.tw/F-plan/F-main-frame.htm
教育部(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Q&A問題與解答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教司(2001)。國中全面試辦九年一貫課程應注意事項。2001年9月24日,取自教育部:http://teach.eje.edu.tw/A-board/news-main-frame.htm
屠炳春(1992)。社會科課程的理念。載於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社會科教學研究(頁19-33)。台北:幼獅。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1a)。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1b)。社會科課程設計的基礎。教育資料集刊,16,219-233。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三版)。台北:漢文。
黃炳煌(1991)。社會科教育目標與功能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16,1-17。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黃炳煌等(1997)。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黃炳煌(2000a,3月)。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科課程改革。論文發表於教育局主辦之「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社會學習領域」研討會,台北。
黃炳煌(2000b,3月)。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發展。論文發表於教育局主辦之「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社會學習領域」研討會,台北。
許信雄(2001,4月)。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的教學。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開創課程新世紀(五)─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台北。
陳國民(2000)。九年一貫社會領域面面觀。國教天地,141,17-21。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387,43-47。
張清濱(2001)。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實施。菁莪,13(1),2-19。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許雅涓(2001,5月)。失落的記憶與行動:對「課程實踐」概念之探討。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辦之「課程改革的反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台北。
葉煬彬(1994)。國民中學社會學科課程架構研究。豐原: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葉煬彬(1999,5月)。中小學社會科課程架構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主辦之「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台北。
葉煬彬(2000)。國中階段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探究:統整與分化為主軸的論述。台北:教育部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新轉(1999,5月)。腦相容之社會科課程設計理念探究。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主辦之「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台北。
陳新轉(2000a)。課程統整之理論性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新轉(2000b,3月)。課程統整意義之探索。論文發表於教育局主辦之「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社會學習領域」研討會,台北。
張嘉育(1999)。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慧珍(1998)。綜合高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一所學校之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諭陵(1994)。課程實施的有效行動。中等教育,45(2),81-86。
單文經(1996)。國中階段課程與教材的問題分析。載於陳伯璋、林山太主編,學前至高中階段課程與教材的主要問題(頁53-84)。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游家政(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發展。收錄於黃政傑主編,台灣教改1999(下篇)。台北:漢文。
游家政(2000)。學校課程的統整及其教學。課程與教學季刊,3(1),19-38。
程健教(1991)。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程健教、林美淑(2000)。九年一貫社會科新課程綱要探討。國教輔導,39(4),2-10。
詹志禹(1999)。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綱要草案背後的哲學觀。教育研究,54,54-60。
楊思偉(1999)。社會科統整問題之分析─以日本社會科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主辦之「1999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台北。
甄曉蘭(2001a)。從課程組織的觀點檢討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課程與教學季刊,4(1),1-20。
甄曉蘭(2001b)。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歐用生(1987)。初等教育的問題與改革。台北:南宏。
歐用生(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3)。加強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責任。研習資訊,10(4),1-6。
歐用生(1998a)。我國社會科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歐用生、楊慧文著,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頁105-140)。台北:五南。
歐用生(1998b)。當前課程改革的檢討。載於歐用生、楊慧文著,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頁77-104)。台北:五南。
歐用生(1996)。教師的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鄭明長(1997)。課程實施與教室討論歷程的詮釋分析─以國小五年級社會課觀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明長(2000)。統整教學的意涵與模式。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頁153-181)。台北:揚智。
蔡欣穎(2000)。我國社會科課程發展特色。國教天地,138,10-16。
劉德勝(1987)。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與內涵。高雄:復文。
鄧毓浩(2001)。新舊教材的銜接與教學。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七)(頁219-246)。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盧富美(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瞿立鶴(1979)。社會科課程結構之變遷。載於「國民中學社會科課程結構之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措施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頁305-32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簡馨瑩(1998)。日本社會科課程內容與改革方向。教育研究雙月刊,62,18-21。
Armento, B. J.(1991).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Social Studies, in J. P. Shaver(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N. Y.: Macmillan.
Beane, J. A. (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 Teachers College.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uckley, F. J. (2000). Team Teaching: What, why, and how? Thousank Oaks, CA: SAGE.
Carr, J. F. (1993). Getting it together : A process workbook for K-1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alton, T. H. (1988). The Challenge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 NY.: The Falmer Press.
Fullan, M., & Park, P. (198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A resource booklet / principal. Ontario : The Ontario Government Bookstore.
Fullan, M., & Pomfret, A.(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1): 335-397.
Fullan, M. G.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Glatthorn, A. A. (1987). Curriculum leadership. Il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Henderson, J. G., & Hawthorne, R. D. (1995).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Huberman, A. M., & Miles, M. B. (1984). Innovation Up Close: How School Improvement Works. New York: Plenum.
Kaltsounis, T. (1979).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N. J.: Prentice-Hall.
King, J.A. (1992). Curriculum implement. M.C. In 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1 (6th ed), 267-273. N.Y.:Macmillan.
Leithwood, K. A. (1982).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nnovations. In Leithwood (1982), 243-267.
Marsh, C. J. (1992).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London : The Falmer Press.
NCSS(1994):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Oakes, J. & K. H. Quartz. (1995). Creating New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Illinoi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Ornstein, A. C., & Hunkinsm, F. P. (1996). Curriculum :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Parsons, C. (1987). The Curriculum Change Game. NY.: The Falmer Press.
Patterson, J. L., & Czajkowski, T. J. (1979). Implementation: Neglected phase in curriculum chang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7(3): 204-206.
Popkowitz, T. S., B. R. Tabachnick, & G.Wehlage (1982). The Myth of Educational Reform.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Posner, G. J. (1995).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New York: McGraw-Hill.
Romberg, T. A., & Price, G. G. (1999).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staff development as cultural change.” Issues in curriculum: A selection of chapters from past NSSE yearbooks. Ed. Margaret J. Earl, & Kenneth J. Rehag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nyder, J., Bolin, F., & Zumwalt, K. (1992).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Jackson, P. W.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 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